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视域下幼专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2024-05-07陈梦娇章涵恺

秦智 2024年4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大思政劳动教育

陈梦娇 章涵恺

[摘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步入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五育并举”发展中日益承擔着重要角色。通过透视目前幼专院校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依托“大思政”平台构建,完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职能部门,完善课程标准。依据“大思政”概念中社会即课堂的现实观照,结合时代大背景,通过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聚焦学校、企业、家庭合力,探求幼专院校劳动教育路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思政”视域;实践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23

一、“大思政”视域与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

劳动是创造人类社会幸福生活的重要途径,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教育作为“五育融合”的起始点和凝结点显得尤为重要。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需要接受实质性的劳动教育,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幼专院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幼专院校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旨在培育德才兼备的高技能学前教育师范生,新时期幼专院校建设应更注重培育具备社会新型人才特征的学前教育师范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多次做出重要指示要求办好学前教育。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办好学前教育”,把实现“幼有所育”作为民生问题之首。

当前我国社会已全面进入新的科技革命,与传统的体力劳动相比,在各大行业智能化、数字化劳动形态层出不穷。传统幼专院校的培养过多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重视人才的学术素养,而忽略了人才是否具有合理的劳动价值观、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社会价值观。目前幼专学校没有针对性的劳动教育研究思路、学理研究与顶层设计,导致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背景下的学前教育师范生并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优点,此种情况下加重了幼专院校毕业的学子出现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等现象。

(二)“大思政”建设的时代价值

“大思政”视域是基于人的思想政治素养形成与发展规律,以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发展为时空维度,集合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全时空领域鲜活思政教育素材,建立了打通大中小学所有学段、打通校园和社区整个空间的思政课。这是新时期思政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式,也表现了学校全面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出,“只有打好组合拳,才能讲好思政课”,即只有构建思政教育的大格局,多方协调,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要素协同育人,才能进一步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1]。围绕新时代思政如何“大起来”,对于思政课大视野、大胸怀、大维度、大逻辑、大格局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利用好已有的大思政平台顶层设计,将实践作为课堂,将实践引入课堂将发挥巨大平台效能。

(三)“大思政”与劳动教育内在联系

在“大思政”视域下,基于大思政建设下要特别关注“社会即课堂”的现实关照,劳动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具备综合育人的功能,劳动教育与大思政格局两者属于相互渗透、同向而行的关系,因此在“大思政”视域下进行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也具备其实施的可能性。利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把劳动教育融入平台体系,提升“大思政”建设内涵、内核,同时解决目前劳动教育现实困境。

二、幼专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现实困境

(一)劳动教育制度建构顶层逻辑缺失

新时代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要从“德智体美”四育发展到“德智体美劳”五育的过程中,学校劳动教育日益成为学校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极容易出现“高歌猛进”但尾大不掉,“重智育、轻劳育”的问题时有发生,劳动教育地位存在虚化问题突出。

一方面劳动教育缺乏与其他教育活动的联动,难以满足《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具体目标,劳动教育多呈现临时性、随意性、运动式劳动教育。另一方面,劳动教育实施组织不健全,对幼专院校引入劳动教育过程中,管理劳动教育的部门不明确,难以统筹,且缺乏固定教师队伍稳定长期实施推动劳动教育。

(二)劳动教育指导思想与落实细则缺失

教育实务领域对于劳动教育更加注重劳动层面,落实过程中流于表面,更多的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劳动体验,这些“重劳动,轻教育”现象无法实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观树立。且存在劳动教育课程定位模糊现象,课程目前没有指导性思想与实施保障机制。

幼专院校劳动教育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存在为符合劳动教育标准削足适履,缺乏课程标准,不契合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等专业需求,无法掌握劳动教育的“度”,甚至于部分高校片面关注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经济价值,存在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二是落实过程中未将劳动课程评价指标标准化、量化,导致学生重视程度较低,存在课程边缘化倾向。

(三)劳动教育主体重视程度缺失

目前伴随劳动教育的深入实施,包括幼专院校在内的职业院校已经进行了劳动教育的开设及落地。但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教育的独立地位却有待考证,劳动教育极容易成为专业课程的附庸,贯彻过程中,学生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专业课程专业考核内容。一方面,常规形劳动教育,例如寝室卫生检查、卫生教室评比,学生大多并不在意。而另一方面,学校设置专门劳动教育课程,多半临近大学毕业时期,学生因准备就业、升学等情况,漠视劳动教育。由于缺乏专门课程、专业劳动教育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教师普遍也对劳动课程不重视。劳动教育需要师生两端的共同努力,要求学生与教师在主观层面须提高重视程度。

三、“大思政”视域下幼专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劳动教育是完善幼专院校育人体系的重点工程,依托“大思政”平台,利用大视域,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为劳动实践提供理论支撑,确保劳动教育体系实施效果达到预期。

(一)利用大视域优化课程设置,培育劳动型幼师人才

在劳动课程设置过程中,应该同其他课程设计形式一样,提升课程主体参与度、完善劳动教学目的制定、改进劳动教育开展环境、转变劳动教育方式方法、精进劳动教育运行程序、确保劳动教育实施安全后勤保障。在目前幼专院校劳动教育体制、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劳动教育的考核机制是重中之重,对于劳动教育效果的检验最为直观。考核过程中应当注重协调好文化课程与劳动课程的成绩指标[2],将劳动教育设置合适分值纳入学生考核评价体系,调整劳动教育侧重目标、实施内容,通过信息反馈不断修缮劳动教育考核机制,一是明确评价内容,要以学生的劳动能力、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四维角度考察。二是完善劳动课程,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等课程标准。三是建立学生实践档案,针对学生的具体表现,设置考核手册作为常规性考核记录,对劳动课程考核建档。

(二)依托大视域建设多元实践体系,健全劳动教育机制

幼专院校可根据学前教育、早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劳动教育课程科学设计,严格操作,规范流程,实现劳动教育目标。“大思政”平台另一端连接的便是社会,开展劳动教育的過程中,能够利用好思政教育,从而端正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明辨是非黑白[3]。契合大思政建设,注重发挥课程思政的协同力量[4]。幼专院校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战略上,与幼儿园、幼儿机构、早教托班机构等社会组织达成战略合作共识,社会组织利用高校的科研、人才优势,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及转化,改善学生实习就业生态。二是知识层面,通过整合外部的公共知识来弥补内部的知识落差,从而对校内学前教育专业群学科进行改革与创新,从而构建学校与社会的知识协同网[5]。三是组织协同领域,学校端专业教师社会兼职、继续教育等形式,社会端设办园长进校园,加强组织架构领域的交流,成员之间的互助学习。

(三)依托大视域提高劳动教育教师水平,完善劳动教育之基

劳动教育的完善落实需要打造一支复合型、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兼有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具备思政教育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和劳动精神的“思政型”教师;由行业专家、劳动模范或其他生产一线人员组成的“社会型”兼职教师。师资建设是确保劳动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要竭力保障劳动课程师资队伍,在大思政平台下,思政理论课教师、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思政教育队伍[6]的协同育人是高校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7]。利用好已有队伍建设,并给予师资队伍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方面的倾斜照顾。另一方面,针对专职劳动教师队伍,提升学历层次,完善年龄结构,做到专业对口,以弥补劳动教育专业性缺失现象。着眼于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将高校思政队伍纳入劳动教育过程中,同时抓好与社会组织的协同育人方向。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以“劳动”为基点与核心对人类社会实践的洞见[8],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劳动教育肩负时代的重任,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要以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感为导向,提升社会主义责任感。劳动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形式,或者是为了教育而教育。呼吁新时代工匠精神,助推“大劳动教育”,发挥好“大思政”平台提供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大视域。助力劳动教育在大思政概念下通过课程明确教育导向,打通教育场域,串连教育内容[9]。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习近平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技能与劳动素质,把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冯刚,刘文博.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与实践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9(12):22-24.

[3]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67-69.

[4]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30(2):165-174.

[5]龚春蕾.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胡绪明.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及实施对策[J].学术论坛,2018,41(4):174-180.

[7]赵蒙成.劳动教育为何重要——基于实践哲学的考察[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21(5):101-109.

[8]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1:3.

[9]沈壮海.“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考与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7(3):26-30.

基金项目: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颁布项目,项目名称:“大思政”视域下幼专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项目编号:NBYZKY2023013)

作者简介:

陈梦娇(1996.12-),女,汉族,浙江余姚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章涵恺(1984.1-),男,汉族,浙江宁海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大思政劳动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试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院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