APP下载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着力点及其理论创新

2024-05-12张伟

关键词:理论创新着力点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依循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百年文化建设实践、新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的三重逻辑,以加强党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新闻舆论传播能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着力点,积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创新了马克思文化理论,也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核心要义;着力点;理论创新

DOI: 10.13734/j.cnki.1000-5315.2024.0105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逻辑、现实依据、核心要义、着力点,呈现其内在结构和逻辑框架,把握其理论创新和理论特色,对认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系统性、科学性,贯彻落实这一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

习近平文化思想延续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对文化本质属性、辩证关系、价值取向的認识,是百年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凝结,也是对一系列新实践、新问题、新挑战的及时回应和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的系统凝练。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理论依据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上来说,文化与文明近似,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种涵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总体的大文化观。恩格斯在《恩特斯·莫里茨·阿恩特》中说道,“法国人的入侵被击退了,而他们在国外称霸的基础在于他们总是比一切其他民族都更容易掌握欧洲的文化形式即文明”。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恩格斯提出包括“蒙昧时代、野蛮时代”的“史前各文化阶段”,表明文化先于文明而存在,文明是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就狭义概念而言,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主要是指人类的精神形态、观念形态方面的内涵。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中指出,“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这里,科学、艺术、社交方式是作为文化的具体内容呈现出来的,在阐述思想、观念、意识、道德、艺术与物质生产的关系,揭示了文化的本质属性。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无论是广义的文化,还是狭义的文化,文化都是源于社会实践、受到社会实践所制约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文明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私有制使人类社会的本质变成 “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其相应的文明则是“建立在劳动奴役制上的罪恶的文明”。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创造文化”,这种文化极端伪善和野蛮,只会“增大支配劳动的客体的权力”,为“人的异化”提供“合法性”。由于“工人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的和社会的需要,这种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决定”?,消除私有制,建设无产阶级文化,使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为“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列宁批判资产阶级文化,强调对其加以改造,“才能建设无产阶级的文化”?。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指出,“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无产阶级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文艺工作者要到工农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把群众日常生活现象集中起来,把其中的矛盾和斗争典型化?。这些论述明确了文艺为谁服务、怎么服务的问题,也明确了无产阶级文化的主体问题。总的看来,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阐明了文化的本质属性、历史作用、发展方向、建设原则等基本问题,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新时代文化建设“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历史依据

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以来,就开展了系列文化建设工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历史依据。建党以后,党创办了《红旗》、《上海报》、《中国文化》等报刊杂志;开设新华广播电台、编印通俗小册子、开办劳动学校、创立阅报社等,传播马列主义、共产主义;颁布《宣传工作决议案》、《文化问题决议案》、《中央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等文件。《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奠定了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党的七大要求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明确了文化发展方向。周恩来在政治协商会议上强调“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全国各地开展了识字扫盲活动,《毛泽东选集》、《列宁全集》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出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文学艺术、广播电视、重大庆典活动推动了文化传播。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关键、主体、宗旨,指出“搞现代化要增加精神文明的内容”?,建设精神文明,关键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要“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21)。1981年8月,中央发布《关于关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指示》,要求重视群众文化生活;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988年9月,文化部发布了《关于加快和深化艺术表演团体体制改革的意见》,探索“双轨制”;1989年2月,中央印发《关于进一步繁荣文艺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三位一体”总体布局;党的十六大提出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2005年12月,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目标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在思想理论方面,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阐释和贯彻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推进理论研究,加强文物保护,创新表达方式等。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印发了《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关于加强文化领域行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多方面推进产业发展。在文化传播媒介方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十四五”中国电视剧发展规划》,对文化传播体系建设的原则、目标、方式等做了阐述。总的而言,中国共产党从思想理论、文化制度、文学艺术、文化传播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历史实践,深化了文化规律的认识,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基础、历史参照和经验依托。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生成的时代背景

習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对发展经验的凝练,也是对时代课题的回应。一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需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只有不断吸纳新的思想、观念、情感,才能保持其发展性、开放性。这内在地要求文化理论要突显新理念、挖掘新内容、呈现新形式,始终保持对现实的解释力、预判力。二是社会主义文化要适应新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了新成就、形成了新需要、积累了新经验,产生了新理论、新观念、新思想。这既需要将之上升到理论程度,更好把握规律、阐明方向、指导实践,也需要凝聚新共识、形成新导向、生成新遵循。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2)成为重要任务。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奠定了基础。三是文化需要回答时代课题。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带来了娱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倾向,助长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一些“崇洋媚外”、“唱衰中国”的声音屡禁不绝。要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运用人类今天发现和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运用人类历史上积累和储存的智慧和力量”(23)。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智慧的结晶,以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24)。四是文化需要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了如何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如何推动国际秩序合理化、如何实现“美美与共”,其所蕴含的“天下为公”、“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思想为解决和平与战争、合作与冲突、发展与贫困等问题提供了“中国答案”。

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5)是习近平文化思想重点阐述的文化形态,构成了其思想的核心要义。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6)。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的先进代表,始终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27),以新民主主义文化引领政治上的自由、经济上的繁荣。江泽民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8)。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呢?“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29),引导人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30)。党的二十大强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3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支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改革精神和党的精神谱系为内核,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取向,不仅强调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而且强调洋为中用、交流互鉴、美美与共,不仅弘扬正能量、抵制“假恶丑”,也强调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人民性、历史性、科学性、开放性、实践性,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基础和保障。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呢?一是要加强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决定着文化的先进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文化建设的基本遵循,“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先进性建设的首位,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32)。二是弘扬革命文化,习近平强调,“‘红船精神就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这也就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之源”(33)。以“红船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赋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红色基因,是其保持敢于创新、艰苦探索、追求真理、服务人民、胸怀天下等先进性的前提。三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指出,要“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漫长历史实践的智慧结晶,为今天处理内政外交、指导生产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验,是保持文化先进性的基础。四是推进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3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面向未来。五是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社会主义文化只有保持开放性、包容性、动态性,才能保持先进性,因而需要“科学对待世界各国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武装自己”(36),以文明交流互鉴增强自身的活力和吸引力,进而增强先进性。

(二)弘扬革命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革命文化的内容、意义和路径做了系统阐述。2011年11月,习近平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37)。2016年10月,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38)。苏区精神、沂蒙精神、长征精神等精神是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核,涵括了革命理想、精神、态度和方法:在革命理想上,救国救民、人民解放、民族独立;在革命精神上,爱国爱党、不怕牺牲、艰苦奋斗;在革命态度和方法上,严守纪律、团结统一、谦虚谨慎、实事求是。革命文化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革命文化所蕴含的精神、信念、态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革命年代的体现。党的二十大提出,要“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39),表明了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联系。二是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指出,革命文化“集中体现了党的坚定信念、根本宗旨、优良作风”(40),不仅对“今天抓党的建设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作用”(41),还可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42)。三是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指出,要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3)。中国的革命文化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一部分,也蕴含着追求民族独立、和平发展、“天下大同”的价值主张,因而具有世界意义。不仅如此,习近平还对弘扬革命文化的路径做了详细论述。其一是加强革命文化宣传教育。在思想观念上,“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44),鼓励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扬革命传统,发挥模范带头和桥梁作用,还要以重大纪念日等为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45),让老党员、老干部“言传身教,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46)。其二是利用好红色资源。习近平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47),要保护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也要“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48),让“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49)。以红色资源延续红色基因,以红色基因传承优良传统。

(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更为系统的论述。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50),它们反映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实践的经验积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意义有以下几点。一是民族延续的命脉。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51)。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大一统观念、共同的社会信仰体系和伦理规范建构了这种统一性。习近平还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52)。二是确立正确价值观念的基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53),其中,“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54),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三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前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55),是文化自信最基础、最深厚的支撑。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文化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56),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正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57),独特的文化传统“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58)。五是深远的世界影响。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59)。为此,不仅要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60),还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創新性发展”(61),以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实现更好传承、更好延续。

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着力点

习近平文化思想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政治前提、意识形态保障、价值引领、传播媒介、文化指向、国际影响,既指明了文化强国的基本原则,也明确了文化强国的实践纲要。

(一)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也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文化建设的前提。文化建设需要党从理论、方向、内容、原则、路径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习近平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62)。宣传思想工作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文化建设确立了目标方位。二是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习近平指出,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必须姓党”(63),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使媒体“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64)。新闻媒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媒体姓党,确保文化建设遵循党的要求、彰显党的理念、遵循党的理论。三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意识形态是文化的系统性体现,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仅推动文化建设的体系化,也能确保错误观念、错误思想、错误内容被纠正。为此,对“各种政治性、原则性、导向性问题要敢抓敢管,对各种错误思想必须敢于亮剑”,加强“对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并“高度重视网上舆论斗争”(65)

(二)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涵括了思想理论、价值目标、政治观念等因素,是文化中最核心、最系统、最具有创新力的因素,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方向、本质以及吸引力和竞争力。为此,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66),也要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67);既要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68),也要“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69);既要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也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70)。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71)。在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科学思想铸魂育人。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因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7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纳了群众价值诉求,传承了中华文明,也凸显了时代需要,建构了价值秩序、风俗习惯、目标取向,形成了“最大公约数”。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73),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74),还“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75),使之贯穿于群众生活、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全过程;不仅要“大力倡导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76),还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77);不仅要弘扬党的精神谱系、开展“四史”教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加强法规导向,深化宣传教育,做好典型示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对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文化强国有着重要作用。一是提升传播能力。习近平指出,“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78),同时要加强“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79),“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80),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以优质作品提升传播能力。二是加强互联网阵地建设。新闻舆论工作需要创新网络宣传方式方法,建设好自己的“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81),强化思想舆论引导,做好文化传承。三是加强融媒体发展。党的二十大指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82)。“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 “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受、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83),以融媒体凝聚共识、加强导向、传播观念。四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前提,需要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84),通过多种方式,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广泛宣介中国主张,倡导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

(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传统文化是小农经济的产物,“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85)。对于其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86),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87),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88)。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科学指引”(89),“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90)。其次,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1),“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92)。同时,还要使具有普遍影响力的价值观念,如法治、公平、正义、自由等价值观念改变、融汇、革新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作用的因素,使之适应和推动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

(六)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93),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多样化、高品位文化需求的重要基础,也是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94)。在文化事业方面,习近平指出,“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95),要求文艺工作者“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96)。在文化产业方面,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97),“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98)。围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扩大优质文化产品、畅通文化产品传播、释放文化消费潜力、改善文化消费环境,实现文化产业供需平衡;通过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业融入新型城镇化、發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优化文化产业空间布局;通过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重点业态、媒介载体、优势领域,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构建国际合作新格局、增强文化贸易竞争力、构建国际合作支撑体系,培育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等。

(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实现“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99),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方式。一是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中国叙事体系。以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阐释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塑造好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二是提升对外宣传工作能力。不仅要“把握大势、区分对象、精准施策”,还要使宣传工作干部“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思维,提升对外宣传效用,也要“完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创新宣传理念、创新运行机制,汇聚更多资源力量”(100),为对外宣传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发挥文艺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习近平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以国际化、市场化、大众化的表达方式,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101)。四是加强对外宣传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互联网、自媒体、短视频等直接或间接传播了不同的观念、立场、态度,对国际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加。应积极参与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将中国的理念、主张、精神、事迹数字化、网络化,为对外宣传提供更便捷的途径。

四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依据、内容、制度、着力点等进行了系统阐述,不仅继承与创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推动了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也为文化强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路线图和任务书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由观念形态、理论形态、文化形态等要素构成,涵括了文化建设的观念体系、思想理论、基本内容、主要载体等,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在观念形态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人类共同价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使新时代文化建设有正确的观念引导。在理论形态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实现了“两个结合”,将新理论、新观点、新思想纳入文化思想体系之中,形成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框架、理论依托。在文化形态上,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102)为目标方位,不仅传承了红色基因,也突出了民族底色,不仅以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强国为支撑,也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明确了文化建设的方向、内容、模式和条件。在文化载体上,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大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历史文物的保护、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文化媒介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人工智能、自媒体、短视频等与传统媒体——报纸、杂志、期刊等——相融合,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实现宣传的网络化、分众化、多元化,以传播方式、传播方法的创新增强传播能力。总的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建”,系统阐述了当前和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二)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也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对之加以创新发展。在文化与实践的关系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视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的结果,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既充分肯定历史实践、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决定性作用,也充分认识到文化作为观念、意识的积极能动作用,将之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基础因素。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文化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力量为文化力量提供发挥效能的物质平台。然而,任何经济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103)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回答和反映了新问题、新挑战、新需求,以新思想、新观念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使之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引领力、预判力。在对文化传承发展层面,马克思认为,人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自己的历史,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104)。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注重对前人宝贵遗产的继承,对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理论的汲取,还系统阐述了继承的内容、原则、路径,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文明的交流互鉴”等,增强了其开放性、包容性。在文化建设价值取向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力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共同富裕,既延续整体的价值取向,又明确具体的阶段目标。在文化建设内容层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强调思想理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等内容,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此基础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的文化形态,强调了文化产业发展,以新型业态、市场机制、文化消费为文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进一步丰富了前者对文化建设内容和方式的论述。

(三)为中华文化注入新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内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是中国人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积累、沉淀的结晶。它们建构了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终极追求、以家庭伦理为方法的超越观,不仅涵括了天下为公、为政以德、民為邦本、唯贤是用等对今天仍有积极意义的观念、方法,也生成了人民群众的思维图式、生活意义、情感归宿。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旧的表现形式,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进行加工改造”(105),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宇宙观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客观认识物质和意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既吸纳了朴素唯物主义和“关联性”宇宙观,也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审视客观事物。在政治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进自我革命等治国理政新理念,并致力于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与人民当家作主有机统一。在社会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中重视家庭伦理、家庭道德、家庭秩序的合理因素,既强调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也突出了家庭关系中的平等和自由。在个人层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借鉴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注重“修身”、“为学”、“明德”等观念,其内容则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坚定理想信念,做到廉洁自律,遵守党纪国法等。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积极因素,又扬长避短、推陈出新、古为今用,使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更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具有活力。

(四)促进了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多元、平等、包容地看待世界文明,尊重各个民族特定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以中华文化的“文明观”回应“文明冲突论”。2019年5月,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需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106),并指出,“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107)。实现“美美与共”,不仅需要“凝聚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人民的共识”(108),也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还要“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冷战思维,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搞双重标准”(109)。习近平文化思想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尚和合”,“重义轻利”,“不易其俗、不易其政”等合理观念,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价值为国际层面的价值旨趣,以构建国际新秩序为国际关系的基本主张,以实现和平发展、共享发展、普遍发展为目标取向,力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110),致力于超越差异、分歧、争端,化解矛盾、冲突与战争风险,力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安全。这一思想是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零和博弈的矫正,不仅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也有助于人类文明的创新,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答案。

总的看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内容、价值取向、实践路径及其方式方法,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从文化的本质属性、创新发展、合理扬弃等层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实现了对西方文化理论狭隘性的超越,同时也为实现文化强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合理路径。

[责任编辑:何 毅]

收稿日期:2023-10-2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研究”(22KDC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伟,男,河南鹿邑人,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E-mail: zgh412725@126.com。

①张烁《习近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人民日报》2023年10月9日,第1版。

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版,第270页。

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3版,第29页。

④夏建国、夏泽宏《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明与文化范畴比较》,《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第24页。

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8页。

⑥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601页。

⑦弗·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1884年4月初-5月26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194页。

⑧ 卡·马克思《法兰西内战》(1871年5月),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第175页。

⑨卡·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页。

⑩卡·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卡·马克思《资本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60页。

?弗·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0页。

?列宁《青年团的任务》(1920年10月2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85页。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3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5、855页。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1页。

?周恩来《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修改》(1949年9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1949年6月-1949年12月)》第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365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思想年编(1975-1997)》,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46页。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著《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下),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87页。

?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1979年10月30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11页。

(21)邓小平《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1978年9月16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28页。

(22)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289页。

(23)习近平《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延续民族文化血脉》(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277页。

(24)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25)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43页。

(26)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页。

(27)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9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63页。

(28)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76页。

(29)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文选》第3卷,第276-277页。

(30)《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顺应时代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日报》2010年7月24日,第1版。

(3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43页。

(3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年版,第457页。

(33)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人民日报》2017年12月1日,第2版。

(34)谢环驰、鞠鹏《习近平在广西考察工作时强调 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人民日报》2017年4月22日,第1版。

(35)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节选)》,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6页。

(36)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24日),《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第2版。

(37)习近平《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1年11月4日),《人民日报》2011年11月5日,第3版。

(3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第2版。

(3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44页。

(40)习近平《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 学史崇德 学史力行》,《求知》2021年第8期,第8页。

(41)习近平《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2013年11月28日),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歷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3页。

(4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页。

(43)兰红光《习近平在参观“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主题展览时强调 铭记红军丰功伟绩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人民日报》2016年9月24日,第1版。

(44)黄敬文《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人民日报》2021年2月21日,第4版。

(45)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第59页。

(46)习近平《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2014年10月31日),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第44页。

(47)曹智等《习近平在视察南京军区机关时强调 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人民日报》2014年12月16日,第1版。

(48)谢环驰等《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 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勇争先 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人民日报》2019年9月19日,第1版。

(49)徐京跃《习近平在湖南调研时强调 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为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坚强保证》,《人民日报》2011年3月24日,第1版。

(50)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64页。

(51)王晔、鞠鹏《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日报》2023年6月3日,第1版。

(5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1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页。

(53)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116页。

(54)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55)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164页。

(56)杜尚泽、黄敬文《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强调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人民日报》2014年9月25日,第1版。

(57)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2014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1页。

(58)倪光辉、鞠鹏《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第1版。

(59)习近平《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314页。

(60)《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福建篇章》(2021年3月25日),《人民日报》2021年3月26日,第1版。

(61)《习近平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人民日报》2021年5月11日,第1版。

(62)习近平《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332页。

(63)习近平《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332页。

(64)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40、41页。

(65)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6年10月27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53、54、54页。

(6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21页。

(67)习近平《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3页。

(68)《建设网络良好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337页。

(6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 月16日),第44页。

(70)习近平《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国家政治安全》(2014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76页。

(71)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2016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第52页。

(72)习近平《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163页。

(73)习近平《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版,第309页。

(74)习近平《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06页。

(75)习近平《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3页。

(76)习近平《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324页。

(77)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2016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

(78)习近平《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第155页。

(79)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9页。

(80)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简史》(下),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586页。

(81)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8页。

(8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44页。

(83)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7、318页。

(84)习近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16页。

(85)习近平《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年9月24日),《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第313页。

(86)习近平《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延续民族文化血脉》(2014年9月24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1卷,第278页。

(87)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5页。

(88)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年6月2日),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页。

(89)卜宪群《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契合的历史考察》,《光明日报》2023年6月21日,第11版。

(9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18页。

(9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第26页。

(92)习近平《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4页。

(93)习近平《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10-311页。

(94)《〈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11页。

(95)习近平《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11页。

(96)习近平《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21页。

(97)习近平《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2018年8月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4页。

(98)习近平《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11页。

(99)习近平《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17页。

(100)习近平《自觉承担起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2018年8月2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第314、315、314页。

(101)习近平《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第326、325页。

(10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43页。

(103)习近平《文化是灵魂》(2005年8月12如),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

(104)卡·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1851年12月中-1852年3月25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669页。

(105)冯刚、鲁力《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理论蕴涵》,《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106)马小宁等《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呼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人民日报》2019年5月16日,第1版。

(107)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2014年3月27日),《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76-78页。

(108)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2017年12月1日),习近平《论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513页。

(109)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第60页。

(110)习近平《坚守初心 共促发展 开启亚太合作新篇章——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书面演讲》(2022年11月1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7页。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着力点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学好集合的三个“着力点”
乡村振兴的几个着力点
坚持把提升人文素养 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着力点
把治污的着力点放到基层去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从民政舆情知不足及着力点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