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如何准确把握作者情怀
2024-05-12彭黎云
彭黎云
摘 要 通过深入解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探讨诗歌中情怀内涵的把握方法。从语言分析、背景调查和多角度解读等途径入手,分析诗中关键词、意象、修辞手法等是如何与诗人的情感相互关联和呈现的,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分析诗人的情感和创作意图。
关键词 诗歌教学 情怀内涵 把握方法
杜甫以朴实的语言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将自己内心的情感婉转而深刻地表达了出来。这首诗如同一幅画卷,勾勒出诗人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悲愤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细细品味这首诗,能感受诗人的情怀,体验诗人的人生。
一、语言分析与情怀呈现
解读诗中关键词、意象、修辞手法等,分析它们在情怀表达上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情怀。
关键词。“茅屋”代表诗人贫困的居住环境,突出诗人的困苦处境。“秋风”象征变化和不安定,暗示社会的动荡,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南村群童”代表社会中的欺凌者,与诗人相对照,突显社会的不公。
意象。“茅飞渡江洒江郊”,茅草被风吹散,飘落在江洲和江边,意味着诗人的居所被摧毁。“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茅草或高挂在长林梢,或飘落在低洼的塘坳,突出茅草的飘散。
修辞手法。“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写群童当面对诗人的轻蔑和欺凌,对比中突出诗人的贫弱无力和被欺无奈。“唇焦口燥呼不得”,夸张中流露出诗人的痛苦和悲哀。“雨脚如麻未断绝”,夸张中突出诗人的贫穷窘迫。
分析诗中语言元素如何与诗人的情怀相互关联和呈现。从关键词的关联和呈现来看,“茅屋”和“秋风”两个关键词一起营造了诗人处境的悲凉氛围,“茅屋”暗示诗人的贫苦,“秋风”象征着变化和动荡,两者共同强化诗人的失望和困顿。“南村群童”暗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欺凌,与诗人的情怀关联,突出了诗人的愤怒和无力感。
意象与情怀的关系。“茅飞渡江洒江郊”,描繪了茅草被风吹散的情景,与诗人的茅屋被破坏的处境相呼应,强化了诗人的困苦和失落感。“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进一步强化茅草的飘散状态,与诗人内心的颓废和不安相契合。
修辞手法与情怀的交织。“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中的对比手法,强化了诗人的无奈和愤怒,突显他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表现诗人的被侮辱和无力感,加深了情怀的表达。
三、背景调查与文化理解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教学伊始,简要介绍诗人杜甫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的贫困出身和诗歌创作特点,介绍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强调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的现象,以帮助学生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解读诗歌中的关键词,如“茅屋”“丧乱”等,将它们与唐代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可能蕴含的情怀和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诗歌中的情怀与杜甫的生平及所处的社会背景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生活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如何影响了他的情怀表达。可以与杜甫其他的诗歌或当时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诗歌创作和诗人的情怀倾向。
探讨这些背景如何影响诗人的情怀和创作意图。安史之乱等事件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社会动荡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难,激发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贫困和不公使诗人产生了愤怒,他不满于社会的不公平和欺凌。诗中“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怒和无力感。他的愤怒与无奈来源于他底层的社会地位。他对富贵阶层与底层人民之间的不公平感受深刻,这种情怀在诗中得以充分表达。
在对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后,更能读懂诗中诗人的渴望和呼吁。诗人通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对安定幸福的渴望。他希望能够改变社会现状,为贫苦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诗人的创作意图中包含了一种对社会改革的呼吁,他希望引起人们的共鸣,激起对不公平社会的关注和改变。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以自己真实的经历为基础,通过具体的描述和情怀的表达,使诗歌更富感人的力量。
三、多角度分析与讨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诗歌,如情怀、主题、形式等。
情怀角度。鼓励学生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情怀,如失望、愤怒、渴望等,引导学生通过诗中的词句和修辞手法,深入感受诗人的情怀体验,探讨这些情怀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
主题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主题是什么,除了具体的情怀之外,诗歌是否还涵盖了更深层次的主题。可以探讨关于贫困、社会不公、渴望改变等内涵,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诗歌所反映的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和情怀。
形式角度。分析诗歌的形式,如诗的篇幅、韵律、句式等,探讨这些形式如何为情怀和主题的表达提供适当的载体。比如,诗歌短小而抒情,与诗人的真情流露相契合。
修辞与象征角度。引导学生寻找诗中的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这些修辞手法是如何增强情怀和主题的表达的。同时,还应关注诗中意象的象征意味。例如,茅屋被秋风破坏可以看作是社会的动荡和诗人内心的失望的象征。
对比与反差角度。比较诗中的不同情怀和情怀之间的对比,如失望与渴望,愤怒与无奈。这种对比和反差可以加深情怀的表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的冲突。
鼓励学生通过创作尝试将自己的情怀投射到诗歌中。首先,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情感,可以是他们当前正在感受的快乐、失落、思念等。让学生体验所选择的情感,思考自己的情怀背景、原因和感受。引导学生回想过去的经历,是否有与所选情怀相关的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让学生思考情怀的不同方面,如情怀的强度、表达方式、影响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将情怀表达到诗歌中。帮助学生选择一个意象或场景,可以是与情怀有关的事物,比如自然景象、人物形象等。鼓励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情怀、经历和意象,开始创作诗歌。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诗的形式和格律。引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词语、形象和修辞手法,尽量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怀。可以让他们尝试使用比喻、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一个机会分享他们创作的诗歌,让他们能够倾听彼此的情怀表达,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共鸣。鼓励学生在分享后,反思自己的创作过程,思考如何将情怀转化为诗歌语言,并体验创作诗歌的乐趣。通过这种创作方式,学生能更亲身地体验情怀表达和诗歌创作的过程,更深入地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的情怀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诗歌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更好地领悟和欣赏诗歌艺术的魅力。
[作者通联:云南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