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绘本为枢纽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对策

2024-05-10段进红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绘本幼儿分析

段进红

导读:幼儿的行为能反映心理轨迹、精神状态、成长情况、内在需求等因素,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分析关乎幼儿的健康发展。绘本是一种有力的观察媒介,能提升观察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分析的客观性、针对性,笔者以绘本为枢纽提出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具体对策,希望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一、幼儿教育中观察分析的基本属性

(一)观察分析的定义

本文提及的幼儿主要指在幼儿园接受专业启蒙教育的3—6岁幼儿。这一群体兼具两重属性,即亟待被指导、被看见、被呵护的客体性和懵懂产生的主体性。一方面,幼儿各方面经验都较为匮乏,不具备完整的行事能力,教师需要履行引导者和教育者的职能。另一方面,他们天性中的自我意识开始释放,能以一种似懂非懂的潜意识状态做出一些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彰显独立意识的行为和价值判断。

观察分析正是建立在上述条件下,指的是结合幼儿客体性和主体性,对幼儿神态、动作、语言、反应等主观因素和家庭情况、稳定人格、交友状况等客观因素等进行长时期缜密观测和冷静剖析。教师既要以幼儿为客体纠正不良行为,剖析行为背后的逻辑,做出心理疏导、辩证分析和行为教育,也要将每个幼儿都当成具备独特个性的个体,基于家庭背景、性别因素、兴趣爱好、性格成因等进行针对性观察,避免笼统分析。

(二)观察分析的重要性

幼儿的行为呈现二义性。首先,他们的行为本身必定能反映当下的心理狀态和长时期的心理习惯和认知规律,教师要尊重幼儿的独立性,将行为指标看作正确的、能动的、合理的教育指导参考依据。其次,幼儿的意识体系不完全清晰,处于混沌状态,教师也要重视儿童心理学客观规律,剔除幼儿行为中不真实的、不是出于本意的模仿、违心、负面情绪主导的明显诱导性、误导性因素,以辩证的、精密的、严谨的科学眼光进行解析。

基于此,观察分析能对幼儿行为二义性进行调和、平衡和归纳。针对幼儿教育,孤立片面的眼见、耳听、口述、心感都不一定为实,幼儿是处于成长阶段、复杂矛盾、习惯依赖别人又有一定独立性的观察客体。优秀的观察分析不仅能对幼儿呈现出的真实面进行筛选和剖析,也能对行为的迷惑性的内在逻辑和心理成因进行辨别和纠正。这样教师依据具体结果的指导行为也会呈现和观察分析协同的二义性,实现有利于幼儿认识自我和他人、健康成长的启蒙教育效果。

二、绘本作为观察分析枢纽的价值

(一)绘本的定义

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阅读工具,它专门为儿童阅读而生,具有鲜明可感的插图、灵动真挚的故事、丰富可观的色彩,能为不同性格、爱好、性别、年龄的幼儿提供共同的知识学习、思想启迪、行动借鉴和心理启蒙范本。《花婆婆》《我爸爸》《爷爷一定有办法》《田鼠阿佛》等绘本被广泛应用于儿童教育领域中。在这些五彩斑斓的绘本的引领下,幼儿会产生不同的阅读反应和生动的学习反馈。

(二)绘本在观察分析领域中的价值

幼儿的行动需要一定的触发媒介。在与大自然、社会、同伴、家人等接触的过程中,幼儿才会自然而然流露出天然的反应,产生可供教师观察的行为范本,他们的行为才真正具备可供分析的参考价值。绘本正是绝妙的触发媒介,它具有经过创作者缜密思考过的图形语言、视听语言、叙事语言,能最大限度刺激幼儿大脑中枢,激发他们基于个性和天然判断做出不同的反馈。这种反馈和天然的生活化反馈不同,还具备艺术性提炼特点。在绘本的刺激和助力下,幼儿没有经过生活驯化和社会引导,直接反映内心深处对某些事物价值观念、社会规则、人情世故的根本看法。

例如,要想了解幼儿对友情的看法,观察幼儿对人际关系的处理模式,依靠简单问答、集体探讨过于抽象和枯燥,幼儿不仅无法理解,兴趣低迷,阐述的观点还带有教师引导的痕迹。如果将《我有友情要出租》《城里狗,乡下蛙》《小白找朋友》《小羊和蝴蝶》《小羊和蝴蝶》《敌人派》等友谊主题绘本放在阅读区,幼儿会通过自主浏览不自觉地做出相应反应,如点评角色性格、判断人物处理友情的方式、反观自己的友情、交流好朋友的定义、模仿情节开展戏剧表演等。由此可见,绘本在观察分析领域中能帮助幼儿呈现本初的心理面貌和外在表现,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他们的分享欲、探索欲和好奇心,促进更多潜在行为被挖掘、记录和解析。

三、以绘本为枢纽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对策

(一)善于选择绘本,及时更换素材

教师要根据具体学情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开展观察实践,以下是相关选择要求和案例。

首先,选择的绘本应贴近幼儿现实境遇。一次沙地游戏中,其他幼儿都在建造碉堡、淘沙、捉迷藏,有自己的同伴,咪咪一个人堆着沙子,望向同伴,神情落寞,几次想要加入却被打断或无视。根据观察结果,教师适时选择《孤单小怪兽》《被爱路过》两本绘本,咪咪看后明显感到和主人公相同的孤独境遇,愿望敞开心扉。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又引入《盖朵和他的好朋友们》《蚂蚁和西瓜》两本讲述团结协作的绘本,有意提及咪咪孤立无援的情况。根据观察,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对咪咪的接纳、愧疚、喜爱等不同的感情,说明绘本的激发作用必须和具体现实情况有所对应。

其次,选择的绘本除了要符合幼儿的兴趣,还应具有拓宽眼界、丰富爱好的功能。阅读是对行为的间接指导,对良好习惯、健康心理、合理行为养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次阅读活动中,小林拿着科幻绘本《太空猫的大冒险》兴致勃勃地找上红红,但红红正读着哲学绘本《世界真好》,两名幼儿显然有着不同的阅读兴趣。基于正确的观察记录,教师在阅读区放置《生生不息:从人类到宇宙万物的变化之书》,这本绘本从哲学角度对宇宙现象进行介绍和解析,同时吸引了小林和红红的兴趣,他们对彼此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探究热情。由此可见,在绘本选取上应兼具激趣性、交融性和延展性。

最后,应基于幼儿的行为及时更换绘本。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精力容易涣散,学习能力不足。一些教师在做观察分析时习惯做过多干预,以小学生的学习标准要求幼儿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一件事,如阅读、绘画、运动、进食等。其实这不符合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规律,教师要秉持幼儿本位的观察原则。一次绘画活动中,壮壮参考《小蓝和小黄》绘制三原色油画,但颜色不太协调,画到一半他选择放弃。出于对壮壮平时的观察,他是一位有耐心、有恒心、对画画有热情的幼儿,尤其擅长素描画。教师及时选择《小蝌蚪找妈妈》,鼓励他先绘制擅长的风格类型,完成之后他对自己画作较为满意,又重新开始了《小蓝和小黄》的临摹。由此可见,绘本选取的实时性、灵活性至关重要,切忌死板呆滞、一成不变地观察和分析。

(二)观察引导结合,遵循幼儿本位

在启蒙教育中,观察暗含对幼儿的引导。放任式观察和全盘插手式观察都不可取,这两种对策都容易导致对幼儿行为的误判、对幼儿心理的误读。

一次自由活动中,一向不喜欢阅读的童童在阅读区拿着许多绘本认真阅读,教师次日将童童作为榜样,推举他为绘本管理员,让全班幼儿向他学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童童突然有一天回归他喜欢的足球、篮球领域,但又不肯卸下管理员的职务。经过走访,教师得知童童尽兴阅读那天和家人有了矛盾,于是他专门阅读《我妈妈》《袋鼠宝宝小羊羔》《团圆》《猜猜我有多爱你》等亲情主题绘本,想要从书中找回和亲人要好时的温馨感觉。后来,他化解了家庭矛盾,不再对阅读有需求,便回到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活动领域。童童家庭条件优渥,父母对其多加溺爱,导致他性格中有不为他人考虑、逞强自负的一面,但他本性善良,不然不会被亲情书籍触动。基于深切观察,教师反思了之前由于放任造成的误判,采取家庭走访、同学劝导、对比教学、情境模拟等循循善诱的干预手段,让他了解阅读的本质是情感的抒发和启迪过程,既要照顾他人情绪也要顺应本心。童童最终卸任管理员职务并推荐他认为合适的人选,同时对阅读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会偶尔不去运动区域和管理员一起浏览喜欢的书籍,讲述和家人的点滴,分享彼此的亲情感悟。如果在童童做出反常的阅读行为当天可以仔细观察其阅读的书籍类型和切实反应、客观条件等,就可以及时做出应对措施,提早帮助他解决问题,处理情感,塑造良好人格。如果事后他没有进一步的举动,教师可能还发现不了问题,这说明放任式观察不可取。

一次午餐中,鹤轩将鸡蛋放在一边不吃,彬彬咀嚼速度过快,志林吃饭慢条斯理,恺恺将牛奶喝了一口后扔进垃圾箱,淼淼将自己爱吃的西红柿炒蛋和恺恺的土豆丝交换,引来同伴竞相模仿,班级纪律不佳。这些都属于不规范的饮食行为,对劳动意识、环保意识、健康意识的建立不利。教师的观察全面而仔细,但采取的干预策略却有待商榷。他或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或严厉点名批评,或做出明文规定,或联合家长对幼儿进行教育。这些都容易引起幼儿逆反、自尊心受挫、难过、抗拒、愤怒等不良情绪。基于干预策略的不佳效果,教师调整方针,专门开设健康课程,引入《爱吃青菜的鳄鱼》《奔跑吧!烤肉兄弟》《我想吃一个小孩》《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不可思议的外卖》《幼儿健康知识绘本》《可爱的身体》《我是环保小卫士》《大卫上学去》等绘本。这些故事涉及饮食失衡、进食规则、食物浪费、营养不良、环保问题、规则意识等元素,正好和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交际习惯相匹配,能以潜移默化、不动声色、具有趣味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认识到行为的不良之处。以旁敲侧击、互相监督、物质鼓励、精神劝导等更富有人情味、暗示性、间接性、趣味性的方式进行干预,明显比全盘插手的方法更容易被幼儿接受。教师随后展开一对一私下交流,针对性研究幼儿行为动机,包括不喜欢鸡蛋的腥味、想要赢过同伴、喜欢享受美食、想要喝酸奶、想要和恺恺说话。这说明幼儿同类行为背后可能存在成人看不到的更复杂细腻的个体逻辑,刻板笼统的分析和处理方法既是对观察结果的浪费,也是对幼儿主体性的不尊重。

(三)基于现实分析,活用绘本逻辑

一方面,绘本是教师观察幼儿的枢纽,此时幼儿是被观察、指导的客体,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另一方面,绘本也是教师分析幼儿的桥梁,此时教师是受启发、教育的客体,绘本是提供教育逻辑、幼儿行为和心理范例、解决措施的主体。

一次辩论活动中,正方辩手鹏鹏表现优异,但关键时刻输给反方辩手小美,他为此懊悔不已,认为可以表现得更好,是自己的失误让队伍输了比赛。反方辯手小忠观察力强但性格内向,虽然为队伍赢得胜利而高兴却缺少成就感。在赛后总结中,鹏鹏和小忠都选择沉默。教师最初对共同的沉默行为感到不解,他们性格差异较大,外在表现也迥然不同。在阅读《我说话像河流》《大卫,不可以》后,教师意识到两个角色都有内在反差,前者的主人公患有语言类疾病,但内心想要融入集体,精神世界丰富,内在性格热情洋溢,后者的主人公调皮机灵,经常惹麻烦,但内心渴望母爱,极其看重别人的认可,内在有非常脆弱敏感的一面。这给了教师启发,这正和小忠和鹏鹏的情况有所对应。绘本提供了不同幼儿的心理逻辑范本,创作者都深谙幼儿心理,教师要向优秀的作品学习怎样更好地分析幼儿矛盾、真实、兼具共性和个性的精神世界。在绘本的引导下,教师结合现实情况让两名幼儿阅读和彼此性格相反的作品,分析对方的心理,通过诙谐幽默的教育方式让他们得到了内心疏解,安慰、理解和鼓励彼此一同进步。

一次音乐舞蹈活动中,幼儿需要以绘本《麦麦蹲》为参考,跟随音乐步调和前一名幼儿的指令进行深蹲接力,宇宇和林林两名幼儿出现了矛盾。宇宇指责林林传递了错误的指令,林林认为宇宇对口令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几番调解下来,两人面和心不和,后面也互相不打招呼,这影响了班级幼儿的整体人际氛围。在整理归纳观察资料后,教师仍然对幼儿行为逻辑感到不解,认为两人反应都过于强烈。通过一次性阅读《这是一本说“都是我的!”的小书》《小玛拉和狼》《熊和兔》《蚕豆大哥和长豆角》《公鸡的新邻居》等以幼儿之间的关系为模型的绘本后,教师逐渐发现这些故事体现出幼儿强烈的竞争意识、物权意识,他们会像成人一样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思想观念,但同时他们潜意识里也知晓、欣赏和肯定竞争对手的优点。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将对成长发展极为不利。教师开始正视观察资料,得出宇宇和林林在一日生活中就产生了矛盾,两人性格、思想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非常自信、独立和要强,在交际、观念方面经常有所冲突,以至于一些小矛盾就让两人感到困惑不解。但同时,他们也是最了解对方的人,林林对宇宇要求严格才会对他失望,宇宇重视林林的指令才会死扣其表达方式的不规范。教师同样以绘本阅读的方式巧妙化解他们的危机,号召全班幼儿诉说对两人的真实看法,教导幼儿正视我们的缺点和优点,正确看待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努力将不利的方面引向积极的方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结语

幼儿的心理世界丰富而细腻,行为具有典型性和差异性。教师要以绘本为枢纽观察分析幼儿行为,拥有明亮的双眼和虔诚的爱心,运用专业化和科学性的对策帮助幼儿充分认清自我、发展情感能力、培养社会意识、提高道德素养。

猜你喜欢

绘本幼儿分析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绘本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绘本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绘本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