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亚的“第一场国际大战”

2024-05-07苏琦

中国新闻周刊 2024年14期
关键词:东亚战争出版社

苏琦

《龙头蛇尾: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1592-1598》

作者:[美]石康

译者:周思成

出版社:理想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2月

定价:82元

一切历史事件都有着冗长的回声,但能被人阶段性记起、翻新,并与时事形成共鸣的历史事件并不多。被称为壬辰战争的由日本侵朝引发的中日朝三国杀,便属于此类范畴。这场战争被人们念念不忘,一方面是因为后续的甲午战争、朝鲜战争等围绕朝鲜半岛命运展开的地缘政治厮杀,一次次倒逼人们挖掘此前的记忆资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朝鲜半岛及其周边地区,迄今仍是区域乃至国际局势的“热点地带”,而相关国家和地区围绕相关历史记忆的解读,仍未达成和解和共识。

如此这般的叠加效应,便使壬辰战争这种看似已然久远的历史事件,一次次被拉回当下的视域,供人们耙梳整理,以满足沿不同逻辑线叙事的需求。一场战争,因为占据不同版本歷史连续剧的共同起点,便拥有了被从多元角度和不同侧重点呈现和讲述的丰富可能性,历史记忆和解读的“可塑性”在此得到了充分的阐释。

除了历史进程和活力现实的加持外,这场战争本身的惨烈漫长、跌宕起伏和演员众多,也足够令人咀嚼玩味。而更为其历史魅力加分的则是,其所呈现或“埋伏”的诸多现象和线索,可以成为诸多历史叙事范式革命的题材。比如,当人们突然沉迷于所谓火药革命或军事革命的时候,壬辰战争中诸多火器的运用便成为饶有兴味的话题。再如,当人们将兴奋点从国别史转移到所谓区域史,并冠之以“发现东亚”或“重述亚洲”时,这场壬辰战争自然难逃“法眼”,其间的东南亚乃至南亚因素更是让人兴致盎然——新锐东亚史学者石康便在其讲述壬辰战争的《龙头蛇尾》一书中,将这场战争定义为东亚的“第一场国际大战”。

而关注大分流的学者们也对这场战争作出了迥然相异的解读。有意做翻案文章强调东亚史与全球史共振性的学者,更愿意探讨壬辰战争中交战各方对火器的娴熟运用及其背后的葡萄牙身影,是如何表明东亚与全球军事变革的同步的,而中日朝大战背后的经济利益纷争,及其所折射的东亚海域交流的生动与频密,甚至可被视为所谓“伊比利亚全球化”的一部分。对此不以为然的学者,则更愿意强调壬辰战争后日本的锁国,明清易代后中国对火药革命的搁置和闭关锁国,以及“伊比利亚全球化”的阶段性崩解。

热衷于“新清史”的学者更是不会“放过”壬辰战争。在很多人看来,大明帝国虽然通过这场战争暂时浇灭了日本重塑东亚国际体系的狂迷,但实力却被大大削弱,并给了女真政权做大做强之机。

要而言之,只要东亚的区域整合仍是未完的叙事,东亚史研究的范式变革仍层出不穷,则围绕壬辰战争的历史重述与翻新工程将始终是进行时。

《龙头蛇尾》本身也是一部旨在翻案之作,试图为因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而被彻底钉牢在历史耻辱柱上的明朝万历帝——“明朝衰自万历始”几乎已成史学界定论——鸣不平开新篇。在作者石康看来,包括壬辰援朝战争和西北、西南平叛战争在内的“万历三大征”,不仅表明明朝依然拥有可观的资源调动和支配能力,也证明万历并非凡庸之辈,其维系文官和武官集团平衡的能力,以及在和战之间的抉择能力,至少都说得上中规中矩。至于三大征尤其援朝战争,是否耗尽了明朝国力,导致后来对女真战事的力不从心,石康认为二者没有必然的关系,对明朝军事能力的主要打击还是来自绵延不断的党争和万历后期怠于朝政导致的国家能力衰退,以及曾在三大征中接连出力的军事集团的老化和没落。

石康所说的明朝国家资源丰沛程度和资源调动能力,或许有其客观之处,但他或许忽视了前现代国家的一个致命掣肘,那就是持续动员能力的不足。万历朝或许能毕其功于一役乃至三役,但持续保持这种战备状态和资源汲取及调动强度,则显然超出了农业经济和前现代国家机器的能力边界,也与文官集团的世界观相悖。事实上,被石康用作书名形容壬辰战争之开场及进程浩大而收尾草草的“龙头蛇尾”,恰恰凸显了前现代大规模战事难以长期维系的命题。

有趣的是,著名汉学家卜正民的新书《崩溃的代价:小冰河期和明朝的衰落》,不期然地对石康书中所涉及的若干议题进行了间接的回应。在他看来,晚明衰落的主要推手既不是国家能力的衰落,也不是东北边患的消耗,更不是白银短缺导致的银价腾贵,而就是小冰河期极端的天气带来的诸多天灾及其后果,非人力之因素,慢慢拖垮了大明王朝。就连建州女真加大对明朝的攻击强度,在他看来都是因为极寒天气导致的粮食匮乏之下的“狗急跳墙”之举。

人们自然难以全盘接受两个国际学者为晚明王朝洗刷清白的努力,他们均有“隔岸观火”之嫌,更可悦纳的是天灾人祸交相侵逼的各打五十大板的路数。不过,对当时当地局内人多抱几分理解之同情,或许更有利于后人构建起更为全面多元的历史场景。

在翻案文章之外,《龙头蛇尾》里不乏人们熟悉的历史议题,以及伴随这些反复出现的议题持续至今的令人感慨之处。维系一个国际体系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其间涉及的不能仅仅是冷冰冰的利益算计,还有国家威望、道义、同文同种的亲近感等诸多因素,很多时候所谓进退得失,事先难有精准的擘画,事后难有冷静的复盘。大明朝和朝鲜大敌当前同仇敌忾,将援助国与被援助国之间常见的利益冲突搁置一边,共同维护了此后持续三百年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其正面历史意义至今为人们所记取。

反观当下正在演进的地缘政治冲突中,一些国家表面以盟友相待,但浮夸言辞背后的相互算计和对彼此的不满与愤懑之情,已成为常见的戏码和桥段。大国小国之间如何真正平等相待,避免陷入言辞的高蹈与冰冷的利益算计间的鸿沟,或许才是人们最应该汲取的所谓历史教训。

新书推荐

《諸王的欧洲:17—18世纪的宫廷政治与权力博弈》

作者:[德]莱昂哈德·霍洛夫斯基

译者:李晓艳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记号Mark

出版时间:2023年8月

定价:268元

本书是一部欧洲宫廷权贵争权夺利的斗争史,也是一部近代早期欧洲政治发展演变史。作者选取了 20个分布于17—18世纪的历史“瞬间”,观察隶属于这些“瞬间”的人生历程如何相互交织,将一个几乎被遗忘的世界娓娓道来。

《星征程:聆听宇宙的解答》

作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出版社:图灵|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定价:99.80元

这是一本面向大众读者的天文科普书,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编。全书集结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20余位天文工作者的科普文章,邀请读者一同步入浩渺的宇宙,不仅讲述了丰富的天文学知识,还展现了中国天文学家的科研精神与丰硕成果。

《科学外史》(IV,V)

作者:江晓原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

定价:69元(单本)

本书不是高不可攀的大厚书,在其中你会发现那些科学大神也都有着普通人的面孔。那些蒙着神秘面纱的重要科学事件,也完全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从神奇的古代穿越到科幻世界,再到原子弹研发泄密,为什么我们找不到外星人?科幻照进现实,成为科学的一部分……

《夜奔》

作者:苏生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3月

定价:188元(全三册)

长篇小说《夜奔》是四代女性京剧艺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心灵史和生命之书,更是传统中国文化筋骨在80年世代变迁中百折不挠的精神传承。作者以雄健深情的笔调,展现中国戏曲之美、语言之美、女性成长之美,书写几代女性在时代推动下自我生命的觉醒和自觉的人生选择。

猜你喜欢

东亚战争出版社
内卷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东亚汉诗史(多卷本)”简介
我等待……
被风吹“偏”的战争
我校东亚研究院一行应邀访问韩国东亚大学
他们的战争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未定的东亚多边体制与能动的中国东亚政策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