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疗高血压,长期规律用药很重要

2024-05-07冯升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年4期
关键词:降压药心脑血管医嘱

冯升

高血压患者为何要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呢?临床上,高血压属于一种持续存在的慢性心血管疾病,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产生的压力和损害也呈现一种长期及慢性积累的状态,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受外界因素刺激便会爆发,对重要脏器功能造成损害,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生命。血管就好像放置于户外的一根塑料水管,在长时间的风吹、雨打、日晒后,便会逐渐变脆,而后破裂或是断裂,这属于一种从量变至质变的过程,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唯有长期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将血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才可使血管、器官受到最小、最轻的损耗,让其功能保持更持久的健康状态。

但笔者在门诊中发现,很多高血压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如:

无需过早用药 很多患者自觉无明显症状,或仅偶尔出现头晕、头痛、疲劳等症状,同时担心用药后机体会产生一定耐药性,过早用药后会导致后期用药效果不理想,故自作主张不接受药物治疗。很明显,该想法是不合理的,且该行为也十分危险。此时需及时到院接受检查,并严格遵医嘱尽早用药来控制血压水平。早期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如下:(1)可有效避免高血压病情加重。(2)可有效预防或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是存在一定联系的,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在队列研究中,以收缩压<130mmHg作为基础对照,结果发现收缩压>160mmHg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增加了10倍,而收缩压>180mmHg患者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増加了18倍,这也直观地证实了早期控制血压的重要意义。(3)可有效保护小动脉。高血压患者的早期小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小动脉收缩、阻力增高,如果早期血压控制良好,那么小动脉收缩降低明显减轻且阻力也会明显下降,到了老年阶段,小动脉不至于发生严重结构改变,在此基础上持续降压则会收益更多。

血压恢复正常后便可停药很多患者在接受一段时间的规律用药治疗后,血压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便觉得高血压病情已痊愈,无需继续用药治疗,出现擅自停药的行为。而此行为十分危险,一旦停药,血压水平极有可能会再次高于正常区间,同时血压变化幅度也较大,会进一步加剧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损害。所以,通常情况下,当患者血压水平恢复至正常区间后,需继续用药6个月到1年,然后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逐渐减量或是更换其他药物类型,同时注意监测患者血压水平,养成良好的饮食、运动及作息等习惯,待满足停药条件后才可停药。

过度依赖降压药物 一些患者在确诊高血压后,认为只要严格遵医嘱长期规律服用降压药便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无需调整饮食、运动及作息等生活习惯。但其实,除了遵医嘱长期规律用药,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患者控制血压水平的基础条件,主要涉及科学饮食、合理运动、按时作息及戒除烟酒等。如果在用药期间仍存在高盐和高脂饮食、吸烟以及大量饮酒等一系列不良习惯,使用任何药物治疗均难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这也是很多患者在接受长期规律用药时血压水平仍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的主要原因。所以,高血压患者除了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还需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血压控制效果造成的负面影响。

仅遵医嘱用药,不重视血压控制效果 一些患者认为自己只要遵医嘱用药便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无需进行血压监测及管理,不够重视血压控制效果,此行为无法让血压水平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状态。那么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有什么意义呢?(1)可作为判断病情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在不同的时间点测量的血压值大于140/90mmHg就可确诊为高血压。不过少数患者在医院接受血压监测时水平明显升高,而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自我监测时并不高,这就是所谓的白大衣高血压;也有一些患者在测量时血压并不高,不过其他时间段血压较高,这就属于隐性高血压。这两种高血压均需通过动态血压监测的方式来识别。(2)评估心脑血管风险。不能只是看一次的血压测量值,还需了解血压波动和异常节律、一天中的血压峰值等,这些都会影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高低。同时,加强血压监测还可了解高血压患者晨起后血压是否出现高峰值、夜间是否出现高血压的情况、血压昼夜节律有没有消失等,以上属于危害心脑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动态血压监测能帮助调整治疗方案,更好地让血压稳定达标,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概率。(3)帮助了解血压和心率。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的高血压患者应动态监测血压,以便于第一时间了解血压控制情况,知道降压药是否让血压稳定达标、心率控制情况、评估心率过高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等。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血压和心率控制情况,利于血压稳定达标,降低血压波动所引起的心脑血管风险。(4)指导高血压治疗方案调整。动态血压监测能知道自己血压水平的波动规律,若血压控制不理想,應严格遵医嘱调整好治疗方案,保证血压控制平稳达标。同时,并不是增加用药剂量或是联合用药就能有效控制血压水平,还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比如用药剂量、用药种类、用药时间及生活干预等方面。到底该如何调整,还需以动态血压监测的结果为依据。所以,在实际用药过程中,除了严格遵医嘱用药,还要重视血压水平监测,然后根据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遵医嘱来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保持血压水平持续稳定的目的。

自行购买降压药或调整剂量 一些患者在确诊为高血压后,未严格遵医嘱使用相应降压药来控制血压水平,而是根据个人了解或听从身边亲朋好友建议自行购买降压药;还有些患者自认为药物的价格越高,降压效果越显著。但事实并非如此,降压药不仅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而且其适应症及不良反应也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一些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发现血压水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自行增加用药剂量,此行为可能会增加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有一些患者自行减少用药剂量甚至突然停药,这种行为更加危险,极有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急剧升高。所以,在确诊高血压后,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擅自停药,应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来选择相应的降压药并指导用药,从而确保降压效果,避免对患者机体造成不良影响,进而更有效地保护重要器官功能。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需长期规律用药治疗的慢性疾病,一旦确诊病情,要严格遵医嘱进行用药治疗,平时要注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只有二者相辅相成才可获得更满意的血压控制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要器官功能受损。

猜你喜欢

降压药心脑血管医嘱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