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4-05-11

关键词:长城桥梁

中考真题

(2023·湖北天门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人类真的能实现隐身吗

于相龙

①关于隐身,古今中外有许多传说,比如,中国民间故事里的遁术,西方魔法故事里的隐身斗篷。那么,所谓的隐身真的存在吗?

②科学家发现,超材料能帮助人们实现隐身。超材料是一种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呈现出天然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其带来的神奇的“四项全能”超级隐身能力,会让人质疑“我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

③当一束光通过不同介质界面时就会发生折射。如果我们能用特殊的技术,让光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是不是就可以任意操纵光线了呢?哈利·波特的隐身斗篷,其实就是操纵光线,让光线“绕行”,不再沿着直线传播,这样就看不见站在斗篷中的人了。科学家为了制造这个隐身斗篷,像拼积木似的,将经过特殊设计的不同的人工结构搭建在一起,得到了一种新的超材料。这种操纵光线的超材料,被称为光学超材料,穿上这种材料制作的隐身衣,别人就看不见你了。

④那有没有触摸不到的隐身衣呢?

⑤来看看初中物理讲的力是怎么传递的。我们小时候都玩过这样的小把戏,把一张纸折叠几次,它的承重能力就变强了。科学家突发灵感,用各种不同材料、不同结构和不同外形的微小物体块搭建在一起,得到了更多样化、让你触摸不到的力学超材料。

⑥力学超材料具有负弹性、负刚度、负可压缩性等超常力学性能。比如,我们拔河时感觉绳子就要被拉细拉断了,可是如果这根绳子是力学超材料制成的,我们越用力拉,绳子可能反而越粗。再比如,当我们使劲踹泥土地时,一般会踹出一个坑,但如果这泥土是力学超材料的,我们越用力踹,土地就可能越膨胀。力学超材料的这种超常力学性能,能够将目标物体“隐藏”起来,让我们的触摸无法感知到它的存在。

⑦如果我们真的隐身了,人们看不见、触摸不到,可若是我们打了个喷嚏,或是大喘气一下,肯定又会被发现。怎么让呼吸的气息也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呢?

⑧想想看,当我们开口说话和呼吸时,是不是与声带有关?那就让科学家试着操纵声波吧。这种操纵声波的超材料就是声学超材料。如果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制成传感器,声波会在传感器处消失,再大的声音人们也听不见。所以当你戴上用这种声学超材料做的口罩时,你呼吸、打喷嚏或大喊大叫,没人会听得见。

⑨有了前面三种超材料,我们已经接近完美隐身了,可我们的身体还在向空气辐射热量,如果用检测温度的红外仪器一照,还是会原形毕露。于是科学家开始研究热学隐身,让人体的温度也不存在。

⑩我们知道,热量是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的。比如手握一块冰,手上的热量就会传导给冰,于是冰就融化了。如果手握一块冰而不让冰融化,该怎么办呢?有人说戴上厚厚的手套就可以了。是的,手套挡住了热量向外扩散。如果有这样一种热学超材料,让热流反转,使其从低温流向高温。也就是说,如果戴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编织的手套握着冰,手也会变成冰,而冰并不会融化。如此一来,穿上这种热学超材料的衣服,红外仪器也是无法检测到我们存在的。

?从神话科幻到现代科技,人类对隐身技术的探索从未停止。

(选自《青年文摘》2023年第10期,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项全能”隐身能力是指让人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呼吸、感受不到温度。

B.超材料不是天然材料,而是具有人工设计的结构、具备超常物理性质的复合型功能材料。

C.光的折射现象给了科学家启发,他们由此想到通过操纵光线达到隐身的目的。

D.穿上熱学超材料的衣服,人体会变成冰,红外仪器无法检测到人体的存在。

2.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选文多处运用设问修辞,请列举一例简析其妙处。

实战演练

(一)长城上首次发现“突门”

白佳丽

①“古代侦察兵‘夜不收进出长城的密道在哪儿?”

②“长城上到底藏有多少暗门?”

③历时4年多时间,跨越我国10个省区,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对明长城全线超九成人工墙体进行分辨率接近厘米级的连续拍摄,甄别出130多处暗门实物遗存并首次构建其“家族图谱”。长城的“秘密通道”得以走出史书记载,呈现在世人面前。

④“长城不仅仅是大家观念中的‘一道墙。”研究团队负责人、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专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解释说,暗门是一种矮小门洞,是根据地势、军事等需求开设在长城隐蔽段落,朝向关外的“秘密通道”。此前,我国对暗门仅有零星研究。

⑤这些鲜为人知的“秘道”,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听说过古代侦察兵‘夜不收吗?”研究团队成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哲说,有一些宽度与高度仅容一人俯身而过的暗门就是供他们通行之用,不仅设置地点十分隐蔽,而且士兵返回后还需验准暗号方能进入。

⑥经过细致研究,李哲发现长城暗门的设置十分灵活。研究人员对130多处暗门实物遗存进行了图片分析,并实地考察了其中一部分后,发现每一处暗门都与当地地形高度契合,且其构造根据需求各不相同。“每处暗门的构造都是独一无二的。”李哲说。此次研究还首次发现了“暗门家族”中最为隐秘的突门实物。

⑦李哲介绍,突门是暗门中最为秘密的出口,面向敌方的一面用砖砌伪装,面向己方的一侧实为空心。敌人从外部根本无法分辨突门位置,但当临近的主关口受敌袭击或出现其他紧急情况时,士兵可以如鸡蛋破壳一样从内部击破突门,实施奇兵突袭。“清晚期著名学者魏源曾用‘藏于九地之下为暗,动于九天之上为突来描写突门提供的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张玉坤说。

⑧回顾突门发现的过程,李哲仍难掩激动。2019年,团队首次拍摄到了疑似突门遗迹,外观像是长城上的一个“破洞”。当年年末,李哲与团队成员赶往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实地考察。“当我们确认首次发现了突门实物后,大伙激动地围着它团团转。”李哲说。寻找突门已久的李哲说,他仿佛看到明代士兵在最紧急的时候,击破薄墙冲杀出去的身影。

⑨李哲回忆,最早有研究暗门“家族”的想法,始于同事一次意外的发现。“当时有团队成员在国外访学,无意中看到一幅清代乾隆年间绘制的地图,上面的长城清晰可见,而且还标有暗门等军事设施,她马上把这个信息发给了我。在长城实景三维数据采集过程中,果然找到了多个暗门。”李哲说。

⑩从那时起,团队开始接续进行暗门研究。张玉坤介绍,截至目前,结合古代舆图已确认共计不少于220处暗门,并汇总130多处实体,发现了明代官方史料中“夫祖制,边墙下多留暗门”的明确记载,从而以实物和文献双证据明确了关、口之下存在暗门这第三层级通关设施。

?“暗门这一历史遗存,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长城的开放性。”张玉坤说,暗门更多的是两侧交流的通道,证明长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在有秩序地“开放”。如明代官方记载,政府允许游牧部落通过暗门往返于青海和河套地区放牧,一些较大的可容两匹马双向对过的暗门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部分暗门还用于通商往来。

?“我们对长城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对暗门的研究也还没有画上句号。”李哲说,基于迄今积累的庞大数据库,研究团队还将利用数字技术等进一步还原长城“真容”,为当代人呈现一个完整、立体的长城。

(摘自《科技日报》2023年1月13日)

1.说说本文以两个问句开头有什么妙处。

2.长城上的暗门在古代有哪些作用?

3.文中多处引用一些专家的话语,并配有“张玉坤解释说”“李哲发现”“李哲介绍”等介绍性语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下面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天津大学研究团队甄别出明长城130多处暗门实物遗存并首次构建其“家族图谱”。

B.暗门是突门中最为秘密的出口,暗门是根据地势、军事等需求开设在长城隐蔽段落,朝向关外的“秘密通道”。

C.暗门是长城的第三层级通关设施,它的存在证据目前有两种:一是实物,二是文献记录。

D.有些暗门很窄很低,仅能容一人通过,有些暗门则很宽大,可容两匹马双向对过。

(二)解压短视频背后有科学

杨剑兰

①你很难想象,凌晨3点睡不着的年轻人刷着“挤痘痘”“刮肥皂”这样的短视频看得津津有味,并纷纷表示很解压。某短视频平台“解压”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40亿次。这不禁让人困惑:如此单调甚至有些无聊的短视频,真的能解压吗?它的解压原理是什么?

②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受欢迎的解压视频,基本逃不出这3种类型:一是摧毁类,如挤痘痘、捏方便面;二是秩序类,如修驴蹄、清理房间;三是慢生活类,如火苗燃烧、宠物日常。

③为什么这3类短视频有解压效果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人的压力是怎么来的。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提出了压力的三因素模型,他指出:当刺激事件打破了个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超出个体的承受范围,就会产生压力。

④拉扎勒斯的压力模型包含3个因素:压力源、应对能力和压力反应。压力源指的是,各种各样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比如工作负荷、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苛求等。应对能力,是指个体的应对策略,指个体怎样加工和处理压力。压力反应,则体现为身体反应(如胃疼)、行为反应(如买买买),以及情绪反应(如易怒、易哭泣)等。当一个人压力源过多,应对能力不足,就会表现出身心紧张、情绪行为失调等压力反应。因此,想要科学减压,就需要从这3个因素着手。

⑤摧毁类视频除了帮助人们发泄情绪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含义。当人们压力源过多,如同时面临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压力源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个体身上,让个体感觉紧张、压抑和愤怒。这么多压力源逃又逃不掉,怎么办呢?摧毁它们就好了,没有了压力源,不就没有压力了吗?摧毁类视频正是通过表达潜意识里摧毁压力源的愿望,起到解压效果。摧毁类视频,表面上看是无聊的摧毁各种小物件,其实是投射了人们内在想要摧毁压力源、解除压力源的潜意识。

⑥秩序类短视频解压的原理,则对应压力模型的第二个因素:应对能力。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房间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地砖被铺得整整齐齐的视频呢?因为这类视频能给人带来控制感,只要发出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获得即时的结果反馈,这种控制感给人一种“我有能力应对”的感觉。有一项针对老鼠的压力实验发现:假如老鼠在遭受电击时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哪怕这个轮子并不能让它们免受电击,它们的压力水平还是比没有轮子时低。因为这个轮子增加了老鼠的控制感,控制感帮助老鼠减轻了压力。类似的,一个看起来单调无聊的整理、排序类短视频给人带来的控制感,哪怕是虚幻的,也能让人感觉压力得到了缓解。

⑦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类解压视频,慢生活类。慢生活类视频为什么能解压?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压力反应模式。通常,人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紧张、不安、焦躁、易怒等,而慢生活类视频能让人暂停下来,把人从压力情境中抽离出来,让人获得暂时的逃离和放空。很多人看慢生活类视频,不管是记录日常生活的VLOG,还是呈现田园生活的短视频,这些内容多是简单的、缓慢的、宁静的,它们能够缓解人们因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

⑧从压力的三因素模型来看,解压视频是能解压的,但也要警惕不要让短视频成为唯一的解压方式,因为沉迷短视频解压有可能让人成瘾、空虚、逃离现实。想要获得更科学的减压方法,我们还是要回归压力产生的3个因素。减少压力源,提升应对能力,获得现实生活的控制感,使用健身、正念、娱乐等方式调节压力的身心反应,多管齊下,减压才更有效。

(摘自《科技日报》2023年1月18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某短视频平台‘解压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40亿次”一句说明解压类视频很受人们的欢迎。

B.解压类视频有三种类型:摧毁类、秩序类、慢生活类。

C.摧毁类视频投射了人们内在想要摧毁压力源、解除压力源的潜意识。

D.“慢生活类视频能让人暂停下来,把人从压力情境中抽离出来,让人获得暂时的逃离和放空”一句中“暂时”一词使用准确,说明慢生活类视频只是暂时解压,并不能根本消除压力。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

真人秀节目《放学后》中的女孩悠悠,每天放学回家必刷半小时短视频。刚开始还能到点即停,后来愈发沉迷。饭前两小时不干别的,时间全用来刷平板、刷手机了。一旦离开电子产品,悠悠整个人毫无精气神。

【材料二】

开学以后,家住浙江杭州的周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孩子天天刷短视频,说也不听,马马虎虎写完作业就赶紧抱着手机。一放下手机,就不知该干什么了,常常说生活无聊。”

(三)亮丽名片——中国桥梁

张 青

①目前,在桥梁跨径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各类型桥梁中,中国均占据半数以上。中国桥梁已成为中国的亮丽名片。这背后,有中国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有他们孜孜以求的自主创新。

②中国桥梁建设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桥梁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是梁桥和浮桥。秦汉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成熟和券石技术的产生,我国具备了梁、拱、索、浮四大桥梁基本体系。回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有不少属于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潮州湘子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四大古桥是中国古代桥梁的建设典范。

③河北赵州桥单孔石拱跨度超37米,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设计师李春在原先叠梁拱的架构基础上,两侧添加小拱,创造出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种设计,不仅节约石料,减轻桥的自重,还能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

④近代以来,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多世纪,我国桥梁自主发展近乎停滞。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这是一座公铁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当时,国内外都有人断言,钱塘江江底流沙层厚,建桥不可能成功。但茅以升利用“气压沉箱法”克服了这一困难,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就建成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座自行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公铁两用大桥,结束了由外国人垄断中国桥梁建设的历史。

⑤新中国成立后,受限于国内资源、技术和工业化水平,造桥基本靠手工作业。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我国公路桥梁数量仍快速增长,规模由1957年的3.68万座增长到1978年的12.82万座。其中,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公铁两用特大桥,打破了外国专家做出的“水深流急,不宜建桥”的结论,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现代桥梁建设,修建了主跨超600米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主跨888米的悬索桥广东虎门大桥、主跨420米的拱桥四川万县长江大桥(现重庆万州长江大桥)。江阴大桥是中国内地首座千米跨径桥梁。大桥横跨长江黄金水道,为保障航道畅通,建设要求一跨过江。作为特大跨柔性桥梁,抗风设计十分重要。为此,江阴大桥采用了稳定性较好的箱型加劲梁,并把箱梁的断面做成中间厚、两边薄的“风嘴型”,同时在箱梁的两旁设置了导流板,进而提升大风中桥梁的安全性。

⑦2018年10月,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作为世界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公路桥梁,为同时保障海空航线运行,港珠澳大桥修建了一条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更复杂的是,沉管需要沉入几十米深的海底保证120年内“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

⑧如今,中国桥梁工程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跟跑”“并跑”走向“全面领跑”,步履铿锵从桥梁大国迈进桥梁强国,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4日,有删节)

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桥梁,中国桥梁建设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C.本文语言平实、准确,通俗易懂。

D.本文写了我国桥梁事业的可喜发展,传达了对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画线语句中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每节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

4.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实战演练

(一)长城上首次发现“突门”

白佳丽

①“古代侦察兵‘夜不收进出长城的密道在哪儿?”

②“长城上到底藏有多少暗门?”

③历时4年多时间,跨越我国10个省区,天津大学研究团队对明长城全线超九成人工墙体进行分辨率接近厘米级的连续拍摄,甄别出130多处暗门实物遗存并首次构建其“家族图谱”。长城的“秘密通道”得以走出史书记載,呈现在世人面前。

④“长城不仅仅是大家观念中的‘一道墙。”研究团队负责人、长城防御体系研究专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张玉坤解释说,暗门是一种矮小门洞,是根据地势、军事等需求开设在长城隐蔽段落,朝向关外的“秘密通道”。此前,我国对暗门仅有零星研究。

⑤这些鲜为人知的“秘道”,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听说过古代侦察兵‘夜不收吗?”研究团队成员、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研究员李哲说,有一些宽度与高度仅容一人俯身而过的暗门就是供他们通行之用,不仅设置地点十分隐蔽,而且士兵返回后还需验准暗号方能进入。

⑥经过细致研究,李哲发现长城暗门的设置十分灵活。研究人员对130多处暗门实物遗存进行了图片分析,并实地考察了其中一部分后,发现每一处暗门都与当地地形高度契合,且其构造根据需求各不相同。“每处暗门的构造都是独一无二的。”李哲说。此次研究还首次发现了“暗门家族”中最为隐秘的突门实物。

⑦李哲介绍,突门是暗门中最为秘密的出口,面向敌方的一面用砖砌伪装,面向己方的一侧实为空心。敌人从外部根本无法分辨突门位置,但当临近的主关口受敌袭击或出现其他紧急情况时,士兵可以如鸡蛋破壳一样从内部击破突门,实施奇兵突袭。“清晚期著名学者魏源曾用‘藏于九地之下为暗,动于九天之上为突来描写突门提供的军事行动的突然性。”张玉坤说。

⑧回顾突门发现的过程,李哲仍难掩激动。2019年,团队首次拍摄到了疑似突门遗迹,外观像是长城上的一个“破洞”。当年年末,李哲与团队成员赶往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实地考察。“当我们确认首次发现了突门实物后,大伙激动地围着它团团转。”李哲说。寻找突门已久的李哲说,他仿佛看到明代士兵在最紧急的时候,击破薄墙冲杀出去的身影。

⑨李哲回忆,最早有研究暗门“家族”的想法,始于同事一次意外的发现。“当时有团队成员在国外访学,无意中看到一幅清代乾隆年间绘制的地图,上面的长城清晰可见,而且还标有暗门等军事设施,她马上把这个信息发给了我。在长城实景三维数据采集过程中,果然找到了多个暗门。”李哲说。

⑩从那时起,团队开始接续进行暗门研究。张玉坤介绍,截至目前,结合古代舆图已确认共计不少于220处暗门,并汇总130多处实体,发现了明代官方史料中“夫祖制,边墙下多留暗门”的明确记载,从而以实物和文献双证据明确了关、口之下存在暗门这第三层级通关设施。

?“暗门这一历史遗存,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长城的开放性。”张玉坤说,暗门更多的是两侧交流的通道,证明长城并不是完全封闭的,而是在有秩序地“开放”。如明代官方记载,政府允许游牧部落通过暗门往返于青海和河套地区放牧,一些较大的可容两匹马双向对过的暗门证明了这一点。此外,部分暗门还用于通商往来。

?“我们对长城的认知还远远不够,对暗门的研究也还没有画上句号。”李哲说,基于迄今积累的庞大数据库,研究团队还将利用数字技术等进一步还原长城“真容”,为当代人呈现一个完整、立体的长城。

(摘自《科技日报》2023年1月13日)

1.说说本文以两个问句开头有什么妙处。

2.长城上的暗门在古代有哪些作用?

3.文中多处引用一些专家的话语,并配有“张玉坤解释说”“李哲发现”“李哲介绍”等介绍性语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下面各项表述与原文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天津大学研究团队甄别出明长城130多处暗门实物遗存并首次构建其“家族图谱”。

B.暗门是突门中最为秘密的出口,暗门是根据地势、军事等需求开设在长城隐蔽段落,朝向关外的“秘密通道”。

C.暗门是长城的第三层级通关设施,它的存在证据目前有两种:一是实物,二是文献记录。

D.有些暗门很窄很低,仅能容一人通过,有些暗门则很宽大,可容两匹马双向对过。

(二)解压短视频背后有科学

杨剑兰

①你很难想象,凌晨3点睡不着的年轻人刷着“挤痘痘”“刮肥皂”这样的短视频看得津津有味,并纷纷表示很解压。某短视频平台“解压”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40亿次。这不禁让人困惑:如此单调甚至有些无聊的短视频,真的能解压吗?它的解压原理是什么?

②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受欢迎的解压视频,基本逃不出这3种类型:一是摧毁类,如挤痘痘、捏方便面;二是秩序类,如修驴蹄、清理房间;三是慢生活类,如火苗燃烧、宠物日常。

③为什么这3类短视频有解压效果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人的压力是怎么来的。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拉扎勒斯提出了压力的三因素模型,他指出:当刺激事件打破了个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超出个体的承受范围,就会产生压力。

④拉扎勒斯的压力模型包含3个因素:压力源、应对能力和压力反应。压力源指的是,各种各样来自外界或内部的刺激,比如工作负荷、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苛求等。应对能力,是指个体的应对策略,指个体怎样加工和处理压力。压力反应,则体现为身体反应(如胃疼)、行为反应(如买买买),以及情绪反应(如易怒、易哭泣)等。当一个人压力源过多,应对能力不足,就会表现出身心紧张、情绪行为失调等压力反应。因此,想要科学减压,就需要从这3个因素着手。

⑤摧毁类视频除了帮助人们发泄情绪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心理含义。当人们压力源過多,如同时面临经济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等,这些压力源就像大山一样压在个体身上,让个体感觉紧张、压抑和愤怒。这么多压力源逃又逃不掉,怎么办呢?摧毁它们就好了,没有了压力源,不就没有压力了吗?摧毁类视频正是通过表达潜意识里摧毁压力源的愿望,起到解压效果。摧毁类视频,表面上看是无聊的摧毁各种小物件,其实是投射了人们内在想要摧毁压力源、解除压力源的潜意识。

⑥秩序类短视频解压的原理,则对应压力模型的第二个因素:应对能力。为什么大家喜欢看房间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地砖被铺得整整齐齐的视频呢?因为这类视频能给人带来控制感,只要发出一个简单的行为,就能获得即时的结果反馈,这种控制感给人一种“我有能力应对”的感觉。有一项针对老鼠的压力实验发现:假如老鼠在遭受电击时有一个可以转动的轮子,哪怕这个轮子并不能让它们免受电击,它们的压力水平还是比没有轮子时低。因为这个轮子增加了老鼠的控制感,控制感帮助老鼠减轻了压力。类似的,一个看起来单调无聊的整理、排序类短视频给人带来的控制感,哪怕是虚幻的,也能让人感觉压力得到了缓解。

⑦我们再来看最后一类解压视频,慢生活类。慢生活类视频为什么能解压?因为它改变了我们的压力反应模式。通常,人在压力下会表现出紧张、不安、焦躁、易怒等,而慢生活类视频能让人暂停下来,把人从压力情境中抽离出来,让人获得暂时的逃离和放空。很多人看慢生活类视频,不管是记录日常生活的VLOG,还是呈现田园生活的短视频,这些内容多是简单的、缓慢的、宁静的,它们能够缓解人们因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

⑧从压力的三因素模型来看,解压视频是能解压的,但也要警惕不要让短视频成为唯一的解压方式,因为沉迷短视频解压有可能让人成瘾、空虚、逃离现实。想要获得更科学的减压方法,我们还是要回归压力产生的3个因素。减少压力源,提升应对能力,获得现实生活的控制感,使用健身、正念、娱乐等方式调节压力的身心反应,多管齐下,减压才更有效。

(摘自《科技日报》2023年1月18日)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选文第⑥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某短视频平台‘解壓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40亿次”一句说明解压类视频很受人们的欢迎。

B.解压类视频有三种类型:摧毁类、秩序类、慢生活类。

C.摧毁类视频投射了人们内在想要摧毁压力源、解除压力源的潜意识。

D.“慢生活类视频能让人暂停下来,把人从压力情境中抽离出来,让人获得暂时的逃离和放空”一句中“暂时”一词使用准确,说明慢生活类视频只是暂时解压,并不能根本消除压力。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

真人秀节目《放学后》中的女孩悠悠,每天放学回家必刷半小时短视频。刚开始还能到点即停,后来愈发沉迷。饭前两小时不干别的,时间全用来刷平板、刷手机了。一旦离开电子产品,悠悠整个人毫无精气神。

【材料二】

开学以后,家住浙江杭州的周女士遇到一件烦心事:“孩子天天刷短视频,说也不听,马马虎虎写完作业就赶紧抱着手机。一放下手机,就不知该干什么了,常常说生活无聊。”

(三)亮丽名片——中国桥梁

张 青

①目前,在桥梁跨径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各类型桥梁中,中国均占据半数以上。中国桥梁已成为中国的亮丽名片。这背后,有中国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有他们孜孜以求的自主创新。

②中国桥梁建设史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当时的桥梁以木质结构为主,主要是梁桥和浮桥。秦汉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成熟和券石技术的产生,我国具备了梁、拱、索、浮四大桥梁基本体系。回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有不少属于世界桥梁史上的创举,潮州湘子桥、河北赵州桥、泉州洛阳桥、北京卢沟桥四大古桥是中国古代桥梁的建设典范。

③河北赵州桥单孔石拱跨度超37米,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设计师李春在原先叠梁拱的架构基础上,两侧添加小拱,创造出第一个“敞肩拱”的新式桥型。这种设计,不仅节约石料,减轻桥的自重,还能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在世界上相当长的时间里是独一无二的。

④近代以来,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一个多世纪,我国桥梁自主发展近乎停滞。直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桥梁之父”茅以升主持修建钱塘江大桥,这是一座公铁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当时,国内外都有人断言,钱塘江江底流沙层厚,建桥不可能成功。但茅以升利用“气压沉箱法”克服了这一困难,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和较低的成本,就建成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座自行设计和主持修建的公铁两用大桥,结束了由外国人垄断中国桥梁建设的历史。

⑤新中国成立后,受限于国内资源、技术和工业化水平,造桥基本靠手工作业。尽管如此,这一时期,我国公路桥梁数量仍快速增长,规模由1957年的3.68万座增长到1978年的12.82万座。其中,20世纪60年代修建的南京长江大桥是长江上首座新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公铁两用特大桥,打破了外国专家做出的“水深流急,不宜建桥”的结论,在中国桥梁史和世界桥梁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

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展了全球最大规模的现代桥梁建设,修建了主跨超600米的斜拉桥上海杨浦大桥、主跨888米的悬索桥广东虎门大桥、主跨420米的拱桥四川万县长江大桥(现重庆万州长江大桥)。江阴大桥是中国内地首座千米跨径桥梁。大桥横跨长江黄金水道,为保障航道畅通,建设要求一跨过江。作为特大跨柔性桥梁,抗风设计十分重要。为此,江阴大桥采用了稳定性较好的箱型加劲梁,并把箱梁的断面做成中间厚、两边薄的“风嘴型”,同时在箱梁的两旁设置了导流板,进而提升大风中桥梁的安全性。

⑦2018年10月,集桥、岛、隧于一体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开通。作为世界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公路桥梁,为同时保障海空航线运行,港珠澳大桥修建了一条6.7公里长的海底隧道。隧道由33节钢筋混凝土沉管对接而成。每节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更复杂的是,沉管需要沉入几十米深的海底保证120年内“滴水不漏”。港珠澳大桥体现了我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座圆梦桥、同心桥。

⑧如今,中国桥梁工程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由“跟跑”“并跑”走向“全面领跑”,步履铿锵从桥梁大国迈进桥梁强国,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 摘自《人民日报》2023年07月04日,有删节)

1.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与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逻辑顺序。

B.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桥梁,中国桥梁建设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商周时期。

C.本文语言平实、准确,通俗易懂。

D.本文写了我国桥梁事业的可喜发展,传达了对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开头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画线语句中的“约”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每节沉管重约8万吨,相当于一艘重型航母的满载排水量。

4.第④段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猜你喜欢

长城桥梁
“海上长城”丰盈关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下)
在地下挖一座“窃听长城”(上)
守护长城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加固技术创新,为桥梁健康保驾护航
无人机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