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024-05-10唐红涛陈千喜陈欣如
唐红涛 陈千喜 陈欣如
摘 要:文章基于2013—2021年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SBM-Malmquist指数法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跨境电商会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加强了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此外,异质性检验显示,相较于中西部城市与资源型城市,东部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也更显著。
关键词:跨境电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1012(2024)01-0061-14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Based on Empirical Analysis of 271 Cities in China
TANG Hongtao1, CHEN Qianxi1, CHEN Xinru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hangsha 410205, China; 2.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zhen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27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13 to 2020, this paper uses the SBM-Malmquist index method to measure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cross-border e-commerce will significantly improve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upgrad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ve strengthened the positive impac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addition, the heterogeneity test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central and western cities and resource cities, 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eastern cities and non-resource cities plays a more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on, and the regulating rol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lso more significant.
Key words:cross-border e-commerce;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dustrial structur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黨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倡导绿色消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02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并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这充分表明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绿色低碳发展。在此背景下,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仅是实现绿色增长模式的强劲动力,更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中国正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外贸强国,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外贸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为2.11万亿元,同比年增长9.80%,其中出口总额为1.55万亿元,增长11.70%,进口总额为0.56万亿元,增长4.90%。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推动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跨境电商通过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驱动生产率提升[1-2]。2021年10月,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电子商务规划》明确提出要支持跨境电商高水平发展,实施电子商务绿色发展行动。
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行的情况下,发展跨境电商能否有效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作用机制如何?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在二者之间扮演何种角色?基于此,本文选取2013—2021年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超效率SBM模型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用跨境快递数量衡量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并引入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为调节变量,以此为基础构建回归模型,研究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这有利于发挥跨境电商驱动优势,为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政策依据,对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一、文献综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国际贸易发生了重大变革,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业态,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关于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从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两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是有关国际贸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关于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引发的贸易结构层次和商品结构层次变化对环境的影响问题,学界主要存在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支持“污染天堂假说”,即认为国际贸易通过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降低了发展中国家的污染排放。结构效应体现在贸易自由化降低了国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企业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提高生产率,促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技术效应体现在国外优质产品大量涌进国内市场,为保持竞争优势,国内企业不断提升自主研发水平,淘汰生产率低且污染严重的生产部门[3-4]。第二种观点支持“污染避难所假说”,即贸易自由化的结果是高污染产业不断从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长期占据全球价值链中的高端地位,为缩减产品生产成本、规避本国严苛的环境污染限制,其将重污染生产环节转移至环境规制偏宽松的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加重,从而引起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降低[5-6]。第三种观点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即国际贸易与环境污染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具体而言,在经济发展初期时,由于工业化、资源使用增加、环保意识薄弱等,国际贸易加剧了环境污染;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加之技术进步、政府管控等多种积极因素共同作用,环境质量又逐渐改善[7-8]。
二是有关电子商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现有文献关于电子商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结论并不统一。部分研究者从成本效应、结构效应、创新效应三个角度切入,认为电子商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促进作用。电子商务通过降低内部管理成本与外部交易成本,减少融资约束,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结构呈现出服务型绿色低碳模式,进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9-10]。电子商务通过信息共享、信息对称等优势降低贸易成本,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借助“结构红利”获取高生产率,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11-12]。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抑制作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各种类型的包装数量和物流业的能源消耗[13-15],成为阻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桎梏。另外,Guo等研究发现,低效送达、产品浪费与产品退货数量的增长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1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并不矛盾,在积极的政策引导与良好的经济环境下,电子商务总体上具有显著的节能降耗效应,对经济效率与环境质量均能产生正向影响,最终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17]。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已有研究为本文提供了重要的學理基础与方法启示,但少有学者研究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主要对象集中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上,且尚未形成统一的结论。而跨境电商作为对外贸易的引擎,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那么跨境电商是否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呢?据此,本文将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纳入统一框架来考察两者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跨境电商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以期为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跨境电商本身属于新兴技术产业,自身包含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首先,跨境电商的渗透深刻改变了居民的消费模式,促使一部分消费从线下转向了线上,降低了居民使用交通工具进行线下消费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燃油等能源消耗,有利于形成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其次,跨境电商的应用实现了贸易全流程无纸化,降低了国际贸易过程中对大量纸质合同、发票、凭证的要求,减少了冗杂的资源使用,为降低能源消耗提供了更多可能,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最后,企业借助平台优势缩短国际贸易渠道,促进信息的高效流动,提高了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之间交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实现即时沟通,缓解了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贸易双方交易效率,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减少因市场分割造成的资源损失,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据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跨境电商可以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二)调节作用
中国已深入全球产业链,随着产业专业化与精细化程度的加深,高污染行业发展受到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挤压,减少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因此,本文引入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来进一步分析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
1.产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产业结构升级是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核心动力,是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跨境电商利用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绿色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跨境电商的应用促使企业调整原有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内部组织结构,提高企业运行效率,有利于加快资源要素流动,推动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行业流向生产率高的行业。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加深了产业间协同分工的配合程度,通过产业融合、产业关联等方式迫使重污染高耗能企业整改或被淘汰,带动更多清洁低污染企业孵化落地,从根本上减少污染排放量。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是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贸易,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密集型等现代服务业的能源消耗明显低于能源密集型行业。跨境电商的发展使企业对信息技术、运营管理、客户服务、商品配送等人才的需求大幅上涨,增加了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降低了以重工业为主的、附加值低的产业结构比重,减少了石油等能源投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故提出假设2:
H2:产业结构对跨境电商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调节作用。
2.技术创新的调节作用
技术创新对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跨境电商利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手段实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拉动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跨境电商,无限的经济时空给市场中各类经营主体带来了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跨境电商发展促进网商集聚与产业集聚,所引致的知识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也为扩大技术创新规模创造了良好条件。在绿色贸易壁垒的外生冲击下,技术创新促使生产技术朝着实现产出更高、投入更节约目的的方向演化,以此满足国外绿色生产标准,进而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企业技术创新的提高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政府通过各类补贴和优惠政策加大企业对绿色发展的投资力度,吸引高科技人才与新兴产业落户,为企业技术创新赋能,进一步带动企业改进生产方式,降低单位产品产生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即企业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来补偿产生的环保成本。综上所述,提出假设3:
H3:技术创新能增强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关系。
三、研究设计
(一)模型构建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本文利用我国2013—2021年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首先建立如下计量模型:
GTFPi,t=α0+α1lncbeci,t+α2CVi,t+εi,t,(1)
式中:i表示城市,t表示时间,GTFP表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cbec表示跨境电商发展水平;CV表示一系列控制变量;ε表示随机扰动项。
其次,为探究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在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调节作用,本文使用交叉项方法,进一步建立如下调节效应模型:
GTFPi,t=α0+α1lncbeci,t+α2lncbeci,t*indi,t+α3indi,t+α4CVi,t+εi,t,(2)
GTFPi,t=α0+α1lncbeci,t+α2lncbeci,t*lnteci,t+α3lnteci,t+α4CVi,t+εi,t,(3)
式中:ind表示产业结构升级水平,tec表示技术创新水平,其余变量均与(1)式一致。
(二)变量说明
1.被解释变量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参考余泳泽等、张英浩等的研究[18-19],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和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模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解为绿色进步指数(TC)与绿色效率指数(EC):
因GML指数反映的是当期GTFP对上一期GTFP的变动率,故令基期2013年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1,并与其余年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指数逐年累乘,进而得到各地级市2013—2021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据。测算指标如表1所示。
2.解释变量
跨境电商发展水平(cbec)。跨境电商的衡量尚未有统一标准,考虑到各个地区跨境电商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性,参考唐红涛和胡婕妤[20]的研究,采用各地级市跨境快递数量表示跨境电商规模,并设置权重为货物进出口总额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
3.调节变量
产业结构(ind)与技术创新(tec)。参照秦芳等的做法[21],采用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衡量产业结构升级,这反映了产业结构服务化倾向;参照姚战琪的做法[22],采用反映技术创新产出能力的专利授权数衡量技术创新水平。
4.控制变量
为尽量减少遗漏变量对模型的影响及保证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选取经济发展水平(pgdp)、人力资本(edu)、政府干预程度(gov)、金融发展水平(fin)、基础设施发展水平(fru)作为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示;人力资本使用高等学校在校人数来表示;政府干预程度用公共财政支出表示;金融发展水平通过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占GDP的比重来反映;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用人均道路面积表示。
5.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中国2013—2021年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数据的主要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各省、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知识产权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剔除部分城市①,个别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补齐,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为减少异方差性的影响,cbec、tec、pgdp、edu、gov取对数形式。
考虑到中国疆域广阔,271個城市在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上具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已有文献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23-24],为考察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是否存在异质性,将样本城市分为东部城市与中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测算2013—2021年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将271个城市分为99个东部城市和172个中西部城市;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271个城市分为106个资源型城市和165个非资源型城市,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2013—2021年总体上全国、东部城市、中西部城市、资源型城市及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上升。东部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高于中西部城市,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值高于资源型城市。
四、回归分析与讨论
(一)基准回归
为检验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采用模型(1)进行估计,并用Hausman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本文后续实证研究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表4呈现了基准回归结果。表4列(1)~(2)为不加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列(3)~(4)是加入控制变量后的估计结果。由列(3)可知,引入控制变量及运用固定效应之后,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系数为0.079 0,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说明跨境电商能显著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跨境电商可以通过平台企业示范效应推动构建绿色消费理念,并助力形成绿色消费习惯;消费者的反馈需求为生产者改进工艺与质量、推动绿色生产提供方向;利用数字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假设1得到验证。
就控制变量而言,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和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系数为正,说明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政府干预程度与基础设施建设会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但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加入经济发展水平的二次项进行回归,结果如列(5)所示。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次性系数与二次项系数分别为-1.534 0和0.061 2,且均通過了1%的显著性检验,因此,可以得出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U”型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粗放型的发展方式虽然带动了经济发展,但牺牲了环境绩效,不利于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二)调节作用分析
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在跨境电商的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各自与跨境电商的协同效应均能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因此,本文引入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调节变量与跨境电商的交互项,进一步剖析两者在跨境电商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发挥的调节效应。表5列(3)、列(6)依次是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的估计结果。
由表5可以看出,引入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调节变量与跨境电商的交互项后,跨境电商依旧能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其中,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跨境电商的交互项系数分别为0.060 7、0.019 6,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在跨境电商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中具有显著调节效应。在互联网时代,国际贸易趋向线上模式。随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产要素朝着更高效率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资源从生产率低的行业流向生产率高的行业,在供给层面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另外,跨境电商突破了时间与疆域的限制,这有利于技术交流、获取与整合。而且跨境电商产业集群现象带来的知识、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发展,而技术创新带来的新产品与新材料可能会引起需求结构的变化。为适应更高层次的需求结构以增强竞争优势,技术创新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水平、提高生产率来降低成本,进而减少因供需不匹配带来的资源过剩。综上所述,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在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起到调节作用,假设2、假设3成立。
(三)内生性问题
跨境电商可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当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达到较高的水平后,对跨境电商行业生产与经营的要求可能也相应提高,倒逼跨境电商发展。这说明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同时,由于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较多,为缓解遗漏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回归分析:(1)构造外部工具变量,本文参照卞元超等的做法[25],选取地理坡度(dlpd)作为工具变量,为减少异方差性的影响,取对数形式;(2)将跨境电商的滞后期(l.lncbec)作为工具变量。一方面,地理坡度是一个地区地形条件的体现,坡度较小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交通运输更发达,更有利于跨境电商的发展。且地理坡度是地区的自然条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当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直接相关,满足工具变量外生性条件。另一方面,由于地理坡度是截面数据,无法与面板数据直接进行固定效应估计,故构造了地理坡度与上一期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的交互项,作为工具变量。
本文选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进行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通过了不可识别检验、弱工具变量检验、过度识别检验,说明各工具变量具有合理性。核心解释变量与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跨境电商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跨境电商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受到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的调节,且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会强化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
(四)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采用替换被解释变量、变量缩尾处理、删除特殊样本值的方法重新进行回归。
1.替换被解释变量
为了进一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参照李玉洁等的做法[26],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项绿色技术进步替换原有的被解释变量。如表7所示,跨境电商的系数在1%的统计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且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跨境电商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在跨境电商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2.变量缩尾处理
考虑到极端值和异常值可能会对实证结果造成影响,本文对所有变量在1%和99%的分位上进行缩尾处理,用缩尾后的结果重新回归估计,结果如表8列(1)~(3)所示。结果显示,跨境电商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调节效应依旧存在,说明前文结论具有稳健性。
3.删除特殊样本值
由于本文是选择全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交通运输水平等都具有更大的优势,更能引起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从而使得其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与其他地级市存在差异,进而在驱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方面发挥的作用更加强劲,可能会影响回归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文删除直辖市与副省级城市共18个,对剩余253个城市重新回归估计,结果如表8列(4)~(6)所示。可以看出,相比前文回归结果,系数虽有所下降,但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且方向一致。由此可见,主要结论依旧成立。
五、异质性检验
(一)区域异质性
中国城市在区域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可能会导致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因此,本文将样本分为东部城市与中西部城市来进一步考察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地区差异性,结果如表9所示。可以看出,在1%的统计水平下,东部城市和中西部城市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也存在产业结构、技术创新正向调节效应。系数大小表明,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效应、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在东部城市均大于中西部城市。可能的原因在于:一方面,发展跨境电商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与资本投入,而东部城市是中国经济发展重心,与中西部城市相比,更具备跨境电商发展的优势,扩大了跨境电商的正向外部效应;另一方面,部分东部城市已经完成工业化进程,与中西部城市相比,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程度更高,技术创新能力更强,在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发挥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方面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资源禀赋异质性
在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地区的经济发展、产业布局存在差异性。因此,本文将样本分为资源型城市与非资源型城市,考察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響是否存在异质性,结果如表10所示。可以看出,跨境电商更倾向于促进非资源型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调节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可能的原因在于资源型城市自然资源丰富,其产业对资源依赖性较强,同时也更容易吸引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入驻,不利于绿色发展。而非资源型城市由于资源较少,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较低,且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更倾向于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新兴模式的发展,这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会对城市经济绿色转型产生重要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立足于跨境电商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思想,选取2013—2021年中国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跨境电商发展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将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探讨了跨境电商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机制。结论如下:第一,跨境电商显著提高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系数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第二,本文选择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作为调节变量,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跨境电商通过产业结构与技术创新提升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第三,为缓解双向因果关系与遗漏变量对实证结果的影响,引入跨境电商滞后一期与地理坡度作为跨境电商的工具变量,在缓解内生性问题的基础上重新检验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论依然成立。第四,通过对全部变量进行替换被解释变量、缩尾处理与删除特殊样本值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可靠。第五,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中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东部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在跨境电商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促进效应及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
据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企业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云计算代替传统IT设施,提高企业运作效率,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效与电力清洁化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与此同时,跨境电商企业需逐步增加绿色产品包装与绿色物流使用,将低碳消费理念贯穿生产环节并融入居民消费环节,激发更大的社会参与,特别是要引导经济快速增长地区居民与高收入人群养成节能环保消费习惯,切勿因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减弱环境管理意识。
第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政府应促进跨境电商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企业利用高新技术将绿色低碳发展举措落实,助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实现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同时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低端产业向高级化转变,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资源优化配置,以大规模生产代替小规模生产。另外,发展资源回收利用的静脉产业,减少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消耗,形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第三,鼓励科学技术创新。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与政策补贴,从源头上解决科技创新资金困难问题,鼓励新技术开发与自主创新,推动提高绿色进步效率。深化校企合作,为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供优质环境,并推动熟练劳动力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形成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机制,加快提高劳动力素质,更好地带动城市技术创新发展。同时,要利用好技术溢出效应,通过跨境电商引进国外人才、先进理念与技术,通过知识溢出效应把高质量技术传递给周边地区,深化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第四,创建数字化共享平台。根据异质性分析结果,不同区域和不同资源禀赋下跨境电商与绿色发展之间的平衡能力不同,要重视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人才、信息、技术交流与共享,创建互联互通、协同创新的数字化共享系统,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拓宽跨境电商渠道。另外,通过区域间跨境电商高质量协同发展,鼓励各地区交流低碳发展的经验,推动跨区域环境治理有效协同,避免出现治理乱象,从而发挥跨境电商整合区域资源优势,形成经济绿色增长网络。
参考文献:
[1]赵崤含,张夏恒,潘勇.跨境电商促进“双循环”的作用机制与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22,36(3):93-104.
[2]郑长德,张露丹.生产网络、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1):96-104.
[3]PENG Y X,CHEN Z,XU J Z,et al.Analysis of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rend and Its Determinants for the Countries Along Silk Roads[J].Growth and Change,2020(4):1711-1726.
[4]刘信恒,林熙.贸易自由化的环境效应: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22(1):18-33.
[5]李繁荣,尚云舟,薛紫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绿色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260个地级市的数据验证[J].经济问题,2022(4):75-84.
[6]HAO Y,DENG Y X,LU Z N,et al.I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ffective in China?Evidence from City-level Panel Data[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7):966-976.
[7]齊英瑛,邓翔,任崇强.贸易开放、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来自中国2010—2018年282个城市的证据[J].经济问题探索,2022(5):145-160.
[8]赖晓瑾,唐一丁,祝树金.各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境库兹涅茨效应:基于跨国面板数据[J].资源科学,2022,44(8):1630-1644.
[9]姚雪瑞.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22(23):185-188.
[10]邵帅,张可,豆建民.经济集聚的节能减排效应:理论与中国经验[J].管理世界,2019,35(1):36-60,226.
[11]WANG H,LI Y Y,LIN W F,et al.How Does Digital Technology Promote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Empirical Evidence Based on E-commerce Pilot City Policy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3(1):116524.
[12]CAO X G,DENG M,LI H K.How Does E-commerce City Pilot Improve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Evidence from 230 Cities in China[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21(7):112520.
[13]李璇.我国电子商务绿色发展绩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1(13):83-8.
[14]PLSSON H,PETTERSSON F,HISELIUS L W.Energy Consumption in E-commerce Versus Conventional Trade Channels-Insights into Packaging,the Last Mile,Unsold Products and Product Retur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7(10):765-778.
[15]LIANG C Y,LIU Z Y,GENG Z F.Assessing E-commerce Impacts on Chinas CO2 Emissions:Testing the CKC Hypothesis[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2021(40):56966-56983.
[16]GUO J Q,WANG X Y,FAN S Y,et al.Forward and Reverse Logistics Network and Route Planning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Low-carbon Emissions:A Case Study of Shanghai Fresh Food E-commerce Enterprises[J].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7(4):351-360.
[17]刘乃全,邓敏,曹希广.城市的电商化转型推动了绿色高质量发展吗?: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J].财经研究,2021,47(4):49-63.
[18]余泳泽,杨晓章,张少辉.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转换特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9,36(6):3-21.
[19]张英浩,汪明峰,崔璐明,等.数字经济水平对中国市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经济地理,2022,42(9):33-42.
[20]唐红涛,胡婕妤.跨境电商进口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促进或抑制?[J].消费经济,2021,37(6):60-70.
[21]秦芳,王剑程,胥芹.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农户增收?:来自农村电商发展的证据[J].经济学(季刊),2022,22(2):591-612.
[22]姚战琪.中国服务业开放对区域创新的影响[J].改革,2020(1):48-58.
[23]刘伟江,杜明泽,白玥.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技术进步偏向视角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3):95-107.
[24]杨书,范博凯,顾芸.投资型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32(5):120-131.
[25]卞元超,吴利华,白俊红.高铁开通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J].金融研究,2019(6):132-149.
[26]李玉洁,刘思思,贺正楚.产业协同集聚、技术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J].系统工程,2023,41(1):1-14.
收稿日期: 2023-04-10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的湖南实践研究”(22ZDAJ013);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研究“(21A0382);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双碳目标下跨境电商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CX20221152)
作者简介:唐红涛,男,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陈千喜,女,湖南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欣如,女,深圳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①剔除阳泉、长治、运城、吕梁、呼伦贝尔、黑河、绥化、襄阳、深圳、贵港、三沙、儋州、毕节、铜仁、普洱、西藏自治区、陇南、海东、中卫、吐鲁番、哈密等城市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