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特点

2024-05-11朱正君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4年13期
关键词:镇子秋意升格

朱正君

文题亮相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同朋友略萨的对话中,加西亚·马尔克斯指出,孤独是种“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的确,孤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害怕孤独,有人享受孤独。因为每个人的人生境遇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孤独是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的生命体验。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你的体会或生活经历写一篇散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指引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强调孤独是我们人人都有过的经历、人人都体验过的情感。但每个人对孤独的感受并不相同,“有人害怕孤独,有人享受孤独”。写作时,我们可以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入手,如曾经经历过的学习上的孤独、思想上的孤独、缺乏朋友的孤独,还有面对亲人逝去的孤独……确定了具体的写作对象后,就可以从生活体验出发,用散文来创作,把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融入作文,抓住孤独独特的生命体验展开书写。

原文在线

我未曾孤独

秋意渐浓,丹桂的清香盈满了长街。我走在镇子上,行人稀稀落落。(开篇“丹桂飘香”的景物描写没有为“孤独”之感营造氛围。)

我记得很多年以前,镇子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爷爷常常拉着我的小手,走在街道上,高大的背影分外有力量。镇子尽头有一坟园,每每走过镇口的桥,爷爷总会往那个方向看上几眼。(镇子的热闹没有凸显出来,读者对小镇为什么热闹没有直观感受。)

爷爷用手指着那里,告诉我:“丫头,你奶奶在那儿。”“奶奶?我为什么没有见过她?”我努力回想,脑海却如一潭静水,不起任何波澜。“唉……”我听见一声叹息。爷爷浑浊的双目里,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哀伤。(人物心理刻画不够生动具体。)

爷爷岔开了话题,我也没有再问他。我望向远处,只看见那里有几株青翠的刺柏,融合丹桂的清香,为坟园添了些许古朴的味道。这是谁在看到大地上的坟茔而发出的哀叹呢?大抵是我在爷爷日复一日的孤独中,感受到的。有些事可以让孤独无处藏匿,恰如那一声久而不绝的哀叹。(表达不够清晰,没有理清思路。)

突然,爷爷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竟未向坟园方向再看一眼。刺柏直挺挺地立在那里,但那高高的样子,似乎离我更远了。爷爷渐渐远去的身影是那么的孤独,车水马龙,人潮来去,都与他无关。(对爷爷的孤独的感悟需要升华。)

如今的我,也常常在镇子的尽头,望向远处的坟园。

天地之大,草木一秋。爷爷离开了,就如同一阵风掠过大地,吹走了风烛残年的稻草。他从没告诉过我,他的孤独。我在爷爷住过的小楼听雨声,在廊前听蛙声,记忆在我的脑海中屡屡重现。怎么才能将过去淡忘?有人说,时间是一味最好的药,可只要看到药,我就想到心底的痛,那是永远不会痊愈的伤口。我总在夜里念着一本名叫往事的书,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遗忘和不能遗忘,孤独和反抗孤独,这是尘世上的每一个生灵都必须经历的。(哲理思考力度不够,可以把前文相关内容进行勾连整合。)

直到在梦里再见到爷爷的背影,我才明白:我们都是微茫的存在,死亡就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尘世艰难,沒有不孤独的。他那微微弓着的背影,总是把我带到了桥上,桥的对岸就是死亡,这是孤独的原因,也是孤独的答案。

“孩子,等待死亡的过程并不孤独,因为有我们在那里等你。”

“我未曾孤独,只是眼里涂抹上了孤独的背影,便以为我孤独了。”(以上两个声音,一个是感性理解,一个是理性升华,可以通过“我”来接收,全文应由“我”的思绪这条线贯穿,并总结全文。)

◆升格建议

作文以“我未曾孤独”作为题目,逆向思考孤独,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思考方向。写作过程中,从爷爷的孤独入笔,接着写自己的孤独,最后表达对人生孤独的思考,层次清晰。但是写作的过程中“我未曾孤独”这个结论表现得不够充分,也就是没有写出“孤独”细腻的状态,没有把人物孤独的特点和未曾孤独的思考逻辑上紧密关联起来。着笔突然,特点不清,细节描写没有强化。建议升格时抓住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孤独的状态,写出对“我未曾孤独”的深刻理解,不一样的理解视角更容易引发读者共鸣。

化蝶之作

我未曾孤独

柯 悦

秋意渐浓,柏叶飘飘,碎石累累。我走在镇子上,行人稀稀落落。(“秋意渐浓,柏叶飘飘,碎石累累”,四字短句,整齐且有诗意。景物描写,设置情景,并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我记得五六岁时,镇子上人来人往,做买卖的商贩挤满了街道,售卖的物件,应有尽有,好不热闹。爷爷紧紧拽着我的小手,走在人群里,高大的背影分外有力量。镇子尽头有一坟园,每每走过镇口的桥,爷爷总会往那个方向看上几眼。(增加了“五六岁”,这样一个年龄段,能引发读者对自我过往同样岁月的浮想,回忆的代入感更加强烈。详细地描写了小镇的热闹,越是热闹越能衬托爷爷内心的孤独。)

爷爷用手指着那里,告诉我:“丫头,你奶奶在那儿。”“奶奶?我为什么没有见过她?”我努力回想,脑海中却没有她的任何身影。爷爷欲言又止,一阵沉默,我也没有再问他。我望向远处,只看见那里有几株青翠的刺柏,为坟园添了些许古朴的味道。

过了许久,爷爷还在那里怅望,浑浊的双目里,映着青山四季、坟头清明。(对爷爷的神情描写和心理想象,不仅拓展了内容,而且画面感更强,爷爷的孤独形象更加具体。)我仿佛听见了一种悲哀的沉默。这是谁在看到大地上的坟茔而发出的哀叹呢?现在回想,大抵是我在爷爷日复一日的孤独中感受到的。(加入“现在回想”,让前后文衔接自然,并且把“我”融入进去,为后文“我”对孤独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作铺垫。)

突然,爷爷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竟未向坟园方向再看一眼。刺柏直挺挺地立在那里,但那高高的样子,似乎离我更远了。爷爷渐渐远去的身影是那么的孤独,车水马龙,人潮来去,都与他无关。人海依旧喧嚣,孤独无处藏匿,恰如那一声久而不绝的哀叹。(这一段写爷爷孤独的背影,触动“我”的思绪,引发“我”的思考。)

如今的我,也常常在镇子的尽头,望向远处的坟园。

天地之大,草木一秋。爷爷离开了,就如同一阵风掠过大地,吹走了柔弱的稻穗。他从没告诉过我,他的孤独。我在爷爷住过的小楼听雨声,在廊前听蛙声,记忆在我的脑海中屡屡重现,怎么也不能把过去淡忘。有人说,时间是一味最好的药,可以让人忘记一切。可只要看到药,我就想到心底的痛,那是永远不会痊愈的伤口。我总在夜里念着一本名叫往事的书,不知不觉就睡着了。遗忘和不能遗忘,孤独和反抗孤独,这是尘世上的每一个生灵都必须经历的。所谓孤独,就是曾经拥有。不曾拥有,何曾孤独?既然拥有过,所以孤独也就不成其为孤独。(在对过往的回忆中,思考孤独。)

梦里,爷爷那微微弓着的背影,总是把我带到桥上,桥的对岸就是死亡,这就是孤独的原因。

“孩子,等待死亡的过程并不孤独,因为有我们在等你。”

“我未曾孤独,只是眼里涂抹上了孤独的背影,便以为我孤独了。”(用话语的形式,交代两代人的孤独之思。对孤独的理解,爷爷用一生展示给“我”看,“我”用自己的生活来回应思考答案。)

【湖北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升格点评

升格后的作文增加了细节描写,对人物的内心和场景的点滴描绘更加动人。“柏叶飘飘,碎石累累”“青山四季,坟头清明”“人海依旧喧嚣,孤独无处藏匿”等诗化语言,既把景物的特点写出,又把人物的感受凸显。作文最后加入对孤独的升华理解,从爷爷,到众人,到所有的生命,层次感明显逐步在清晰,而没有原来的说理突然和思考力度的不足,对“我未曾孤独”的理解更加合理顺畅。

猜你喜欢

镇子秋意升格
秋意
《开在心中的花朵》作文升格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秩序
老人
看清要求,有的放矢——一篇2019年高考考场作文升格的启示
秋意
菱形小镇的“不速之客”
很晚时驶向镇子寄信
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