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
2024-05-10张春艳
钱 伟,张春艳
(辽宁警察学院 鞍山分院,辽宁 鞍山 114051)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理念、思维方式在高校中方兴未艾,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紧密结合本校情况,总体设计、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精准实施。公安院校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先天优势,而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非公安类民航空中安全保卫专业(以下简称“空保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特色和优势为依托,探索公安院校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
一、公安院校空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的问题
(一)空保专业职业要求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
空保专业属于航空运输类,学制为大专三年,空保专业培养的是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技术型人才,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健康的体魄,熟练掌握客舱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规范处置影响运行安全事件行为,胜任航空飞行、机场安全防范和海运、陆运站港等安全保卫工作,可从事经营企业和其他重要公共场所的安全防范工作。从专业设置来看,就业的方向多为公共交通领域中的民航企业,专业课程理论和技能以满足民用航空服务为准则,反映出本专业未来岗位职业化要素比较高。这意味着课程思政建设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空保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
(二)空保专业教学对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
空保专业就业工作选择相对较宽,既可以选择空乘岗位,也可以选择空中保卫岗位及相关地面勤务服务岗位,这些岗位对学生的外貌形象有明确要求,加之高考成绩提档分数线不是很高,所以艺考生所占比例较高。艺考生的优势明显,多数学生艺术素养相对较高,有利于后期空中服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培养,但是学生也存在一定文化素质偏低、个性较强等问题,加上大学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训练需要,客观上要求学生留长发、化妆等特殊情形,这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警务化管理形成比较强烈的对比和反差,因此空保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综合考虑这些特殊因素产生的影响。
(三)空保专业教学主体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影响
空保专业的教师也会对课程思政建设产生影响,空保专业的课程内容绝大多数专业性非常强,例如民航乘务员基础教程、民航客舱设备操作与管理、客舱非法扰乱行为处置等。除了少数的公共基础课外,空保专业课内容与公安专业课内容大相径庭,这就意味着空保专业的教师不能被公安专业教师完全替代,还需要另外配备专门的专业教师。这些教师多为校企合作外聘的师资力量,公安院校在实践中需要认真思考如何有效地将外聘教师与本校教师队伍有效融合,以适应全面建设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
二、公安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优势
(一)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高校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的战略性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高等院校无论是在人才培养还是科技研发方面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高等院校在为国家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合格人才过程中,课程思政地位重要、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0 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高等院校应坚决落实党中央的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1],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二)公安院校专业特色突出,职业优势很明显
高校最重要的职能之一就是人才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必须要认真对待的问题,而思政课的核心要义亦在此。对高等院校而言,思想政治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由来已久,但课程思政建设是需要高度重视的综合性、系统性、创新性的工作,是需要结合院校专业特点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的重大全新课题。在门类众多的高等院校中,公安院校是培养维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公安事业人才的高校,公安专业类课程思政建设彰显了专业特色、精准职业定位等特色,非公安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充分学习借鉴并应用。
1.全学科教学设计中充分加入了课程思政内容。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思政课程不仅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道德修养等,还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思政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指思想政治课程,也指思想教育教学活动”[2]。公安院校职业化特色明确,就是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保卫者,所以公安院校的思政课程内容除上述提到的公共基础课外,在专业课、警体课及公安实践课程等教育教学活动中,思政元素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在全学科教学设计中,为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初衷和目标夯基固本。
2.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悄然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在我国众多高校中,公安院校的最大特色就是学生自入学开始就要全方位地接受军事化管理,从制式学员警服着装、内务管理到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从课前整队报告到整齐划一列队出行,从课堂理论学习到一线岗位实践,逐渐体会人民警察的光荣使命与肩负责任。无论是日常作息管理还是教学秩序维护,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学员管理干部和任课教师教官“润物无声”“悄然无痕”地把对党忠诚的警察印迹、服务人民的公安情结融于管理之中,积累沉淀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教学主体队伍建设中科学列入了课程思政规划。教师和教官是大学教育力量的主力,是课程思政的主体。作为具有坚定政治信念和过硬政治本领的人民警察,理应成为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公安院校担负着培养公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特别重视教师教官队伍建设,要求教师教官具备较深厚的公安理论功底和公安实战能力,注重培养教师教官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品格,激发教师教官为公安事业培养接班人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与其他院校相比,这都彰显了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魅力。
三、公安院校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
在公安院校中,非公安专业无论是学生人数还是专业规模都属于“小众”,课程思政建设更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科特点,也要结合公安院校优势,既要研究课程思政建设的共同特征,也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特别之处。为了更好地探索适合公安院校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即统筹构建整体规划、科学运用教育理论、重视教学和管理设计。
(一)统筹构建整体规划
科学统筹,统筹全局,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公安院校党委领导应以高站位、全角度、多层面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规划应强调“大思政”前提下的公安专业与非公安专业同等重视,应将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独特经验和特色优势“嫁接”到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整体规划应突出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课堂教学与学员管理全程衔接,充分发挥院内职能部门、专业院系的优势,从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培养、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设置及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设计,注意科学配置非公安专业社会资源的比例,实现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和考核一体化进程,整合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制度保障等方面形成共同作用力,促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高效开展。
(二)科学运用教育理论
实践是理论的根本,理论反过来指导实践。公安院校非公安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并进行相关的规划和设计时,应充分考量学生的需要,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理论作为指导。本文建议重点参考两个影响广泛的教育理论: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二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学者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由五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且逐级递升[3]。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与安全、以及财产受到保护等。第三层次是归属与爱的需要,是社交与情感的需要。第四层次是尊重需要。人们期待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希望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是需要得到满足的,是自信的,是体验的,这种体验对每个人的人生是有用武之地的。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需要。其强调个人理想目标的实现,强调个人能力的最大化发挥,突出自我价值水平的展现,这是最高级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达到基本统一的情形,对整体社会的价值就会更大。例如“清华大学西部支教团队”的大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去西部支教的过程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这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想目标之一。合理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不同学生的需要更好开展思政课全方位教育,可以更好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
空保专业学生不同于公安专业学生,没有前期公安专业严格的体检体测,也没有后期未来职业定向和公安联考的要求。空保专业学生存在如下需要:前期入门艺术类考生的要求、中期高指标体能达标要求以及后期自主择业等需要。因此,应针对空保专业学生需要进行统筹规划、科学运用教育理论,重视教学设计与实施。例如第一层次的衣、食、住等生理需要,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学规划可设计不同年代食品供给变化内容,教师或学生管理人员通过对比的方法,运用当前比较流行的多种媒体形式,展示我国人民改革开放前后40 多年的生活变化,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努力奋斗的伟大成果,增强学生爱祖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潜移默化地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对空保专业学生而言,第四层次尊重需要更为明显,空保专业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个别学生成绩较高外,多数学生学习成绩较低,但学生们对大学充满憧憬,想通过上大学获得认可和尊重。因此,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可以参考公安院校学科优势、军事化管理优势,让空保专业学生享受同样的资源,满足学生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能够从人最根本的需要出发,尊重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引导学生实现自我,[4]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意义重大。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如上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选择是基于空保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对象(学生)角度,对空保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的主体而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就更有价值。思政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前提,空保专业特点决定了部分师资需要外聘,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公安院校和外聘教学力量建设,提高思政教学整体水平。专业课程思政要素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是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能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自20 世纪80 年代被我国教育界接受并广泛应用,主要包括认知领域目标、情感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5],其中情感领域目标、技能领域目标理论对于思政课的意义较大。情感领域目标包括:1.接受,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2.反应,即教学主体常说的兴趣;3.价值化,通常指教学对象根据已知的价值标准把一些独特的行为、迹象相关联,包括认同某类价值标准、并准备为这类价值标准而奉献;4.组织,以求同存异的方式接纳不同价值标准并重新整合,构建内涵统一的价值体系,是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构建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内容为导向,“以系统化知识体系为依托,以主动运用知识加工信息为手段,探索最佳应对方法和策略,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发展,建设科学合理的精神家园”,即课程思政要实现的最重要的“立德树人”目标所在。[6]
(三)重视教学和管理设计
公安院校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与公安专业课程思政要实现的目标是一样的,即“基于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而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均体现在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中,将思政理念、道德规范等思政要素融入其中。突出价值观和精神教育导向,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紧密融合,促进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拥护党的领导、成为勇于担当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接班人。[7]为达成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目标,除统筹规划、理论指导外,还应重视“两类设计”,即课程思政教学层面的设计,课程思政管理层次的设计。
1.做好课程设置,设计教学层面。教学层面的设计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桥梁,是实现课程思政目标的重要环节,也是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应用的集中体现。教学层面的设计包括诸多方面,如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首先,应当重视学情分析,原因在于空保专业学生是自主择业,未来就业需求以及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习惯导致在校期间学习需求存在很大差异,而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需要科学设计教学目标,恰当地运用马斯洛需要理论对空保专业学生不同阶段做好调查并进行学情分析,对科学设定教学目标更有帮助。其次,在教学层面的设计上,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模式。空保专业学生个体意识强、思维活跃、熟练掌握网络信息技能,对就业目标选择尚未形成清晰认知,学习动力不足也是很多学生的问题所在,因此需要采取针对性教学模式,如采用案例讨论式、故事型讲授式。最后,实践中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的教学目标,其基本内容主要有知识、情感、技能三个方面,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学评价技术层面相对容易,而情感目标的教学评价技术层面相对较难,但情感目标恰恰是课程思政所要追求和实现的内容,因此课程思政教学层面设计中教学评价部分应当科学设计、整体评价。
2.课程思政的设计。充分利用公安院校公安专业课程思政管理层面的优势,把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到学生管理中,把公安院校军事化管理特色优势融入到课程思政管理层面的设计方案中。此外,可以将公安院校独有的公安精神和公安文化等课程思政元素移植到学生行为规范和日常管理中,用先进事迹鼓舞学生,用英雄精神激励学生,用优秀文化引导学生,学生管理者将设计好的思政元素通过日常管理工作予以体现,配合学生在学习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强化情感目标,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目标。
四、结语
“行成于思,毁于随”,大思政背景下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和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和初衷是一致的,都是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公安院校非公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不断探索和认真调查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需要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需要高度重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讲好党的故事,需要教师把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需要管理者在日常管理流程中体现思政光芒,要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需要形成共同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