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背景下办学特色培育研究
——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为例
2024-05-07于丽波郝萌莉王翠菊
于丽波,郝萌莉,王翠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江苏南京 211156)
教育部于2018 年对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修订,其中在学校定位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中增加“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应用型办学特色培育”的内容,明确提出“要引导高校依据自身的条件优势和发展潜力,培育自身办学特色”。该项内容考虑办学特色是在学校长期办学中形成的,合格评估指标体系未设特色项目,但对于新建本科高校(主要指民办本科院校),明确应当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特色培育,扬长避短,通过长期的特色项目培育和积淀,最终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
截至2022 年,教育部正式认可的民办本科院校共412 所,其中民办普通本科大学有226 所,民办职业本科大学有22 所,未完成转设的独立学院有164所,占全部1 270 所本科院校总数的近1/3。民办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1]。江苏作为教育大省,拥有民办本科大学26 所,仅有少数学校明确提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占比不足30%,同时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大学,但并未明确办学特色的具体内容,也有高校将办学特色与人才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特色、办学理念等混为一谈。由此可见,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还处于由初创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各学校建校历史较短,办学特色不鲜明,学校顶层设计缺乏合理、科学的规划,逐渐出现“千校一面”、学校发展特色与个性缺失等问题[2]。
1 凝练办学特色的方案和建议
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是学校对自身专业和办学方向的总结和沉淀,属于学校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3-4]。这个考核点涉及的内容几乎与合格评估中全部的指标相关,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是否能顺利通过合格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合格评估背景下,应基于办学基础、学生来源、地域文化3 个方面凝练民办高校办学特色,从专业结构布局、特色专业投入、产教融合、特色文化营造4 个方面强化办学特色。
1.1 民办高校凝练办学特色
1.1.1 立足办学基础和现状,凝练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应具有前瞻性,具有指引学校未来发展的作用与价值,但同时办学特色也应具有继承性与纵向延伸性[5],在办学特色凝练上,要准确分析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背景,重点把握好自身的历史传统、人员结构、学科结构。从自己的办学历史中寻找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特色和优势。以多年来已经形成突出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主干专业为依托,将其凝练并提升为办学特色,在全面剖析和审视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找准特色基点,对学校未来战略地位和发展方向作出战略选择[6-7]。
1.1.2 贴近生源特点,凝练办学特色
在公办高等教育资源不足、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民办高校主要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而非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学术导向的传统教育[6],且当前民办高校对办学定位的描述高度雷同,大多采用了“应用型”这一笼统表述,个性化办学定位不够凸显,因此,需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管理机制,探索大众化高等教育的新范式。与学术型高校相比,民办高校必须将应用型的类型特色转化为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个性特色,形成持续竞争优势,凸现鲜明的应用特色[8]。
1.1.3 寻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凝练办学特色
民办高校的发展定位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行业企业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要[9],因此,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向和途径要符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要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相结合。办学特色最终要落实到学科专业建设上,就要将专业发展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以服务新产业、新业态、新科技为突破口,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强化实验实训环节的设置与实施,将办学特色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并以此提升办学实力和竞争力。
1.2 办学特色的强化
1.2.1 完善特色专业结构布局
学校应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对区域内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做出预测,整体谋划,提前布局。学校通过准确定位,确定特色发展的战略规划,按照需求导向、条件保障、规模适度、持续建设的原则,有目标、有步骤地设置和调整特色专业结构布局[10-12]。
1.2.2 加强特色专业资源建设
师资建设外引内培,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13]。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学校既要从整体上合理布局,又要突出特色专业发展,设置特色专业的专门资金划拨计划,加强校内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与行业内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机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1.2.3 深化特色专业产教融合
以产教深度融合引领特色专业发展,学校应加强特色专业的产业支撑[14],引进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一线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同时借助产教融合,介入科技应用前沿,实现人才培养的社会化衔接,再通过产教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
1.2.4 营造特色办学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15],培育办学特色离不开校园文化的配套建设和氛围的营造,让校园的信息环境也带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使全体师生有办学特色意识,能为办学特色服务,能参与特色培育的过程。
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航空办学特色工作实施举措和成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以下简称南航金城学院)历经20 余年的办学发展,在母体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赋予的航空基因和已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一直秉承“建设具有航空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科技大学”的理念,培育和强化航空特色。学校航空类专业在专业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大力推进航空特色发展。
2.1 聚焦航空特色,建立融合式专业体系
学校紧密对接航空领域需求,构建的航空育人体系可以为该领域提供飞行员、机务工程、机上/地面服务与管理、机场建设与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型应用人才及技术管理型应用人才。学校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服务民用飞机全寿命服役周期的需求为牵引,逐步完善航空专业整体架构,通过建设交通运输、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飞行技术、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无人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等新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整体布局。同时,学校各专业以服务航空为目标,增设航空类特色课程,围绕航空运输形成较为综合的服务体系。
2.2 多措并举,探索航空人才培养新模式
针对课程体系与办学特色脱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离等问题,学校从3 个方面做出调整:(1)优化培养方案,以培养“宽基础、精专业”的航空人才为指导,努力推进“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改革;(2)借鉴KAPIV 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包含专业核心知识和能力的项目为牵引,把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3)根据航空专业特色,探索“学历+执照”的航空人才培养模式,组织飞行专业学生参加飞机类别私用驾驶执照、商用驾驶执照等级执照的考试,鼓励机务维修专业学生获取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证书等。
2.3 强化人才引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紧密配合学校培育“航空特色”的目标要求,从师资队伍上落实特色内涵。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内培外引,以职业素养与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为重点,以专业教师到航空类高校和企业实践为途径,提高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科学制定人才引进待遇,吸引民航相关企业、兄弟院校的管理、技术、学术人才来校工作;(2)专兼结合,完善兼职教师的聘用、培训和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运行机制,从航空公司、飞机维修工程公司等聘请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专家承担实践课程的讲授;从合作院校聘请专家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讲授,优化“双师”结构,完善航空特色师资队伍建设。
2.4 对标行业需要,构建实践教学资源体系
航空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为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需求及职业标准的高度对接,学校大力投入航空类专业实验实训室建设,已建设标准线路施工和航空电子设备拆装实验室、航空发动机拆装实验室、无损检测实验室、飞行模拟训练实验室、飞行CBT 实验室、航空服务训练舱、空乘化妆实训室、航空科技馆,并购置波音737-500 型飞机一架,为师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教学、科研、实训平台,逐步实现校内实训课程全实装化;此外,加强与航空类企业合作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扩大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2.5 助力学生成长,打造航空特色活动
为使全校师生有办学特色意识,能为办学特色服务,能参与特色培育的过程,主要开展以下3 个方面的工作:(1)发挥各类群体组织和学生组织的资源优势,打造极具航空特色的科技活动和科技团队,如:举办“飞行员特训”“航空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成立机场志愿者服务队、金城学院航模队等特色团队,凸显学校航空特色;(2)在非航空专业开设航空类公选课,如走进民航课程,让更多学生了解航空、了解学校的办学特色;(3)组织师生到航空科技馆、737-500 型飞机展示区参观,让学生了解我国航空史、学校民航发展历程、学校办学特色,用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精神激励学生,进行一场生动的课程思政教育、学校特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3 结束语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是一所大学的优势所在。办学特色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体现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亮点,能够反映学校区别于同类院校鲜明的特点。通过办学特色的培育既可以为新建本科院校合格评估提供有力支撑,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同时,办学特色培育亦有助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升学校的社会认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