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表演中艺术想象的运用 ——以《一点甜》为例
2024-05-10刘泽人
刘泽人
【摘要】艺术想象是指主体对客体进行艺术加工的一个内心活动过程,既来自舞者和编导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爱和理解,也来自现实本身。人在实践过程中受审美动机驱使,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以满足美感需要的反映过程。本文以舞蹈作品《一点甜》为例,探讨了艺术想象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及具体运用。
【关键词】舞蹈;艺术想象;舞蹈表演
【中图分类号】J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6-0049-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6.016
艺术想象是指在艺术鉴赏和创作过程中,主体在头脑中按照接近、对比、相似、因果等联想律对已有的艺术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如夸张、典型化)、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新艺术形象的内心活动过程。人在实践过程中受审美动机驱使,以组织起来的形象和系统的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超前反映,以满足美感需要的反映过程。艺术创作的必要因素,受创作者的创作目的、社会实践经验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制约[1]。以《一点甜》为例,编导的艺术想象、故事建构和生活经验的凝练,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准确把握,使得演员用灵动的肢体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舞蹈道具被赋予了别样的情感意象,音乐元素从侧面渲染了故事情境,艺术想象带动了观众情绪的波动,让整部作品蕴含了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及现实生活的平淡意味。
一、艺术想象的建构前提
(一)生活经验的积累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着重表现人们的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创造出可被人具体感知的生动的舞蹈形象,以表达编创者和表演者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2]。艺术想象是文艺创作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机能,也是产生心理距离的心理机制。作家如果不借助艺术想象,就无法进行艺术创作,无法创造艺术形象[3]。艺术想象是演员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演员要根据既定经验,在多年积累的专业素养基础上必须加以合理的艺术想象,才能使舞蹈中静止的舞姿造型和动态舞姿间的连接、角色的内心体验在舞蹈作品中成立。艺术来自生活且高于生活,没有凭空的艺术,一切都有迹可循。在完成舞蹈作品时,若生活中有类似的情感体验,必竭尽所能地去调动这一段情感记忆,再根据舞蹈具体的境况进行调整,使得情绪更加贴切人物形象。若没有,便需查阅相关资料书籍、看视频或亲身体验,揣摩人物的情感意图。
在动作设计的时候,编导要创造出一系列符合主题、符合人物的动作。舞者在进行舞蹈作品展现的时候,应立即利用艺术想象使自己进入到与舞蹈主题相符的一个情境中。舞者在表演时,需充分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虽生火做饭的生活方式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模式有点距离,但笔者还是多次观看网上视频,进行生活模拟。在生活场景的情境下,舞蹈的處理符合原有逻辑,没有因为舞蹈而违背生活基本原则,而是将生活动作艺术化、舞蹈化、韵律化,比如人物在紧急事件下的慌张心理从而导致的手忙脚乱;主人翁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辛苦劳作,最后终于做好食物,品尝自己劳动成功时的幸福满足之感溢于言表。
(二)演员内心的情感把控
演员去表现一个剧目时,应串联好故事线,明白情境下人物的心境和心理活动,使舞蹈动作在舞蹈语境中成立。舞蹈表演是人物内心情感的外化,借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外化表现出来,要求演员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并结合之前自身的生活经历化身于人物形象,丰富人物内心独白,进行多层情感铺垫,在舞蹈情境中展现出人物情感和动作动机。
舞蹈伊始,主人翁上身前俯在地,右手轻扇着扇子,上前关注“炉火”的情况,想象自己面前生着火,火势才刚起,需要小心呵护,待火势稍稳一点后,主人翁由跪地转至侧坐,左手不经意间抱着腿,右手继续扇着“炉火”,眼睛由炉火处慢慢上移,思绪开始神游,同时脚下不断交替点踏地面,把主人翁焦急不安的内心情感外化,无比期待美食的呈现。
编导在编创时结合生活中的原型动作,加以提炼、美化,创造出一系列有关于表现厨娘烧火做饭这一故事线的艺术动作,她是如何满心期待,又是如何一不小心疏忽大意出错的,整个五分钟的剧目紧扣厨娘烧火做饭,旨在表达对平淡生活的知足和热爱之情。舞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并结合自己多年专业所学,在表现舞蹈时运用适当的艺术想象去贴合主题,表现主题;表演者化身于“厨娘”的时候需要准确地把握其性格特征,观察和想象其生火做饭时的生活形态,通过自己的舞蹈语汇添以艺术想象生动的塑造出“厨娘”的人物形象。观众在观赏舞蹈作品《一点甜》时,会结合舞蹈演员的表演展开想象,通过人物的形象、动作语汇完善故事线,融入创造主题或审美主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二、艺术想象的具体运用
(一)肢体动作刻画人物形象
艺术想象与舞蹈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舞蹈动作是舞者内心情感意识的具象化,需要借用艺术想象来辅助完成。此外,舞蹈动作的展示涉及生理学、人体学等方面的知识,如果采用直接讲述的方式,难免会感到晦涩和生硬,而如果采用想象方式,则能够更加直观和生动,从而使动作本身得到更好的展示[4]。
舞蹈风格整体明快轻松,舞者身着斜襟盘扣绿底红色花纹的中袖上衣,同色系的头巾凸显人物行事风格干净利落,下身选择五分裤型,凸出厨娘精明勤劳能干的人物性格,姜黄色的围裙系于腰间,服装上姜黄和湖绿的搭配营造出春天般的美好气息,舞者运用灵动的云南花灯舞蹈元素,使得一位热爱生活、年轻有活力的厨娘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
舞者快速转身踮起脚尖、上身前俯,以前倾的姿态探索眼前的美食,舞者运用艺术想象左手打开面前的“锅盖”,右手迅速地扇动想闻闻食物的香味,预示着食物出锅前的景象,下肢配合小崴步的动律,表现主人翁急不可耐的心理状态;舞者通过运用灵巧俏丽的小崴步伐表现厨娘走街串巷看热闹的场景;而舞蹈多次运用云南花灯的反崴摆扇来表现厨娘忙碌的热火朝天,将厨娘热爱并享受生活平凡细碎的这一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道具扇子营造多重意象
道具在舞蹈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强调舞蹈的主题,可以帮助舞者传递故事情节和信息,是肢体动作的延伸,还可以使舞蹈更具观赏性。所以在使用道具的过程中,艺术想象的运用变得尤为重要。古人主张“立象以尽意”,而“象”就是那能够唤起人的想象、联想的思维活动,而那象外之意就是“象”潜在的意义空白,它有待接受者想象、填补、完善[5]。因此艺术想象是一种以“象”为基础,以“尽意”为目的的思想“桥梁”。舞者可以通过艺术想象中的“创造性”想象,使单一道具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使舞蹈的展现效果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一点甜》中,道具上使用的是八寸的黄色云南花灯扇。行走时,扇子又成了腰间买菜挎篮,搭配云南花灯的小崴动律,好不俏皮;舞至高潮,扇子是厨娘手中飞来舞去的锅铲,最后,扇子又成了她盛菜的盘子。舞者手中虽只有一把扇子,却表现出来多种生活情景,表演层次分明,给予观众宽广的想象空间,热闹精彩至极。这离不开编导、舞者和观众三方的艺术想象,道具使用得恰到好处,使得舞蹈的情节符合逻辑并且更具有合理性。
道具有助于舞者情感意愿的表达,舞蹈道具在舞蹈表演时常常作为创造舞蹈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的舞姿造型和舞蹈动态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把黄色小扇,在舞者手上飞扬起舞,它既是舞者内心情感的延伸,也是构建观众和舞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可以说,艺术想象在道具的运用中使得厨娘这一角色更加丰满立体,带领观众进入她创造的艺术世界,体会舞者营造的艺术情境、空间,这便是艺术想象的奇妙之处。
(三)音乐元素渲染故事情境
舞蹈表演中的艺术想象离不开舞蹈动作和音乐的巧妙融合。中国人的审美爱好一贯都与味觉息息相关,比如形容一个人有权力会说羊大为美,形容一本书好看会说读起来津津有味,表达对一件事情的喜爱会说甘之如饴,表达一个人在困苦时刻苦勤奋会说卧薪尝胆等,更有曹操“望梅生津”的故事。在《一点甜》中,央视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主题曲一响起,就激发了观众的联想,音乐的前理解形成了一种文化共识,辅助完成舞蹈主题的表达。只是舞蹈刚开始,还在做饭的准备阶段,就已经使人急不可耐、充满期待,让人不自主地屏气凝神和舞者一同急切地等待美食的呈现。编导在音乐原有的基础上对舞蹈动作及舞台空间构图进行巧妙的改编创新,使得厨娘这一形象活灵活现、深入人心。
音乐由小提琴的长音和竖琴的和弦开始,较舒缓细腻,并通过舞者俯身在地的屏气凝神、舒缓动作,互相交织出一种静谧的氛围,营造出了厨娘在用心烹调食物的景象。随后双簧管将这一情绪继续推进,舞者运用云南花灯中俏皮的小崴舞步搭配巴松使得舞蹈带有几分诙谐幽默。单簧管吹奏又回到了舞蹈开始静谧的氛围,弦乐齐奏重新回归,将第一段厨娘的细心烹饪推向高峰,接着竹笛的加入打破了纯西洋管弦乐团的演奏,也预示了厨娘餐前準备告一段落,预示着下一件事情的发生,音乐的循循推进,使人充分感受艺术想象,使得音乐与舞蹈表演美妙融合。
随后音乐转化为急促的节奏,音乐的乐句变得短促,让观众不由得跟着厨娘一同紧张,厨娘形象在音乐的烘托下也变得活泼起来,音乐是舞蹈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得厨娘这一形象更深入人心。接着打击乐作为引子将全曲推向高潮音乐铿锵有力营造出忙碌的氛围,特别是在之后纯打击乐独奏时将这一情绪最大展现,高潮之后,音乐又重新恢复了初始的静谧氛围,在首尾呼应下显现出对食物意犹未尽,表达了主人翁在细碎的生活中,对平凡生活充满热爱的美好情感,让观众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三、艺术想象的重要意义
(一)想象赋予动作多层意味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个好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者多年的专业练习,更离不开舞者对舞蹈的艺术想象。《一点甜》中,舞台上只有舞者一人和手上一把小扇,但是舞者却可以带领观众通过舞台上一个小小的厨娘的缩影,进入万千个家庭里在灶台忙碌的身影视野中。作品是编导对生活的艺术想象,编导由小见大,让观众共同感受浓烈的生活气息。五分钟的视频,舞者需要通过艺术想象赋予动作多层意味,使动作成立,从而吻合舞蹈动机。
舞者眼睛全然注视着“灶台里的炉火”,左手支撑住身体重心,右手微微煽动手中的扇子。舞者通过艺术想象中的“再造性”想象,想象自己正在灶旁,扇着灶火,并通过舞蹈肢体语言的表达,传达给观众,生动详细地刻画了对生活充满希望美好的小厨娘人物形象。简单的扇扇子这一动作,舞者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艺术想象赋予动作多层涵义,赋予动作生命。
(二)想象支撑演员表演内心
艺术想象使演员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作为一名舞蹈表演者,日积月累的训练,是为了训练舞者的肢体,使之具备舞蹈表演的专业能力。艺术想象是舞者在表演时对作品中人物及情感内涵进行的思想活动,舞者需要通过艺术想象去支撑内心世界,进而内心的情感世界转化为肉眼可见的舞蹈动作。
只有舞蹈演员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足够的心理图式,跳出来的舞蹈才能够牵引人心。如果演员不知道动作所要表达的含义,只是一味地去跳、去模仿,这样子的舞蹈不足以打动人,只有舞蹈演员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才能在表演时支撑演员内心,演员才知道自己为何而舞,所跳出来的舞蹈才不是动作加动作。我们只有由心而舞,才可以从根本上避免舞蹈的程式化。
《一点甜》中,舞者只有一把小扇,但是述说的故事却是精彩纷呈,舞者以厨娘内心独白整合出一条脉络并逐段演绎了不同的情感状态。刚开始厨娘谨慎又专注的事前准备,聚精会神的目光,小心又细腻的动作,表现了她的期待和专注以及厨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高潮时,主人翁将厨房发生意外情况的应对措施进行艺术化处理,比如匆忙赶来伸手去摸“锅盖”,双手被烫到捏住耳朵降温,继而左右开弓把掉落的“锅盖”捡起,手忙脚乱地处理好紧急情况,随后,喜笑颜开、自信满满地将手中的扇子左右横向摆动,开始模拟“锅铲”在锅里翻炒,人物情感状态转变成怡然自在,舞者需要运用艺术想象,将自己心理状态进行层层递进,才能够把握好人物的形象塑造。
(三)想象带动观众情绪
舞蹈不能单依靠布景等客观手段去制造舞台幻觉,表演者必须有强大的艺术想象,才能够和观众产生共情,带领观众走进编导和舞者的艺术视野和舞蹈情境。艺术并非完全照搬生活,所以有了艺术想象来适应观众的认知需要。舞蹈艺术亦是如此,从外部呈现来说,艺术想象会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活灵活现;从内在情感的表达来说,运用艺术想象力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之中营造出无限的意境。正如苏珊朗格所说的“虚幻的力的意象”,不仅体现出想象力在舞蹈表演及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还可以看出想象力对观赏者审美情感和审美水平的影响。譬如《一点甜》中,描述的是厨娘生火做饭这一生活场景,但是没有厨具实物,舞蹈只能依靠演员强大的艺术想象构建出虚幻的“灶台”,模拟生火、做饭等厨房小事,将这些极贴近生活的动作美化成可供人欣赏的、具有艺术内涵的舞蹈动作,并融入情感与思想,才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引人入胜、牵人心弦。在《一点甜》中,厨娘内心明媚、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热爱向往,舞者动人的表演使得舞蹈充满生活气息。民以食为天,编导从日常生活中的厨娘形象入手,让我们品出了劳作的甜、生活的甜、幸福的甜。
四、结语
剧目有限,人生无限。通过分析舞蹈《一点甜》其独特的创作理念,并结合了编导和舞者对艺术想象的理解。这种艺术想象的审美认知,既来自舞者和编导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爱和理解,也是来自现实本身。一餐一饭皆生活,只有短短的五分钟,但是无处不体现出对平凡生活的歌颂。《一点甜》这部舞蹈作品中映射出来的艺术想象不仅是生活的甜和家的温度,也是在时代更迭、日新月异的科技生活中弥补了那份对家的情怀。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下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何甲麒.想象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分析[J].音乐时空,2014(09):58-59.
[3]袁禾.中国舞蹈意象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86.
[4]郭瑞.论舞蹈中人物形象塑造的双重体验——以作品《一点甜》为例[D].桂林:广西師范大学,2021.
[5]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9-107.
[6]王克芬,主编.中国舞蹈大辞典[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刘泽人(1997.7-),女,汉族,江苏淮安人,南京艺术学院舞蹈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舞蹈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