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之描写细致
2024-05-11迟子建李睿杰
迟子建 李睿杰
美文引路
光明于低头的一瞬(节选)
俄罗斯的教堂,与街头随处可见的人物雕像一样多。雕像多是这个民族历史中各个阶层的伟大人物。大理石、青铜、石膏雕刻着的无一不是人物肉身的姿态,其音容笑貌,在各色材质中如花朵一样绽放。至于这躯壳里的灵魂去了哪里,只有上帝知道了。
莫斯科的东南方向,有一座被森林和草原环绕的小城——弗拉基米尔,城边有一座教堂,里面有俄罗斯大画师安德烈·鲁勃廖夫的壁画作品。教堂里参观的人并不多,我仰着脖子,看安德烈·鲁勃廖夫留在拱顶的画作。同样是画基督,他的用色是单纯的,赭黄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仿佛又老又旧的夕照在弥漫。人物的形态如刀削般直立,其庄严感一览无余,是宗教类壁画中的翘楚。
就在我收回目光,满怀感慨地低下头来的一瞬,我被另一幅画面所打动了:有一位裹着头巾的老妇人,正在安静地打扫着凝结在祭坛下面的烛油!
她起码有六十岁了,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足见她承受了岁月的沧桑和重负。她身穿灰蓝色的长袍,戴着蓝色的暗花头巾,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教堂里偶尔有游客经过,她绝不张望一眼,而是耐心细致地铲着烛油,待它们聚集到一定程度后,用笤帚扫到铁铲里,倒在撮子中。她做这活儿的时候是那么虔诚,手中的工具没有发出一声刺耳的响声,她大概是怕惊扰了上帝吧。
我悄悄地站在老妇人的侧面,看着祭坛,看着祭坛下的她。以她的年龄,还在教堂里做着清扫的事务,其家境大约是贫寒的。上帝只有一个,朝拜者却有无数,所以祭坛上蜡炬无数。它们播洒光明的时候,也在流泪。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
这样一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使弗拉基米尔之行变得有了意义。她的形象不被世人知晓,也永远不会像莫斯科街头伫立的那些名人雕像一样,被人纪念着、拜谒着。但她的形象却深深地镌刻在了我心中!镌刻在心中的雕像,该是不会轻易消失的吧?
那个扫烛油的老妇人,也许看到了永恒的光明,所以她的劳作是安然的。而我从她身上,看到了另一种永恒的光明:
光明的获得不是在仰望的时刻,而是于低头的一瞬!
(选自《迟子建散文》,有删改)
◆赏析
这篇文章细腻地描绘了一位老妇人。老妇人很平凡,但在作者的描述下显得格外庄重和神圣。老婦人的简单动作——低头清扫祭坛下的烛油,却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了对人性光辉的一种隐喻表达。作者将一个普通的画面描绘得如此庄重,让人从心底油然而生出一种虔诚的感觉。平凡的生活片段,却能顿悟出如此巧妙又深沉的人生意义。作者捕捉到普通人身上的美好之处,加以巧思,谱写成文,给读者带来温暖,留下思考。
◆技法借鉴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对其进行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运用得好,写人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文章形象鲜明,更具感染力。
1.以一当十,塑造典型形象。我们在写人或记事时,要学会选择典型的细节加以生动的描写,不拘泥于某人某事的某一点趣味,而是杂取糅合,集中为所要塑造的形象服务。本文中,作者选取了教堂里一位打扫烛油的老妇人作为表现对象,其有多重身份,“打扫烛油的清洁工”“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和“心灵甘露的播洒者”等,以一当十,完成了对典型形象的刻画。
2.分解描摹,勾勒具体形象。分解是描写人物的重要手段,即将人物形象分解成若干个点,进行简笔描摹。本文中,作者集中笔墨刻画了老妇人扫烛油时的神态:“她像是一个虔诚的教徒,面色白晳,眼窝深陷,脸颊有两道深深的半月形皱纹,微微抿着嘴,表情沉静。”通过对面色、眼窝、脸颊、嘴、表情等的细节刻画,生动地勾勒出了老妇人虔诚与庄重的形象。
3.各个阶段,共同表现形象。为了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将其动作分解成若干阶段,共同表现形象。本文中,对老妇人打扫烛油时的动作刻画:“她扫烛油时腰是佝偻的,直身的时候腰仍然是佝偻的”“一手握着把小铁铲,一手提着笤帚,脚畔放着盛烛油的撮子,一丝不苟地打扫着烛油”。一连串的动作,完整地展现了老妇人认真负责的形象。
4.比喻生动,丰富充实形象。即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对形象进行扩展和充实,从而增强读者的理解感受。本文中,“从祭坛上蜂飞蝶舞般飞溅下来的烛泪,最终凝结在一起,汇成一片,牛乳般润泽,琥珀般透明,宛如天使折断了的翅膀。老妇人打扫着的,既是人类祈祷的心声,也是上帝安抚尘世中受苦人的甘露”一句连用六个比喻,撬动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使得对老妇人形象的理解更加深入。
春 雪
梨花是春天为她独下的雪。
姥姥家门前有两棵梨树。犹记小时候,待白花开满树,我调皮地使劲摇落一地梨花,心中一阵欢喜,却不知损伤多少细枝。梨树有没有怨言不知道,我只知道姥姥心有不忍,她轻拍我的头,让我待梨树温柔些。
最喜春日里,搬个小凳子,和姥姥、妈妈坐在梨树下,再摆上一套小茶具,品茶聊天,这些足以填满整个春天。偶有邻居路过,定能听到对梨花的赞美。喝着茶吃着点心,耳听乡音,眼观梨花柔白,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童年。
姥姥一辈子忙碌,难得有闲下来的时候。她一头银发盘在脑后,黝黑的脸上布满沟壑,手指粗黑,就像那梨树枝。但是姥姥有一颗少女心,很温柔。你看,她在梨树枝上系了一条粉丝带,丝带在春风里舞动。一家人在梨树下闲坐,看风卷梨花落,那梨花翩如银蝶,有几片梨花落在姥姥的银发上,好似梨树送给姥姥的簪。
姥姥最爱梨花,常轻捧落花,看着那洁白似春雪般的梨花,叹花易谢。长大后,我想到了将这些落花做成干花,让这些“春日雪”不再消融。我蹲在树下,拾起落花,又将其平铺在干燥剂里,遂成干花。我轻捧干花,奔到姥姥房间,推开门,只见姥姥正对镜挽发,我嬉笑着走到跟前,将手中干花插在她耳旁:“这是我送您的簪,它是永不凋谢的。”她轻笑,问我如何得来,我不答,只言是魔法。
那日,她言有好物给我,唤我去寻她。我跳跃着往姥姥家走去。只见梨树下,她斟着茶,见我来,愉悦地说她也习得了魔法,接着递给我一个白色纱布锦囊。我解开锦囊,是白花花的“春雪”,丝丝清香扑鼻。她轻笑:“这是我送你的礼物,它也永不凋谢。”我手捧“春雪”,这似雪的梨花,却有非雪的温暖,从此春日的南方,我独有一份不消融的雪。
可岁月终究是留不住的,梨树下的那位老妇人不在了,粉丝带仍随风飘扬,风吹梨花落,已无人拾。推开沉重的木门,镜前空荡;梨下茶香散,无人驻足。我寻不到她……
腰中锦囊里似春雪般的梨花依旧清香,只是我心中的梨花已经悄然消融。枝头梨花不摇自落,静默凋去,从此花落随风去。
【河南漯河市高级中学高二(32)班】
◆点评
这是一篇写人抒情散文。作文语言清新优美,读来使人感觉眼前仿佛有一片洁白的梨花,鼻尖也似乎缭绕着淡淡的花香。本文充分展现了细节描写的作用:首先是以一当十,塑造典型形象。通过“我的姥姥”“梨花树下的观赏者”“留住那一树白的留春使者”等多重身份完成了对姥姥形象的塑造。其次是分解描摹,勾勒具体形象。“一头银发盘在脑后,黝黑的脸上布满沟壑,手指粗黑,就像那梨树枝”对姥姥的头发、脸、手指等进行了细致刻画。然后是各个阶段,共同表现形象。姥姥爱花,“轻拍我的头”“轻捧落花”“叹花易谢”,细致入微的动作刻画,写出了一位温婉优雅、热爱美、守护美的长辈形象。最后是比喻生动,丰富充实形象。“手指粗黑,就像那梨树枝”“那梨花翩如银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断地渲染姥姥的形象,丰富作文的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