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综合检测(三)
2024-05-09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1. 2012年当选总书记的习近平离京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前海,随后又多次南下深圳考察。某校高一年级学生围绕总书记多次深圳行的地标及意义开展研讨,下列研讨观点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能激励深圳继续“勇立潮头、先行先试”
②乙同学:旨在了解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与成就”
③丙同学:表明我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决心
④丁同学:展示新时代“敢于斗争,不畏霸权”的勇气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这“两个答案”是
①党时刻保持人民性,主动践行初心使命的要求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党对自身建设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的具体体现
④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某社区有党员200余名,社区党委成立以平均年龄63岁的老党员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党员“日间巡查”“便民服务”“温暖帮扶”三项机制。成立低龄帮高龄“帮帮团”,组织党员与高龄老人家庭开展结对帮扶,定期为空巢、失独、失能老人入户送关怀、送温暖。上述做法
①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完善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形式
②通过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③发挥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实践活动的成效
④有利于发挥老年人的优势,为基层民主提供根本保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砥砺前行,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进展。取得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
①我国的综合实力大幅跃升,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
②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其政治领导力不断增强
③我国主动应对社会基本矛盾变化,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4年,党中央将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对比较突出的行业性、系统性、地域性腐败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推进反腐败斗争要
①始终坚持严的基调,聚焦重点领域加强监管
②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统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关键在治,基础在全面
④强化理想信念宗旨教育,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创建的新型政治文明形态,其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
①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②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探索发展民主道路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③体现了民主评判标准的多元化,最重要的是要加快发展促进全民民主
④强调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筑牢民主基石,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公民共享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023年12月5日至6日,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在河北正定召开,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成立后首次召开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座谈会。据此完成7~8题。
7. 会上通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提出建议8314件,主要涉及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等,经逐件研究分析,分别交由204家单位研究办理,目前已经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这表明
①国家机关支持和服务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②人大代表作为党和国家联系人民群众桥梁,要认真履行提案权和监督权
③做好代表建议工作要重视全过程沟通,加强代表建议前后的协调和督办
④代表工作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代表履职相关工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8. 办好代表建议,是检验政府部门履职尽责能力的试金石。扎扎实实办好每一件代表建议是
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②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内在要求
③各国家机关严格执法的职责所在
④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最高职权的直接体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1988年,在中央统一部署下,贵州省大方县被确定为农工党的定点扶贫县。35年来,农工党中央响应中共中央的号召,累计帮助大方县引进资金70多亿元,捐赠款物3.45亿元,推动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助力民生事业不断发展,为大方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此可见
①农工党在政治上和组织上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我国政党制度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显著的优越性
③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民族复兴伟业
④农工党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0. 新时代的十多年来,西藏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编写出版民族团结进步教材和读本,到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主题宣传教育,从构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区,到村民自发将民族团结写入村规民约。由此可见
A. 我国各族人民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B. 完善基层治理是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D.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有力举措
11. 爱国主义教育法已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制定过程中,全国人大法工委多次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中央有关部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该法的制定
①说明立法机关注重立法协商,为爱国主义教育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
②能够完善法律体系,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行为规范和物质保障
③说明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能够让全民参加国家立法活动
④使爱国主义教育有法可依,为国家思想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 2023年12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社会保险经办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部分内容如下:
该《条例》的施行
①有利于规范经办流程,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保险服务
②有利于依法打击社保违法行为,促进社保经办工作规范化、法治化
③是为了守好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增进民生福祉
④能优化办事环节和流程,旨在提高办事效率,建设智能高效的政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3. 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于2023年11月20日联合发布的《法律援助法实施工作办法》强调,要明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以及监管场所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中的工作职责,并要求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环节中,告知有关当事人有权依法申请法律援助,向法律援助机构转交法律援助申请、提供相关文书材料。这些要求
①为我国执法机关科学设置职能提供根本保证
②推进我国法律援助行稳致远,利于依法治国
③有利于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社会氛围
④有利于司法机关独立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2023年9月27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对《广东省地方立法条例》进行了第三次修正。条例明确,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拟设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内容时,应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听取意见。此外,还增加“紧急立法”“协同立法”的相关内容。由此可见
①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作为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
②人大代表提出立法议案,行使提案权、表决权
③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参与实践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5. 为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下列说法符合该条例规定的是
①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司法救助,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服务体系
②新闻媒体开展宣传,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③网络平台应遵守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④学校引导未成年人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禁止涉足网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计55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青山净水的美好期盼,2020年中共中央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民进中央、九三学社中央聚焦黄河流域生态发展,深入实地调研,于2021年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多个高质量提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黄河保护法的制定,多次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网络“云对话”、专家座谈会等途径征集意见、开展论证,于2022年10月30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2023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国务院办公厅以及黄河流域九个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发函,部署对涉及黄河流域保护的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加快出台相关配套规定。截至2023年10月,专项清理工作已完成,国务院有关部门已废止1件国务院部门规范性文件,拟修订5件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有关地方已废止5件地方政府规范性文件,拟废止和修订61件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发挥制度优势落实“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号召的。(11分)
(2)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涉黄河流域保护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的原因。(10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下称《立法规划》)于2023年9月7日发布。部分列入审议项目的法律草案如下:
《立法规划》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实践需求、人民期盼,推动高质量立法。为恰当选择立法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向31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征集立法项目,就立法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使立法规划编制工作更加接地气、汇民意、凝共识。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立法规划》在推动高质量立法中所蕴含的智慧。(1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持续提升垃圾分类实效,开展各级联合执法200余次,督导检查2400余次,检查点位2.5万余个,发放宣传资料3.95万份。
青岛开展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共计43万余人参加“垃圾分类齐点亮”活动,1.6万人参加全国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大赛。充分发挥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放大效应,完成3467处垃圾分类投放点升级改造,市级验收262个垃圾分类五星小区,创建15个农村示范镇(街道)和200个示范村(社区)。
此外,青岛市开展有害垃圾集中投放日、“每月一主题”宣传和“星火讲师”培训等活动,共评选出4202名“垃圾分类带头人”,组建1753支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志愿活动5700余场,入户宣传173万余户,让垃圾分类走进千家万户,融入群众生活日常。
(1)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相关知识,分析推动垃圾分类贯彻落实的原因。(6分)
(2)运用“法治政府”的相关知识,为推动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提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为参加学校“明理讲堂”活动,讲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课题,查阅到以下资料: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居于首位的是“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结合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续写该小组“明理讲堂”活动的讲稿。(10分)
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知识运用准确;字数不少于2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