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本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融合性探究

2024-05-10许学飞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绘本数学知识数学

许学飞

导读:小学数学是研究事物数量、空间构成、抽象思维、变化规律、逻辑内涵等的基础学科,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育飞速发展的新阶段,绘本教学横空出世,以鲜明直观的外在特征和操作简便、形式多样的内在特点受到数学教师瞩目。将绘本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相结合,是小学数学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值得深入探讨研究。本文以江苏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例,做出具体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特征及目标

(一)特征

首先,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缜密的逻辑性。例如,一年级上册在教材编排方面,通过《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凸显数学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通过《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从简单认识数学概念过渡到空间几何和简单的数理知识,通过《认识图形(一)》《分与合》深化几何基础教学,通过《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传授更高层次、更高难度的计算知识,整个教育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难度坡度设置不缓不急,逻辑学习循序渐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较弱,通过这样科学合理的思维递进过程能逐渐培养严谨的数学逻辑。

其次,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显著的知识性。小学是夯实数学基础的黄金时期,包含数与代数基础、图形形状认识和面积计算、位置变换问题、空间问题、数据收集和整理、统计与概率知识、典型数学模型等各种门类、难度的数学知识,需要学生规范记忆,掌握特定计算模式和处理策略,以此为基础进行更高阶段的学习活动。

最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极高的应用性。数学知识归根结底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无论在教材编写、数学运用还是考试题目中,数学知识都被放置于一个个富有生活实感的数学模型中,如总量模型(总量和部分量之间的联系)、路程模型(距离、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鸡兔同笼模型、植树模型、工程模型等。在具备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学生需要通过具体实践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生活问题解决过程,发展数学迁移、演化和推断、归纳的高层次能力。

(二)目标

首先是知识技能目标。知识是数学教学的地基,学生需要先经历数学概念的构建和记忆过程,才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的学习过程遵循由简单平面图形、复杂平面图形到简单几何图形、不规则几何图形的由浅到深、逐级递进的知识逻辑顺序。有了边长、面积计算公式、体积计算公式、规则度研究、拆分和拼接等知识基础,学生才能真正掌握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背后的逻辑原理。

其次是思维能力目标。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过程,头脑中有了知识,便要进行加工,建立基本数感和空间意识,发展形象思维和推断能力。例如,针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生可以从整除、乘法、排列问题、分配问题、线段和数字比例关系、分数和小数的转换、柱状图和分数的转化、分数的比较方法等不同的思维层面进行理解、思考和学习,提升知识迁移能力、联系能力和自学能力。

再次是问题处理目标。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知识应用并非闭门造车、一成不变,学生需要拥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利用统计表和条形树状图记录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觀察生活中垂线和平行线,预估每日饮水量和安排学习时间,运用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解决买菜、分配礼物、路程估算、费用计算、收支整理等问题,正确合地理解年、月、日的关系并自制日历等。在建立了学以致用的能力后,学生的数感、逻辑能力、推理能力、思考层次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加强,反过来作用于知识记忆和思维提升。

最后是情感态度目标。一方面,如果前三个目标掌握情况不佳,学生容易灰心丧气,失去学习动力、成就感和自信心。此时,主观学习意愿将成为影响学习效果和成绩的控制因素。另一方面,掌握数学技能、建构思维能力、提升应用水平之后,学生学习容易陷入瓶颈期。在知识能力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探索欲和好奇心都会下降,学习过程将止步不前。此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克服困难的决心、对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的理解等意识领域的指标占据上风,学生需要重新树立情感态度,点燃学习热情,以充沛的活力投入下一阶段的研究。

二、绘本教学概述

绘本教学是一种以图像教学和故事教学为依托,调动学生视觉体验和感官智能的新兴教学策略。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学生能全方位投入学习,不知不觉提升学习注意力和效率,明白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运用规律和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通常与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情境教学、延伸教学等教学形式相结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直观性、趣味性和便利性特点。

三、绘本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融合性分析

(一)蕴含丰富元素,拓展基础知识

绘本蕴含丰富的数理和几何元素,覆盖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方面面,能帮助学生拓展基础知识。例如,《阿锤和阿蛋愉快的一天》包含大小比较、身体测量、时间概念等知识,《让谁先吃好呢?》包含数的合成与分解、分数概念、10以下的加减法等知识,《蜘蛛和糖果店》包含统计与概率等知识,《美丽的大树公寓》包含空间概念知识。课本中不同层次、等级、类别的知识都有匹配的绘本素材,在日常教学和拓展教学中运用绘本无疑能大幅增加知识容量。

(二)巧妙设置关卡,锻炼数学思维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数学学习和闯关游戏具有本质相似点。绘本通常将特定的数学问题放置在一个个需要开动大脑的关卡模型中,能不自觉激发学生帮助主人公完成任务的潜意识,引导学生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步解谜,以趣味游戏的方式锻炼数学思维,如《美术馆里遇到数学》探索自然规律的解谜游戏、《壶中的故事》以数学阶乘法为基础开展的类推游戏、《帽子戏法》以假设法和排除法为核心逻辑的推理游戏、《数学星球》探知数学本质发展过程的趣味游戏等。小学数学教材包含“试一试”“想想做做”“你知道吗”“练习”“学一学”“动手做”等基本单元,本质编写原理和闯关游戏类似,都是为了让学生通过攻克关卡培养思维能力,绘本教学和数学教学在内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三)提供生活模型,提升应用技能

数学应用能力是检验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试金石。绘本为相关能力的检验提供了鲜活可感、具有说服力的生活舞台,能帮助教师观察和分析学生的知识应用情况,包括反应力、逻辑水平、数学创意、迁移能力、空间模拟能力、归纳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例如,利用《三角形》考查学生对等级变积模型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兔子难题》检验学生对斐波拉契数列的理解情况,基于《卡姆福伦斯爵士和第一次圆桌会议》分析学生对圆形概念和模型的应用水平,根据《美丽的数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开展折纸、画画、走迷宫等生活实践。三年级数学课本包含购物、运货、植树、跳绳、大雁飞、放养鱼苗、池塘数数、买票、集体参观、养鱼、团体操、小组合作、分铅笔等应用模型,旨在提升学生应用技能,绘本正好可以被用来充当教学辅助材料,为学生数学应用资源库增添素材。

(四)展现故事情境,端正情感态度

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学习效果呈正相关。数学学习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的过程,数学是一门具有一定逻辑认知难度、严谨性和枯燥性的学科,这无疑容易导致处于心理发育阶段的小学生产生挫败感、不自信甚至抵触心理。故事是他们喜闻乐见的趣味阅读材料,绘本通过串联故事和数学知识可以提升学习乐趣,以情境为线索重新点燃学生正向的探索欲和成就感。实践表明,当学生处于自卑或自负的学习状态时,适当劳逸结合的方式将有助于重建心理秩序,端正情感态度。例如,当学生感觉序数、分类、倍数、加减法等数学知识较为枯燥时,可以引入《鼠小弟爱数学》,让他们在故事营造的数学乐园情境中重拾学习热情。当学生对相关数模模型构建感到力不从心、想要放弃时,可以引入《数学帮帮忙》。作品将小狗记录藏骨头之处的情节和空间知识相结合,将糖果屋建造的情节和加减法运算知识相匹配,将板报绘制和象形统计图知识相融合,将纽扣整理问题和分类概念相对应,能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美妙,激发对数学的喜爱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绘本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融合案例

(一)知识匹配,科学选择

教师要根据知识难度、学生学情、教材情况等引入和教材内容相对应的绘本,科学选择课堂模式(将绘本教学作为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延伸环节)、时间分配(零散型还是集中型)、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想象法、家园联合法还是配套练习法)等。知识的匹配度和学习效果是第一要义,选择的科学性对教师教学水平、对绘本了解程度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一年级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可以选择绘本《魅力公主》,故事内容和难度和教学内容高度匹配,包括2000余道100以内加减法心算口算,教师应将闯关游戏应用于课堂零散时段,平均分配课前预习、课中练习和课后延伸的时间,用电子设备播放绘本视频,联合家长帮助低年级学生巩固知识。针对三年级下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由于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几何思维和合作意识,可以分别引入《三角形》《侦探不简单》《神秘的梯形》,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知识研究,将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前和课中。针对五年级下册《简易方程》,可以引入《方程式的两张面孔》,鼓励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绘本,提出问题,互相作答,以公开课、专题课的形式展开专项学习。

(二)绘本游戏,思维训练

教师要根据特定思维训练目标设计绘本游戏,巩固逻辑能力培养效果。例如,针对事物的比较知识设计“事物比一比”游戏,鼓励幼儿携带感兴趣的绘本到课堂上考验同伴相关知识,如与长度、宽度、大小测量和比较有关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又如,针对《确定位置》一课选择在课堂内播放绘本《昆虫舞蹈》视频,让学生跟随昆虫主人公舞动,确定左、右、前、后四个方向,加快节奏,没跟上节拍的学生出局,奖励获胜的学生分享辨认方位的诀窍,归纳总结思维秘诀。再如,针对《分数除法》一课引入《保罗大叔分比萨》,开展“真假辨一辨”戏剧表演游戏,演出过程中学生有意展示错误的除法算式和结果,观众需要尽数观察和记录下来,最终记录准确度最高的同学获胜。通过和教材高度匹配的绘本游戏,学生的思维活性能得到最大限度调动,逻辑训练效果倍增。

(三)数学竞赛,积极实践

教师要基于学生喜欢竞赛、积极进取的心理特点,以绘本为媒介设计数学比赛,全方位激发学生实践热情,丰富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例如,以《正方体和长方体》一课为基础设计“立方体绘本知识竞赛”,选择《点点蚂蚁盖房子》《走进奇妙的几何世界:魔幻立方体》《厉害了,我的数学:正方体》等相关绘本,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自主出题,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等知识蕴于其中,展开趣味数学竞赛。又如,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为基础开展绘本创作大赛,内容以生活测量、倍数知识、单价计算、进货问题为主,比较谁将数学知识和生活情境融合得最自然无缝、巧妙贴切。在以绘本为核心的竞赛引领下,学生更懂得学以致用,应用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对数学内涵的理解都得以提升。

(四)故事大赛,适时激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对特定知识的兴趣指标适当、适时、适度开展故事大赛。在每节课前,一般有课堂引入环节,由具体生活现象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个步骤可以交给学生完成。例如,在《千克与克》导入环节邀请不同的学生在特定时间内讲述和重量有关的绘本《船夫大叔》《重量与平衡》《100的难题》《克与千克》等,专门挑选对此类知识掌握不过关、兴趣低迷或自信心过剩的学生,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参照,找到学习位置,看清学习特点,摆正学习态度。在每周的特色课程、数学节和课后活动过程中,可以将故事大赛的优势发扬光大,鼓励学生以想要展现的数学知识为主要内容自主创作数学绘本,开展创作评比、交流探讨、讲故事比赛等,充分观察不同个体的兴趣程度和情绪反应,在活動后做出针对性指导和点拨。通过绘本的激趣作用,学生可以及时调整不良学习情绪,对自身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清晰深刻的认识,转变学习思路,点燃学习兴趣,以积极的状态迎接数学学习。此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互相鼓励和学习,采取互助小组、设立“小老师”、评选“数学绘本整理员”等激趣策略,巩固学习效果。

五、结语

作为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清晰的新时代数学教具,绘本成为指引学生通往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一扇神奇的门。小学数学教师应利用好绘本教学的典型特征、实践强项和指导优势,在源源不断的教学实践中采取恰当的融合策略,充实融合理论,为学生知识技能目标、思维能力目标、问题处理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绘本数学知识数学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绘本
绘本
绘本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