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导”微课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4-05-10周畅芳胡亚萍周清桃
周畅芳 胡亚萍 周清桃
微课是以教学微视频为核心载体,围绕一个学科知识点或结合某个教学要素和环节,经过精心设计和开发的微型优质学习资源。“三导”微课是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划分的微课类型。我校教师已经研发了系列“三导”微课,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文将重点探讨“三导”微课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
一、课前微课有效应用策略
课前微课是教师基于下一课教学需要提前录制的教学资源,旨在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检测学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利用课前微课帮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养成预习习惯
预习是有效学习的重要环节,从一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课前微课以明确预习目标、步骤、重难点等内容为切入点,帮助学生完成有效预习,掌握预习策略,养成预习习惯。
以一年级语文学习中的预习为例,预习的常规要求包括标、读、圈、思四个环节。其中,“标”指標自然段,给田字格生字标拼音;“读”指朗读课文;“圈”指圈出二类字或其他不认识的字词;“思”指思考课后习题,或在读课文时,将有疑问的部分用问号进行标注。按常规操作,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后,学生回家完成,第二日检查。然而,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很难全面掌握这些任务要求,因此前期能有效完成预习任务的往往只是一小部分人。
我校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将预习目标、环节、示范等内容制作成微课发送至班级群,学生在微课的协助下完成前期的预习,经过两周左右的课前微课指导,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语文预习的四项常规要求,并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
2.利用课前微课检测学情,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精准教学离不开课前对学情的精准把握,教师利用课前微课结合导学案,通过课前预习与检测可更好地了解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从而精准施教,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难点。
预习时,教师也常会要求学生思考某个练习题或问题,并标画出有疑问的地方,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但对小学生来说,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启发。如果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而缺乏相应指导,学生的思考可能只会停留在表面。课前微课在启发学生思考上也有应用优势,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课前微课利用图片、音频、动画等资源创设情境,能激活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步步深入地思考。
我校教师通过对课前微课的大量应用,大致形成以下应用策略模式:明晰预习任务(目标)—微课导学—检查预习效果—掌握学前学情—调整教学环节(目标)。
二、课中微课有效应用策略
课中微课在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作用大致可分为导入型微课、介绍型微课、讲解型微课等。
1.利用课中微课创设情境,增设趣味性
导入型微课主要应用于课堂的开始阶段,根据不同的课程需求,设计相应的导入内容。在音乐课中,可以通过赏析本土音乐来导入;在数学课中,可以通过启发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来导入;在英语课中,可以通过复习某一类型的单词发音来导入。这种微课主要结合图像和声音等资源优势,创建生动形象的情境,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2.利用课中微课介绍知识背景,进行学科文化渗透
介绍型微课在课堂中常常被用于介绍和拓展某些知识背景,例如在语文课上介绍某个作者,讲解某一文体知识,或者阐述课文的创作背景等。与传统的教师直接介绍相比,使用微课来介绍相关知识背景并进行学科文化渗透具有更多的应用优势。
3.利用课中微课突破重难点,提升学习效率
讲解型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承担着突破重难点的作用,需要精准切入和精心设计,其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也较高。一旦设计得当,这类微课便能更好地突显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它能将枯燥、抽象的知识讲解转化成有趣的视频资源,创设思维和情感交流的场所,增强学生思考、学习的愉悦体验,延长专注时间,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导入型微课和介绍型微课在课堂应用中基本上是插入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发挥该环节的作用,无需形成应用模式。而讲解型微课在课堂中的应用更灵活,优势更突出,因为讲解型微课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和应用,所以其应用策略更加灵活多样,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这类微课的应用策略模式基本如下:明确问题(知识点)—微课学习—课堂反馈—教师针对辅导—巩固拓展。
三、课后微课有效应用策略
课后微课与课前微课都旨在课外应用。而课后微课则侧重于巩固与拓展课堂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是重要的课后辅助性教学资源。
1.利用课后微课进行巩固学习,助力作业辅导,达成学习目标
学习需要及时复习与巩固,对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课堂上似乎掌握了,但回家一做作业却发现又不会了。其中有遗忘的因素,也有未深入理解的原因。课后微课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与延伸,能发挥它的优势,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深化理解,进而助力学生自主高效地完成作业,达成学习目标。如一年级的拼音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课堂上跟着都会读,但回家却难以完成自主拼读的任务。教师可以利用发音示范、拼音小游戏等课后微课,助力学生课后巩固练习,强化掌握效果。
2.利用课后微课进行知识拓展与文化延伸
在班级授课制中,每班通常有四五十人,这使得教师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为弥补这一难题,课后微课成为一个有效工具,它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拓展与文化延伸,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经常会为学生推荐书目,鼓励他们进行拓展阅读,但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真正能够落实的学生并不多。如果教师能够结合课后微课,对相关书目内容、作者事迹、阅读途径等进行详细介绍和讲解,将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参与阅读实践。
在课后应用中,我们也形成了课后微课的基本应用模式:明确巩固(拓展)点—微课导慧—作业成果检测—个性辅导与拓展。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微课虽微,作用却不微小,只要应用得当,就能产生巨大的辅助效果。作为一种可以反复使用的教学资源,微课具有很强的资源共享性,值得推广和应用,以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具有‘三导特征的微课资源研发与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HNETR2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