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探索
2024-05-08徐海燕
徐海燕
【摘要】教师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淡化学科边界,融入跨学科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成长机会,推动数学学科纵向发展。教师从整合跨学科主题资源、创优跨学科方案设计、推出跨学科实践活动、延伸跨学科训练维度的教学角度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关联性思考,促使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中对接其他学科学习经验,激发更强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构建系统性、完整性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较活跃,教师围绕其跨界思维的成长,开发更多实践应用,为学科教学活动组织提供更多选项,必然为学生的数学思维成长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也为学生关联思维、多元思维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教师在学科教学时,推出更多实践训练机会,鼓励学生启用多元思维展开对应实践学习,引导学生获得更多学习体验和学习启迪。
一、整合跨学科主题资源,拓宽生本学习视野
教师宏观掌控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基本学情,搜集、筛选、整合契合性更高的跨学科资源,借助多种助学手段,扩充数学课堂教学容量,助力学生学习视野的拓宽和学习思维的启发。
1.开展学情调研
学生由于各种制约因素,在认知水平、兴趣取向、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前,做好学情调研,制作基础学情档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需求,针对性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以提升学习活动的契合性。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打破传统单纯知识灌输的局限,推出更多多元整合的实践操作训练,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
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调查学生对负数的认知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卖商品的盈亏、冬天气温的零下摄氏度、地下车库的负几层等概念都有一定认知基础。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对接新光服装店经营状况的案例进行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观察案例中给出的盈亏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正负数梳理,总结这家服装店一年的收入情况。学生主动观察案例信息,对服装店的盈亏情况进行总结,对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形成更直观的感知。为了加深学生对负数的理解,教师投放数轴表示正负数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负数的应用。服装店经营问题涉及经济学学科,教师要求学生从盈亏的角度展开思考,是启发跨学科思维的行为,引导学生对接经济学概念,对负数有了更鲜活的认知。
2.融入丰富素材
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做深入探究,为提出契合性更高的引导问题做铺垫。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时,融入丰富的教学素材,要求学生借助更多学科学习思维展开探讨和研究,帮助学生建立关联意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有诸多共性教学特征,教师有意识导入跨学科教学内容,对接数学问题,让学生借鉴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经验积累对数学问题展开思考和分析,顺利构建跨界思维。
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先带领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帮助学生加深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并投放实践操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手中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多边形的边长,计算它们的面积。有预习经验的学生能够带领其他组员用剪纸的方法,将多边形进行裁剪、拼接,使其变为规则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而便于面积的计算,并结合图形的变化推演不同多边形的面积公式。在学生裁剪、拼接过程中,教师进行班级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有操作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技术支持,确保学习活动的顺利推进。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教师鼓励学生开发教材之外的解题思路,顺利将学生带入研学环节。剪纸操作属于美术范畴,教师借助美术操作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完美实现跨学科思维的应用,其助学效果比较突出。
二、创优跨学科方案设计,提升生本学习质量
在跨学科融合方案设计时,教师结合小学生好奇心重、探索欲强的心理特点,创新实践活动形式,规划活动程序,让学生在生活实验、信息搜集、实地测量、课堂辩论等学习活动中,强化学习体验,成长综合能力。
1.创新活动形式
在数学教学活动方案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活动形式、活动程序、活动内容等方面做出全新探索,对教学内容作对应处理,为学生自然建立跨学科思维认知奠定基础。数学学科中有实验、观察、分析、实践等学习活动,教师在科学、自然、综合实践等学科中探寻切入点,实现与数学教学的对接,并参考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为调动学生的跨學科学习思维提供助力。学生在实践性学习活动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丰富,教师做针对性教学设计,其助学效果更为显著。
教师在教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借助多媒体展示超市、商场、展柜等价格标签,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对小数有更直观的认知。为强化学生对小数的理解,教师投放生活观察任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小数的情境,深入生活中进行观察,寻找小数不同的应用场景。学生对实践性观察任务比较感兴趣,能够快速投入小数的探寻活动中,但多数学生还停留在寻找价签的阶段。教师适时给出提示,要求学生首先探索教室内的各种物品,测量身边的物品长度,记录这些数据,为学生探寻小数指引学习方向。学生陆续开始操作,记录各种包含小数的测量数据。在探索成果展示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探索行为给予正面表扬,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提供激励作用。教师融入科学与综合实践内容,布设实地测量、生活观察学习任务,有效提升学生学科认知能力。
2.设计活动程序
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展,动态调整跨学科活动内容,提升活动程序的规划与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契合性,为学生指引具体的学习目标和成长方向,促进学习活动的高效开展。学生在学科训练活动中接触更多学科内容,能够有效拓宽学习活动的训练维度,增长更多见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即相同位数对齐”的道理。在训练学习环节,教师适时融入跨学科教学内容,板书30300、303、3030三个数,要求学生只动三笔,将这三个大小不一的数变为相等的小数。学生对语文学科相关的字谜游戏比较感兴趣,结合已经学习的小数性质和意义知识,能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教师继续出示3.03、3.3、3.003三个数,要求学生将这三个小数相加,展示计算结果。学生计算出的结果有9.333、3.339、33.39等,错误答案的致因是没有掌握小数点对齐原则。为帮助学生理解相同位数对齐的概念,教师继续投放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围绕小数设计不同的判断题,为学生带来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语文字谜、科学实验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多元的学习认知,其助学效果比较明显。
三、推出跨学科实践活动,强化生本学习体验
数学学科具有实践性、实验性、严谨性的学科特点,教师紧抓学生对实践活动有较高参与兴趣的心理特点,精选跨学科实践活动内容,优化实验活动组织,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强化学习体验。
1.精选实践内容
艺术、健康、社会、科学、物理、生物、化学、经济等学科与数学均有一定的关联点,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提取各学科知识点,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学术研究,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关联意识。在数学问题解答时,教师将问题按性质类型进行归类整理,引导学生从相应学科角度展开思考和分析问题,探索更多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从而获得更全面的学习认知。
教师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先展示不同的教学案例,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方法扮演,创造学法归结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结计算方法,探寻更为简便的计算方式,将获得更为有价值的学习体验,这个学习过程对其数学学科认知的成长同样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教材中有诸多训练题目,教师鼓励学生对这些训练题进行计算方法探究,探索更简便、更实用的解题方法,并评选出“解题大王”。学生对于带有竞赛色彩的实践活动有参与热情,能够主动进行探究、归结相关学法。学法探究任务是科学学科特点,教师将其融入数学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探索机会,辅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的学习体验。
2.优化生活对接
数学学科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诸多关联点,教师在学习活动组织时,结合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对接学生的学习思维,推出更多生活化实践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多重锻炼中成长数学综合能力。信息搜集、社会调查、生活实验、手工制作、实地测量等活动,都属于数学知识生活化呈现方式,教师结合当前教学内容进行匹配性设计,引导学生结合已具备的生活经验,建立更多学科认知。
学生对生活化案例比较有感觉,教师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对接,设计更多生活化数学题,创造更多锻炼机会。在教学“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一组数据,鼓励学生根据这些数据制作统计表和条形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教材内容能够顺利制作统计表、条形图。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将多个单式条形统计图结合到一起,鼓励学生探索如何区别两组或两组以上数据。学生经过一番讨论,有的认为可以将每组数据的条形图在绘制时按不同的粗细绘制区分;有的认为可以用一种颜色代表一组数据进行区分;有的则认为直接看条形图的高低就能区分等。教师将这些讨论结果进行汇总,带领学生依次进行验证,逐一淘汰欠缺的复式条形图绘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达成学习共识。
四、延伸跨学科训练维度,锻炼生本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因其严谨性、缜密性学科特点,需要一定频次的训练,教师有延伸训练意识,对数学难点、疑点、易错点进行筛选,创新训练活动形式,拓宽数学训练广度,针对数学作业开展评价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
1.拓宽训练广度
为了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训练量,但不是囫囵吞枣的“题海战术”,而是将作业形式升级为实验操作、手工制作、数据分析、读写介绍等。教师对数学作业的布设方式进行创新,摒弃传统的单一书面作业形式,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引导学生将作业以更丰富的形式展现,逐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激活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教师出示一套扑克牌,去除大王、小王后,要求学生猜测自己会抽出哪种花色的扑克牌。学生的答案不外乎黑桃、红桃、梅花、方块四種。教师适时导入列举法的概念,将花色一一列举出来,寻找问题最佳答案的方法就是列举法,让学生对列举法解决问题有更直观的了解。为了拓宽训练维度,教师投放实验操作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两两一组猜拳,将不同的出拳情况逐一列举出来,引导学生探索列举法的应用。学生对具有游戏属性的学习任务比较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活动中,记录不同的出拳情况。对照学生的答案,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列举法,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布设延伸性学习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组成三人小组,进行猜拳游戏,记录不同的出拳情况。
2.升级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是学科教学的常规操作,由于受课堂时长制约,以往的评价活动多是教师挑选几例优秀作业和几例较差作业进行对比评价,对于其他学生的作业没有针对性评价,无法激活他们的参与感。教师升级作业展评活动,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互评,分享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遭遇的难题及解决办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效度,进一步巩固学习认知。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将扑克牌放到一个“装满数字的魔法箱”里,随机抽出一张牌,让学生辨认抽出的数字,当抽出AJQK时,部分有过打牌经历的学生,能够说出A代表1、J代表11等,为学生直观展示字母表示数的应用情境。借用扑克牌进行激趣导入课题,是教师做出的创意教学设计,为了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适时布设探索性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案例,梳理在以往的学习中,在哪些地方运用到字母表示数,并将作业反馈到家校信息交互平台。在作业展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后面附上自己完成作业的过程、遭遇的难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对自己作业的评价,鼓励学生和家长积极发言,表达对他人作业的肯定和建议,丰富学生的作业体验。
数学教学活动中渗透跨学科教学内容,能够为数学课堂教学注入新鲜活力,为学生多元思维的启发提供更多助推力。教师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时,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多元融合其他学科素材,从更多角度展开实践活动设计,创新数学作业布设,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契机。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生活训练、展示评价等都是跨学科教学内容介入的契机,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活动形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程文敏.让跨学科融合在数学课堂真实发生——小学数学课堂跨学科教学策略初探[J].新教师,2022(08).
[2]孙昱佳.例析小学数学跨学科融合的教学实践[J].新课程研究,2023(04).
[3]李洪斌.课堂任务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路径—以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入诗趣味多”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20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