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画里的古道热肠
2024-05-10张伟
张伟
在这里,我们读到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不是发生在荷尔蒙爆棚的青年男女之间,而是已步入晚境的两位老人;不是琼瑶式的你侬我侬,缠绵悱恻,而是貌似疏离、嗔怪戏谑中的牵挂惦念;不是一上来就如胶似漆、棒打不散的甜腻肉麻,而是渐次展开、结穴处才揭出谜底的叙事策略。
小说更让我感兴趣的是江南水乡里的这幅风情画,还有风情画里的古道热肠。读着读着,我想到了沈从文的《边城》,想到了孙犁的《荷花淀》,风俗风情,人性人情,柔柔的,暖暖的,古典风吹过来,吹进当下人情薄如纸的街巷里,于凉薄的世界尤显珍贵。
小说第一句,男女主人公就双双出现了,像电视短片一样,主要人物先亮个相,然后暂时中断叙事,代之以诗意的摹状,“一片雪亮的灯光拖着他一手托腮的影子,直奔到河坡下面柳林子去。”我很喜欢这幅剪影,像鲁迅《秋夜》起首的枣树一样,烙印在心里。
小说里照例有一条狗,一条叫欢欢的狗,它也是一个角儿,笔墨不比人少,“人模狗样的”,平添了几多趣味。狗通人性,老杜听不见对岸的铃声时,“欢欢便提醒地汪汪叫几声”。它有时上蹿下跳,有时又老成持重,性格也像人一般丰富。欢欢相伴左右,成了老杜的工作助手。主人病痛发作,它能敏锐地察觉到,并发出“呜呜”的求救声。
对岸叮叮当当的铜铃声,“有时能撞碎茶寮的寂静”。声音诉诸听觉,“撞碎”兼有动感的触觉和刺眼的视觉,作者的描写是诗意的、抒情的,像小说开头的剪影一样,为善良的心性、美好的感情烘云托月。这样的字句,熨帖而闪烁,在纸面上放着光,河水是“绸缎般的”,小船驶过,又是“碎银般的花纹”。老杜病情危重时,“黑色的河水像黏稠的浆液”。明明灭灭的烟火,像萤火虫。没人过河时,渡口也不寂寞,而是泛出“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诗意的浪花。“铃声松松散散”,小说也写得散散淡淡,没有把情节的螺帽拧得太紧,悠游不迫,让读者漫步徜徉,悠闲地领略河岸风光。“玄月西移,快要落到西山了。月色寡白,淡得像飘散的炊烟。”老杜等得心焦,这淡淡的水墨画,是人物心情的外显。
老杜是个好人,不仅黄四娘爱着他,读者也一步步走近他,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老头。好人难写,一本正经,假模假式,弄不好就是一副刻板印象。文学史上的一些优秀作品,往往是配角塑造得好,有血有肉,主角却由于倾力过重,寄寓的理想太多、太高而失真。对小说作者来说,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写好人而不假,不落窠臼,考验着笔力。
一村之长老杜,是村民的“摆渡人”,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他给跛子胡老汉送猪仔,不收一分钱。他的美德善举,赢得村民的拥护。为了树立威严,他板着脸不笑,“有好心没好脸”,好心如日月高悬,那份装出来的严肃,反而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令人忍俊不禁。跟孙子视频,他脸上“橘黄的暖色”,满溢着爷爷的慈爱。溺爱、隔辈亲,没办法,在“爷爷”这个角色里,他呈现出另一种可爱。欢欢是一只残疾狗,老杜的慈爱已从人类中蔓延到狗身上,他从一群恶作剧的孩子们手里解救了欢欢,收留了它,养育中,人与狗心生情愫,这又从一个侧面让我们感受到了老杜的拳拳爱心。从村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他接替老秦做了摆渡工,把船票从3元降到了1元。卸任了,仍然操心着村里的事,老百姓的愿望,村民的意见,他记了七百多条,反馈给现任村主任,谋求解决,人称“杜纪检委”。身患癌症,他还想着为老百姓做好事儿。老杜可敬,也可爱。他讲话很风趣,爱跟人开玩笑,说笑话自己却不笑,有着相声演员般的功力。小说还用评价性的词语写到老杜的“倔强和古板”,我想起一句广告语,“男人有很多面”,多层次、多侧面,老杜的性格立起来了。
黄四娘,好熟悉的名字,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吟道:“黄四娘家花滿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姹紫嫣红,蝶舞莺啼,有声有色,悦耳悦目,好一幅锦城春景图。“娘”或“娘子”,是唐代习惯上对妇女的美称。小说的主人公是老杜和黄四娘,读罢全文方知,作者显然是有意与诗圣的佳构建立互文的。这位黄四娘,从老杜(杜甫)的诗里走出来,走进了老杜(村长、村主任、摆渡人)的生活里。她长着一双好看的丹凤眼,性格外向,快人快语,有说有唠,笑声能过河,一把年纪了,还辛苦劳作,贴补女儿。
老杜与黄四娘,一个是鳏夫,一个是寡妇,俩人你有情我有意,打情骂俏,刀子嘴豆腐心,都把对方装在心里,却谁也不捅破那层窗户纸。这样的古典爱情已是稀世珍品。有个段子调侃说,传统小说写到五十多页时,男女主人公才试探性地拉拉手,新潮小说第一页就上床了。速度、节奏的背后,是感情的分量、浓度。黄四娘乘船从来不给钱,不是她爱占小便宜,这是她表示亲近的特殊方式,以表明与老杜关系非同一般。最后一次乘船,她丢给老杜一枚硬币,那也是赌气式的撒娇。老杜摆渡、修埠头,无私奉献,黄四娘不夸奖,反而“讥讽”他。“这娘们,总能找点事来刺激他。”老杜明明挂念着黄四娘,却想着“偏要装聋作哑一会儿,让你多喝一阵西北风”。这是恋人之间才有的说不出的微妙心态,和曲里拐弯的表情达意方式。“他喜欢和黄四娘笑骂,但从来都不当真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杜梦里都是黄四娘舞着蓝头巾的倩影。
老杜一出场就在等黄四娘,第二节还在等,通篇就写了等待、夜里为黄四娘一个人摆渡。他担心河对岸的铜铃声被风卷跑了(也是诗化的句子),就坐到水边来等。黄四娘摇铜铃,作者用了一个奇特的比喻,说是像麻绳,套住、拽住了老杜,这两个有力度的动词何其传神。黄四娘没把老杜当外人,她在老杜心里也很有斤两,两个人的亲密关系,从字缝里探出头来。等不来黄四娘,他暗忖,“这死婆子,今晚大概去会老相好了”。这里又是在用醋意表达爱意。他们也曾有过节,黄四娘不投他的票,但两颗善良的心终而达成理解,冰释前嫌。黄四娘的丈夫心眼儿小、想不开,喝药自尽了。老杜却深深自责,“长出了一个秤砣般的心思,沉重,且坠得他心痛”。在河坡上栽种上万棵柳树,成了他“悔过”的独特方式。黄四娘等着老杜向她示爱,老杜罹患重病,说不出口。直到最后,老杜在船上疼痛难忍,两个人才互通款曲。情急之下,黄四娘倏然变成一条女汉子,替老杜挥动桨橹,送他去医院。
“吱呀——哗啦——吱呀——哗啦——”这里拟声词的运用,没有一句话,却胜过千言万语。作品最大的动情点,在尾声里引爆了,读者怎能不为之动容?接下来的对话更感人,老杜忍住疼痛强颜欢笑,硬汉形象凸显。黄四娘一改往日的泼辣,“软了声音宽慰”。“吱、吱、吱,哗、哗、哗,橹声乱糟糟的”,如果说上文的水声有节奏、成曲调,到这里,读者分明感觉到了黄四娘的心跳,她已经心乱如麻了。一曲爱的哀歌,在读者的感动和痛惜中收煞。
责任编辑 王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