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粤台高校交流合作探究

2024-05-10陈锡坚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普及化阶段交流

陈锡坚

(肇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广东肇庆 526061)

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理论认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其具体的区分指标是毛入学率达到5%、15%和50%[1]。邬大光教授研究指出:“马丁·特罗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理论,从出发点来看,揭示的是‘量’的扩张,从其实践价值来看,是提醒人们关注‘质’的变化,因此‘质的规定性’是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理论的核心”[1]。世界各国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尽管跨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其时间先后不同、各自的特征有异,但是,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高等教育系统必须考虑的关键性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2019 年毛入学率达到51.6%,按照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理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1]。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规模扩大、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等机遇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区域,粤台高校要围绕国家高等教育的新发展格局,审时度势,发挥地区发展的比较优势,为推动普及化进程中两岸高校交流合作、共同发展创造条件。

一、明确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有关理论内涵,拓宽粤台高校交流合作视野

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发展,重视高等教育宏观调控与微观管理具有重要性。与西方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的情况有所不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生事业的关键领域,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是在高等教育类市场化治理模式下进行的,属于“供给主导型”向“需求主导型”转变的普及化。所以,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顾全大局、考虑区域高等教育结构与城乡协调发展,以高等教育的公平和正义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的价值追求[2]。广东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比大陆其他地方和我国台湾地区都迟,尽管从时间和区域上有其特殊性,但是,高等教育普及化有关内容具有普遍性,因此,我国高等教育跨入普及化阶段,高校整体发展规划以及区域高校交流合作,重点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需要多元化的教育理念、多种类型的办学层次和模式,因此,粤台两岸高校交流合作要充分把握高等教育普及化多样化的有关内容,在交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考虑双方的有关要素,从而促进相关高校更好发展,为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成果产出做出贡献。一方面要弘扬精英阶段和大众阶段的相关理念,另一方面要树立平民教育观、人格教育观、全纳教育观、开放教育观等新的教育理念[3]。与此同时,为了体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教育新理念,着眼未来,全方位建构全民高等教育体系,为深化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保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

2. 明确办学定位选择。高等教育发展,不管处于精英阶段、大众化阶段,还是进入普及化阶段,质量问题始终是每所高等院校的重中之重,是立校之本。只有办出特色和高水平,才能体现不同类型高等学校的综合实力,从而使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良性互动。因此,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特别指出应用型大学,尤其是产业型大学,必须科学定位,重塑与企事业单位、产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关系,在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建设和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建立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办学体系。

3. 聚焦新的特征内涵。发挥各类各层次的教育在普及化阶段中的合力作用,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向纵深化方向发展。教育部吴岩副部长指出:“在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新阶段有多元化、学习化、个性化、现代化四个新特点。多样性的办学特点意味着我们不能以尺度和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校。进入普及化后,大学形态发生了很多变化,形成了每个人都能学习,随时都能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真正实现材料教育。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大学各层领导把高等教育和高等学校管理作为高级学问,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现代化”[4]。广西师范大学贺祖斌校长指出:“普及化阶段主要有规模普及化、教育观转变、功能转变、教育信息化、学习个性化、教育多样性、生源开放性和治理多元化八大特征”[5]。由此可见,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领域更加广泛,呈现多样性、开放性与创新性等内容特色,面对新形势发展,坚持立德树人,加强高等院校内涵式建设、发展高质量而公平的高等教育目标任务是根本和竞争优势之所在。

二、粤台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现状分析

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入学人数激增,办学规模随之扩大,教育教学和服务设施等成为急亟解决的主要问题,为保持学校正常运行的良好态势,重视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校园建设,安排投资经费制定提升计划,发挥各类各层次高等院校的作用,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顺利进展履行时代使命与担当。

(一)广东高等教育跨入普及化阶段的情况

广东在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加快高校新校区规划与投资建设,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除国家层面的“双一流”高校外,重点培育省内高水平高校发展。跨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广东高等教育正朝着扩容、提质、上台阶的目标方向发展。未雨绸缪,着力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广东省近几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职本专科院校发展规模大,进程迅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承担着广东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人才培养的重大任务,是广东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主力军。

一是加快高校办学规划与建设。2020年,广东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标志着广东高等教育跨入大众化阶段。为加快广东省粤东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为粤东西北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21年广东省力争实现地级以上市本科高校(校区)、高职院校全覆盖,从而扩大优质学位供给、提高毛入学率[6]。由此可见,办学环境的加快发展,是广东高等教育为迎接普及化阶段的顶层战略设计和重要实践决策。二是推动公办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研判和聚焦全省或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凝练学科方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2021年广东谋划新一轮“冲补强”提升计划,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全省本科高校分类发展、内涵式发展[6]。三是重视职业教育的特色发展。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机构和专业团体,主要抓好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的规划和建设进程,为满足职业教育发展所需的实训基地做好准备,为开展技术协同研发创造条件[6]。四是加快推进大湾区的大学建设。推进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高等院校的建设,湾区的大学规划建设是落实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广东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办学创造环境条件[6]。

(二)台湾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状况

2013 年上半年,台湾地区大学毛入学率达到50%,台湾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应有的支撑作用,从实际情况出发,台湾高等教育强抓机遇,重视高等教育的分类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产教融合,体现了专业特色办学。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在发挥公立高校引领作用的前提下,政府鼓励和支持私立高等院校的建设发展。

一是私立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快。在台湾高等教育体系中,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公办高校,但是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腾飞初期和发展稳定期,迅速发展民办高等教育规模成为办学的主力军。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为缓解就业压力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台湾高等教育着力加强研究生教育,许多私立高等院校达到培养硕士和博士层次人才的水平,而且形成了各校的办学特色[7]。二是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建设。台湾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不仅包括入学人数、课程设置、大学管理和教育理念的变化,而且伴随着积极融入国际化、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追求学术卓越的种种努力[8],每一步的进展都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好准备。为促进大学改革与整合,以提高大学竞争力,2002年,“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阳明大学”“台湾中央大学”四校签署成立联合大学系统意愿书,组成台湾联合大学系统(简称台湾联大)[8]。三是深化教育教学机制改革。在普及化阶段,为了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得到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政府特别增加弱势群体入学比例,引进了高等教育“大学多元入学方案”,注重私立高校的特色发展,重视评鉴规划[7]。四是应对高等院校持续发展的压力与挑战。台湾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办学资源短缺、生源下滑、薪酬待遇、学术生态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应对危机,提高教育质量,培育竞争优势,政府推行“学术卓越计划”、世界顶尖大学的顶尖研究中心的发展计划和大学教学优秀奖励计划,颁布了《高等教育深耕计划》,并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方案。

三、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粤台高校交流合作的意义与机遇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以祖国和平统一为使命,面对全球社会经济的变革以及国家对台政策的实施,粤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高等教育普及化体现了高等教育规模化、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粤台两地高校交流合作前景美好。

(一)国家对台政策助力粤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指出:“实现同胞心灵契合,增进和平统一认同,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不管遭遇多少干扰阻碍,两岸同胞交流合作不能停、不能断、不能少,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9]。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指出,“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完善增进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10]。可见,粤台高校为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高等教育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加强交流合作,使命光荣,价值意义深远。研究指出,粤台大学的校训蕴含着丰富的办学思想,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是两地高校交流合作的源泉,是激励着粤台高校在新时代创造新辉煌的动力选择。

(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为粤台高校交流合作创造政策机遇

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审时度势,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开展对外交流合作,完善高等教育治理机制,探索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发挥更好的比较优势,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11],体现了“一国两制”新发展、全面开放新格局、创新驱动新跨越、高质量发展新篇章。2020 年12 月,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方向,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国家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建成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12]。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不仅考虑地域优势、经济综合结构及实力,而且考虑有着共同语境的文化价值取向,台湾与广东毗邻,同是中华文化,经贸活动频繁,经济发展为文化融合与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活力湾区为粤台两地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进程提供保障,为粤台高校交流合作与转型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高等院校不仅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更是推动社会发展,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

四、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粤台高校交流合作的举措

深化粤台高校交流合作,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以论坛和平台基地建设等为抓手,开展高等教育发展研讨,推进科教融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交流合作,运用“网络+教育”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和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形成长效机制,为两地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发挥应有的推动作用。

(一)重视平台基地建设,夯实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粤台高校交流合作的基础

1. 举办粤台高等教育论坛。目前有影响力的“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已经举办十七届,由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广东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台湾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13],论坛主题体现学术前瞻性、时代现实性和实践指导性等特征。例如,第十六届(2021 年)主题“普及化时代的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着眼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探讨高等教育普及化与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谋划粤台高等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合作发展契机、政策和路径,由广州大学(广东会场)和中华大学(台湾会场)共同承办。第十七届(2022年)主题“高等教育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和实践”,由肇庆学院(广东会场)和龙华科技大学(台湾会场)共同承办。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开展交流,分享粤台高校及有关企业行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为两地进一步加强合作打下基础。论坛期间,从实际情况出发,会务组组织粤台两地的专家学者到教育基地进行学习考察,开拓了视野。

2. 建构粤台校际交流合作平台。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岭南师范学院与台湾十多所大学建立了姐妹校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一营一专业四坛二中心”常态化、制度化的对台交流合作平台[14]。通过开展夏令营,为粤台青年大学生加强交流合作、增进友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架起桥梁;通过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创新粤台高校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通过举办师范大学校长论坛等四类学术论坛,培育粤台高校的学术共同体;通过创建粤台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中心和台湾教师教育资料中心,开展“粤台乡村教育比较研究”和“师生赴台访学”等内容[14]。

3. 建设相关粤台学院。例如,粤台产业科技学院是东莞理工学院与东莞台商育苗基金会、台湾高校合作建设的建设项目。通过开展协同育人和产教融合工作,建设生产实训基地、教学实践场所、师生交流平台、科研合作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创造合作愿景[15]。粤台人工智能学院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与财团法人东莞台商育苗教育基金会联合中华大学、龙华科技大学、佛光大学、明新科技大学等台湾高校合作开展的办学项目[16]。发挥各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师资力量以及资源优势,联合企业开展创新创业培育,创新和丰富交流合作内容,产生更好的社会影响力。

4. 创设粤台高校研究中心和教育联盟。从学科专业和资源优势的角度出发,开展针对性的交流合作,创设研究中心和教育联盟,推进产教融合、技术开发,提供政策服务,产生积极的影响力,促进粤台两地的产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发展,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广东近几年的高职本专科院校快速发展,而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有相当的基础,因此,通过成立粤台高等职业教育联盟、教师教育特色发展中心,设置粤台产教融合示范试验区,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等,相信合作前景更加广阔。

(二)推进师资队伍交流合作,提升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粤台高校协同机制建设的办学效应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7]。没有教师,大学无以立;没有大师,难成为好大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粤台师资交流合作,前景美好。台湾地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在专业认证以及教师专业化建设取得较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国际化程度高,这是优势所在。随着广东产业结构调整,高等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升级发展,普及化阶段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对于师资人才的需求日渐迫切。基于粤台高校地缘条件,文化同根,语言相通,加强师资队伍交流合作,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促进两地高校发展,必将产生明显的办学效果。

以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人才而用之”人才观为指导,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大陆正在吸纳世界各国及地区优秀人才,扩大引进台湾教师将是未来发展趋势。以肇庆学院为例,学校紧紧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面向海内外选才用才,积极延揽台湾高层次人才,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人才支撑,将学校打造成“湾区新秀、省级方阵、岭南名校”,源源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2018 年以来,学校按照国务院台办、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等对台文件的指引,经过多次遴选、聘用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台湾教师。台湾优秀教师的引进,极大地优化了师资队伍结构,增强了教师队伍整体实力,为地方经济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2022 年9 月27 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肇庆学院“聘用台湾教师、优化师资结构”图片入选主题成就展,充分体现了大力引进台湾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促进海峡两岸青年交流的突出表现[18]。由此可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推动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发展,进而推动两岸经济社会的成功融合,为台湾民族认同感的长期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教育教学交流合作,构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粤台高校协同育人新局面

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产生显著的特征变化,因此,粤台高等院校发展过程要把握关键问题,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多元治理机制建设,拓宽办学领域,推进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台阶。

1. 建构课程,创造发展机会。目前台湾由于少子化现象和生源下降,各类高校的规模和教师力量相对过剩,社会经济不景气,青年学生的就业形势压力大,广东具有广阔活力的市场空间,推进两地师生协同培训交流,交换招生与访学、课程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深化校际之间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具有共同文化体系的课程,为粤台高校青年学生求学就业创造发展机会。例如,台湾的通识教育起步较早,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独具特色,通识教育的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值得广东高校学习和借鉴。随着“网络+教育”、慕课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交流合作变得越来越便利,粤台高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育教学等方面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2. 发挥专业认证作用。加强专业建设,开展专业审核评估是当前提升高校高质量发展的保证,通过培养高水平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台湾高校在专业国际认证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形成了较有特色的评估体系,对专业建设和评估工作有实践指导作用。广东大部分高校正在迎接国家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在此期间,广东高校可借鉴台湾高校专业认证的实践经验,邀请台湾专家亲临学校或者通过网络开展指导工作。

3. 秉承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理念。树立文化自信,塑造两地高校青年共同价值观,培养青年核心素养,并使之成为青年普遍认同的精神支柱和共同的文化基础[19]。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两岸一家亲”,提升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引领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播到世界各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把国际化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到粤台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推动学生国际视野和中华文化认同意识双向提升。

(四)重视产教融合交流合作,推进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粤台高校协同创新的发展态势

1. 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职业教育受到空前重视。有学者研究指出,广东技能教育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与国际产教融合发展先进地区比较,广东仍存在短板,中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早,体系相对比较完善,已经形成中职高职教育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有效衔接,有人力资源优势。广东重视对外开放,创业政策比较好,聚集了很多台湾企业,对应用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可以发挥粤台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粤台高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协同创新,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

2. 积极开展技能竞赛活动。台湾高校师生参加世界性技能大赛有经验,广东高校通过交流受邀组织团队前往参观学习,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产教融合的实践层次。广东举办的有关比赛,成效显著,影响力广泛,可以邀请台湾高校组织师生参加比赛和专家指导工作,例如,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广东赛区)、“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广东赛区)、“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百歌颂中华”歌唱比赛等。因此,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多层次、多途径加强粤台高校之间教学科研与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开放合作,必将产生显著效果。

五、结语

跨入普及化时代的粤台高等教育,要加强两地高校交流合作。一方面,通过对普及化阶段的教育新理念、特征内涵、粤台高等教育的现状、国家对台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的探究,奠定交流合作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对粤台高校的平台基地建设、教师交流、教育教学工作、产教融合发展等实践性探索,提高办学效益,顺应高等教育普及化进程。

在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粤台高校交流合作前景美好。加强两地教育主管部门密切沟通,制定符合双方高等教育发展的相关制度和运行机制,保证高等教育管理的有效对接,从交换生招生到招生就业一体化、学科合建、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教师互聘、科研互助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发展机遇。

随着世界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把握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新使命,充分发挥粤台高校的整体优势,强化人才资源的互补效应,提升办学效益,推动文创产业等经贸发展,提高两岸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普及化阶段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历程
推动家庭影院4K普及化,4K HDR摄影机全面涌现
2015年预测:逐步普及化的私有云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