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扫马路的间隙,她写了许多诗

2024-05-09张智超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4年4期
关键词:清洁工书房间隙

张智超

骄阳散发了一天的热量,疲惫不堪地躲到西山上,那金色的余晖依然闪烁着光芒,照耀着阡陌原野和村庄……

这醉人的一幕出现在王俊喜的工作间隙。“出工时,刚好能看到太阳下山,怪好看的。”王俊喜说。于是,她把三轮车停在路旁,在手机上敲出了上面这段文字。

69岁的王俊喜是河北省沧州市肃宁县肃宁镇南辛庄村人。在当地的报纸上,经常能看到她的文章。她写诗,也写故事,从回忆到感悟,再到身边的人和事。

写作不是王俊喜的全部,清洁工是她的另一个身份——她在县城最热闹的街道上为生活奔波,在奔波的间隙与文字相伴。“我一边扫地,一边琢磨文章,笤帚当笔,大地作纸,‘写到天边也不嫌累。”

“书阎王”

地上的半张报纸进入王俊喜的视野。她像往常一样下车去捡,但没带长夹和簸箕,脚步也比平时更快。

保持街面整洁是她的职责所在,而看到文字就忍不住去读,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她捡起那半张报纸,上面的文章既没头又没尾,却丝毫不妨碍她看得入迷。

从小到大,读书始终是王俊喜最大的爱好,却也是她最大的遗憾。她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被迫辍学了。50多年来,近乎痴迷地看书成为她弥补遗憾的唯一方式。

小时候,王俊喜每借到一本书,饭可以不吃,觉可以不睡,只想立刻把书看完。那时家里没有电灯,到了晚上,为了不让大人发现,她就把煤油灯藏在被窝里,用头顶着被子看。煤油灯烟大,看一会儿就得钻出被子来透透气。有一次,她这样看书被母亲发现,母亲既心疼又生气。

白天,王俊喜要干活,撒种、喂猪、养鸡、放羊……但她依旧无时无刻不捧着一本书看。因为担心被人认为是在偷懒,一有风吹草动,她就急忙把书揣起来,所以经常没几天书皮就被搓烂了。她因此得了“书阎王”的外号。

其实,王俊喜比谁都更在意这些书。

前些年,王俊喜的舅舅去世,孩子们决定卖掉老宅。他们问王俊喜有没有中意的家具、家电,她看了一圈,值钱的东西一件没要,只把100多本旧书当成宝贝搬回了家。

文字的慰藉

在那洒满月光的空旷原野上,碧绿的麦田,垄沟里潺潺的流水,水底映着天上的明月,夜静得能听到机井流水的哗哗声。水自由自在地流进畦里,偶尔会被挡一下,月亮就像摔碎的玻璃杯,一片粼光。

种地、浇水,一如这段文字所写的场景。一直以来,一边生活一边写作是王俊喜的常态,包括在最煎熬的那段日子里。

2012年春节,王俊喜找到清洁工的工作还没多久,丈夫脑出血,婆婆去世,儿媳正好在月子里……那段时间,她过得异常艰难。白天守灵,晚上脱了孝服,还得去医院照顾丈夫。除夕夜,别人都在家里团圆,她却蹬着三轮车两边跑,一连14天连衣服都没脱过。

艰难的日子里,是文字给了她最多慰藉——

火弱了,抓几把柴添上,火又着起来了。它们互不相让,真是轰轰烈烈,不分大小……

这团火何尝不是她自己?

清洁工的工作早上四五点开工,晚上七八点才到家。辛苦不说,更让她揪心的是,几年前,老伴病重,脑栓塞、肺气肿、心衰、失语……生活一度难以自理。

很多人为她担忧,可王俊喜硬是挺了过来。

她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忙工作。10多年里,她只在婆婆去世时请过几天假,其余时间工作一天也没耽误。

她不愿麻烦别人,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就像她在诗里写的那样:

骨子里有一份朴实和坚强,尽管生活多灾多难,把一切伤痛都藏在心里,在坎坷的人生路上,笑着迎接每一天初升的太阳。

“宁静的书房”

用文字码一间宁静的书房,放进唐诗宋词、百家文章,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书房里总是百花齐放,有了它们,生活才充满希望……

这是王俊喜最近写的一首诗。而在现实中,她根本就没有书房。

王俊喜的大部分作品是在工作间隙完成的。看见有意思的人和事,或者来了灵感,她就在马路边倚着笤帚在手机里敲上两句。她用微信把这些只言片语发给自己,每个对话框旁都带着发送失败的叹号。

这是王俊喜独有的创作方式——她每个月的手机资费只有8元钱,出了门就没法上网。于是,她把想到的文字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晚上到家后再整理成完整的文章,这样既方便又省钱。

即便是在家里,真正属于王俊喜的时间也十分有限。晚上七八点到家后,她还要做饭、收拾打扫、喂鸡喂鸭、给丈夫做按摩……等到把这些事情全忙完,已经是夜里10点以后了。她躺在被窝里整理文章。“每天只有躺在床上的时间,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踏实、自由、没有顾忌。”她经常一写就是两三个小时,写完立马给报社编辑发过去。好几次,文章发过去之后她才意识到已是后半夜了,天亮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对方说抱歉。

勇气和力量

在王俊喜心里,人生中,唯有讀书和写作,是她能够掌控得了的事情。

有一次,她应邀参加肃宁百姓读书会。主持人介绍她的作品时,她哭了。好不容易平复了心情,主持人问她为什么流泪,王俊喜又哭了。“我就是个扫大街的。平时,老有人说我装文化人,就连老伴儿也不愿听我念文章。可这次,我觉得自己得到了认可。”

生活充满了艰辛,是文字给了王俊喜勇气和力量——

如果人人都有一分能量发一分热,就会到处充满温暖。国如此,家亦如此。

她乐观地看待世界,达观地应对偏见。“扫大街的就不能看书、写文章了吗?”王俊喜自问自答,“人不是动物,不能光想着填饱肚子。”

王俊喜有两个孩子,女儿在北京当律师,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儿子也非常能干,在县城有份稳定的工作。“以前为了儿女,我总想着多挣点儿钱;现在不用操心了,他们都比我强。”

王俊喜有个愿望:等闲下来了,她想写本回忆录,名字就叫《怎能忘记》。

(摘自《沧州日报》 2023年11月2日,一片云荐)

猜你喜欢

清洁工书房间隙
给人看病的“清洁工”
把自己关进书房
忙碌的清洁工
间隙
童年的小书房
飞行过载及安装间隙对主安装节推力测量的影响
紧流形上的SchrÖdinger算子的谱间隙估计
环境清洁工
海港清洁工
浅谈保护间隙的利弊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