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生态技术采纳提高了农民福利水平吗?
——基于654 份香蕉种植户的数据调查

2024-05-07起建凌袁欣金璟许娟施东琦

生态经济 2024年5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福利变量

起建凌,袁欣,金璟,许娟,施东琦

(1. 云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 云南农业大学 对外合作交流处,云南 昆明 650500)

农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的有效路径。近年来,随着 “三农” 工作的重心不断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转移,国家对农业绿色转型发展愈加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有效举措,能够加快农业生产转型,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民生福祉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绿色生态技术角度出发,探讨生产技术采纳是否能促进农民福利水平提升。

1 文献述评

在当前绿色革命的浪潮下,各国不断推行农业生产技术改革,鼓励并推动农民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因此,现有文献对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已经有了较多的研究。一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得出农户选择绿色生态技术会受自身资源禀赋、生产经营特征以及信息获取等方面影响。其中,农户个人特征方面,教育年限[1-2]、务农经验[3]会促进农民采纳生产技术,农户风险厌恶程度对是否采纳技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农户生产经营特征方面,家庭农业劳动供给[5]、加入合作社[6]对农户技术采纳决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信息获取方面,社会网络是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途径,能够促进农户绿色生态技术采纳[7-8]。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技术采纳对农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具有显著影响。技术采纳能够促进作物产量增加[9],增加农民收入[10-11],减少收入差距[12]。同时,采纳绿色生态技术能够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带来生态效益[13-1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对福利的追求也不断提高,乡村振兴发展越来越与农民福利水平的提升挂钩,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农民福利的提升展开研究。以庇古为代表的旧福利经济学认为福利与国民收入挂钩,指出以边际效用衡量福利,并将福利划分为社会福利与经济福利[15]。而紧接着产生的新福利经济学主张序数效用论,注重对农民主观偏好的福利研究[16]。因此,国内外多数学者在研究农民福利时,以福利经济学为基础,从农民的经济状况[17]、社会禀赋[18-19]、心理感受[20-21]等方面进行衡量。然而大部分学者在测定农民福利时仅考虑到农民的经济状况,将农民人均收入作为福利衡量标准[22]。胡象明[23]认为福利还应包括政治及文化方面的内容,即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某一方面的满足程度越高,则该方面的福利越大。随着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环境福利的概念也随之被提出,从生态环境入手考察农民福利水平[24-25]。在现有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多从土地政策方面入手研究其对农民福利的影响[19,26],但也有少部分学者开始从农户生产行为,如合作社参与[22,27]、生产方式[28]等方面入手研究农民福利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在农民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用方面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研究,在对农民福利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对于福利指标的选取、影响福利水平的因素方面的研究也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但是国内现有文献较多研究土地政策对农民福利效应的影响,而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福利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较少。其次,现有文章中多数仅将农民收入和社会因素作为衡量其福利水平的标准,但农民福利不仅仅是单纯的农民经济收益,而应该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本文借助前人相关研究[29],从经济、社会以及生态三方面综合衡量农民的福利水平,能够对农民福利的衡量更加全面。最后,在研究技术采纳对农户的影响时,现有文献往往会忽视内生变量对其福利水平的影响,部分文献采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匹配得分法以及OLS 法进行研究,虽然解决了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但无法解决其中的异质性问题[11]。本文利用ESR 内生转换模型,研究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福利的影响,能够同时消除可观测变量和不可观测变量带来的估计误差,解决其中的异质性问题,使得研究结果更为准确。

2 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

2.1 概念界定

经济福利。个体的经济状况是影响个体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当前,大多数学者将经济福利定义为人们的各种欲望或需要所获得的满足和由此感受到的生理幸福或快乐。在衡量农民的经济福利上,多数学者将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因此本文将经济福利作为衡量农民福利的一个方面,以农民的收入水平为衡量标准,为减小异质性和样本中极值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对收入进行了自然对数处理。

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面对广大社会成员并改善其物质和文化生活的一切措施,是社会成员生活的良好状态。狭义的社会福利基本上指向困难群体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和服务支持。因此,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农民在生产、生活中的保障水平以及教育知识水平,借助丁琳琳等[26]、杨志海[17]等人的研究,本文社会福利从购买农业保险是否有补贴、有无签订销售合同、是否接受培训三个指标,用1 ~4 四个层级来量化衡量。

生态福利。生态福利指某种事物所产生的对人类有益的生态价值和生态效应。而对农民来说,生态福利主要表现在农民从生态环境中的受益程度,主要体现在生态对产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对农民自身健康的影响等,本文生态福利从土壤肥力退化是否严重、虫灾频率是否降低以及农药施用次数是否较少这三个指标,用1 ~4四个层级来量化衡量。

2.2 理论分析及假设

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的路径分析如图1 所示。

图1 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的路径

首先,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与否并不是一个 “自选择” 行为,而是会受到农民自身资源禀赋的影响[11],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对信息的获取与选择,包括农民的个人特征、社会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在农民个人特征方面,年龄小、男性、受教育年限高、种植经验丰富、村干部以及做事倾向有挑战性的农民会更加倾向于采纳绿色生态技术[29]。在农民的社会特征方面,接触农户数量多、社会关系好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民更倾向于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在农民经营特征方面,种植面积、是否贷款、是否加入合作社会影响农户绿色生态技术采纳,种植面积大、没有贷款、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会更倾向于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对此,本文提出假设1:

H1:农民自身资源禀赋会影响农民是否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决策。

其次,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能够从产前、产中、产后三方面对农民产生影响。在产前方面,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在购买农业保险时更容易获得政府补贴,使得其更愿意购买农业保险。同时,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为更好地掌握技术要点,其更愿意参加技术培训。另外,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相对来说更加绿色健康,因此消费者也更愿意与其签订销售合同。由此,绿色生态技术采纳能够提升农民社会福利。在产中方面,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可以减缓作物的病虫害发生率,从而降低农药的施用次数,减少虫灾发生次数。由此,绿色生态技术采纳能够提升农民生态福利。在产后方面,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水土平衡,减缓土壤肥力退化情况,从而提升农民生态福利。另外,绿色生态技术采纳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其经济福利。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由经济福利、社会福利以及生态福利三方面构成。因此,本文提出假设2:

H2: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综合福利水平更高,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采用该技术能够明显提高其综合福利水平。

最后,农民自身资源禀赋也会影响其综合福利水平。农民个人特征方面,年龄小、男性、受教育年限高、种植年限大、村干部以及做事倾向有挑战性的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其综合福利水平会更高;社会特征方面,接触农户数量多、社会关系好以及家庭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综合福利水平会更高;生产经营特征方面,种植面积大、没有贷款、加入合作社的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综合福利水平会更高。对此,本文提出假设3:

H3:农民自身资源禀赋会影响其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时的福利水平。

2.3 模型构建

2.3.1 层次分析法

本文采取层次分析法衡量农民的经济福利、社会福利、生态福利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到农民综合福利水平指标。通过邮件问卷和直接访谈的形式征求部分农村发展专家、农业种植专家、植物病虫害专家等共9 位专家进行打分,并用数字1 ~9 及其倒数作为标度来表示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由此构建判断矩阵。

将9 位专家对农民福利层次结构模型(图2)的7 个三级指标的打分情况进行层次分析,通过调整过的各层次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及其检验等后续步骤,得到指标层指标对应于目标层的权重(表1)。

表1 农民福利指标体系及权重

图2 农民福利层次结构模型

2.3.2 内生转换模型

若农民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为随机决策,那么在衡量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其综合福利水平的影响时可采取简单的OLS 回归即可得到结果。但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会受农民个人特征、社会特征以及经营特征等 “自选择” 问题影响[11],且存在同时影响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决策以及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不可观测变量,若忽视这些变量,必将带来选择偏差和内生性问题。因此,本文借鉴前人对福利的研究[21],采用内生转换模型衡量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福利水平的影响,该模型既可以观测可观测变量和不可观察变量对样本选择偏误的影响,又可以拟合是否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综合福利水平决定方程及其 “反事实” 方程,更直观地观测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福利水平的影响。内生转换模型分为两阶段估计,第一阶段是建立选择估计方程,即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估计模型,以验证农民行为决策的影响因素;第二阶段为结果估计方程,即对 “采纳” 和 “未采纳” 组分别进行综合福利水平方程的估计,以验证不同情境下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差异。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建立农民福利决定方程:

式中:W表示农民福利水平。Ri表示农民是否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虚拟变量,若Ri=1,则表示农民采纳了绿色生态技术,反之Ri=0,表示农民没有采纳绿色生态技术。Xij表示影响农民福利的其他因素,包括农民个人特征、社会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α和β为对应的系数,μ为随机干扰项。

第二步,建立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行为决策方程:

第三步,建立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和未采纳农民综合福利水平方程,若Ri=1:

若Ri=0:

式(3)、式(4)中:ε为对应的系数,μ1i、μ0i为综合福利水平方程的误差项。

第四步,建立农民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和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情况下的福利期望方程:

其中,式(5)、式(6)分别表示农民采纳与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情况下的福利期望;σ2v=var(v),σμ1v=cov(μ1,v),σμ0v=cov(μ0,v),将σ2v标准化为1,v是期望为0 的随机误差项,引入逆米尔比率λ1i、λ0i。同时,进一步运用反事实分析框架,通过将真实情景与反事实假设情景下采纳绿色技术农民与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期望值进行比较,从而估计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福利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式(7)、式(8)分别为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综合福利水平期望以及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不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综合福利水平期望。

第五步,建立控制组(ATT)与处理组(ATU)的平均处理效应方程:

计算式(5)与式(7)之差为控制组平均处理效应,如式(9)所示。计算式(6)与式(8)之差为控制组平均处理效应,如式(10)所示。通过分析ATT 和ATU 的平均值可以考察绿色生态技术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

3 数据及变量

3.1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数据来源于项目组本项目组2019 年7—10 月在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4 个香蕉主产省份、27 个县市、51 个乡镇的184 个村开展的对香蕉种植户实地调研所得,共发放问卷670 份,回收使用有效问卷654 份,问卷有效率97.6%。最终统计得到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种植户405 户,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种植户249 户,绿色生态技术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的差异性检验如表2 所示。从表2 可以看出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均值高于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且在1%水平上呈显著性,说明采纳绿色生态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农民综合福利水平。为明确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影响,本文采用内生转换模型进行进一步测算分析。

表2 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差异性检验

3.2 变量选择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与前人研究,确定了研究变量,变量解释及描述性统计如表3 所示。

表3 变量定义及描述性统计

因变量。本文研究的因变量为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根据阿玛蒂亚·森提出的5 种基本的可行能力自由,借助刘元春等[31]、高进云等[18]等人的研究,在经济福利以及社会福利的基础上,引入生态福利,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对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进行衡量,运用专家打分法进行赋权,最终得到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

核心自变量。本文用是否采纳绿色生态技术作为核心自变量。根据李晓静等[32]的研究,本文从香蕉产前、产中、产后三个阶段选取测土配方技术、统防统治技术以及休耕三种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情况作为是否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衡量标准,三种技术采纳其中一种即视为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反之,则未采纳。

解释变量。根据李想[22]等人的研究,本文的解释变量为农民个人特征、社会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三个层次的12 个变量。个人特征包含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务农经验、是否为村干部以及做事是否稳健六个指标,社会特征包含接触农户数量、社会关系、家庭劳动力数量三个指标,生产经营特征包括种植面积、是否贷款以及是否加入合作社三个指标。绿色生态技术采纳方程包含农民福利方程中的所有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模型选择及设定要求加入工具变量——获得生产信息,作为排除变量保证方程的可识别性。

4 结果与分析

在研究的654 份数据中,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种植户有405 户,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种植户有249 户,通过内生转换模型检验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决策及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其福利的影响如表4 所示。内生转换模型回归结果显示,Wald 检验在1%的水平上拒绝了选择方程与结果方程相互独立的原假设,因此需要将两个方程联立起来考虑,否则会导致得到的平均处理效应出现偏误。此外,结果方程中至少存在一个r值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存在不可观测变量影响着农民绿色生态技术的选择与福利,因此,选择内生转换模型测量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影响是可行的。

表4 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内生转换模型结果

4.1 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选择模型结果分析

从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内生转换模型结果看出,农民个人特征、社会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对其技术采纳决策具有显著影响,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在农民个人特征方面,农民性别在5%水平上对其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影响,男性相较于女性更愿意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是否村干部在5%水平上对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影响,村干部相较来说能获得更多绿色生态技术的相关信息,对绿色生态技术的了解更加准确,从而更加愿意采纳绿色生态技术。

在农民社会特征方面,社会关系在10%水平上对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影响,原因在于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纳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民生产技术和习惯,需要农民重新学习,而社会关系较好的农民更能获得亲朋好友的帮忙,因此其采纳意愿更强。家庭劳动力数在1%水平上对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影响,可能原因在于,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劳动强度,家庭劳动力数量多的农民对绿色生态技术采纳的意愿更强。

在农民生产经营特征方面,种植面积在1%水平上对农民绿色生态技术采纳具有显著正影响,种植面积越大的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平均成本就越低,绿色生态技术采纳的意愿就越高。由此,H1 假设得到验证。

4.2 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内生转换模型结果分析

通过对比采纳组与未采纳组的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决定方程,可以看出农民个人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系数差异上,也体现在显著性水平上,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在农民个人特征方面,农民性别与教育年限对采纳组与未采纳组的经济福利都呈显著正影响,可能原因在于男性农民以及受教育年限较高的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种植收益。男性农民以及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农民更能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会加强对生态的关注,因此其能够获得更高综合福利水平。

在农民生产经营特征方面,种植面积对采纳组与未采纳组农民的经济福利呈显著正影响,可能是规模效应的优势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其福利水平。是否贷款和是否加入合作社都在1%水平下显著影响采纳组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对未采纳组农民综合福利水平没有显著影响,可能是贷款能够增加农民拥有的资本总量,有助于提高其绿色生态技术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其福利水平;加入合作社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组织化水平,利用合作社获得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及其他服务的支持,从而提高其综合福利水平。由此,H3 假设得到验证。

4.3 平均处理效应估计结果

根据式(9)、(10)计算绿色生态技术对香蕉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如表5 所示。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ATT)为0.064,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即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不采纳该技术,其综合福利水平会下降1.64%,说明采纳绿色生态技术使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得到了提升。而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的平均处理效应(ATU)为1.03,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说明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如果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其福利水平能够提高21.97%,因此,当前未采纳生态技术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此,H2 假设得到验证。

表5 绿色生态技术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

4.4 稳健性检验

为验证研究结论的有效性,本文采取变量替换法以及补充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4.4.1 变量替换法

将统防统治技术采纳替换绿色生态技术采纳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计算统防统治技术采纳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如表6 所示。从表6 中可以看出,采纳组与未采纳组的平均处理效益均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与前文研究结论一致,因此,本文研究结论相对稳健。

表6 统防统治技术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

4.4.2 补充变量法

通过补充在前面回归中存在的遗漏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由于前面回归选取的变量中农民社会特征以及生产经营特征各只有三个变量,变量较少,存在遗漏变量。因此,在农民社会特征中补充家庭老人占比、家庭男性劳动力占比以及是否兼业三个变量,在农民生产经营特征中补充土地细碎化程度以及是否雇工两个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7 所示。从表可以看出,采纳组的平均处理效应在10%水平下正显著,未采纳组的平均处理效应在1%水平下正显著。因此,补充变量后结果与前文研究基本一致,说明本文研究结论相对稳健。

表7 补充变量后绿色生态技术对农民综合福利水平影响的平均处理效应

5 结论与建议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会受到自身资源禀赋的影响。农民个人特征方面,男性农民以及作为村干部的农民相较来说更愿意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农民社会特征方面,社会关系好的农民、家庭劳动力数较多的农民对绿色生态技术采纳的意愿更强;农民生产经营特征方面,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民会更倾向于采纳绿色生态技术。

(2)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能够提高其福利水平。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不采纳该技术,其综合福利水平会下降1.64%;而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农民若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其自身福利水平能够提高21.97%。

(3)农民自身资源禀赋会影响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时的福利水平。在农民个人特征方面,性别、教育年限对采纳及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都呈显著正影响。生产经营特征方面,种植面积对采纳及未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都呈显著正影响,贷款及加入合作社对采纳绿色生态技术农民的综合福利水平呈显著正影响,而对未采纳组的影响不大。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因地制宜,推广普及绿色生态技术。要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技术对农民福利的提升效应,积极推广使用绿色生态技术。政府在推广农业技术时,应结合农民自身特征,因地制宜选取绿色生态技术进行推广,以利于充分发挥绿色生态技术的优势。

(2)资金扶持,推动采纳绿色生态技术。政府加大对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资金扶持力度,降低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门槛,减少农民采用绿色生态技术的资金障碍,提高农民采纳绿色生态技术的积极性,推动绿色生态技术的采用。

(3)加强引导,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引导农民进行组织化生产,提高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进而提高绿色生态技术的综合效益水平。要通过发挥党组织和政府机关的凝聚引导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农村组织化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农民加入合作社意愿,发挥出生态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农民福利水平。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福利变量
玉米福利
抓住不变量解题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也谈分离变量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那时候福利好,别看挣几十块钱,也没觉得紧巴巴的
SZEGÖ KERNEL FOR HARDY SPACE OF MATRIX FUNCTIONS∗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