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想象力培养的美术教学实践
2024-05-12程晓晓
程晓晓
[摘 要]美术学科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科之一。教师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教学抓手,辅助传授绘画技巧,配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优化教学方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渗透联想方法、联系生活认知、合理设计评价等教学策略,发掘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想象力;教学实践
[中圖分类号] G623.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4)09-0033-03
学生由于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协调能力等不同,绘画水平亦不同。针对学生不同的绘画基础,进行科学的教学安排,结合教学实际因材施教,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美术课堂,有助于发掘学生的天赋。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一、创设学习情境,发掘学生想象力
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整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道具等辅助教学,创设积极的学习情境,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感受美,有助于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欲望。
1.整合教学内容
教师要以美术学科的阶段性教学为起点,以启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主线,筛选、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切准美术学科教育理念,弱化自身在美术课堂中的角色定位,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思考、自主创造的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冷色和暖色》时,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搜集不同颜色物体的图片、视频,利用多媒体展示火山、大海、森林的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颜色的感受。学生有的说,火山的红色一看就觉得很滚烫;有的说,大海的蓝色看到就觉得清凉;有的说,森林的绿色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颜色本身并没有温度,是人看到颜色时对事物产生联想形成不同的冷暖感受,从而划分出冷暖色。”教师接着布置以“秋天的树木”为主题的绘画作业,要求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自行搭配冷暖色。学生大胆用颜色表达自己的感受,创作出自己想象中的秋天的作品,在构思想象和融入感情的创作过程中,产生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优化情境设置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有限,对直观的、立体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实物道具等教学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切入点,创设美术课堂教学情境,融入趣味化教学元素,能为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比如,学生对车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男生,有许多玩具装甲车、战车、货车、变形金刚等,对车的外形、构造、功效也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车》时,教师以“车的发展史”为主题,播放古今车的构造知识、发展状况等,展示民间的独轮车、古代的战车以及现代的三轮车、火车、电动车、摩托车、消防车、无人驾驶汽车等,利用声音和图像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观赏古代和现代的各种车辆,明白生活离不开车,了解到人们在科技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从而培养了爱国、爱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增强了创造发明的信心。教师采用分层教学法,组织学生对车进行观察、欣赏、讨论、评价,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掌握描绘车的整体及细节的方法,使学生在作品创作时,脑海中有相关的素材可以利用。
二、渗透联想方法,活跃学生想象力
教师以表现美为主题,推出操作性强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强化学生的学习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美术学习效率。
1.布置创作任务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快速积累的阶段,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强烈的探索欲,并具备一定的绘画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不受约束、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与创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科学地布置创作任务,推出更多具有较强针对性、启发性、引导性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美术学科知识和技巧。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布置合适的绘画任务,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拓宽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在画纸上。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奇怪的梦》时,教师先让学生讲述自己曾经梦到过的奇特的事情、场景,启发学生回忆和想象,创设奇特的梦之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然后适时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用绘画作品表现自己的梦境,深入挖掘学生创造的潜能,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拓宽想象空间,教师播放经典影片《爱丽丝梦游仙境》《阿凡达》《哈利·波特》中的精彩镜头,让学生通过观看会说话的毛毛虫、海底船、扫帚飞天等各种奇景,感受梦的夸张、离奇、丰富,打开创作的思路。
2.组织学法交流
美术教学中,教师组织学法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分享自己的经验、方法,让学生通过了解他人的学习方法并反思自身,从优秀的学习方法中吸取适合自己的部分加以利用,以改善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能促进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艺术创作任务。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海洋生物》时,教师结合学生普遍喜欢动画片的特点,播放《海底总动员》的动画片段,要求学生寻找认识的海洋生物。学生参与热情高涨,都能够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将准备好的一组海洋生物的图片进行一一展示,并介绍这些生物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引导学生欣赏海洋生物,感受海底世界的丰富多彩。有些学生跟随家长去过“海底世界”玩,教师就鼓励他们画下自己印象深刻的海底生物,并向其他同学展示,分享游玩经历。教师通过让其他学生猜测同学画作中画的是什么生物,让学生明白,要想准确介绍一种事物,就要从形状、花纹、色彩等方面着重描绘事物所具备的特点。这节课,教师通过视频导入、学生分享的方式,带领学生感受海底世界的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绘画方式来表现海洋生物,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水平和环保意识。
三、联系生活认知,触发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认知大多来自生活。教师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创新美术教学设计,延伸训练深度和广度,推出生活写生活动,能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学生的美术学科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1.延伸训练设计
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摒弃传统训练模式,采取精练的方式,延伸美术训练维度,创新训练设计,以发展学生想象力为训练目标,开发并整合更多高质量的学科训练途径,通过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的训练内容,促进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着眼于训练活动的创意设计,引入更受学生欢迎的趣味游戏、生活实践、室外写生等活动,以丰富绘画训练的形式,提高学生美术训练的参与度。联系学生的生活认知,教师可创设具有美术学科教学特点的故事情境、问题情境、竞赛情境、游戏情境等,进行绘画延伸训练。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鱼的纹样》时,教师准备了几条不同颜色、外形的金鱼,让学生传递观察,欣赏金鱼的外形、花纹、色彩以及游动时的形态等。学生对小动物有天生的喜爱之情,用金鱼导入课堂教学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认真观察鱼头、身、尾、鳍的特征。之后,教师适时展示设计好的鱼的纹样,让学生观察其跟真实的鱼的区别,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等方式,掌握鱼的纹样的表现方法。学生抓住鱼的形态特征,巧妙地运用点、线、面及色彩等元素,加入自己的想象,采用简化、夸张等手法设计不同的鱼的形态,创造出更具个性的纹样。
2.推广生活写生
写生是通过造型、色彩等,把看到的事物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方式,其内容的选择关系着学生想要的表现效果。生动有趣的写生内容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兴趣。教师在选择写生事物时,要考虑其是否造型优美,是否受到学生喜爱,力求有吸引力,并注意交错安排静物、动物、风景、人物等写生,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绘画情结,对实物写生保持新鲜感,从而积极地将美术学科知识进行内化。教师适当地组织生活写生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真实地感受到美术知识、技能的应用方法、场景,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门 窗 墙》时,教师先利用图片、视频展示各地的名胜古迹,让学生观察这些古迹中门、窗、墙的不同之处,感受各地风俗和文化的不同;然后展示现代的门、窗、墙,以及国外的门、窗、墙的图片,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了解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有着不同的风格和文化。通过图片、视频的观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本节课的主题进行表现,将绘画技巧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呈现出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适当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实地观察不同建筑的特征,感受当地文化的底蕴,巧妙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学生的认知中,让学生在美的感受中获得启发,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
四、合理设计评价,保护学生想象力
评价是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师创新教学评价方式,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对评语进行专业化设计,能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学习启迪,在主动探索中发展学科认知。
1.丰富评价手段
学生对教师、他人的评价最为敏感,并且对评价形式、评价活动、评语设计比较关注。教师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合理设计评价活动,推出完善的评价机制,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用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动性。教师抓住学生心理展开评价设计,科学运用评价手段,给予学生针对性的鼓励,能够对学生形成多点冲击,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我造的小房子》时,教师利用激趣导入的方式,先展示积木搭的房子、蚂蚁的蚁巢、燕子的窝等,让学生讨论哪些动物会造房子、它们的房子有什么特点。学生踊跃交流,感受房子的艺术魅力及蕴含在其中的创新精神。接着,教师展示人类模仿蜂巢、鸟巢、蜘蛛网造的房子的照片,以拓宽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学生小组合作,利用已有的材料,运用剪、折、卷、粘、插、画等手法,设计并创造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房子。最后,教师组织展评活动,轮流对各个作品进行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保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创新学习反思
教师可根据理解能力、认知水平、绘画基础、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涵盖各个层次的学生,让组内想象力丰富的学生帮助其他学生打破思维的禁锢,带动组内的创作气氛。教师适时组织组内互评活动,要求学生先进行自评,介绍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创作过程,以及自己对作品的满意度等,再由组内其他成员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学习交流与反思,逐渐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综合素养。
如在教学苏少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漂亮的房间》时,教师出示三个不同房间的图片——一个凌乱不堪、一个普通无装饰、一个干净漂亮,请学生回答想住在哪个房间。毫无例外,所有学生都选择住在第三个房间。教师总结,干净整洁、布置漂亮、颜色搭配协调的房间才是大家喜欢的房间,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力,画一画自己的房间,或设计理想中的房间样子。学生完成创作后,小组内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互相点评其他组员的作品,并评选出设计突出奖,分享创作的乐趣。通过自评和他评,学生能够清楚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他人作品的可取之处,打开创作思路,感受到美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形成自己收拾、装扮房间的意识,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摒弃单一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实践、创新,启发学生的思维,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绘画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邵靖绒.有效创意,引领小学美术儿童画教学走向高效[J].新课程导学,2019 (34):35.
[2] 冯艳.儿童美术想象力的游离及归正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21 (3):162-163.
[3] 顾祥燕.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路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23 (4):194-196.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