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
2024-05-07庄秀梅
张 倩,庄秀梅
(1.吉林外国语大学,长春 130000; 2.鲁东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1)
2022年11月底,教育部正式颁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通知,要求提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与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与责任[1]。为了解国内教师数字化相关研究现状、热点及研究前沿的变化情况,基于CiteSpace 22.0软件对教师数字化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以“教师数字化”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1998—2023年4月,共得到551篇文献,剔除1篇无效文献后最终得到550篇有效样本。
1 年发文量情况
1998—2009年为研究的初始阶段,发文量较少且增长缓慢。2010—2016年为相关研究的稳步增长阶段,这一阶段教育信息化相关政策与文件的颁布对教师数字化研究工作的开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16—2019年,相关发文量下降,这可能与2016年研究生制度改革有关。2020—2023年为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发文量急剧上升,这与近年国内外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及教师数字化的重视密切相关。教师数字化作为教育数字化的热点话题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与价值。详见图1。
注:2023年数据不全图1 1998—2023年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发文量变化趋势Fig.1 Trend of the number of teachers’ papers published in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from 1998 to 2023
2 作者与研究机构情况
作者发文量可体现其在某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及学术研究能力。利用普赖斯定律公式计算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发现,学者张瑾、韩锡斌、冯岩松、陈淑清与周潜发文量最多,且张瑾发文时间最早。其中学者张振乾、周富强、白强强及张瑾、任友群、李萍两组合作网络结构最为显著,表明我国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研究团队。详见表1、图2。
表1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前10名的作者情况Tab.1 Top 10 authors in digital research for teachers in China
图2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谱Fig.2 Author cooperation network map in teachers’ digitization research in China
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方面,华东师范大学与上海师范大学发文量并列第一,说明其教师数字化研究的学术科研能力相对最强。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和长春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为首的研究机构合作网络最为显著,表明我国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跨机构间已形成初步合作关系。详见表2、图3。
表2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前10名的发文机构Tab.2 Top 10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in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图3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图谱Fig.3 Map of cooperation network of publishing institutions in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3 关键词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情况
“数字化”“教师”“信息技术”“信息素养”“高校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培训”及“数字素养”等高频关键词节点直径较大,是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术语。从出现频次来看,“数字化”出现83次,频次最高。整体上,这些高频词周围的其他分支节点与其自身构成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详见图4、表3。
表3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排前10位高频关键词Tab.3 Top 1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图4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关键词共现图谱Fig.4 Keyword co-occurrence map of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3.2 关键词突现情况
突现词指短时间内出现频率骤增的关键词,突现词开始与结束的年份可反映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的前沿[2]。共探测到教师数字化领域的24个重要突现词,大部分时间跨度较短,突现年份集中在2019年后,说明突现词汇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突现系数最高的关键词是“数字素养”,突现系数为2.77,突现年份为2022年。“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分别排名第二与第三,突现系数分别为2.63与2.1。详见图5。
图5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图Fig.5 Keywords burst map of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从突现词汇可知,该领域早期研究热点集中于教师本身的素质、角色、教育及专业成长等方面,之后慢慢延伸到数字化领域。“教师素质”的研究从2003年持续到2005年,研究时间较短。2007—2015年,该领域研究方向转向关注角色领域,尤其是教师角色。2015—2018年,相应的“对策”研究开始出现。2019年开始,“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人工智能”等成为该领域研究热点。2022年,“数字素养”突现系数达到峰值,说明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学者们开始思考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养,也开始关注数字化的“人才培养”与“教学资源”。
3.3 关键词聚类情况
利用LLR算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模块数值Q=0.8694>0.3,表示该结果显著,聚类效果好。平均轮廓值S=0.9854>0.5,表示该聚类阀值选取合理,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本研究主要分析前5个聚类,通过分析每个聚类下的关键词,得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与聚类分布。详见图6、表4。
表4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及聚类分布Tab.4 Research hotspot and cluster distribution of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图6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Fig.6 Keywords cluster map of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1)教师数字化。《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最早提出“数字化”这一概念,将“数字化”定义为“信息时代的基本粒子”[3]。聚焦到教育领域,教师数字化是数字化时代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强调数字技术与教师各方面能力的协同发展。有学者认为,教育数字化是一个统筹协调、系统推进的过程,强调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创新[4]。教师数字化转型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需学校、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充分参与,通过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核心支撑与创新应用,推进教师各方面的创新与变革[5]。
2)信息素养。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最先提出“信息素养”一词,认为信息素养是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及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技术与技能[6]。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价值,也对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出更高要求。侯君等围绕信息与治理双向赋能高等教育信息化转型,阐述了我国教育信息化从填平“数字鸿沟”到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的发展沿革[7]。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利于校园数字化建设,转变观念、师资培训及激励机制等都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策略[8]。
3)数字素养。Yoram Eshet-Alkalai于1994年首先提出“数字素养”一词,认为数字素养是用户在数字环境中有效运用所需的技能[9]。数字素养作为数字化时代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教师数字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王晓辉在国内首次提出“数字素养”一词,强调是对新的信息与传播技术的应用[10]。有学者认为,数字素养是更为广泛的概念,也是数字能力概念建构的基础[11]。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素养”研究涉及图书馆、教育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通知对教师数字素养的概念及维度构成进行了解读,标志我国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4)高校教师。目前,对于数字化领域的研究主要从高校教师群体开始。随着微课教学、网络直播教学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出现,数字化环境对高校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角色也将发生重要转变[12]。数字化转型赋予教师信息素养丰富的时代内涵,随着课程内容、载体、组织与实施等课程基本要素的变化,高校教师也应从多方面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13]。
3.4 关键词时区图
为分析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关键词出现的年份,将时间因素纳入关键词聚类,形成关键词聚类时区图。聚类#0数字化,在2003—2023年一直备受关注。聚类#1教师,从2000年开始受到关注,“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专业成长”等是其研究重点。聚类#2信息素养,相关研究始于2009年,研究重点主要集中于“职业教育”及“高校”。聚类#3高校教师,相关关注热点有“保障机制”“专业发展”等。聚类#4数字素养,相关关注热点包括“内涵” “教师研修”“教师发展”等。详见图7。
图7 国内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关键词时区图Fig.7 Time zone map of the keywords of teachers’ digital research in China
4 结论与展望
研究发现:从发文量来看,国内学者对教师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热度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2016年有所下降,2019年开始呈现急剧上升的态势。从发文作者与研究机构来看,国内已初步形成教师数字化研究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从研究热点与前沿来看,主要集中于数字化、教师、信息素养、数字素养及高校教师等方面。可见教师数字化研究领域已得到广泛重视,未来可从以下层面深入研究:基于数字时代背景,结合相关政策要求,分析如何进行人才培养从而建立数字化教师队伍;拓宽研究群体,如探索乡村教师队伍数字化培养新模式;分析数字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并确立具体的指标体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