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自贸区与外贸经济的双赢机制

2024-05-09雷双瑜

大众投资指南 2024年4期
关键词:外贸试验区贸易

雷双瑜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自贸区是一种境内关外的形式表达,其设立在本国领土之内,以税收优惠以及特殊监管政策为基础,在境内关外贸易壁垒消除的过程中实现贸易自由化。2013年8月17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设立,开启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加速前进的新篇章。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一片热土之上深耕“试验田”。

随后,一揽子开创性政策相继推出,一系列突破性实践深入开展,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持续涌现,皆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以及外资规模和质量吸引奠定了基础。2023年,中国已形成拥有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自贸区体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创新格局,实现了自贸区与外贸经济的双赢。

一、自贸试验区对外贸易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促进区域周边对外贸易发展

上海自贸区的成立是世界贸易规则的主动对接,既实现了与周边国家友好合作的强化,同样也为多边贸易以及区域经济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之一,自贸区包括FTA以及FTZ两种形式,上海自贸区的主要形式为FTZ,取消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壁垒的同时保留了对非成员国的独立贸易政策。

作为我国一种全新经济增长形式的探索,上海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扩张完善,构建了多个具备特殊发展定位的区域,逐渐将经济发展的主导权交给了各大企业,在完成了市场与政府之间重新定位的同时实现了经济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同样促进了区域周边对外贸易发展。

就地理位置而言,上海本身是长三角的重要港口城市,也是该经济带的中心,而从区域经济学来看,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推进了免税政策的执行以及货物的自由流动,通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对标实现了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推进,不仅引导周边产业出口贸易企业逐渐完善服务、提升产品质量,同样也吸引了其进入自贸区投资建厂谋求发展机遇。

而这样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上海本身外贸经济以及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同样也在对周边城市高辐射效应的发挥下以及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正向刺激下促进大量外贸订单和资金逐步向周边区域转移,进一步促进区域周边对外贸易的发展。

(二)助力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

从2013年到2023年,上海自贸区逐渐完成了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升级和蜕变,经历了自贸区筹建、自贸区扩区深化、自贸区金融改革创新以及自贸临港新片区设立的发展历程,随着建设的不断完善,相应的企业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上海自贸区发展变化脉络图见图1)。业务范围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企业的外资流量资源吸引力也在逐渐地加大。上海自贸区开放的过程中利用区位以及政策优势促进了保税、加工、物流等产业的发展,在前后产业关联的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而在溢出效应的影响之下,更是拉动了区域内企业的全球化分工,也吸引了诸多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以及先进技术的境内渗透。

图1 上海自贸区发展变化脉络图

一方面,在贸易便利化机制的作用下展现了优质的资本积累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以及人力资本积累效应。通过多种贸易便利化政策的驱动加速了企业丰富且优质物质资本要素、劳动资本要素、技术资本要素以及资金等多样化要素的集合和积累,同样也促使其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之下更加合理地完成全球资源的配置,在资源倾斜之下实现生产总值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货物贸易便利化机制的影响之下充分地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进出口竞争效应、知识技术溢出效应以及政策引导效应的发挥。积极引导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的活力和动能,通过行业领先地位的扩充开启了全新的行业赛道,而完善供应链以及配套服务提供的过程中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体产业链的升级优化。

(三)引领对外开放改革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区既是我国的高水平贸易园区又是国际金融中心,其在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整个自贸区坚持立足国情特色构建特色发展机制。整个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在政策文件的驱动下以总体目标为根本,以贸易开放和投资开放为进阶,逐步完善投资管理体系。为辅助进一步发展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所以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肩负着政府职能转变、管理模式创新探索以及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路径探索的重要使命。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在上海自贸区示范引领之下我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形成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主要集中于对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开放、事中事后监管四个领域,这些制度创新成果主要集中于贸易便利化、自由化、金融制度创新化以及事中事后监管等层面,各项政策制度的不断印发赋予了自贸区的重大使命,为其发展前进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除此之外,为了打造更高的法治化、国际化以及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上海自贸区在投资管理体系建设上也逐渐完善,通过基础公共服务供给、市场准入政策的放宽、外商投资以及境外投资管理制度的改革、外商投资服务和监管体系的完善以及商事登记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打造了开放、透明且高效的市场准入管理体系,提升了整体投资便利化程度的同时完善了自贸区对外开放产业布局。

二、上海自贸区与外贸经济的双赢机制分析

(一)制度创新谋求发展

制度是发展的基础性保障,在外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制度的完善可以解决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保证市场交易效率提升的同时降低其交易成本。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相关的政策制度倾斜也在不断地完善为自贸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该过程核心为制度创新,以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便利化,以制度改革为主,在行业优势的发挥过程中为外贸经济的发展促进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首先,自由贸易化的实施能够进一步优化进口过程,减少其他国家进口货物以及服务方面对我国的限制,从整体上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该过程以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为根本,部署上海自贸区持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而贸易便利化制度的建立能够在贸易规则协调的过程中减少贸易方面的限制,有效削减对外贸易成本,积极促进对外货物以及服务的自主流动,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以及贸易便利化主要制度改革创新措施见表1。

表1 上海自贸区贸易自由化以及贸易便利化主要制度改革创新措施

其次,卓越的营商环境促进了高水平的开放,上海自贸区不仅实现了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聚焦,同样还实现了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发挥,通过高端的产业引领以及门户枢纽功能的开放进一步推进整体营商环境向市场化、法治化以及国际化的水平靠拢。在改革举措系统集成的加强中、制度型示范窗口的打造中、科技自强自立的推动中以及城市创新治理的深入中为上海自贸区发展提供良好辅助建立高品质供给服务体系,通过一流营商环境的构建形成集聚效应,积极吸引更多外贸投资。

最后,上海自贸区在发展的过程中聚焦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制度,供给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围绕对外经济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围绕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进行商事制度的改革,构建了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深度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完善政务服务体系,推动了整个政府的监管,实现了信用、风险、分类以及动态的转变。

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上海自贸区在制度上将以提升国际规则衔接能力为主要目标,全面对接CPTPP、DEPA等高标准经贸规则,通过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数据跨境流动衔接以及贸易自由便利聚焦等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边界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风险防范诉讼制度等内容,切实发挥“领头雁”效应,在进一步为经济循环提供动力的过程中助力经济全球化发展。

(二)金融改革释放动能

经济的发展和金融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该过程中不能脱实向虚,金融作为经济的真正源头活水,是上海自贸区深度发展的参与者。上海自贸区外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吸引更多的参与者也需要市场多元化的辅助,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本身资源配置、整合、定价以及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实体经济规模化发展的支撑。当然,其在促进自贸区发展的过程中,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土壤,在诚信、法治以及市场透明化的要求当中支撑实体产业链快速成长壮大。

一方面,上海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在金融改革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形成了较为完善和成熟的金融改革与开放基础制度框架。所构建的金融改革开放模式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以及《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这两项金融政策的出台贴合上海自贸区发展战略,指引金融机构开展多项金融创新活动以改善投资贸易环境。整个金融改革创新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由贸易账户的创建、跨境投资、融资的便利化,同样也打造了人民币资本项目一体化的试点,而在加快对标国际标准以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市场准入机制建设方面均有所突破,不断吸引了诸多外资金融机构的参与,促进外贸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另一方面,上海贸易区整个对外金融开放格局持续扩大,实现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有力支撑。在国家金融改革战略引领以及风险可控的前提之下形成了涵盖投融资、贸易、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风险管理等多个领域的130项金融创新成果。

在金融市场创新方面,成功地推出了上海黄金交易所国际板块、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并且围绕实体经济为核心进行金融市场创新,破除了现代化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矛盾。在金融制度创新方面,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制度的创新、市场准入制度的创新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的创新,实现了金融市场主体行为以及机制方面状况和质量的高度引导。在框架制度约束的前提下搭建了全新的金融工具以及服务创新平台。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完成了衍生金融工具、债权融资工具以及组合金融工具的创新,在对原有金融工具的重新组合和灵活运用中为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数字赋能驱动前进

数字经济是时代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多个层面的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快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成为我国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决策,而打造数字自由贸易试验区也成为发展过程当中的重要节点。

在上海自贸区发展的过程中数字经济为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从微观上实现了生产者生产成本的降低以及消费者交易成本的降低,从中观上推动了传统产业的升级促进了全新产业的发展和优化。而在宏观层面上,数字经济完成了数据新要素的增加投入也实现了要素配置以及利用效率的促进。

上海自贸区发展的过程中,在政府职能转变层面利用数字技术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调整和转型,通过高效数字化平台的搭建促进了自贸区的高质量发展。而在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利用数字技术完成了交易流程的简化,同时在法律规范以及贸易壁垒降低的过程中提高了整个贸易程序的效率。

另外,上海自贸区搭建了数字+金融的发展平台,利用数字技术解决多种金融方面难题,不仅营造了便利的投资环境,同样也推动了多种产品和管理的创新,实现了金融资源配置以及使用的加强。

三、结束语

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实现了国际高标准的对接,同时为中国高水平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积极探索中深化务实经贸合作,完成了内涵丰富充满活力以及互惠互利经贸关系的构建,在推动外贸经济发展的同时为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贡献了力量。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和完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是金融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对其与外贸经济的双赢机制探索分析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汲取其中精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而服务全国自贸以及外贸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外贸试验区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18个自贸试验区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展望
贸易统计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