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之道:人工智能赋能城市创新发展
2024-05-12黄建华刘畅
黄建华 刘畅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
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合肥等城市围绕发展人工智能,相继印发政策文件,发力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总的来看,全国各地为加快发展人工智能,纷纷聚焦聚力完善政策体系、构建创新体系、打造产业体系、做强平台体系、完善生态体系等重点领域,谋划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并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些创新做法,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为成都加速发展人工智能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北京
坚持突出创新赋能,平台牵引,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在制定出台《北京市加快科技创新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的指导意见》《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的同时,始终注重突出创新赋能、平台牵引这两个重点。
在创新赋能方面,北京高校院所研发实力强劲,人工智能学科排名全国第一,拥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数量居全国首位,聚集了北大、清华、北航、中科院等全国众多骨干研究机构,拥有智能技术与系统、模式识别、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数字视频编解码技术等方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依托科技与人才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着力提升人工智能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在平台牵引方面,北京积极争取科技部支持,早在2019年2月就获批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该试验区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围绕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强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布局,推动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创新示范,努力构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良好生态。北京经开区2020年获批国家人工智能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正在加速打造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重大应用示范基地、全国智能制造升级先行区、智慧城市智能科技应用示范区等。与此同时,北京各类服务平台快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开发者聚集地,拥有全国最多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如百度飞桨、小米MACE、清华计图等。
上海
坚持突出企业培育,生态完善,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在制定出台《关于本市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强化人工智能政策支持力度的同时,始终注重突出企业培育、生态完善这两个重点。
在扶持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方面,上海拥有良好的企业培育环境、发达的资本市场,集聚了大批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公司,主要集中在智能网联汽车、脑科学、智能制造、智能机器人等众多领域,同时设立百亿元规模的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基金,主要投资于成长期、扩张期等阶段的人工智能企业。最新数据显示,上海人工智能规模以上企业数已从2018年的183家增至2022年的348家,产值实现倍增,从1340亿元跃向3821億元。
在打造全球一流的产业创新生态方面,上海重点抓好通过招商引资推进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拓宽市场主体的融资渠道、汇聚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和逐步完善行业组织体系4个方面的工作。比如,在逐步完善行业组织体系方面,积极推进建设人工智能发展联盟、上海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等,积极开展行业研究、资源对接、人才培训等工作;启动建设行业统计体系,探索形成人工智能赋能指数。
深圳
坚持突出立法先行,高位推进,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为推进人工智能加速有序发展,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助力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深圳始终坚持突出立法先行,高位推进。
近年来,深圳依托特区立法权优势,以国家安全、产业安全和社会秩序为红线,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在产业监管和社会治理等制度层面积极探索,相继出台《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3)》《深圳市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方案》《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等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措施,在制度层面率先探索,为人工智能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
2022年11月,《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该《条例》从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明确范围+补齐短板+强化支撑+抢抓应用+集聚发展+规范治理”等环节进行探索创新,为促进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2023年5月,《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印发,从强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给、增强关键核心技术与产品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集聚水平、打造全域全时场景应用、强化数据和人才要素供给、保障措施6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举措,并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配合《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共同构筑起了“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政策支撑体系。
合肥
坚持突出拓展应用,场景营造,聚力打造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充分发挥合肥在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和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建设智慧城市和智能社会为导向,以应用促融合,以应用促发展,努力破除阻碍推广应用的体制障碍,加速推动人工智能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公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应用。
重点围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现代农业、人工智能+金融商贸、人工智能+教育、人工智能+医疗康养、人工智能+公共安全、人工智能+政务司法、人工智能+城市治理、人工智能+文创旅游等领域,合肥持续拓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打造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智能化环境,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城市运行效率。
比如,在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方面,积极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运营、运维服务、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支持研发和应用标准化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企业智能化升级和智能工厂建设,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推动关键智能装备、核心支撑软件、工业互联网等系统集成应用,支持典型工艺流程、生产模型、专家经验等行业大数据和云平台建设,加快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过程透明化。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推广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全面提升全市整体智能制造水平。
(作者:黄建华,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城市处处长;刘畅,民盟成都市委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