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域下网络小说的存在与发展
2024-05-07娄圣松袁歆泉
娄圣松 袁歆泉
[摘要] 当今时代,网络小说的规模逐渐扩大,其以高速的发展态势和日趋广泛的影响力成为中国当代大众文艺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视角,从网络小说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民族精神,考察我国网络小说的发展现状,进而通过其科学性和人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守正性和创新性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网络小说的发展指导。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看待和分析我国网络小说的存在和发展,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网络小说;中国化;文化建设
一、引言
网络小说是指电子阅读时代,由一些在网上诞生的体量较大,经过时间陶冶后在艺术上形成了具有稳定规约性的叙事语法(模态)、价值取向和审美风貌,并能给读者带来相应爽感期待的大众小说样式。从阅读市场来看,网络小说可谓当今的“主流文学”。[1]近几年来,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的发展呈现出数量庞大、類型多样、读者群体广泛、写作风格多元、商业模式创新以及社区文化浓厚的特征。《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指出:“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4.92亿,网络文学作家数量累计超过2278万……有144部网文作品入藏国家图书馆,10部网文的数字版本入藏中国国家版本馆;网络文学海外访问用户规模突破9亿,16部中国网文被大英图书馆收录”。[2]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文学”与“网络小说”之间的定义,从传统文学角度看网络文学应该包括一切以网络为媒介的文学,即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体。网上的散文、诗歌并不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就只是长篇通俗小说,因为“网络文学的读者,他们并不会只阅读网络文学,但当他们上网想阅读这类作品时,他们想看的绝不是诗歌、散文”。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先生也提出约定俗成的网络文学概念“主要就是指在网上生成和阅读的那些长篇小说”。[3]而王祥在《网络文学创作原理》中指出“网络文学目前其主体是指网络连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版权运营的长篇小说”。[4]因此,我们使用了二十多年的“网络文学”或是“网络小说”,其实它只是一个笼统含糊的概念,这个称呼更多地带有随意性。[5]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认为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它受到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和影响。因此,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样式,也必然受到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从传统角度看,网络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通常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创作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说,王光东先生认为:“它(网络小说)又具有文学性的一些要素,其中一些好的作品,也有鲜活的人物、奇异的想象力。因此,把网络小说称作‘亚文学或许是合适的,是有别于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一种文学形式。”[6]
回到《报告》中所提到的内容来看,除了数量惊人以外,网络小说的作者也早已走出了草根阶层的肆意狂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和传统的文学创作者转向网络,这就促使网络小说的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进而出现了一批质量、口碑双佳的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关注和热捧。但同时,目前的网络小说市场也依然存在诸如题材鱼龙混杂、篇幅冗长、内容灌水等问题,这就导致网络小说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现状。
作为当下影响我国大众文化生态的重要因子,网络小说不仅改变着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情趣,还在深刻重组我国的文学生态圈,更构建着新的文化和社会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用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重新观照和审视我国网络小说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网络小说的存在
(一)网络小说的生产方式
从生产方式与文学形式来看,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文艺活动,可以看作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一个种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律、道德、科学、艺术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方式,受到生产的普遍规律的制约和支配。”在生产方式的影响下,文化和艺术形式会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社会和经济基础。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与传统的印刷书籍有着明显的区别。
网络小说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印刷出版的小说有所不同,它的生产过程更加民主化和大众化,当今时代网络平台为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便捷的发布途径,使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到创作中来。这种大众化的生产方式打破了传统出版机构的垄断权,使小说作品更加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和喜好。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趋势,还体现了当代社会的多元化和个性化趋势。
(二)网络小说的社会意识
从社会意识的角度来看,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文艺活动,既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性的、精神性的活动。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文艺作为社会中的存在事物,从其自身的构成属性来讲,是形成于艺术审美生活领域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从其社会属性来讲,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可以生动鲜明地表现出特定的社会性质。同样,网络小说的创作方式具有社会性,在精神内容、意识层面上具有社会性,在艺术形式、审美风格上也具有社会性;而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与组织方式也经由这些社会性因素间接地影响于小说创作。引用金永兵先生观点:“文艺首先是一种社会精神现象,这是文艺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7]
网络小说的作者往往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都会影响到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文章的创作还常常借鉴和吸收各种文化元素,包括传统文化、大众文化、外来文化等。丰沛的想象力是中国网络文学的又一大特色,中华历史、异域文化及媒介经验构成其三个源头。这种想象纵贯古今、囊括中外,同时也极富个人色彩。传统与现代、西方与本土、印刷文化与数字文化的种种冲突,生成了网络文学丰富的想象力。[8]这种跨文化的交融使网络小说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审美风格。同时,网络小说的创作也受到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以起点中文网为例,在“历史”“武侠”“仙侠”标签下,此类网络小说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往往表现出含蓄、内敛的特点;在“奇幻”“科幻”标签下,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重的网络小说则可能表现出直白、易懂的特点;在“现代”标签下,网络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社会矛盾和冲突等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状以及某些现实问题。这种跨文化交融和多元化的特点也进一步体现了中国网络小说的社会性。同时,网络小说在叙述过程中,往往会涉及一些价值观念,如正义、善良、友情、爱情等。这些价值观念通过故事和人物的塑造,得以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这些价值观念对于引导读者思考人生、认识社会、塑造人格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网络小说的民族精神
从民族精神的角度来看,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文艺活动,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生活的风貌和民族精神特质。正如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所说:“任何民族的优秀文艺作品,必然立足于反映本民族多样化、复杂化的生活内容,包括历史传统、风土人情、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文化精神等,在文艺的表现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中国网络小说以中华文化为根基,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内容上,中国网络小说广泛涉及中华历史、哲学、道德、艺术等多个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许多网络小说以历史人物或事件为题材,通过对历史的描绘和解读,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诸多历史类小说中,例如《庆余年》《绍宋》等作品,作者或引用中国古典诗词歌赋,或探讨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或展现勤劳、刻苦的精神风貌等。这些特点使部分中国网络小说成为一种具有重要价值的文艺形式,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网络小说的发展
(一)科学性和人民性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文艺作品被视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此,科学性和人民性对促进网络小说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小说的创作需要遵循小说规律和艺术原则,对现实生活进行真实、生动、形象的反映。这意味着网络小说的创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性,以客观、真实、理性的态度描绘人物、情节和环境,塑造出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反映出相对科学的社会生活面貌。同时,网络小说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利益,反映人民的心声和诉求,为人民服务。在网络小说的创作过程中,需要将人民群众作为主角或主要的关注对象,通过他们的故事和命运展现其生活的真实情况。网络小说的语言和表现手法也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让观众能够理解和接受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
理论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网络小说的存在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具备理论知识,能够系统地反映文艺规律和艺术原则,并对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理论知识不仅包括小说理论知识,还包括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让小说更加合理,提高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通过具体的创作手法和技巧实现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表现。同时,网络小说的创作还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度和市场反应,其独特的互联网连载形式,便于作者直观地看到读者对其作品的评论与反馈,从而调整创作策略和方向,提高作品的实际质量。
(三)守正性和创新性
守正性和创新性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关于艺术发展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网络小说的存在和发展也具有指导意义。
守正性是指网络小说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坚守基本的文艺原则和价值观,维护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承。具体来说,网络小说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播正能量,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网络小说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促进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
创新性是指网络小说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推动小说的发展和进步。应该积极探索网络小说的表现形式和手法,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推动小说形式的创新和发展。不断挖掘新的主题和题材,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为读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四、总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艺术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一部分,它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国网络小说的兴起和发展,正是这种社会生产和文化需求的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网络小说以其独特的类型、情节和写作风格,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文化需求,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网络小说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低俗化和恶趣味的倾向在网络小说中仍然存在,一些质量低劣的作品充斥其中。这就需要网络小说作者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观照和审视自己的创作,以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个性为目标,努力做好原创内容的创作,提升网络小说的写作水准。
网络小说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艺术形态,在当今社会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推动了大众文艺的发展和创新。因此,我们应该肯定网络小说在当代小说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关注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网络小说可以更好地反映当代社会的生活和人们的需求,推动小说的繁荣和发展,从而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最终迎来网络小说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邵燕君.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53.
[2]陈定家. 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EB/OL].(2023-04-11)[2023-11-10].https://www.cssn.cn/wx/wx_xlzx/202304/t20230411_5619321.shtml.
[3]李敬泽,邵燕君,陈晓明.网络时代的文学[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6(8):1-15.
[4]王祥.网络文学创作原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5]刘志慧.论“网络文学”命名[J].名作欣赏,2020(23):165-166.
[6] 王光东.“网络小说”随想[J].书城,2023(11):52-56.
[7]金永兵.文艺反映论、艺术生产论、审美实践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三维结构[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2):80-89,159.
[8]许苗苗.网络文学:互动性、想象力与新媒介中国经验[J].中国社会科学,2023(2):120-139,207.
作者简介:
娄圣松(2000—),男,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袁歆泉(2001—),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作者单位:1.重庆邮电大学 2.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