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传讲·探究
2024-05-10邓文娟
邓文娟
【摘要】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民间故事教学策略,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中,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堂内外的民间故事资源,让学生通过情境性、系统化、多样式的作业,在教学评一致性的评价过程中,开展民间故事的阅读、传讲和探究,实现从课本走向课外的民间故事学习链接,让学生对民间故事的了解从浅层走向深入,从而帮助学生对民间故事和民间文学产生丰富的理解和认知,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间传统文化。
【关键词】民间故事 单元作业 传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4)03-0178-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的“主题与载体形式”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组成。而优秀的民间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土壤和根基之一,因此学好民间故事,正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这是统编版教材唯一一次集中表现民间故事的单元,本文将结合单元学习要素,从单元作业设计方面,对本单元的民间故事教学展开探究。
一、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民间故事教学的实施依据
(一)课标依据
新课标指出,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教学,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因此,作业设计需要紧扣“学习任务群”,坚持情境生活化,任务驱动化、目标导向制,关注学生的全面發展,除了课内学习,还重视课外的巩固提升、拓展探究。同时落实新课标提出的语文课程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育时代新人,让学生在民间故事中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习主人公高尚的品格,塑造健全的人格,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二)教材依据
从单元内容看,以“民间故事”为主题,单元导语为“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点明了民间故事的特点。从学习要素看,首先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这是在中年级“详细复述”“简要复述”的基础上提出的进一步要求,旨在把民间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其次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这是习作的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等方法简要地介绍故事,完成一个民间故事的缩写。因此,本次作业设计要着力于阅读兴趣、阅读想象、创造性复述能力。从编排特点上看,作业还要围绕“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既注重单元整体的关联,又兼顾单篇课文承载的语文训练任务。
(三)“双减”政策
自2021年《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公布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提上日程。从“双减”角度看,本单元作业设计,首先要关注课堂内的学习效率,须设计有针对性的前置作业、预习导览作业和课堂内的作业练习(以下简称“堂习作业”)(见表1),提升课堂效率。其次,作业须更加开放、灵活、系统,体现整合创新与多元智能,能适应学生身心、认知,能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在减量提质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传承民间故事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民间故事教学
(一)实施思路
根据以上实施依据,本次作业过程的实施思路是: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学习任务群中,让学生通过情境性、系统化、多样式的作业,开展民间故事的阅读、传讲和探究。在一个大情境下,围绕一个核心问题,设计三个层级的作业主题,8项子任务(见表1),作业类型和内容,层层递进。
在作业类型上,分为第一层级的前置作业,第二层级的预习导览作业、堂习作业、巩固提升作业,第三层级的跨学科作业、探究作业。作业先从课外阅读作业开始,再到课内作业(堂习作业),最后回到课外作业。作业用时上严格控制时间,使作业合理、高效地完成。单元所有课内作业约140分钟,课外作业(包括短时作业)约90分钟,而前置阅读作业和探究作业为自选作业、周期作业,可持续2周以上。
(二)实施过程
1.阅读——以读激趣
“阅读”是第一项作业任务,在“我是民间故事阅读者”的主题引领下,开展两项子作业任务。这一阶段的阅读作业,重在让学生储备大量的民间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单元整体、系统、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是前置“储备型作业”。提前两周以上开启阅读民间故事的旅程“畅游书海:快乐阅读中外民间故事”,先为学生推荐民间故事必读书单,然后发布阅读作业单。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候听过的民间故事,激发阅读兴趣,然后在自主阅读后,记录书名、故事名等,通过记录阅读过程,了解学生的阅读范围、阅读兴趣、阅读数量和进度。
二是前置“诊断型作业”。通过“书海拾贝”阅读记录表,从“故事名称、主人公、形象特点、印象深刻之处、故事结局”方面,记录自己喜欢或印象深刻的故事,表达对民间故事的初步印象和感受,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总结的阅读习惯,引发学生对阅读的进一步思考。同时,通过阅读单还能诊断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计划。
2.传讲——以讲促创
民间故事是作为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民众是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一系列的工具来表演民间文学的。因此,本阶段的作业让学生以“传讲人”的身份,分别进行民间故事的讲述、表演、运用。在“我是民间故事传讲人”的主题引领下,配合课文教学,开展“我会填、我能讲、我来演、我创写、我推荐” 5项子作业任务。
首先,完成预习导览作业——“我会填:民间故事知识树”。以填写简洁的思维导图的作业形式,为后面的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单元知识树,用关键词句概括单元主题、课题、人物事件等,让学生初步了解单元整体内容,梳理篇目关系。而单篇课文的知识树,则会从字、词、句、人物、事件、读后感受等更具体的方面梳理。其次,完成堂习作业——“我能讲:民间故事真精彩”,包括在课堂上讲故事、演故事、创写故事,用作业辅助课堂教学。以演故事《牛郎织女》为例,第一课时用“故事树”梳理《牛郎织女》故事情节,绘制人物关系图;第二课时完成课本剧小组合作分工的作业,如角色分配、剧集场景、台词设计等;第三课时完成当堂表演的作业。整体上,作业以独立完成、小组合作、班级表演多层次的课本剧方式。推进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参与体验民俗活动的乐趣。最后,完成巩固提升作业——我推荐“民间故事”下的热门景点。请学生担任电视导游,为“民间故事”下的热门景点做推荐,如西湖雷峰塔与白娘子的前世今生、飞来山的来历、家乡民间故事推荐……有四个层级的作业任务:
(1)连连看:查询资料,了解发源地的民间传说故事,然后将民间故事与发源地用直线连正确。
(2)填人物档案:已知发源地的民间传说故事,请选择其中一个你感兴趣的景点故事,做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并完成故事主人公的人物档案。
(3)准备推荐词: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请为感兴趣的景点打“√”,并准备一段导游推荐词。
(4)现场推荐:跟随深圳电视台的摄影组,来到民间故事发源地,挑战“民间故事”下的景点推荐活动,看看谁是“金牌导游”。
这项作业让学生将所积累的民间故事转化为生活交际语言,这正是一种创造性复述,既完成了语文要素、口语交际的训练,又与生活密切联系,弘扬了民间文学的多彩文化。
这一阶段的作业过程,在预习、堂习和巩固提升作业中,让学生参与民间文化生活和民间故事实践应用活动,在作业中不断地培养创意表达、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创造性讲述民间故事,成为积极传播民间故事、热爱传统文化的传讲人。
3.探究——以研促承
新课标指出,随着学段升高,作业设计要在识记、理解和应用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因此,完成阅读和传讲的作业任务后,为了丰富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知,开展第三层级的“探究作業”,让学生自主围绕民间故事中有意义的问题进行探究,积极展开实践活动,并形成探究成果。
首先,跨学科作业“绘制连环画”,能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绘制出民间故事的主要情节。这项作业能培养语言运用和审美创造、想象能力,联动美术学科知识,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丰富对民间故事的认识。连环画的创编很好地把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和“缩写”整合在一起,并且融入美术的构图、色彩等元素,不仅让学生再次体会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喜爱之情,同时培养了学生提炼语言、创意表达及审美等能力。作业成果(即精美的连环画)出炉时,在学校内进行展示,同时鼓励学生在短视频网站、微博、朋友圈、班级圈、QQ群或微信群进行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分享,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真正落实传统文化的传播。其次,进行自主探究作业“‘民间故事田园调查”。学生要化身为小小学术团中的一员,可去寻访长辈或村落社群,采集民间童话、寓言、笑话、生活故事等,整理本地民间文学作品集。或搜集经典民间故事的不同版本,梳理故事的流变,比较不同地域同一故事讲述的差异和文化背景,比如《牛郎织女》流传的三个版本有什么异同?“孟姜女故事”的民间讲述或作者讲述有什么不同?另外,还可以汇聚民间故事问题主题,撰写民间故事的研究报告,如:民间故事怎么产生的?民间故事有哪些类型……
通过课外的综合性探究作业,学生在梳理和分析中,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深度了解了民间故事,感受到民间文学的生命力,加深了对民俗文化的认知,从而促成对民间优秀文化的传承。
三、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民间故事教学的原则
(一)情境性原则——激活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
以情境任务驱动民间故事学习,实现作业的趣味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民间故事的兴趣。如表1所示,作业主题、作业任务的设置,均属同一个作业大情境,真实而富有趣味,与学生的生活建立了联系。
(二)系统性原则——优化民间故事的学习过程
系统性,是指将民间故事的学习内容进行融合、统整、协调,优化学习过程。首先是让作业实施过程完整、有序,作业过程体现内容的结构化和思维的进阶性。其次,加强融合,让单元各板块得到有机调整,让各学科知识得到综合运用。比如将“快乐读书吧”的阅读任务提前,为后期的民间故事学习打基础,同时也诊断了学生阅读水平、兴趣等。而跨学科作业,如绘制民间故事连环画,综合了语文、美术学科的知识,而表演民间故事课本剧,又让语文与音乐、舞台艺术融合。
(三)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实现民间故事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评一致性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原则,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反馈中保持一致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课前作业,是为教学做出诊断、打好基础;堂习作业是课堂评价的一种方式,教师在进行作业实施的过程中便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即时有效的评价;课后作业,对课堂教学巩固、提升的同时,拓展学习探究的空间,展评学生的作业成果,综合评价了学生的能力,提升了民间故事教学的有效性。
四、总结
基于单元作业设计的民间故事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作业任务中发展能力,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成长,以作业为依托,学生于阅读中领悟文化意蕴,传讲中展现文化自信,探究中研思文化根源,最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8.
[3]廖绪崊,刘秘林.小学语文教材民间故事的施教策略[J].文学教育(下),2023(7):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