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形”,润物“无声”
2024-05-10朱发华李德平
朱发华 李德平
摘 要 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建立小学“大思政课”体系,是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抓手。打造真实的课堂样态、构建务实的课程体系、培育优质的师资团队、创设缤纷的主题活动、营造多元的育人环境等是推动小学“大思政课”体系建设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大思政课;课程体系建设;方法策略
作者简介 朱发华,四川省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党总支书记,高级教师;李德平,四川省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校长,高级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上好思政课,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需要。为此,四川省泸州市实验小学城西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工作,构建了以课堂、课程、师资、活动、环境为核心要素的“大思政课”体系,推动小学思政教育走深、走实,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一、打造真实的课堂样态
真实的课堂应该包括真实的备课、真实的教与学、真实的情景创设与活动推进、真实的评价等要素。学校逐步建构了“三新一实”的课堂新样态,即教与学的理念新、教与学的设计新、教与学的评价新和课堂实践务实,着力打造真实课堂,让立德树人在课堂教学中悄然发生。
(一)教与学的理念“新”
学校打造了“高融”课堂,在扎实做好智育的基础上,融通“五育”,实现“五育”并举。在教学时,教师不仅注重课内的知识传授,还重视课外活动,通过课内外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帮助学生提高学科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提升多学科素养。教师不仅要准备充分的教学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和阐述学科知识。学生不仅能够真实地学习知识,还能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并接受评价,以此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教与学的设计“新”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自然、巧妙、恰当地融入“五育”,增强育人承载;在情景创设与活动(任务)设计中做到引人入胜;在学习指导中,对学生的学法进行归纳和提炼;在释疑与解难上做好预设,给出步骤与方法,突重破难;在检测与补救上,精巧设计练习与作业,巩固并拓展学生所学。此外,教师还通过巧妙引导,在课外阅读、学习与实践等方面拓展教与学的外延。
(三)教与学的评价“新”
在评价中,学校将评价对象、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进行了重构。除了课中的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学校还邀请专家、听课教师、家长对教师课堂进行评价;内容上,从师生的即时评价拓展到对后期生成、学习方法、习惯等的评价。在评价中,是否能够适时、适切地进行“五育”融合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四)教与学的课堂实践“实”
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学校真正落实好“实”字诀,即通过自学与指导真实、展示与点拨丰实、释疑与解难切实、检测与补救充实、育人与育德纯实等路径,助力真实课堂的打造。
二、构建务实的课程体系
为了确保思政课程教学的有效实施,学校进行了整体规划和安排。首先,学校保证了基本的课时,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其次,学校安排了优质的师资,保证教学质量。再次,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教学活动按照既定标准和要求进行。最后,学校将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同时,为了丰富课程内容、落实“五育”融合,学校建立了“新实·五育”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注重探寻“五育”之间的融合元素,打通“五育”之间的关联节点,以项目化、活动化的方式,让课程具有更多的育人元素和生命力。
学校还根据校情,建立了思政一体化校本课程体系,以满足时代发展以及师生成长的需求。例如,学校精心构建了“新生入学”德育衔接课程、“魅力爸妈进课堂”职业体验课程、“红色剧目师生演”本土红色文化课程、“行走的党史课堂”党史研学课程等,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助力对其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塑。
三、培育优质的师资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要”标准。为了培育优质的师资团队,学校建立了三大机制。
一是“大培训”机制。学校建立了先培训后上岗制度,让思政课教师通过岗前学习和培训,掌握思政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能。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
二是“大教研”机制。学校建立了思政名师工作室,以充分发挥思政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学校还开展了常态化教研,通过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主持人、定目标的“五定”教研策略,聚焦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方案、生成经验和智慧。
三是“大练兵”机制。学校积极开展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竞赛活动,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和技能大赛,让更多的教师获得提升和成长。
四、创设缤纷的主题活动
在活动推进上,学校力求做到主题化、序列化、全员化。例如,在“学习二十大精神,建功新时代”活动中,学校通过开学第一课、小讲师“二十大精神”宣讲、办手抄报黑板报等形式,让学生学习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志向。学校还分年级开展了研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学生通过采茶、制作米花糖、包汤圆等活动,体会了劳动创造美好、劳动创造幸福的深刻含义;通过走进国防教育基地,了解了国防知识,增强了国防意识;通过走进现代农业基地,了解了农业、农时、现代种植等方面的知识,感受了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培育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情感。
在活动育人上,学校通过“行走的党史课堂”“身边榜样·泸州记忆”“红色剧目师生演”等特色课程和活动,以及四礼(开笔礼、入队礼、成长礼、毕业礼)、五节(读书节、体育节、课程节、艺术节、科技节)和传统节日活动等,让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的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主题朝会展示活动中,学校紧跟时代主题,通过校长思政课、演讲活动、情景剧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爱党爱国”“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强国强军”等主题融入其中,取得了“润物无声”的良好育人效果。
五、营造多元的育人环境
要构建“大思政课”体系,营造多元的育人环境是重要的实施路径。一是做好校园环境中育人元素的设计。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学校着力营造文化味、书香味、童趣味、运动味、乡土味,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的功能,让每一面墙壁“说话”。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史”、“国旗国歌国徽”等党和国家层面的文化元素以及校园核心文化融入校园环境的打造和建设中,通过主题文化墙、展板、雕塑等具象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国家的美好、学校的美好、学习的美好和成长的美好。此外,学校还注重建设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积极培育创业、立业、敬业、乐业的“四业精神”,使长于学习、精于管理、甘于奉献、乐于拼搏、勇于创新成为学校全体成员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二是建立家校社政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积极开展家校共育活动,通过家长讲堂、家长志愿者服务、千师访万家等活动,让家长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举措、办学成效,从而积极支持学校的工作,成为学校品质办学的支持者、家教家风的践行者、家校共育的参与者、学校故事的传播者、优质品牌的共享者。学校还积极开展与行政部门及友好单位的合作。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法院参加“模拟法庭”体验活动、到银行学习储蓄知识、到智慧城市管理中心体验和学习城市管理的相关知识等。学校还与周边友邻单位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完善了“联席会”机制,就学校发展、相关配合与支持达成了共识,为学生的成长拓宽了平台,丰富了资源,形成了“多赢”的局面。
教育“有形”,潤物“无声”,学校“大思政课”体系建设需要走的路还比较漫长,需要我们持续用心、用情、用智、用力,方能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乔 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