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点亮语文课堂
2024-05-09李芳
语文课堂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教师应根据教材中的古诗词和经典文学作品,重构教学理念,并自觉承担起“育人”与“育才”的重要使命。通过新颖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本文从具体的教学情况出发,深入分析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
一、提炼文化要素,加强引导
区别于直接表达专业知识点的方式,传统文化要素常常隐含于丰富的文学作品中。为了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教师应充分运用自身的教学经验,从课文中提取并归纳出文化要素,并针对某一主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的知识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课堂的一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提出多样的问题,创设情境,并适时进行追问,帮助学生逐步对文章的内容形成全面的认知。
以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一文为例,在备课阶段,教师需要仔细阅读整篇文章,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分析孙悟空的形象和了解《西游记》的创作背景上。根据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发现大部分同学读过《西游记》的书籍或看过视频,对孙悟空这个形象非常熟悉。然而,对于孙悟空代表的人物类型以及作者为何创造孙悟空这一形象的问题,学生却不知如何回答。因此,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教师调整了课程引导的方法,并播放相关的纪录片。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了解了《西游记》的创作背景,明确了孙悟空所承载的时代意义。
教师应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准确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拓宽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视野。
二、借助古诗词,传递传统文化
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专业知识,为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当重新构思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拘泥于具体知识点的讲解,而是应致力于帮助学生感受和亲近传统文化,让他们了解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挖掘诗人的写作意图。基于他们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总结,教师再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源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逐渐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所蕴含的情感。通过前期的朗读,学生已经意识到这是一首描述离别的古诗。教师提出问题:“你如何知晓这是一首离别诗的?”学生积极筛选出诗中的关键词来证明自己的结论,如“辞”和“唯见”等词语。由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中的离别意象并不明显,教师可以运用电子白板的功能展示其他表示离别的诗句,例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又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让学生根据这些诗句总结诗人是如何表达离别的。
古诗词在教材中的比重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要创新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通过古诗词教学传递出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要引导学生随着教学内容向教学资源的转变而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三、借助分散的知识,渗透传统文化
目前,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时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有些教师过于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将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花在这方面。另一方面,有些教师缺乏对传统文化渗透的认识,导致小学语文课堂缺乏活力和生机。为了最大程度地渗透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需要提炼教材中的传统文化要素,并抓住渗透传统文化的时机。从教材内容来看,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多个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写作和口语交际任务。围绕这些学习任务,教师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引入实践活动,由此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以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为例。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地讲述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学习前,教师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并安排故事交流会,按照相关要求,学生需要在两分钟内简要介绍一个传统节日。因为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有的同学可以生动有趣地介绍某个节日,而有些同学尚无法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重点传授简要介绍传统节日的方法。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介绍方法和技巧后,教师再布置写作任务,即“生动形象地介绍传统节日”。
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因此,教师应该解释并扩展教材中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寻找机会,丰富和创新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
四、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生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适当的阅读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更能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一般而言,文化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古典名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其中的优秀内容,进而将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在学习《牛郎织女》所在的阅读单元时,为了加深学生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教师可以策划有趣的阅读活动。例如,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在互联网上搜集一个民间故事,并梳理其故事情节。同时,教师要求学生搭建线上讨论组,以便进行高效的生生互动。通过讨论和复述,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梳理故事的走向,完成对故事内容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干预学生的思考和讨论,而是应及时记录他们的问题,并在总结中进行全面的引导和阐述。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思考和交流的机会,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都会得到提升。针对小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情,教师可以制定适合的书单,鼓励他们自主选择书籍。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进展情况。
综上所述,弘扬传统文化是一个系统的、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努力提高专业素养,优化教学內容,以循序渐进的引导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
李芳(泰州市许庄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