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提琴演奏技巧

2024-05-07甘韬

艺术评鉴 2024年2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中提琴巴赫

甘韬

【摘   要】《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是一首非常优秀的作品,许多中提琴演奏者都用此曲作为考学和音乐会演奏曲目。追溯中提琴的历史可以发现,中提琴从诞生至今,不论是作为独奏乐器或者乐队中的重奏乐器,其凭借独特的音色,深受人们喜爱。同时专门为中提琴创作的音乐作品也越来越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对于提高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具有推动作用,导致一些强调技巧性的作品比小提琴的要求还要高。如果在演奏速度和内容相同时,中提琴的难度比小提琴要高,这主要是因为中提琴相对小提琴的箱体大、琴弦粗和把位宽等特点而造成的。本文结合笔者对中提琴的学习和演奏经验,对中提琴演奏技巧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探讨其运用。

【关键词】中提琴   技巧练习  巴赫  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4)02-0171-06

中提琴演奏者在练习《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前奏曲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细节,现如今随着中提琴的地位和曲目水平逐渐提高,想要演奏好一首作品必须对各个方面有所了解,如曲目创作的背景、作者作曲时的思想等。笔者在进行中提琴演奏时,发现有许多演奏技巧包括右手的运弓与左手的处理,以及音色的掌握方面都需要进行仔细研究。巴赫的这部作品是一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作品,不管是在演奏技巧还是方法上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作品创作时期概述、创作背景和作曲家介绍

(一)巴洛克时期音乐整体风格

盘点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时期,必不可少的是巴洛克时期,具体的时间段是公元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的150年间。关于巴洛克一词的来源至今还存在争议,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巴洛克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言,巴洛克的意思是指不规则的珍珠;另一种认为巴洛克最初被使用的场景是在建筑方面,如果建筑领域有一些新奇的造型和风格,就会被嘲笑是巴洛克风格,同时巴洛克也可以被称作是数字低音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有巴赫和亨德尔等音乐家。无论巴洛克一词的起源来自哪种说法,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巴洛克风格的音乐和当时艺术、建筑等方面確实有着类似的共性,可以说巴洛克风格的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相比于其他时期作品,它更加强调戏剧性的冲突和情感的表达,与建筑类似,在一些细节方面,喜欢做一些创新和装饰,并且融合不同的艺术特征于一身,形成巴洛克音乐特有的风格。

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形成是有其背后深层次原因的,这时候欧洲社会出现人文主义思潮,成为巴洛克风格形成最主要的推力,并且在这150年间持续影响着人们,促进了单声歌曲和西方歌剧的产生。具体来说,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可以细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全盛时期。从17世纪初到中叶的50年间是早期,这一时期的巴洛克风格刚刚开始形成,此时的作曲家们正在破旧寻新,极力渴望找到一种更加新颖、丰富的音乐体裁和表现手法;17世纪后50年间,是巴洛克风格逐渐成形期,这一时期,各种体裁和形式变得更加典型,并且巴洛克风格开始逐渐影响欧洲各国,在传播中发展,在发展中成形。到了18世纪,这也是巴洛克风格音乐的全盛时期,经过早期和中期的发展,此时的巴洛克在创新方面略弱于前两个时期,但是在前两个时期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且以巴赫为代表的音乐大师们将西方音乐的发展推上新的高潮。

(二)创作背景

组曲是由多个小乐曲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在巴洛克时期盛行,以法国组曲和德国组曲为主,大提琴的无伴奏组曲属于德国组曲。巴赫无伴奏这六首组曲问世之时,大提琴的发展还不够完善,直到20世纪卡萨尔斯重新演绎这部作品,才被世人所熟知。巴赫无伴奏组曲提升了大提琴的表现能力,使大提琴原本只作为伴奏声部的低音乐器成为具有重要地位的乐器。这类组曲最早分为阿拉曼德舞曲、萨拉班德舞曲、库朗特舞曲和吉格舞曲。之后的一些作曲家加上另外的小步舞曲等,而巴赫则是在每首组曲的前面加上前奏曲,使得组曲更加丰富。卡萨尔斯称C大调第三组曲为带有“英雄气概”的组曲,卡萨尔斯认为,组曲的特性是由前奏曲来决定的。在演奏C大调第三组曲的前奏曲时,能够清楚地听出来有多个声部在演奏,每句开始的音都像一个长音被拉长,能将其他的音很好地体现出来。不同的音和不同的和弦给人带来的听觉效果也截然不同,不同的演奏家演奏的效果也不一样,后来被改编成中提琴演奏。

(三)作曲家介绍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和键盘演奏家。巴赫在1700年赴吕内堡米歇尔学校唱诗班进行学习。1703年到1707年,他先后在阿恩施塔特和米尔豪森任职。1703年,巴赫在魏玛宫廷短期担任了小提琴手和宫廷乐师;1707年,巴赫获得米尔豪森的圣布拉修斯教堂管风琴师的职务。在职的9年期间,巴赫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与康塔塔等著名作品,并钻研法国古钢琴音乐与意大利弦乐作品。1717年,他转而受聘于科腾,在列奥波德亲王府邸担任宫廷乐长和键盘演奏家;在此期间,巴赫创作了大量的世俗器乐作品,如:小提琴协奏曲、各类奏鸣曲、组曲、创意曲、《勃兰登堡协奏曲》,以及《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1723年,巴赫赴莱比锡,在该城工作的27年时间里,任圣托马斯教堂合唱指挥和音乐总监等职。在此期间,创作了重要的宗教和世俗音乐作品,以及康塔塔、经文歌、圣母颂歌等。1749年,他视力减退,后双目失明。1750年7月28日,巴赫在莱比锡逝世,享年65岁。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多样,他的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巴赫的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在他的器乐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分别各有24首前奏曲与赋格,总共合起来有48首。巴赫创作这部作品的目的之一是用于教学,而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推广十二平均律,可以在任意的一个调上进行转调。这部作品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惊人的艺术宝库,不管是在技术水平上还是在意义上都是非常珍贵的,这部作品也被称为“钢琴家的旧约全书”。巴赫的声乐作品受难乐也非常著名,如《约翰受难乐》和《马太受难乐》,这一时期巴赫使德国的受难清唱剧体裁创作达到顶峰。

巴赫将自己的作品汲取了18世纪巴洛克时期流行的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并且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远远超出同时期的其他作曲家。同时他是巴洛克时期一位全方位的作曲家,他的作品涉及当时所有的体裁,且都非常有影响力,具有极高的质量,并且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同时又不失自己的风格。这便是为什么说巴赫是巴洛克时代作曲家的巅峰,也是由他终结了这个时代。

二、曲式结构和演奏技巧

(一)曲式结构

在巴赫的六首无伴奏组曲中,前奏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第三组曲的前奏曲以C大调为基调,呈现出异常宏伟的气势。这首曲子拥有许多四部和弦的编排,同时还精确运用了C弦和G弦这两个低音部分空弦,使其在主旋律与其他和声声部之间相互呼应、融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整首曲子的节奏主要以十六分音符为主,虽然有个别小节使用不同的节奏形式,但整体上,这种十六分音符的节奏模式使得乐曲的旋律和节奏宛如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起初,它缓缓流动,如同一条小溪,然后逐渐蜿蜒成大江,最终注入浩瀚的大海中。这种音乐表达方式极好地展现了这首曲子的情感和内涵。

通过精心构思的曲式结构,《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的前奏曲中充分展示了巴赫的音乐才华和创造力。巧妙的和声配合、丰富的节奏变化,以及宏伟的氛围,使得这首曲子成为巴赫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段音乐,更是一种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令人陶醉其中。巴赫的六首无伴奏组曲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经典之作,而其中的前奏曲更是组曲中的瑰宝。它充分展现了巴赫作为作曲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他对和声、节奏和曲式的深刻理解。这首第三组曲前奏曲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巧妙的构思,为乐曲注入了独特的魅力。在演奏这首曲子时,演奏者需要通过精准的技巧和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将曲中的每一个音符都表达出其独特的情感和内涵。同时,在演奏中还需要注意控制节奏流动性,使得整首曲子在演奏中呈现出如同流水般的自然流动。总之,《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的前奏曲以庄严宏伟的氛围、巧妙精妙的编排和源源不断的节奏,展现了巴赫作为伟大作曲家的才华和创造力。这首曲子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饱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每一次演奏都能带给人们无尽的享受和感动。

(二)中提琴演奏技巧

演奏中提琴的过程中,需融入自己的审美与经验,而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演奏技巧和演奏情感,如只专注于其中一种都是不可行的,比如只注重情感而不注重技巧就会缺乏专业性,当有了情感的表达之后,运用精湛的演奏技巧才能将作品完整表现出来,所以演奏者需要将中提琴演奏技巧的各个部分研究透彻。

在中提琴演奏过程中,想要表现出具有丰富的情感与作品的每个部分,就需要注重节奏和发音的演奏技巧,只有这样,在实际的演奏过程中才能将乐曲的魅力展现出来。演奏时需要对节奏型非常了解,能正确把握好每个节奏型是否正确,是否充分发挥了节奏对于整首乐曲的影响,这样才能强化音乐作品的表现力。在演奏过程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发音,发音能够影响整首乐曲的旋律性乐曲,也就是说演奏过程中既要注重节奏,又要注重发音,包括发音的力度等。

手法上的技巧是演奏中提琴的基礎,要重视对于左右手的训练。右手的握弓非常重要,握弓时大拇指放在下面,食指将关节第二部分放在弓子上,中指放在尾箱上,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并排放好,每根手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大拇指的作用是食指和小拇指之间的支点,食指控制压力,小拇指掌握平衡。手指不仅要把握运弓时的力度和灵活度,还需要保持好自由度,因此手指既要牢牢地握弓,又要保持张力,握弓的姿势与音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另外,要准确地控制声音变化,需要处理好音乐的均衡、弓段的使用和接触点、弓子的压力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让每个音在左右手的配合下都能完美地诠释出来。

左手的操作技巧在中提琴演奏中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持琴方面,持琴的角度直接影响到音色的产生。适当抬高琴头可以避免弓子向前滑动,导致弓与琴弦接触点不准确。当然,接触点的位置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变化,并不是完全固定在一个点上。其次,按弦方面,与小提琴相比,中提琴的大小和琴弦间距更大,琴弦也更粗,因此在技巧上对演奏者的能力要求更高。左手在琴弦与指板的接触上既不能完全放松,又不能过于紧张。演奏者需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平衡,以确保手指能够准确地按下琴弦,产生清晰的音响。最后,揉弦方面,通常包括手指、手腕和手臂三种揉弦方法。中提琴需要使用较宽、速度稍慢的揉弦技巧。这种揉弦技巧要求演奏者具备良好的手指灵活性和力量控制,以便在弹奏过程中产生丰富的音色变化。总之,中提琴演奏中的左手操作技巧对于音色和表现力的发挥至关重要。准确的持琴姿势和适当的接触点选择可以帮助演奏者获得理想的音响效果。同时,左手的按弦和揉弦技巧也需要不断练习和掌握,以提高演奏的精准度和表现力。只有通过不断实践和磨炼,演奏者才能在中提琴演奏中展现出技巧的熟练和音乐的魅力。

左右手的配合技巧在中提琴演奏中非常重要。在最初的练琴阶段,可以从空弦练习开始,根据不同的速度、节奏和力度进行练习。这时需要特别注意右手的节奏感,合理调整运弓方式和方法,反复慢练,以加强稳定性和节奏感。接下来,可以加入左手练习。最开始可以练习音阶或者进行打指练习,以确保基础技巧的牢固。左手的练习需要注重手指的准确性和灵活性,通过反复练习和指法的规范化,逐渐提高左手的技巧水平。另外,要合理分配左右手的手臂和手指运动,通过准确的手部动作来提高两手的配合度,这包括手臂的高度调整、手指的按弦力度掌握,以及手的位置调整等。左手和右手的动作需要相互呼应和配合,以确保音符的准确性和音乐的流畅性。通过持续练习和不断调整,左右手的配合技巧可以逐渐扎实的掌握。这需要耐心和毅力,同时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演练。只有通过刻苦的练习和精确的技巧掌握,左右手才能在中提琴演奏中实现紧密配合,达到更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三) 《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前奏曲演奏技巧

《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前奏曲开头的前3个小节是演奏时最为关键和很难诠释的部分,整首乐曲能不能成功完整地演奏下来,开头占了很关键的一步。通常来说,每一个小节的第一拍都是强拍,如这首3/4拍的乐曲就是强-弱-弱,但是此曲的开头却恰恰不能只注重强拍或者重音,就像把它形容成缓缓流入江河中的小溪,悠长但又不能过于柔弱,而是需要用不太强却又相对扎实的力量来诠释,不失音乐感,又有恰到好处的气势。再往后看几个小节,出现了许多阶梯式的上下行音阶,第一小节的下行音阶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从上往下流向较低的区域,所以也会比第一个音相对弱一些,到最后一拍将每个音的音值拉长一些,能展现出一种首尾音相呼应的感觉,并且引导旋律继续发展。而这时也需要左右手的相互配合,第一个长音左手的揉弦和右手弓子的长短把控,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演奏者考虑清楚。

第2小节的开头又出现了一个长音,而这个长低音后是一段上行音阶,就像是从低往高的推波助澜,第一个四分音符在演奏时可以将弓段尽量拉长一些,更能体现出起伏感,以及表现出旋律逐漸加强的特征。后几个小节也是出现了上下行音阶,将第6小节与第7小节的第一个音运用连弓连接起来,从第7小节开始往后模仿进行,弯弯曲曲又井然有序,像是溪流虽小却又没有断开,所以这里的演奏可以相对弱一些,但也要连贯,运弓可以选择在中上弓的位置,第17小节出现了相对有难度的地方,既需要左手不断地变换把位,又需要右手连续不断地用弓换弦,不能让每个音出现不平均的情况,还要注意右手在换弦时接触点是否偏移,以免出现碰弦而导致发出杂音的状况,这时演奏者需要将弓子的弓段控制在一个稳定的位置,使用中下弓,运弓时也尽量用少量的弓段进行演奏。

从20小节开始出现回旋式的旋律,慢慢开始具有流动性,甚至有些急促。这时就像是已经流入河流当中,慢慢往湍急的部分靠近,这一段旋律对于弓法和弓段也有一定要求,将三个成音阶的连在一起作为一弓,另一个相对低的音自成一弓;弓段还是选择中上弓,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高低音声部相呼应的感觉。从37小节开始作为此曲的中段部分,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往后从45小节开始进入此曲的高潮部分,也是难点所在,需要跨三弦运弓进行演奏,而这里可以选择两个音一弓的弓法,更好地衔接每一个部分,这一段体现出河流流入大海之中的感觉,旋律不再像前面的小溪般悠然,体现出大海那种气势磅礴的感觉,此时演奏达到顶峰,力度不断加强,运弓弓段缩短才能体现出那种湍急有力量的演奏效果。这里也需要注意从低音过渡到高音的时候,要避免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感觉,把握好弓子的运用,音与音之间的力度把握和平衡,还有选择自己适应的弓法指法也尤为关键,而且对于重难点需要多加练习。第61小节开始,力度可以逐渐减弱平缓,这里用平稳的节奏演奏即可,往后又开始了再一次的高潮部分,这里可以将运弓不作保留,最大化诠释旋律。从第77小节开始进入尾声,这里可以演奏得尽量饱满丰富一些,特别是主和弦的部分,应该诠释出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悠远感情,每一个和弦都需要保持饱满的力度和张力,这样才能完美演绎出结尾的旋律性,也能完美地结束这一首丰富的乐曲。

对于巴赫的无伴奏组曲而言,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于没有伴奏的情况下能否演奏得好。因为没有伴奏,对于乐曲演奏中的每一个音符都有极高的要求,稍有瑕疵就会非常明显,使整个演奏或练习在听觉上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最重要的是需要细心练习,用慢练和精练的方式,确保每一次练习都能有所进步,确保每个音符都能准确演奏。演奏巴赫无伴奏组曲需要对音符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有着高度掌握。每个音符都要求精准的定位、准确的音准和恰当的音色。演奏者需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和细致的注意力,达到对每个音符的细腻感知和准确控制。练习时,可以采用慢练的方法,逐渐加快速度。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乐曲细节,准确把握每个音符的音准和音长。同时,要注意强调乐曲中的音乐性和表现力,将音符连接成流畅的音乐线条,使乐曲更具有感染力。此外,对于巴赫无伴奏组曲的练习也需要注重技术和表现的平衡。技术方面包括手指的准确性、左手与右手的配合、换弓的灵活性等;表现方面则需要注重音乐的情感表达、动态的变化和音乐的结构把握。

总之,演奏巴赫无伴奏组曲需要演奏者具备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精进,确保每个音符都能准确演奏,才能达到高水平的演奏技巧和出色的音乐表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巴赫无伴奏第三组曲》前奏曲是一首具有重要意义的乐曲,有关中提琴演奏方面的记载并不是很丰富,演奏技巧与方法上难点较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关于演奏方面的改进与调整,并且更要在练习与演奏时找到正确的技巧与方法来完成,还需要全面学习怎样能够诠释出这首乐曲的风格,以及怎样来提高演奏水平与自身的实践能力,演奏离不开对于乐曲的研究与分析。中提琴慢慢已成为当前常见的独奏乐器,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手部技巧训练,提高演奏过程中的审美表现,强化作品的音乐表现力。

参考文献:

[1]陈思.赏析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之C大调第三组曲演奏版本[J].北方音乐,2017(12):93-94.

[2]万翔.关于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演奏研究及风格问题[J].北方音乐,2015(15):66-67.

[3]吴铮.中提琴演奏中右手运弓的重要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7(12):48.

[4]李华,修習.漫谈中提琴表演技巧[J].黄河之声,2019(06):38.

[5]焦宏.浅析中提琴的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J].戏剧之家,2020(10):47.

[6]高丽.右手技巧在中提琴运用中的教与学[J].北方音乐,2018(02):155.

[7]孟晓斌.浅析中提琴的演奏技法与音乐表现[J].北方音乐,2019(09):66+68.

[8]王克非.探究中提琴的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J].北方音乐,2018(15):45..

[9]杜西林.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演奏速度、弓法与指法探讨——析保罗·托特里埃版本第一、第三组曲[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7(04):35-40.

[10]杜小平.中提琴演奏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初探[J].艺术评鉴,2018(19):51-52.

[11]程健.如何解决中提琴演奏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2(12).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中提琴巴赫
巴赫
老余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OEHLBACH(奥勒巴赫)MATRIX EVOLUTION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司鼓在潮剧舞台的作用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
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