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的六个维度

2024-05-07李志民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年4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现代化工业

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4.04.001

作者简介:李志民,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 100084)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而在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教育的形态和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需要从六个维度来分析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其中,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要从制度上保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公平、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直接反映时代需求和社会变迁;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需求;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涉及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的物质手段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和变革;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信息社会;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制度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434" " " " "文献标志码:A" " " " "文章编号:1673-8454(2024)04-0003-10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育现代化概念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发展趋势。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出现与应用,教育形态变化进一步演进,教育模式变革探索进入活跃期,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化呼之欲出[1]。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和理解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基于此,本文依次论述教育观念、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师教学能力、教育物质(技术)和教育管理六个方面的现代化。探讨我国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总体目标、迈入教育强国行列的关键保障和可行措施。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然而,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观念现代化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

在工业社会,教育观念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性主义的教育观念。工业社会强调理性和科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素养,强调培养标准化的劳动力,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这种教育观念认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可以塑造出具有理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现代化人才。二是实用主义的教育观念。工业社会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以满足工业社会的需求。这种教育观念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职业和生活。三是平等主义的教育观念。工业社会强调受教育机会的平等和普及,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教育。这种教育观念还认为,教育可以实现社会平等和公正。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信息社会教育观念现代化有了新的内涵和特征:一是信息化教育观念。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发展趋势,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2]。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二是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三是多元化与个性化。信息社会的教育观念更注重多元化和个性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才能和潜力,应通过教育使其得以充分发挥。四是人文关怀。信息社会更加关注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强调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通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格和道德观念,为社会作出贡献。

(二)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育观念辨析

一是教育目标的差异。工业社会主要追求培养具有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人才,以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求,强调个体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生产和就业需求。而信息社会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质,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二是教育内容的差异。工业社会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工业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知识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而信息社会则更加注重信息化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育内容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知识,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三是教育方法的差异。工业社会强调系统、科学的教育方法,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信息社会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四是教育评价的差异。工业社会的教育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主,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的评估。而信息社会的教育评价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估,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五是教育资源的差异。工业社会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以学校和教师半垄断为主,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而信息社会的教育资源是开放的,更加注重对信息技术的利用,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综上所述,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育观念现代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资源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观念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以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的需求。

二、教育制度现代化

(一)教育制度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育制度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我们要从制度上保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教育的公平、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还需要认识到教育的包容性和适应性,努力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评价等,还包括对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形式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法律法规等[3]。

教育制度现代化属于范式变革,是全方位的,在不同时代社会发展阶段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化。例如,与农业社会相对应的教育范式是因材施教,个体化色彩非常明显;与工业社会对应的典型特征是班级教学,带有鲜明的规模化、标准化色彩,这一基本模式一直延续至今。而数字时代要求教育系统积极推动混合式教学模式升级,注重发挥线上线下不同教学方式的优势,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辅助的“课堂+线上+实践”混合式教育模式,实现规模化教学安排下的个性化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教育制度也必将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是灵活性和适应性。教育制度能够适应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变化。灵活的教育制度更能满足多样化的学生需求。例如,灵活的学制允许学生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个性化的学习路径。二是多元化和包容性。教育制度着眼于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包括不同文化、社会背景、学习能力的学生;强调包容性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学习路径;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不仅仅依赖传统的考试评价,还包括项目评估、实践评价等方式。三是教育资源共享。利用技术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通过开放式教育资源、远程教育等方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全球范围内的最新知识和最佳教学资源。四是跨学科和实践性。教育制度现代化鼓励跨学科学习和实践性教育,培养学生综合应对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五是社会参与。教育制度现代化鼓励家庭、社区、产业界等多方参与学校教育。强调学校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育制度辨析

一是教育结构的差异。工业社会的教育制度采用分类分级结构,包括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课程要求。这种结构强调按部就班的学习进程和逐步升级的制度。而在信息社会中,教育制度更加灵活,包括在线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教育等多种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路径,不再受限于固定的学习阶段和地点。二是教育资源的分配。工业社会的教育资源分配通常是不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城市或富裕地区,而农村或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种不平等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均等。而在信息社会中,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开放成为可能。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从而降低地域和社会经济背景对教育资源的限制。三是教育与就业的关系。工业社会教育制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适应工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教育内容与职业需求紧密相关,专业划分相对明确。而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职业需求变化迅速,要求教育制度更加灵活且适应变化。受教育是为了生命意义上的提升,教育内容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四是教育的评估和认证。在工业社会中,教育制度的评估和认证主要依赖于政府授权,采取考试发证书的节点认证制度。考试成绩和证书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能力的主要依据,教育的信号作用明显。而在信息社会中,教育评估和认证更加多样化,包括在线评估、项目作品、实名认证等过程认证方式。这些新的评估方式能够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综上所述,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在教育制度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结构、教育资源分配、教育与就业的关系、教育评估和认证等方面。这些差异反映两个社会在教育理念、技术发展和社会需求方面的不同特点。

三、教育内容现代化

(一)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育内容是学校向学生传授人类优秀经验的总和。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即教育所传授的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必须能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教育内容现代化强调教育内容的实质性变革,使之更具前瞻性、灵活性,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教育内容根据教育目标而设计,包括各种学科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要求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使受教育者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

传统教育主要以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为主要目标,但是随着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易得性极大增强,单纯以知识为目标的教育开始凸显不足,传统教育已经无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在知识记忆和理解方面,人工智能在诸多方面已经超越人类,未来以知识记忆和对知识浅层次理解为主的工作,人类将不具备优势。因此,人类社会的教育面临着转型,需要从以知识记忆和理解为主,向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转型,更加关注学生掌握的技能,更加注重培养信息社会需要的人机合作能力,而不是单纯地掌握知识。

教育内容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直接反映时代需求和社会变迁。在信息社会,我们需要更新和丰富教育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包括引入新的学科知识,以顺应新兴科技的发展。例如,教育应培养学生具备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基本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应用等能力和素养。此外,教育内容现代化还包括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贯通,以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字能力。

当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育培养目标已经开始从知识向能力转型。进入21世纪后,能力本位教育的思潮和实践逐步在美国教育领域蔓延。芬兰发布《普通高中教育总体全国性目标及课时分配的政府令》,明确学校课程内容必须成为学生综合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发展的载体。可以预见,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知识将愈加丰富,人工智能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人类教育只有更深地转向能力本位才能够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

(二)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育内容辨析

1.相同点

一是重视科学知识。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都强调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工业社会需要培养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人和工程师,因此教育内容注重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知识。信息社会则需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思辨性思维的人才,因此教育内容同样重视科学知识,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知识。二是强调技能培养。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都强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工业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技能,以适应工厂和企业的需要;信息社会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

2.不同点

一是知识更新的速度。工业社会的知识更新相对较慢,教育内容相对稳定,注重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信息社会的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新的技术、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要求教育内容更加灵活和适应变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二是跨学科整合的需求。在工业社会中,知识半垄断在学校和教师身上,教育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强调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培养专业人才。而在信息社会中,教育内容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知识是开放的,需要整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方法,以培养学生跨学科视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信息素养的培养。工业社会中,虽然也有对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的要求,但相对较低。信息社会对信息素养的要求更高。教育内容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能力,以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意识。四是实践与应用的结合。在工业社会中,虽然也强调实践环节,但相对较少且与实际应用结合不够紧密。而在信息社会中,教育内容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学生需要通过项目实践、实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教育内容现代化,在重视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方面具有相同点;在知识更新速度、跨学科整合、信息素养培养、实践与应用结合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四、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

(一)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教师需要提高数字素养、专业功底和教学能力,使其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需求。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积极适应和应用新技术和新知识,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教师现代化还包括对教师职业发展的支持和引导,以及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和培训制度。例如,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方法培训等;也包括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如提供先进教学设备、优化教学资源等。

几千年来,人类的教学活动基本是单向的,即教师作为权威的教学主体进行教学,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通过教师的教导进行学习,这种教育模式从农业社会一直持续到工业社会。但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教育资源的极大丰富和即时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模式出现重大转变,开始从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学习模式,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教师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4]

从单向到双向教育模式的转变在世界各国有不同的表现,“翻转课堂”是其中一种重要模式。“翻转课堂”是对“课上讲授、课下作业”传统教学模式的翻转,其通过网络等途径将学生课堂学习的内容在课前传递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己完成课前学习,课堂上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翻转课堂”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变革改造的双向教育模式。

在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资料将进一步丰富,教师主导的单向教育模式将发生更深层次的变革,逐渐向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引领指导的双向教育模式转变。

(二)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师能力辨析

1.相同点

一是教师都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二是教师都需要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如讲解、演示、提问、答疑等。这些技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三是教师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学生管理能力,包括课堂管理、学生心理辅导、学生评价等。

2.不同点

一是在工业社会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如黑板书写、教材讲解等。而在信息社会中,教师需要掌握更多的技术应用能力,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制作在线课程、利用社交媒体与学生互动等。二是在信息社会中,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加突出,教师需要具备个性化教学能力。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学习特点,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和学习路径,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工业社会中,教师往往只能提供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三是在信息社会中,合作学习成为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教师需要具备组织和管理合作学习的能力,包括设计合作项目、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评估合作成果等。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在工业社会中,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和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合作学习相对较少。四是在信息社会中,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成为趋势。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能力,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学习体验。而在工业社会中,教师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和单一,跨学科教学相对较少。五是在信息社会中,创新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教师需要具备创新教学方法、设计创新课程、开展创新实践等能力。通过创新教学,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在工业社会中,由于教学方式和内容的相对固定性,教师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少得到体现。

总的来说,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教师教学能力现代化,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学生管理等方面有相同点;在技术应用、个性化教学、合作学习、跨学科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五、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

(一)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涉及教育过程中所使用物质手段和技术工具的发展和变革。信息社会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呈现出以下特征:一是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包括教材、课件、视频、音频、图片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共享和传播,使得更多人可以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质量。二是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变革。传统教育方式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现代化教育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在线学习、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等。这些新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三是提高教育公平性。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传播渠道,可以消除地域、贫富、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让更多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服务。四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可以使得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同时,现代化教育管理手段也可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和水平,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从古至今,人类对教育的研究主要基于经验,对于教育发生机理和教学效果取得等根本问题缺乏基于科学的解释,这使得教学主要基于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无法精准施策和作出确切预测。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神经科学的发展,人类已经能够对学习过程的某些机理,进行一定程度的科学解释,并且得到广泛应用。脑科学和神经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视觉加工、记忆、语言、阅读、数学、问题解决等学习认知领域的研究中,有效阐释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与学习相关的脑结构和脑联结网络特征。这些成果已被应用于测评教学效果、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甄别和补偿学习障碍等。

随着教育从经验走向科学,教育物质(技术)将不仅仅作为辅助教育提升效率的工具,还有可能作用于教育行为本身,如大语言模型等人工智能工具有望在未来为教育领域带来更前沿的范式变迁。

一方面,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求,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建议。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大语言模型可以识别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兴趣点,从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反馈。人工智能可以作为智能辅导工具,为学生提供实时的学习支持和解答。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后,学生都可以随时向模型提问,获得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另一方面,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可以应用于教师教学场景中,通过对话系统进行协同教学、知识点解释等操作,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教师可以利用大语言模型快速生成教学资料和测验题目,减轻教学负担,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此外,大语言模型还可以应用于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教育、智能教育机器人等领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和机会。

(二)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育物质(技术)辨析

1.相同点

无论是工业社会还是信息社会,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都由技术进步所驱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应用于教育领域,推动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变革。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让更多人能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通过现代化的教育物质(技术)手段,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程度得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和途径接受教育。

2.不同点

一是工业社会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主要以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技术手段为主,如广播、电视、幻灯机、投影仪等。而信息社会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则以信息技术为主,如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二是工业社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而在信息社会,教育资源十分丰富,教育物质(技术)现代化的重点则在于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三是工业社会教育方式相对单一,即粉笔加黑板,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辅材料以纸本书和图书馆为主。而信息社会的教育方式则更加多样化,包括在线学习、远程教育、虚拟现实等。

六、教育管理现代化

(一)教育管理现代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更科学、高效、透明的方式组织和推动教育工作。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不仅关注学校内部的运作,还考虑到与社会、家庭以及其他教育机构的互动。

教育管理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方法,强调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相结合,注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在信息社会中,教育管理现代化还包括对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和推广,以及建立健全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管理体系和管理队伍。其中包括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如数据分析、预测模型等;也包括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如绩效评估、风险管理等。

教育管理现代化注重系统性和整体性,需要摒弃线性思维,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改革倾向,将线性治理转变为综合治理;强调利用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进行决策,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和教育机构的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注重建立透明的管理体系,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有助于建立信任,促进学校与社会的互信关系;强调学校与社会的互动,包括家庭、社区和行业,促进更广泛的社会参与,提高教育决策的质量和可行性;注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学校管理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有助于优化资源分配,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倡导全员参与,促进领导者的启发式领导和鼓励创新,使团队协作和领导力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

(二)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育管理辨析

1.相同点

一是致力于提高管理效率。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都通过引入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优化管理流程,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二是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都通过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研究,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三是注重管理的系统性。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都将教育管理视为一个整体,从全局出发,对各个管理要素进行统筹规划和协调,以实现整体最优。四是强调制度化管理。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都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教育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保障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五是注重管理人员专业化和职业素养的提高。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教育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相应的教育管理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规范、有效的教育管理。六是强调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都通过先进技术手段,实现教育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2.不同点

一是管理理念。工业社会强调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注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强调教育的规模效益和标准化。而信息社会则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强调教育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二是管理目标。工业社会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实现教育的规模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而信息社会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教育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三是管理方式。工业社会主要采用层级式的管理方式,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之间存在明显的上下级关系。而信息社会则更加注重扁平化的管理方式,强调管理人员和教师、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形成共同参与、共同决策的管理模式。四是管理内容。工业社会的管理内容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方面。而信息社会的管理内容则更加多样化,包括教育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等,涉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五是管理手段。工业社会主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理论,对教育进行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信息社会教育管理现代化的手段主要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网络技术,对教育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另外,工业社会注重规模效应,强调统一管理和集中控制。信息社会注重灵活性和创新性,强调分权管理和协同合作,有利于激发教育的活力和创造力。

总之,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教育管理现代化在追求效率、强调科学性、注重系统性等方面具有共性特征,但在管理理念、管理重心、管理手段、管理方式和管理内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共性特征,也要关注差异,以适应时代发展,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七、结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5]。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相对的概念,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发展与改革过程,具有不断、永无止境的目标追求。本文讨论的六个维度现代化旨在构建一个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体系,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合作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公民。

信息社会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过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实践。教育系统要通过深化改革,全面推进这些维度的建设和发展,以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高效和持续发展,为信息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志民.ChatGPT本质分析及其对教育的影响[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3):12-18.

[2]李志民.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4,30(1):71-75.

[3]袁玉芝,刘复兴.教育治理的关键在于制度现代化[EB/OL].(2022-04-12)[2023-12-12].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22/0412/c40531-32396701.html.

[4]KIM S, RAZA M, SEIDMAN E. Improving 21st-century teaching skills: The key to effective 21st-century learners[J]. Research in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19,14(1):99-117.

[5]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3-12-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1902/t20190223_370857.html.

Six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Information Society

Zhimin LI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Beijing 10008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elements of education are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ntent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s a complex and far-reaching process, the form and mode of education will undergo great changes.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from six dimensions. Among them,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 is th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to promot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We should guarantee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pay attention to the fairness, popular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and individuation of educ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which directly reflects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the changes of society. The modernization of teachers is the key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enhance the digital literacy,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eaching ability of teachers so that they can adapt to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material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which involv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material means and technical tools used in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apply modern management concepts and methods, emphasize the combination of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refined and personalized, pay attention to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Keywords: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society;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concept; Modernization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 Moderniz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Educational material (technology) mod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编辑:王晓明" "校对:李晓萍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现代化工业
边疆治理现代化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工业人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工业4.0”之思考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