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及路径探析

2024-05-10李沅桥卢先稳

村委主任 2024年3期
关键词:美丽乡村治理生态环境

李沅桥 卢先稳

摘要:乡村生态治理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突出短板。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是提高人民获得感和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是实现美好愿景的必要条件,只有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才能推动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文章从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深入分析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旨在为建设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生态环境;美丽乡村;治理;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然而,面对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扩大的双重挑战,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因此,探索有效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策略,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不仅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需要,更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1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综述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指在乡村地区對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评估、监测、预警、预测和风险防范,针对生态环境问题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保护和改善的过程。例如,通过环境污染治理、土壤流失防治、水源地和湿地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等综合治理措施,以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产生不可逆的影响,进而达到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促进乡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和获得感的目的。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重要任务,徐安住、方雅琪(2023)[1]探讨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三治融合”路径,提出了在治理过程中将政府治理、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相互融合的策略,促进乡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有效推进。王欣梅等人(2019)[2]对湖南省大米中镉污染风险进行了监测现状分析,强调了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加强土壤修复和农业生产管理等措施的重要性,以减少大米中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袁端端(2015)[3]指出土壤普查是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对于科学合理地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孙丽惠(2011)[4]分析了辽宁省水稻种植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土壤污染、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张秋双(2023)[5]从生态文明视域研究了乡村生态景观设计,强调在乡村建设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和景观规划,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祝梅(2023)[6]探讨了浙江省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解码,指出乡村振兴需要注重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韩秀丽等人(2023)[7]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治理的耦合协调发展,强调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在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协同。林海丽(2023)[8]对乡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需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法律监督和执法力度,以持续保护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司马蕾等人(2023)[9]在乡村社区生态环境优化规划中探索了全周期公众参与方法,提出了一种综合参与方法,鼓励公众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全过程,以增强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吕文飞和王英(2023)[10]探究了中国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多元主体共治,指出在乡村生态治理中,应该促进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以及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共同治理,形成一种协调合作的治理模式,以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阐明了诸学者对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理解,为笔者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实状况出发,深入探究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2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的现状

2.1 土壤污染严重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土壤污染问题。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土壤污染情况相当严峻,受到污染的土地总面积已超过150万km2,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约15%,特别是农业用地和园地遭受的污染比例最高,给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废弃物以及生活垃圾,还有养殖业废弃物的排放,都导致了污染物质在土壤中不断积累。这些污染物不仅直接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而且还可能通过土壤和地下水等途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减少土壤污染,已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2.2 农村水环境污染

根据相关研究报告和官方公布的环境监测数据,我国在城镇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已达到国家标准,然而农村污水治理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96%的乡村缺乏必要的排污设施。这一情况导致大部分居民随意排放生活污水,进而加剧了乡村水体污染。此外,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超过2亿t的垃圾问题也同样严峻。虽然基层政府尽力进行治理,但由于缺乏专业的处理体系和农村居民环保意识的不足,垃圾处理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对地下水源造成了破坏,还带来了重金属污染的风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农田遭受了多种重金属污染,受污染的水体面积达到2 000万hm2,导致农用地浪费超过1 000万t,经济损失高达200亿元。这种污染情况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一些大米厂生产的大米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镉水平。

2.3 空气污染日益严重

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问题正在逐渐加剧。虽然相对于城市地区,农村空气污染问题尚未十分严重,但随着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问题也在逐渐加剧。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是农村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很多农村地区仍然依赖燃煤和生物质燃烧来供暖和烹饪,这些行为会排放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在农村地区,养殖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活动,但养殖废弃物的处理不当会产生大量的有机废气,如氨气、硫化氢等,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农业机械的排放也是一个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很多农村地区的农业机械排放也在逐渐增加,这些排放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此外,生活垃圾的处理不当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很多地区存在生活垃圾随意倾倒、焚烧等现象,这些行为也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3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治理能力不足

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治理能力不足问题,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议题。其中,农村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是导致治理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但很多乡村地区缺乏这方面的资源和支持,这限制了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乡村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不足也是治理能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资金。然而,很多乡村地区的资金投入相对有限,无法满足治理需求,影响了治理效果。

3.2 资源利用不合理

我国的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存在不合理的资源使用问题。在农村地区,资源的粗放利用和浪费的现象广泛存在。例如,过度开垦土地、过度抽取和污染水资源以及过度砍伐森林等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不合适的资源使用行为导致了资源的耗竭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阻碍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3.3 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是一个涉及教育、文化、经济和信息等多方面的复杂现象。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是影响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因素。由于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文化氛围的相对薄弱,部分乡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了解不够深入,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乡村居民的生存压力和经济利益导向也是影响其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因素。由于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部分乡村居民为了生存,选择从事破坏生态环境的活动,如过度开垦土地、乱砍滥伐等,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同时,乡村居民获取信息的渠道相对较少,缺乏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途径和方法,也缺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机会和平台。

4 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问题的优化对策

4.1 优化治理对策

针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治理能力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的优化对策。一是通过政府引导、高校合作等方式,组织专业人才前往乡村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指导,提升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二是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建立乡村地区与科研机构、高校等技术资源单位的合作机制,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和技术转化支持,为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技支撑。三是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政府对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引入社会资本,通过PPP模式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扩大资金来源,提高治理能力。

4.2 合理利用资源

乡村地区需要加强资源利用的规划和管理,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政策,促进资源利用的协调和优化,包括推行土地保护政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强森林保护和管理等措施。其中,土地利用是乡村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土地利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化制度等途径,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水资源是乡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保障,需要通过推行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建立水资源权益交易市场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效率。加强森林保护和管理,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森林资源权益交易市场等措施也是十分必要的。

4.3 强化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决。教育和宣传是提高乡村居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途径。一是政府和相关组织可以加强对乡村居民的环保知识普及教育,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举办培训班等方式,提高他们对于生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二是要加强乡村居民的经济意识,使其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与自身经济利益息息相关。例如,可以通过鼓励农村发展绿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方式,让乡村居民明白保护生态环境能够带来更持久和可持续的经济效益,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三是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鼓励居民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组织、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共同参与到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中来,形成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

5 结束语

在新时代,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科学的生态文明观,采取多种治理措施,保护好乡村环境和生态资源,这需要政府、企业、乡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的路径上,应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推动农业现代化、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应该加大对污染、破坏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环境监管,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乡村生态环境治理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安住,方雅琪.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治融合”路径研究[J].四川环境,2023,42(02):208-213.

[2]王欣梅,肖革新,曹贤文,等.湖南省大米中镉污染风险监测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9, 9(04):396-400+404.

[3]袁端端.中国土壤普查面面观[J].园林,2015(05):12-16.

[4]孙丽惠.辽宁水稻生产主要问题分析[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5]张秋双.生态文明视域下的乡村生态景观设计研究[J].现代农业研究,2023,29(06):94-97.

[6]祝梅.解码浙江可持续发展之路[N].浙江日报,2023-06-10(2).

[7]韩秀丽,胡烨君,马志云.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基于黄河流域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3, 39(11):122-127.

[8]林海丽.乡村生态环境中的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23(16):154-156.

[9]司马蕾,蒋尹泽林,李宸,等.乡村社区生态环境优化规划中的全周期公众参与方法探索[J].住宅科技,2023,43(05):45-50.

[10]吕文飞,王英.中国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多元主体共治探究[J].现代经济探讨,2023(05):127-132.

作者简介:李沅桥(1990—),男,汉族,广西梧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保护;

卢先稳(1984—),男,汉族,广西钟山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保护。

猜你喜欢

美丽乡村治理生态环境
美丽乡村之景观改造实践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谐波分析与治理措施探讨
治理背景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发展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新形势下闽北绿色发展实践模式探析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