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慕课建设中“五个统一”的设计和应用

2024-05-08李蓓蓓韩雪曹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气候变化研究生

李蓓蓓 韩雪 曹玲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网络技术与高等教育的高度融合,慕课已经成为智慧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研究生慕课建设发展正在各地高校全面发展。

一、引言

慕课(MOOC)是一种在线开放式课程,通过网络平台向全球范围内的大量学生提供免费或付费的高质量教育课程。慕课的特点是学习时间和地点灵活,教学方式多元化,学生可以在在线平台上进行课程学习、讨论和交流。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探索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推广,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目前国内高校研究生对慕课总体了解程度不高,平台内针对研究生的主要建设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大类,研究生公共基础课使用量和质量都普遍较高。教育部极大关注慕课在智慧教育与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实施和发展,在慕课研究生专业课建设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拓展的空间。《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生专业课,课程已建设了11年,并实施了两次慕课教学,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经验。

二、研究生慕课建设现状

2013年慕课进入中国,慕课的深入普及,推动了高校的教育创新与改革。2022年12月召开的世界慕课在线教育大会统计,中国慕课规模数量已经达到了6.19万门课程,注册用户超过3.7亿人。与此同时,中国也开发了属于自己的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生慕课、智慧树以及超星尔雅等在线教学课堂。

经对各大慕课平台研究生课程开设情况的调查发现,中国大学MOOC平台中研究生课程多是公共课程类,专业课开设较少,气候变化同类型的课程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开设。智慧树平台内研究生课程不多,有关于课程论文撰写类以及心理学等课程类偏多,关于针对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开设有兰州大学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开设的化学与核物理相关的专业课程,没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气候变化类专业课。超星尔雅慕课平台主要针对学生上课,平台内的公共课以及选修课仅限校内研究生选择,关于公共的研究生课程不多,气候变化类相关课程有华南农业大学开设的《气候变化与人类文明》课程。学堂在线平台开设的研究生专业课程大多关于医学类与心理学类,关于气候变化类的课程有清华大学开设的课程。慕课平台与气候变化相关课程详见表1。

研究生的教育从教育的视角来看更应该提升难度、深度、广度,且研究生科研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张,而慕课平台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为研究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很好的平台。本文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为例》,重点考察课程教学设计中与学科专业要求、一流学科建设、研究生专业培养目标、大思政建设、课程数字化的“五个统一”,以案例探讨研究生专业课设计方案和实施路径。

三、《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课程建设实践和经验

(一)课程定位

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需要深入研究某一个课题。《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是科学技术史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科学技术史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多学科范围。如何将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建设的有特色之处,就需要将课程目标定位与学校特色学科相结合,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以气象为特色的双一流高校背景下,让研究生在强大的学术资源和学术平台下进行气象科技史的研究,加深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对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理解,关注历史时期重要的气候变化节点带来的影响,帮助研究生把各个历史时期的知识点系统地串联起来,以点成面,在形成自己逻辑理论的同时,也培养了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根据前期课程设计,照顾不同研究生的学科背景。目前该课程慕课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大纲:面对选课,研究生普遍没有气象基础,内容需要对气候变化相关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因此内容开始章节有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模块。其次作为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内容要确实能对研究生的科研事业有所助益,所以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历史气候变化的时空维度、重建证据和研究方法等。最终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气候变化的基本概念、气候变化的原因、重建证据和研究方法以及各个朝代的气候变化等几个内容模块。

教学资源:基于慕课自身的优势,具有各大高校以及国内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内容建设方面,综合结合慕课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包括视频、PPT、文献参考资料等,并建立了讨论、答疑、资料共享等互动资源支持,有效地服务支撑课程内容实施。

(三)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要求,教学设计在给予前期课程形成的校本教学资源基础上,结合慕课开展了2期教学,并对慕课数据进行了充分分析,使教师可以掌握研究生在慕课平台上的学习过程、特点等,进一步针对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思路完善。在充分考虑课程所属学科属性、学科建设要求与研究生培养目标后,本课程教学设计以“五个统一”实施设计。

與科学技术史培养目标相统一。《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属于科学技术史研究生专业课,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学科旨在通过规范的学术训练,培养科研和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慕课具有学习碎片化的特点,以短视频为主,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基础教育,在短暂的教学视频中抓住基础教育重点进行教学。对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要在气候变化研究方面打好基础,在基础扎实的层面上充分延伸课程内容,多设计知识点支撑内容。充分利用慕课平台,鼓励学生学习平台上的其他有关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知识,让学生真正具有在气象史研究方向上的科研能力。

与高校特色一流学科建设相统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全国排名第一的大气科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气候、地理、海洋、环境变迁研究基础,科学技术史学科的气象科技史研究方向独树一帜。并且学校在慕课平台上建设有多门与一流学科相关的气象史相关课程,因此本课程在慕课上的建设要与学校一流学科要求相统一,在教学设计时主要围绕气候变化讲解,抓住主次。考虑以大气科学和科学技术史两个学科交叉设计,在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历程与规律的同时,也探讨气象科技发展历程,探讨气候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

与研究生特色专业课程要求相统一。本课程作为科学技术史学术研究生专业课,研究方向为气象科技史。而慕课平台上关于研究生特色专业课建设比较少,有关于气象科技史方面的课程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在研究生特色专业课建设中,可以参考的案例有限。这部分在教学设计时要将专业特色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出发,如何将气候变化与历史资料融合,从气候变化角度去了解历史,还是从历史层面去讲述气候变化,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将课程特色展示出来,让学生不仅学习气候变化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建立起学术视野,真正做到学术硕士该有的研究视野。

与大思政教育建设内涵相统一。教育部2020年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高等学校在教学时注重思政教育,慕课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线上课程阵地。《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是历史事实与气候变化相结合的特色课程,在历史故事中提炼出思政教学要点,运用“中国故事”的讲述方法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到课程内容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做到大思政育人,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文化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自然观,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与现代课程数字化教育要义相统一。数字技术的支持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无限可能,数字化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慕课的线上平台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研究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在慕课平台上线课程不仅是为了将教育从线下搬到线上,线上课程的爆发式发展是在疫情的催生下形成的,在后疫情时期,线下课程已经可以如期举行,但是线上模式已经充分融入形成了线下教学的有机组成。数字化教育给高校研究生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利好,其中教师是教育与数字技术之间的桥梁,因此课程教学要将线上平台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正确运用数字化教育技术,做到与慕课数字化教育的要义相统一。

(四)实施经验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已经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线课程平台上線,自开课以来选修人数35名,其中已有12名硕士研究生选择本课程作为硕士论文选题,已发表硕士毕业论文5篇。根据课程上线以来的建设效果以及教师团队前期探索实践,对本课程总结了一些经验。

在课程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在开设课程前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学生分组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针对不同层次和背景的学生设计适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在线测验、作业评估、讨论质量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跟踪,对学习不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和提醒,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讨论、群组学习、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在内容设计方面,《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课程属于气象科技与史学交叉学科,在史料收集方面要注重真实性。并且在史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入考古资料以及现代同位素方法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注重多学科融合,以全新独特的视角阐释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

慕课助力与5所高校建立课程联合实施合作,课程教学资源得到有效推广。通过其他同类型院校课程实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同时联合校外博物馆、气象馆、档案馆等力量,组织了线下实践学习,进一步丰富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课程资源。

重视线上平台维护与线下教学结合。综合分配科学技术史教师团队的师资力量,开展慕课线上线下混合教育,在慕课线上教学设置讨论区,将学生反馈的疑问集中时间进行线下答疑,激励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慕课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改革,以网络及视频为媒介和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有较大提升。《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研究》融合了历史、地理、气象、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提高了研究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能力。未来,随着社会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增加,“五个统一”的教学设计思路可以为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慕课建设提供建设和实施路径。

猜你喜欢

专业课气候变化研究生
《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22)》发布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气候变化与环保法官
气候变化:法官的作用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打通“网关”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