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引育留用集聚各方人才
2024-05-09撰文摄影中共东丽区委组织部
撰文、摄影/中共东丽区委组织部
2023 年,东丽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部署,围绕全面建设科创绿谷、都市新区的发展定位,全方位引进、培养、用好人才,集聚各行业领域优秀人才,着力构建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人才集聚地。
坚持党管人才,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召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区委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抓人才工作;常态化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按需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推动会,推动落实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行动部署要求和“智汇津门”重点任务。二是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结合重大节日开展人才慰问,区委常委、区委组织部部长带队走访调研重点企业人才,联合人社、科技、科协等职能部门和街道(园区),对90 余名区级重点专家人才开展精准走访服务。三是开展人才发展“微生态”试点专题调研,东丽经开区、华明高新区、临空经济区、东丽湖四个园区“揭榜领题”,挖掘重点企业、高端院所等科创载体优质产才资源,打造爱思达新成果合作、平高储能产教融合、执信医疗器械、国知局知识产权服务、华明人力资源服务“3+2”人才发展“微生态”平台,集聚人才3000 余人,逐渐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集聚地。
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做好人才“引育留用”。一是加快高水平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荐65 人申报市级以上人才政策,10 余人成功入选。二是加快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培养,研究制定技能人才培养实施方案,推荐1 名高技能人才获评“海河工匠”;大力推动以赛识才、以赛育才,输送34 名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5 人获优胜奖,1 人夺银,1人入选世界赛;积极参与第二届全国博创赛总决赛,2 个人才团队分获创业组铜奖、优胜奖。三是创新引才模式,组建招才引智“轻骑兵”队伍,以中国民航大学和重点企业为主阵地,采取项目引才、以才引才等方式,推动重点人才引进工作;推动设立欧美同学会天津海归创新创业基地,引入5 家海归创办企业,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链条服务。四是高标准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要求,选派1 名校长、3 名骨干教师组团赴甘肃临潭一中支教,稳步推动教师轮换工作;深化校地合作,运营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东丽基地,柔性引进清华大学10 个院系23 名博士研究生到东丽区7 家企事业单位开展22 项技术攻关,创造良好经济社会效益。
聚焦产业人才联盟建设,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一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爱思达航天科技与国防科技大学达成合作,落地重点产学研项目,成功打破西方国家技术垄断。二是引进核心专家人才,围绕航空航天产业链需求,推动燃气轮机专家引进工作;与中国民航大学建立海外引才合作机制,帮助1 名重点人才申报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三是举办高端产才活动,开展京津冀航空航天与新材料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研讨会等活动10 余场,吸引500 余名人才参加,促进联盟企业、高校院所加强产业协同与攻关合作。四是创新校企合作工作机制,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打造新型产业创新成果合作平台,形成“政府搭台、高校技术支持、企业主体、航空航天需求牵引、市场主导”协同发展机制。
提供全周期人才服务,营造拴心留人生态圈。一是高质量运行人才工作矩阵、“一事一议”工作机制,快速解决高端人才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关键小事”20 余件,有效化解人才落户扎根“后顾之忧”。二是广泛开展“人才政策大讲堂”系列活动,邀请市、区职能部门处室领导,业务骨干及市场化专业团队讲师,围绕“海河英才”行动计划、科技人才项目申报等政策进行宣讲,培训企业相关负责人、全区各单位人才工作者200 余人次。三是加快推动人才评价机制创新,面向重点企业开展“科创企业评职称”专项服务,为企业人才申报职称开辟“绿色通道”,稳步开展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专业第三批职称评审工作,举办职称申报政策培训会,帮助60 余名人才获评副高级以上职称。四是开展大走访大服务大调研,采取线上线下方式调研服务全区规上企业、科技型企业、产业链重点企业等1300 余家,了解人才队伍现状、收集人才需求,打包40 余项现行人才政策入企惠才,摸清全区人才资源“底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