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的体面劳动理论
——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论述

2024-05-10张冰涛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体面劳动者马克思

张冰涛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00)

1 体面劳动的研究背景

体面劳动 (Decent work)是由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 在1999年6月召开的第87届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的一个概念。在这个概念提出很短时间内,迅速成为国内外政府、学者关注的焦点。2008年1月7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经济全球化与工会”国际论坛开幕式上指出,“使21世纪真正成为人人享有发展的世纪,是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条件”“让各国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1]。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对体面劳动作出解释,这种解释契合了中国的特殊国情,意味着中国的体面劳动实现条件与均衡发展密切相关。2015年4月2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关注一线职工、农民工、困难职工等群体,完善制度,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2]。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3]。体面劳动的核心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相契合,反映了中国政府在新时期提出的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社会发展目标。

研究体面劳动的文献中,很多学者关注到体面劳动与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关系。朱成全等[4]认为,劳动者体面劳动的实现是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思想体现,体面劳动的提出是劳动价值论内涵的精髓和继承。范婧[5]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体面劳动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思想基础,体面劳动以“劳动者为本”的思想理念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劳动者的肯定和怜悯一脉相承。贺汉魂等[6]从马克思劳动的过程正义观出发,认为劳动者付出劳动应该是受尊敬的,应该是体面的。张莉[7]认为,劳动人民的品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逻辑内涵,并从4个维度阐述了劳动价值论的逻辑线条,包括正义之维、自由之维、发展之维以及幸福之维。许银英等[8]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观包含了3方面的内容,即劳动者因劳动才体面,由劳动有体面,劳动应体面。贺汉魂等[9]从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意识形态出发,认为体面劳动是其伦理思想的本意源泉和现实实践。周建群[10]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探讨了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之选择。杜德省等[11]认为,解放人类的劳动、解放弱势的劳动者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

以往的研究大部分是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体面劳动之间的关系和内涵,并未详细界定和解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视角下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面劳动理论的内涵、基本内容与最终目标。基于此,笔者从4个角度阐述了体面劳动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特色的体面劳动理论。

2 体面劳动的科学内涵与基本内容

劳动是个体获得尊严、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个体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够获得生活和生存资料,才能建立起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社会只有通过个体劳动才能实现长久稳定。人和其他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人类能够通过劳动实现自身的需求和满足,只有人类的有效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能够产生正的外部性。当人的劳动不被重视甚至被轻视时,劳动个体所表现出的自我否定以及自我冲突不仅会阻碍劳动个体的发展,同时也会由“溢出理论”扩散传递到其他个体,进而危害到社会的进步。但是如何使劳动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实现个体价值,如何使劳动既能创造充足的财富,又能使劳动过程与人的发展理念相契合,这是需要每个人认真思考的——前者与分工、技术进步等密切相关,后者与人的尊严、个体价值的实现,也就是体面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

体面一词包含3个含义:①身份的体面(有失体面);②光彩、光荣(好吃懒做是很不体面的事情); ③人的面貌(某某长得很体面)。那么当体面一词和劳动结合又有什么含义呢?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获得高收入的工作,受到他人的尊敬和爱戴,享受到好福利是实现体面劳动的重要条件。ILO认为,体面劳动意味着劳动者有足够的收入维持自我的生存发展,充分的工作保障来维护劳动者的各项权益,同时社会各界应该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供劳动者自行选择、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由此来看,体面劳动至少包括4个方面:就业;工作权利;社会保护;社会对话。

①就业。就业是个体获得体面劳动的技术前提,个体想要实现体面劳动,就必须有劳动的途径——就业。体面劳动概念下的就业涵盖了劳动者的劳动机会(就业机会)以及合理的劳动报酬(充分的劳动收入)。在体面劳动关于就业的指标体系中,体面劳动就业的代理变量可以用就业率以及失业率来表示。

②工人的权利得到基本保障。劳动个体在工作中的权利包括:结社自由并承认集体谈判;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依据中国国情,这4项规定中的前3项都已经得到有效的法律保障,只有就业歧视成为阻碍中国推广体面劳动的一大障碍。虽然中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但在现实生活中,就业歧视非常严重,特别是就业当中的性别歧视、残疾人歧视等现象屡见不鲜。

③社会保护。社会保护主要是指为劳动个体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包括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工作权利和生活权利。社会保护致力于缓解劳动者心理上的焦虑以及内心的不安全感,比如为劳动者提供养老保险、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在工作量化指标体系中,我们可以从多方面来衡量社会保障和劳动保护,比如医疗保险覆盖率、生育保险覆盖率、养老保险覆盖率、工伤保险覆盖率以及失业保险覆盖率、工伤率、因工死亡率等。

④社会对话。社会对话是指在政府、雇主和工人代表之间就共同关心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问题开展的所有类型的谈判、协商和信息交流。社会对话是实现社会和谐进步的一种有效途径。社会对话赋予了人们(劳动个体)在社会或者工作过程中的发言权。劳动者通过社会对话来保障自己的基本权利。在中国,社会对话一般包括工会组织、职代会制度以及劳动争议。因此在衡量该指标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工会组建率、工会成员比例、职工代表比例以及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会比例来作为代理变量。

3 体面劳动理论溯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3.1 劳动价值论之劳动意义与体面劳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只能由劳动而来,只有人类的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其他非人类劳动因素只是价值形成的外部条件,即价值的唯一源泉就是人类劳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阐述的劳动与价值的关系,深刻揭示了一种普适的道理——劳动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劳动应该是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生命本质的体现。“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12]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人类会从事劳动,而劳动者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而为人的价值与意义,所以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是人类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身存在意义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劳动结合其他生产要素不仅能够生产出供人类生存的劳动产品(物质财富),而且能够生产劳动者的精神财富,让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到身为人类的价值意义。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精神的满足,这不仅是劳动价值论所暗含的内容,也是体面劳动所重点论述的内容。所以,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体面劳动,但是其劳动价值论却是体面劳动的基础。

3.2 劳动价值论之资本主义剥削与体面劳动

马克思论述了价值规律以及剩余价值规律。所谓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价值决定和实现的规律;所谓剩余价值规律,就是资本家通过不断加大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进而实现更多剩余价值的产出。剩余价值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即资本主义生产并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而是尽可能地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同时对劳动人民实行无止境的剥削。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方面推动了社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一种商品,和众多劳动产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种属性。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13]。劳动力的价值表现为劳动者维持生产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其中包括3方面的内容:①维持自身的基本生存需求;②维持劳动者后代的延续,并不断创造新的劳动力;③维持劳动者未来的发展,比如培训、学习或者教育等,为劳动者付出更为复杂的劳动奠定物质前提,以便适用于要求更高的生产需求。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者创造商品、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资本主义生产总是压榨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使其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价值以满足资本家的需求,体现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

依照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剩余价值规律以及劳动力商品的论述,可以得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体现了马克思对于人类劳动的同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暴露的最大缺点就是对劳动人民的剥削,而剥削是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障碍,是对人的价值的否定,体现了对劳动的不尊重,对劳动者人权的泯灭。在剥削情况下,劳动者不仅不能够享有充分的物质生活,更不能享有劳动权利,这严重背离体面劳动内涵。马克思认为,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全社会发展的良好氛围,也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基础条件。因此,劳动者想要实现体面劳动,只有联合起来与资产阶级抗争,去争取应有的权利,建立人权联合体,推翻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3.3 劳动价值论之异化劳动批判与体面劳动

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的精髓和本质,也是马克思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14]。马克思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规律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本主义的严厉批判,进一步揭示了人最根本的特征——劳动,以及人的本质的最根本的异化——异化劳动。马克思认为,只有非异化的劳动——体面劳动才能使全人类得到解放,只有自由的劳动才是快乐的劳动。

马克思对于异化劳动的批判从侧面反映了对劳动者体面劳动的肯定。马克思非常同情被剥削的劳动人民,他认为不体面的劳动严重损害了劳动个体的身心健康,剥削和压迫带给劳动者的是无尽的苦难和折磨。在剥削和压迫的生产方式之下,劳动者大多数从事非体面的劳动,这种非体面的劳动被资本家无情地占有。马克思指出,剩余价值只掌握在很少一部分人手中,劳动者就如同生产流水线中的机器一样,不得不服务于整个生产过程,而得到的工资远远低于他们应得的劳动报酬。而对于剥削阶级来说,他们只付出资本,并不会参与实际的劳动生产,但是他们却过着比劳动人民更为体面数倍的生活,享受着劳动人民的成果。这种现象在马克思看来严重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和社会生产力进步。摒弃不体面的异化劳动,传扬体面劳动,才能实现人的价值,推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

4 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面劳动理论

4.1 体面劳动的核心意蕴:对劳动者充分肯定和尊重的劳动

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全面劳动,是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让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发展成果[15]。体面劳动不同于就业,它是一种更高层次和全新的劳动形态。体面劳动超越了一般劳动的范畴,是对一切劳动理论的继承和发扬。体面劳动论述的中心是劳动者,强调劳动者的全面发展,即体面劳动是一种自主劳动形态,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快乐工作和实现人格价值。体面劳动与就业质量不同,体面劳动强调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它是在不违背自己意愿情况下的快乐劳动。因此,体面劳动的最本质的特征是对劳动者劳动的尊重与肯定。在中国,每个人从孩提时代就接受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教育。国家通过评选、表彰劳模等方式感召民众、引领社会风尚。“让尊严伴随普通人的生活,让劳动者体面劳动,让付出与收获成正比”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硬道理,中国已经走上全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时代。

4.2 体面劳动的基本内容:切实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劳动

在人类劳动史或者说在人类发展史上,劳动总是被当作一种推进社会的行为,体现了人类生存的本质。资本主义对劳动者的剥削反映了劳动与人权的冲突和矛盾。劳动权益的维护,是人类文明前进的标识。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任何劳动者都应该享有充分的劳动权。体面劳动体现了公正的就业机会、合理的工资待遇、有效的社会保护以及政府和第三方的谈话,这既是IMO体面劳动的基本内容,也涵盖了我国体面劳动的所有方面。从核心理念来看,对体面劳动概念的解读,就是对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解读。我国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工资拖欠、就业歧视、就业边缘化、非法用工等情况频频发生,劳动者的权益常常得不到尊重甚至被忽略。因此,如果说劳动的尊重性是体面劳动的核心理念,那么维护劳动者权益就是体面劳动概念的基本内容。

4.3 体面劳动的最终目的:劳动者价值的实现以及收获快乐和幸福

一方面,劳动是人生活的本质,人们需要通过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另一方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肯定自己的价值。体面劳动是人自觉的行为活动,是人主观意志的体现。劳动的本质除了维护自己的生存以及创造社会财富外,也是个体价值的实现过程。体面劳动在强调劳动果实充盈与丰富的同时,更强调劳动过程的愉悦,因此体面劳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价值,让劳动者收获快乐与幸福,为自己的价值实现而劳动是体面劳动概念的深层次解读。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看望劳动模范代表时曾强调,“要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全面进步、全面发展”[16]。体面劳动是劳动者的“中国梦”之一,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尊重劳动,必须使劳动者能通过劳动换来体面生活,收获幸福。

5 实现体面劳动的途径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体面劳动的理论溯源。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体面劳动,应通过以下4种途径让劳动者因劳动而实现价值,因劳动而收获快乐和幸福。

5.1 充分的就业机会

为所有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提供充足合适的工作机会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基本前提。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同时要统筹兼顾劳动者的就业问题,以供给带动就业的增长。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17]。应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以服务于那些有工作意向的劳动人群,特别是大学生群体。很多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通常都将有工作经验作为招聘的准则之一,这无疑堵塞了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之路,所以政府和企业决策者要适时放低招聘要求,满足那些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

5.2 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劳动权利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护权主要包括:安全卫生环境条件获得权、取得劳动保护用品的权利、获得法律规定的休息时间的权利、定期健康检查权、依法获得特殊保护的权利、拒绝权。这就需要企业制定各种条例和准则来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比如营造环境良好的工作场所、合适且充足的闲暇休息时间、组织企业劳动者定期体检,允许劳动者对企业说“不”等。

5.3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对劳动的监督执法

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的基本保障。目前,我国的劳动法规已逐渐完善,但仍有部分问题没有得到落实,或者说没有强有力地执行。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健全法律制度的同时,执法部门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提高执法效率,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不平等的劳动合约、拖欠工资、非法用工等违法行为。

5.4 加强工会谈判职能,切实维护劳动权益

体面劳动的实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第一,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覆盖面,增强工会的谈判博弈权。通过设立更多的工会点,提高工会在谈判中的话语权。第二,增强工会职能,使得工会能够设身处地为劳动者考虑,关心劳动者的各项劳动权益,特别是诸如工资收入、福利等。

猜你喜欢

体面劳动者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劳动者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离婚时,请体面一点
体面过冬
狗熊讲体面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在云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