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与策略

2024-05-11鲍晗艾雅妮杨娸钏周萍曹玉娟

经济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前儿童应对策略家长

鲍晗 艾雅妮 杨娸钏 周萍 曹玉娟

摘 要:构建良好的、规范的、向上的学校家庭教育氛围是各学校要造就大批新世纪人才的一种必要与基本之条件,家长们必须始终肩负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任,培养一批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发展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要从小培育起。古人云:“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国治而天下平。”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至少有约80%左右的家庭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问题,但是家长普遍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能力对孩子实施正确的家庭教育,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成長。研究结果表明还有相当多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缺失,所以家庭教育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教育 家长 应对策略 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F061.3;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4-216-02

引言

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实施,很多专家意识到了家庭教育这个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研究。但由于传统家庭教育和理念的根深蒂固,要想改变一些家长的认识是非常难的,相关研究也没有太深入地进行。笔者通过调研,试图就一些对我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育应对策略,总结提炼其基本经验教训,从而使已经遇到类似问题的家长能有一些参考依据,让自己的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现状

目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以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主线,衍生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目的与任务、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原则与方法、社区以及幼儿园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等基本内容。随着我国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国古代和近代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和现实中的学前期家庭教育问题,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儿童的家庭教育是儿童个体健康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保障。首先,从幼儿家庭的生活环境来看:家庭结构越来越中心化,独生子女现象非常普遍,隔代、单亲家庭等都是在同一时间出现的。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社区的关系日益密切。儿童的生活、学习环境相对较好,家中有大量的书籍、玩具。其次,从幼儿父母的质量角度来分析: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和成才观;在家庭生活中,“母亲”担负着主要的责任,而父亲的角色也逐步被人们所承认。然而,父母在教养内容和教养模式方面,仍然十分注重学龄前的知识教育,忽视了礼节等德育教育,在教育投资方面,仍然存在着盲目投资,毫无选择地上各种学前幼儿英语班、兴趣班等问题。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过度化。当今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父母们在艺术上的期待要远远大于他们的兴趣。95%以上的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子女上大学、读研究生,读博士,甚至做博士后,认为那才叫“本钱”。如果家里有钱,就更希望去国外学习。父母都想让他们的子女在未来能够成为一些技术型、专家型、知识型的人才。现在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制定了一套计划,让他们上重点大学。所谓的“教育投资”,就是给儿童购买很多的智力玩具、各种书籍、儿童的营养品等等,把小孩送到各种业余班,如钢琴、绘画、舞蹈、象棋等。面对日益严峻的升学压力,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趋势日益突出。减少了游戏,增加了家庭作业,增加了测试,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层又一层的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幼儿园阶段,初等教育的趋势更为突出。很多幼儿园也都在不断地提升入学门槛,从2~3岁的儿童开始学习算术、背唐诗、写字、记英语单词。据调查显示,强制要求幼儿学习会使其感到学习很无聊,或者是一种惩罚,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并且对学校产生了厌烦。在学习上的巨大压力,减少了玩耍的时间,增加了作业,增加了考试,甚至减少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最后,每天的生活都是那么的紧张,那么的疲惫,没有了儿时的快乐。在父母“高期望”的作用下,儿童的成长必然会产生逆反心理。

2.家长对幼儿的溺爱。现在的家长,大多都知道纵容是不好的,但是他们并不能分辨出什么是纵容,也不能理解自己的家庭是否会被宠坏[1]。“溺”,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淹没”。这是什么意思?一个人在水中被淹死,称为“溺毙”。如果家长的爱泛滥,也会把孩子“淹没”,这是一种溺爱,一种失去理智,能直接摧残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比如,一些家长特别宠爱孩子,让孩子在家中享有各种优待,处处受到优待。如“独食”,让他一个人享用美味的食物,等等。这种孩子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一种自私自利、不怜悯、不关心别人的感觉,另一些家长放任孩子的懒惰生活,他们的孩子在饮食、游戏和学习方面都没有规律,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睡懒觉,不正点吃饭,白天游荡,晚上看电视。这种孩子成长起来没有上进心,好奇心也没有,做事心猿意马,做事没有目的。

3.教师与家长的教育相脱节。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父母和老师就肩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他们之间要互相合作,才能实现连贯的教育。但是,在德育方面存在着不和谐的情况,比如,在德育方面,父母和老师的意见不统一,导致了学生的道德观念不能形成;双方在教育目的上的偏离,对教育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结构和父母价值观的变迁,以及国外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父母的帮助能激发教师无与伦比的自信和无穷的动力。如果双方能和睦相处,互相信任,共同努力,那么,孩子的将来一定会很好。

4.父母对孩子的过分管制。一些家长认为,要想管教孩子,必须要从小开始,让孩子们自觉地服从自己。这是家长的决定,小孩子没有选择的权利,如果不服从,就要被责备。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一方面会失去“特点个性”,胆小怕事。没有自己的主见,所以一旦遇到问题,就会退缩,向别人求助。也有一些家长,他们对自己孩子的缺点非常在意,他们会时刻找自己孩子的错误,但是他们对孩子的优点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少鼓励和表扬孩子,有时候还会打骂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有一种自卑、没有自信、有强烈的逆反心理、性格上的孤独,另一方面,父母过分控制子女的日常行为会导致孩子们的依附、服从,从而导致孩子们缺少冒险精神和进取精神。

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质量

家长留给子女的最初印象很深刻。幼儿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父母说话的语气、音调等都会对幼儿的身心和大脑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一个孩子1~2岁的时候,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会随便地去打人。有的家长,非但没有阻止,反而夸赞自己的孩子会打人。从这一点上,儿童形成了用哭、闹、打、骂等非理性的方式来胁迫家长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所以,一个好的家长,不能任由一个孩子放纵。家长应针对不同的儿童,采用不同的对策。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保持理智,不要随便威胁别人。

(二)学校教育的自身保障

教师要经常与父母进行交流,特别是个人的交流。首先在谈话中,教师要简要且全面地汇报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状况,重点介绍儿童的长处,并指出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和提高。其次,与父母平等对话。教师们千万别把自己当成专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教育父母,不要总是指手画脚地说“必须”和“应该”,更不能埋怨父母,要尊重父母,要多听父母的意见。谈论儿童的短处要注意方法。对儿童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既要肯定其长处和优点,又要诚恳地指出其缺点。谈论儿童的短处,要因人而异。如果你和他的父母很熟,你可以直接说。一些父母的自尊心很强,认为谈论孩子的错误是对自己的一种指责,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因此,教师们尤其要注意说话的方法,避免使用“迟钝”或者“调皮”之类的词语,以免引起父母的反感。在谈话中,不要和父母讨论其他的小孩,也不要随便拿其他的小孩做比较,或者是八卦。因为那样会引起父母的怀疑,他们不知道教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谈话结束后,要确认交流带来的好处。教师要清楚谈话对父母、老师、孩子都是有益的,对自己的工作也是有益的,对孩子更好地理解,对将来的教育工作也是有益的。并向父母表达感谢,并希望今后家长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教师工作,并与父母紧密合作,为幼儿的成长做出贡献。

(三)加强儿童家庭教育环境

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儿童一生中最先接触到的环境。中国古代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染苍则苍,染黄则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和影响是巨大的,具有决定性的,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父母和教师要积极、及早地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方式是父母在教育子女时所采取的策略和手段,它与家庭教育的成败有着直接的关系,法国教育家爱尔修曾说过:“一个普通的儿童,如果能得到正确的教育,将来也会变得与众不同。”家庭教育的方式系统包括:环境熏陶法、兴趣诱导法、暗示提醒法、活动探究法、榜样示范法等。陈鹤琴先生也指出,“小孩子生来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来,或者是好,或者变坏,这是环境的关系。环境好,小孩子就容易变好,环境坏,小孩子就容易变坏。”[2]他要求父母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环境,把孩子培养成才。为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生活空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许多家庭都为孩子布置了一个孩子的小天地。要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性格、爱好等特点进行装饰,最好能带领着孩子一起进行布置,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对家庭的热爱,又培养了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三、结论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家庭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家庭中如何对儿童进行健康教育、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将会影响儿童的一生发展,但目前的家庭教育中仍旧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家长在儿童教育过程中重智轻德等,作为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的研究者,应从科学、客观的角度出发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比如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儿童观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如何走出自己的小范围,如何同社区进行合作这也是我国乃至世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这种合作的价值与途径都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的问题。

开明的父母不是“轿夫”,而是“导游”,在人生的旅程中指引着孩子们前进,用自己的学识和经验向孩子们讲解“旅行”的道路。即便是一个普通的小孩,如果接受正确的教育,也会变得与众不同。

总之,真正的问题不是学前家庭教育本身,而是应怎样进行“合理化的学前家庭教育”。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选择。只有这样,家长才能够把握好学前教育的方向,走出学前教育的误区,陪伴孩子度过快乐的童年,从而为孩子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卢莉.父母的爱,有时是害.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 陈鹤琴.家庭教育——怎样教小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3] 陆莹绮,肖珂楠,冉云芳,吴希.技能何以成才:我国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成长经历的质性研究——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J].职教發展研究,2023(02)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 山东青岛 266555)

[作者简介:曹玉娟(1993—),女,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人,研究生,助教,青岛黄海学院,研究方向:艺术学。指导教师:周萍(1981—),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研究生,副教授,青岛黄海学院,研究方向:家庭教育、学前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学前儿童应对策略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庭如何促进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初探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浅析学前儿童的双语教育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