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卢梭:没能成为“承揽诉讼人”之后的人生

2024-05-10马岚熙

检察风云 2024年9期
关键词:日内瓦卢梭大使

马岚熙

让·雅克·卢梭卢梭是一个饱受流浪生活和潦倒体驗折磨的人。他后来提出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很大程度上因其青年时期苦难经历的影响。

让·雅克·卢梭的故居有好几处,其中一处位于巴黎北郊的蒙莫朗西小镇。此处距离巴黎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小镇偏远。卢梭的故居就在马路边上,是一栋不大的二层小楼。当年卢梭就住在这里,故居门前的马路现在被命名为“卢梭路”。后来,当地政府把隔壁的另一座小楼一起开辟为卢梭博物馆。卢梭故居屋后是一个不大的花园。花园里有两排高大的老树,远处则是低矮的围篱、教堂钟楼和广袤的乡野。

日内瓦少年从法律事务所出走

卢梭渴望打破等级差异,并在《社会契约论》中写下他的心愿:“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因此既没有主人,也没有奴隶。”1712年6月28日,卢梭出生在日内瓦。然而他的母亲却在产后死去。卢梭自幼便背负上了罪恶感。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我的出生使母亲付出了生命,我的出生也是我无数不幸中的第一个不幸。”他的父亲是一位粗通文字的钟表匠,外祖父倒是一位博学的牧师,所以家里藏书甚多。父亲在工作的时候,七八岁的卢梭便在旁边读小说和历史故事给父亲听。然而这样相依为命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十岁那年,父亲跟一个叫高济埃的法国陆军上尉发生了一场纠纷。纠纷中,卢梭的父亲把高济埃的鼻子打出了血,而高济埃则诬告卢梭的父亲持剑行凶。双方诉上法庭。高济埃要求法庭判卢梭的父亲入狱。根据日内瓦的法律,斗殴者互有过失时,可以要求一同入狱,共受处罚。卢梭的父亲提出了这项要求,法庭却作出了偏袒高济埃的判决,要求卢梭的父亲离开日内瓦。

这场变故使十岁的卢梭在失去母爱之后,又失去了父亲的庇护,只能去舅舅贝纳尔家中寄居。舅舅希望卢梭继续做一名钟表匠,或者进城去学习法律或神学,成为一名律师或牧师。13岁那年,卢梭按照家人设计好的法律之路,被送到了本城法院书记官马斯隆那里,在他手下学习“承揽诉讼人”的行当。依照舅舅的说法,那将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职业。名义上是法院书记官,却负责接洽形形色色的原告被告,给他们法律建议,并“适当地”收取费用——有时这便成为当事人接触和贿赂法官的托词。卢梭在《忏悔录》中写道:“我对‘承揽诉讼人这个雅号讨厌透了……不想用卑鄙手段去发财。天天干这种业务真是枯燥乏味,令人难以容忍,加上工作时间又长,还得和奴才一样任人驱使,我心里就更不高兴了。我每次走进事务所大门的时候,总是怀着憎恶的心情。”

马斯隆也很不满意卢梭,经常骂他懒惰,蠢笨,像一头驴。不久卢梭就被赶出了那家事务所,开始了长达13年的流浪生活。流浪青年卢梭遭遇冷遇、白眼,也得到许多帮助,甚至有过离奇的爱情邂逅。一路上他看到横行乡里的税吏和被称为“酒耗子”的地方治安官们横征暴敛,不禁为农民的贫苦和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慨。这些观感和他童年所受的不幸,亦成为他未来致力于探讨人类不平等根源的动力。对于人民所遭受痛苦的同情和对压迫者所抱的不可遏止的痛恨,就从这里萌芽。1742年,30岁的卢梭来到了巴黎。在这里,他结识了狄德罗、伏尔泰和其他的启蒙巨子,并很快崭露头角,进入了另一种生活。

在职场遭遇不公的使馆秘书

在他31岁那年,在一位夫人的推荐下,卢梭前往威尼斯使馆担任大使的助手。这位名为蒙太居的大使先生,既不会口授文件,也不会自己写,屯积下大批公文等着卢梭帮忙处理。卢梭凭借出色的学识和流畅的文笔,很快处理好了,还掌握了威尼斯人的密函读写技术。不到一个星期,他就把密函全部译写出来,提供给蒙太居大使参考。卢梭得到大使的赏识,不久就获得了一个响亮的正式头衔——威尼斯法国大使馆秘书。

卢梭很细心,总是小心翼翼地避免出岔子,把属于他基本职责范围内的事都办得很有条理。不管是大使还是任何别人,对他的工作都从来没有指出过一点疏漏之处。当大使回国述职时,卢梭还自己处理过几次外事纠纷,都可谓“有理、有据、有节”。展现出色外交才干的卢梭,获得了法国宫廷的赞誉,却也同时激发了大使蒙太居的嫉妒。卢梭越是尽职尽忠,就越遭受大使的无端指责。但是大使又不能辞退卢梭,因为很难找到像他这样能干的秘书。双方的关系僵到极点,在这种情况下,卢梭决定离开使馆返回巴黎。然而蒙太居竟然不顾体统,给参议院写了一个备忘录,要求逮捕卢梭。回到巴黎的卢梭虽然未遭逮捕,却也遭到了宫廷的训斥。虽然威尼斯方面给予了他充分的好评,卢梭也拿出了无可辩驳的证据,但他却得不到任何公平的对待。这段经历,在32岁卢梭的心里种下的仇恨是深刻的。他开始反思和声讨这种不公的社会制度。

参加征文比赛成名的法国宪法之父

1749年,好友狄德罗因言获罪,被关入范赛纳监狱。卢梭等人为营救他而四处奔走,并每周都去看望他一次。从市区到监狱有好几里路。卢梭手头拮据,只能步行去看望狄德罗。他随身带着一本书,以便走累时消遣。这一天,他带了一本《法兰西信使》杂志,在路上边走边读,突然看到第戎学院的有奖征文公告:《科学和艺术的进步是否有利于敦风化俗》。一看到这个题目,卢梭头脑中那些长期孕育的许许多多富有生气的思想潮水般地涌来。

据说,当日卢梭躺在一棵树下,灵感汹涌,他写出了大段大段假托古人法布里修斯的论述。在这篇文章中,卢梭并没有就艺术谈艺术,而是将视野投向宏大的人类历史。在他看来,人造的不平等的阶级世界要回到最初的美好状态,就要打碎早已腐坏变质的不公秩序。一年后,这篇由名不见经传的前任使馆秘书投来的论文,竟然获得了第戎学院征文的头奖。论文使他一举成名。但是,性情孤傲的卢梭并没有因此而混迹于上流社会,他仍是靠抄乐谱度日。1755年,第戎学院再次征文,卢梭以《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应征。这篇论文解剖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过程,从经济和政治上挖掘出社会不平等的根源,将社会的贫困和罪恶归因于私有制的建立。这些理论的种子,早在他童年遭遇不幸、青年目睹冷暖和职场亲历不公时已经埋下。两年后,这部著作在荷兰出版后震动了欧洲。各个沙龙都在讨论“人类历史的起源”。但此时,卢梭孤僻古怪、敏感偏激的性格再次发作,巴黎城市的喧嚣、上流沙龙里的明争暗斗,让他萌生退隐的念头,甚至与多年的好友狄德罗闹翻。

于是,1756年,卢梭离开巴黎,搬到了蒙莫朗西。在那里,他过着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卢梭在这个隐居之地生活了6年。1762年6月8日的夜里,卢梭被人从睡梦中叫醒。一位朋友派人前来通知他,巴黎最高法院即将于次日下令查禁他那部在10多天前开始发售的《爱弥儿》,并要逮捕作者。第二天,卢梭不得不匆匆搬离蒙莫朗西,逃亡到日内瓦。而家乡日内瓦也不安全。那里的议会因那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而对他恨之入骨。不久,日内瓦也下令烧毁他的书,并在巴黎通缉令下达的第九天,也下令通缉他了。两份通缉令传遍欧洲。他只得逃往伯尔尼邦治下的一个小岛圣皮埃尔岛。然而不久,伯尔尼邦也下了驱逐令,要他马上离境。卢梭只得继续流亡。1764年9月,卢梭接到一封来自科西嘉的信,邀请他去该国担任制定宪法的工作。这个消息很快传遍欧洲,他的政敌抓住把柄,立即发表攻击。卢梭却毫不避嫌,回信称因为“眼前障碍重重”和身体“不适宜海上行程”而无法前往,但对于这项事业热忱不减,并“大包大揽”地代拟了一部宪法——这部宪法在30余年后,亦成为法国革命的纲领之一。

最终,逃亡生活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健康。1778年7月2日,卢梭去世。艰难不幸的一生终结后,他的理念才由法国大革命得以实现。应该说,卢梭的法律思想很大程度上构成了法国大革命的灵魂。与此同时,卢梭提出的许多法律思想,也在1791年宪法中得到了落实。为此,他被称为“法国宪法之父”。他的灵柩被共和国政府迁进了巴黎市中心的先贤祠,并且在葬词里写道:“我们向卢梭致敬,我们的再生——我们的道德、风俗、法律、 观念、习俗所发生的一切幸运变化,都归功于他。”

编辑:薛华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欢

日内瓦卢梭大使
我是菱大使
迷人的日内瓦
微笑大使
环保大使
与卢梭的狮子相遇
跟着卢梭去看原始派
日内瓦骑行之旅
小狗大使
卢梭的思想实践及其争论
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