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或丘陵地带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024-05-09杨嫣
杨嫣
摘要: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作物之一,在世界上的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大豆。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一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各地对玉米产量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的栽培技术对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贵州省山区或丘陵地带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提出了山区或丘陵地带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关键词:山区或丘陵地带;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玉米作为全球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对确保粮食供应安全和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玉米不仅是当地居民的主食来源,也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支柱。然而,这些地区的复杂地形、多变气候以及相对落后的农业技术,使得玉米种植面临诸多挑战,产量和质量往往难以保证。因此,探索和推广适合山区、丘陵地带的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对于提升当地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
1.1 种植模式不合理
在山区丘陵地区,种植模式的不合理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地区地形复杂,土地分散,导致种植户往往难以采取科学的种植模式。传统的种植方式往往缺乏合理的密植、轮作和间作等措施,使得玉米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光照、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分配不均,从而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同时,由于地形限制,部分地区难以实现机械化种植,也影响了种植模式的优化,这种不合理的种植模式不仅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升,还可能导致土壤退化、病虫害加重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玉米生产的困难。
1.2 病虫害发生严重
山区丘陵地区的玉米种植面临着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挑战。这些地区的气候多变、温差大,为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是由于地形的复杂性,部分地区难以进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导致病虫害在玉米田间迅速蔓延,病虫害的发生不仅直接危害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叶片枯黄、茎秆折断、果穗腐烂等症状,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此外,虫害还可能成为传播其他病害的媒介,进一步加剧玉米生产的风险[1]。
1.3 施肥不合理
山区丘陵地区的土壤性質各异,肥力分布不均,要求种植户在施肥过程中必须根据土壤条件进行合理的配比和用量。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施肥指导和技术支持,部分种植户往往凭经验施肥,导致肥料种类单一、用量不足或过量等问题。不合理的施肥不仅无法满足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还可能导致土壤污染、土壤结构破坏等环境问题,进一步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1.4 机械化程度低
山区丘陵地区的地形复杂,土地分散且不规则,使得机械化作业难以实现,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还难以保证种植质量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同时由于缺乏适合山区丘陵地区的小型机械化设备和技术支持,种植户往往只能依靠人力和畜力进行耕作和收获等作业,这种低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不仅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升,还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劳动力投入,进一步加剧了玉米生产的困难。
2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1 前期准备工作
2.1.1 种子选择
在山区丘陵地带,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对于确保高产量和优质种植成果至关重要,考虑到这些区域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质特征,必须精心挑选适应性强、性能稳定的玉米品种。针对山区丘陵地区的环境,推荐种植“瑞普909”“德润9001”“群策8号”“登海3329号”以及“金玉308号”等品种。这些品种经过严格的选育,特别适合在山区丘陵地带种植。例如,“瑞普909”和“德润9001”以其出色的抗旱性和高发芽率而闻名,即使在干旱条件下也能保持较高的生长势头。同时,它们对常见的玉米病虫害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有效减少了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和劳动力投入。“群策8号”“登海3329号”和“金玉308号”等品种同样表现优异,它们不仅适应性强,而且产量稳定,品质上乘。这些品种的种植将为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
此外,甜糯玉米在山区丘陵地区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这类玉米口感香甜、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种植甜糯玉米,可以丰富当地的玉米品种结构,为农民开辟新的增收途径。
2.1.2 做好土地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玉米在山区丘陵地区的顺利种植,土地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必须彻底清除田间的杂质,包括石块、树根等,并将其运至指定地点集中处理,以防对玉米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对于坡度较缓的区域应积极进行土地平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还能为后续的抗旱排涝措施奠定坚实基础。这些细致入微的土地准备工作可以为玉米的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
2.1.3 肥料和光热准备
在山区丘陵地带种植玉米之前,肥料的施加和光热条件的准备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鉴于这些地区气候的多样性,种植者必须根据具体的气候状况和环境温度来制定管理策略。通过采用覆膜技术等先进手段,可以为玉米生长创造理想的条件,确保其在整个生长周期内获得充足的热量和水分供应。同时,合理施加底肥也是关键一步,它能够显著提升土壤的肥力水平,为玉米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2]。
2.2 玉米播种
2.2.1 控制定植密度
控制定植密度对于提升玉米生长质量至关重要。在确定定植密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玉米品种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定植密度,对于晚熟品种,由于其生长周期较长,需要为其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因此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相反,早熟品种的生长周期较短,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此外,种植季节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春玉米在种植时,由于气温逐渐升高,土壤条件较为适宜,因此可以增加种植密度;然而对于夏玉米来说,由于夏季高温多雨,土壤湿度较大,过密的种植容易导致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因此需要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除了品种和季节因素外,土壤条件也是决定定植密度的重要因素。在土壤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玉米植株生长旺盛,可以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在土壤环境较差的地区,则应降低种植密度以避免植株之间过度竞争导致生长不良。在具体实践中,宽行种植是一种有效的定植方式,通过保持平均行距在60~65 cm、株距在27~30 cm的范围内进行单粒点播,并同时施加种肥,可以实现留苗
3 500~4 000株/667 m2的目标,这样的定植密度既保证了玉米植株的通风透光需求,又有利于授粉和后期的田间管理。同时,推广适时晚播和浅播技术也是提高玉米生长质量的重要措施,当5~10 cm地温稳定在10~12℃时即为最佳播期。根据盘州市的气候特点,中部地区适宜在4月20—5月5日播种,而东西两山地区则适宜在4月15—4月25日播种,这样的播种时间安排可以使地温迅速升高并保持稳定,从而加快玉米出苗速度,缩短种子在土壤中的存放时间,减少病菌侵染的机会,进而减轻病害的发生。
2.2.2 田间管理
(1)清理杂草
杂草的清除对于山区玉米田的管理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若放任杂草滋生,它们将掠夺玉米所需的养分,导致玉米生长受阻,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病虫害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可以根据山区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物理清除或化学清除的方法。物理清除主要是通过翻耕土地来有效地控制杂草的生长,这种方法环保且安全,不会对玉米植株造成任何伤害;化学清除则是借助除草剂等化学物品来迅速消灭杂草,然而使用化学清除法时必须格外小心,因为不当的使用可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损害整片土地的健康。因此,在山区玉米田的管理中建议优先采用物理清除法来控制杂草,如果物理清除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可以慎重考虑使用化学清除法进行辅助,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化学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剂量,以确保玉米和土地的安全。
(2)水肥供应
在山区玉米的田间管理中,精准控制水肥供应至关重要,由于玉米生长过程中需大量吸收水分和养分,特别是在其关键生长阶段,如苗期和结果期,水肥管理尤为关键。施肥时,务必根据山区土壤的具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肥料,如农家肥、有机肥和微量元素肥等,以确保土壤养分均衡。同时,水分供应也需因时制宜,充分考虑玉米各生长阶段的水分需求及当地降水情况,合理安排灌溉,避免在雨季过度灌溉导致玉米倒伏等问题。
3 山区或丘陵地区玉米病虫害的防治
3.1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是山区和丘陵地区玉米种植中极为常见且具有破坏性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侵袭玉米的叶片,但在病情严重时,它也会攻击叶鞘和苞叶,给玉米生长带来严重的威胁。值得注意的是,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期内都有可能发生,尤其在抽穗期前后,其发病率和危害性更是达到顶峰。玉米大斑病的显著特点是在叶片上形成水渍状的初期病斑,这些病斑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扩大,颜色也由初期的淡黄色转变为黄褐色或灰褐色,病斑的边缘通常带有一圈黄色的晕圈,这是玉米大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在病斑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层黑色的霉层,这是由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形成的,这些孢子通过空气传播,进一步加剧病害的扩散。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大斑病,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是两种常用的方法。在农业防治方面,选择抗病性强的玉米品种是预防病害的关键,此外,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措施也有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在药剂防治方面,一旦发病应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喷雾防治,常用的药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每隔7~10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应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
3.2 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也被广泛地称为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由真菌引发的严重病害,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叶、穗以及根部,給玉米的生长带来巨大的威胁。这种病害的特点是在发病初期时受病部位会出现白色或淡红色的瘤状物,这些瘤状物在病害的发展过程中会逐渐由淡转深,最终变成灰褐色至黑色,瘤内充满了黑色粉末。这些粉末实际上是病菌的冬孢子,它们会在适宜的环境下萌发,进一步传播病害。玉米黑粉病的危害不容小觑,受病植株的生长会受到严重抑制,表现为生长矮小,果穗变小,甚至畸形,这不仅大大降低了玉米的产量,还严重影响了玉米的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黑粉病,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两种方法双管齐下是必要的。在农业防治方面,种植抗病品种是首要之选,通过选择那些经过长期培育和筛选,具有较强抗病性的玉米品种,可以在源头上减少病害的发生。此外实行轮作和深松土壤也是有效的农业防治措施,轮作可以打破病害的循环链,降低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积累;深松土壤则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创造不利于病原菌生存的环境。在药剂防治方面,播种前的拌种处理和生长期间的喷雾防治都是有效的手段,拌种时可以使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3%~0.5%的比例进行拌种,这样可以在种子萌发前就为其提供一层保护,而在玉米的6~8叶期可以使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750~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重点喷施玉米的中下部叶片和茎基部这样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扩散和发展[3]。
3.3 玉米螟
玉米螟,这一玉米作物的主要害虫,其幼虫形态对玉米的心叶、茎秆以及果穗进行蛀食,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这种害虫的存在直接威胁到玉米的健康生长,进而影响到农民的经济收入。玉米螟的幼虫阶段是其最具破坏性的时期。这些幼虫身体呈淡黄色或乳白色,体背上有着数条褐色的纵线,以玉米植株为食,会在心叶内取食叶肉,形成不规则的半透明薄膜窗孔或穿孔,不仅损害了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还可能导致叶片的早衰和脱落。同时,这些幼虫还会在茎秆内蛀食,破坏茎秆的组织结构,影响到养分的正常运输。更为严重的是,它们还会蛀入果穗内部,造成果穗的腐烂和籽粒的不饱满,从而大大降低了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螟,可以通过在玉米螟产卵期释放赤眼蜂等天敌进行防治,既能够控制害虫的数量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药剂防治也是在害虫发生严重时采取的一种应急措施,可以使用50%辛硫磷乳油或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等进行防治,但需要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4]。
4 结语
山区丘陵地区玉米种植面临着诸多病虫害的挑战,其中玉米大斑病、玉米黑粉病和玉米螟尤为突出,为了确保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稳产,种植户需密切关注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通过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药剂防治等手段能够有效地抵御病虫害的侵袭,为山区丘陵地区的玉米种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陆代平.山区玉米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3,41(18):48-50+63.
[2] 陆代平.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分析[J].种子科技,2023,41(17):60-62.
[3] 陈海银.宁南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3(6):28-30+41.
[4] 邹灿,刘飞.浅谈丘陵山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3,11(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