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QCA)方法的研究生科研诚信高认知水平驱动路径研究
——以某医科院校为例

2024-05-04胡友坤刘诗晴贺舒婷罗柏桂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组态诚信研究生

敬 真,胡友坤,刘诗晴,周 倩,黄 媛,贺舒婷,罗柏桂,赵 镇,

(1.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科研院,广东广州 510515)

0 引言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加强科研诚信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1]。科研诚信是指科研人员在科技活动中必须弘扬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崇尚创新、开放协作的科学精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恪守科学道德准则,严守学术共同体公认的行为规范[2]。近年来,随着中国科研规模与体量的不断扩大,学术不端行为也频频发生。根据撤稿观察数据库(The Retraction Watch Database)的数据,截至2024 年1月25 日,全球共有50 904 篇论文被撤销,其中中国论文有25 580篇,占全球的50.3%。与此同时,韩磊[3]、陈咏梅等[4]学者的研究均表明,国际生物医学期刊多次集中撤销来自中国学者的研究论文,反映出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科研诚信状况不容乐观。研究生作为国家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已成为科研工作的生力军。医科院校是卫生健康人才培养和创新的重要基地,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从源头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系好研究生科研工作的“第一粒扣子”,是能够对上述学术不端“顽疾”药到病除的卓效“良方”。

目前,对于研究生科研诚信的研究多聚焦于概念与内涵、成因与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与教育措施等方面,但分析的角度多关注于不同影响因素的独立作用,而未能将多种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可以将多种影响因素与教育措施相结合,形成提高认知水平的不同因素组合,也就是里豪克斯等[5]提出的“组态”,相对应的分析方法即为组态比较分析法。该方法常用于将复杂问题系统化,并将其转换为不同的组态进行分析,而分析的关键是从变化多样的组态中找到循环模式[6]。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QCA)作为组态比较分析法主题下的具体方法之一,可以结合组态视角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探究不同因素对于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提升重要程度。基于此,本研究基于组态视角开展研究,结合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组态如何以殊途同归的方式提升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以期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提供管理依据。

1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1.1 文献回顾

1.1.1 研究生科研诚信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CNKI)选择高级检索,文献类别选择学术期刊。由于学术界在探讨科研诚信时有多种相似表达,本研究将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科研诚信”或“科研不端”或“学术诚信”或“学术不端”或“学术失范”或“科研失范”或“学术道德”或“科研道德”或“学术腐败”或“科研腐败”或“学术造假”或“学术抄袭”或“学术剽窃”且“研究生”,检索条件=精确,时间范围不限,来源类别选择“CSSCI”或“北大核心”或“CSCD”或“AMI”或“SCI”,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21 篇。为保证数据的有效性,通过人工清洗剔除了通知公告、会议综述、书评等无关文献,共筛选出有效文献403 篇。

通过RefWorks 形式导入文献计量学软件VOSviewer(1.6.20)中。由于在相关文献筛选时的针对性较强,最终得到的有效文献数量较少,共得到694 个关键词,选择出现频次大于3 次的70 个关键词绘制共现网络视图(见图1)。其中,圆形节点的大小和凸出程度可反映该关键词在文献中的出现频次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节点之间连线的粗细表示了两个关键词在同一篇文献中共现次数的多少。

图1 研究生科研诚信研究样本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关键词共现情况并了解领域的研究热点,按照关键词出现的频次由高到低进行了排序,选取前10 个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绘制成表1。从图1 和表1 可以看出,研究生科研诚信相关文献的高频关键词为:“研究生教育”“学术不端行为”“对策”“学术道德教育”“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教育”“硕士研究生”“失范”“影响因素”。其中,围绕“研究生”这一最大节点,较为突出的关键词包括“研究生教育”“科研诚信教育”“医学研究生”以及“影响因素”等。说明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诚信问题仍是研究的关注热点,因此寻找提升医学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教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表1 研究生科研诚信研究样本文献的前10 个高频关键词

1.1.2 科研诚信认知水平

科研诚信认知包括对科研诚信的概念、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理解,以及对产生科研不端行为危害性的判断等。对个体而言,其诚信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其自身认知水平的影响。研究生通过日常学习、与导师及同学交流、参与学术活动等途径接触了不同的科研诚信价值观,在外在环境与内在感知双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具有个体差异的科研诚信认知,使个体对科研诚信问题产生不同的感性认识和价值取向,进而表现为外在的行为差异[7],即是否会遵循科研诚信准则或产生科研不端的行为,因此,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综合作用对科研诚信认知水平将起到决定性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将从外在和内在影响因素两个层面探究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关键要素。

1.1.3 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外在影响因素

研究生阶段是众多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启蒙阶段,也是科研价值观重要的形成阶段,研究生对外在因素的感知会显著影响其科研诚信认知水平,而不同性质的外在因素对科研诚信认知塑造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在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外在影响因素分为政策感知、环境感知和危害感知。

政策感知是指个体对政策有用性和可及性的衡量,以及如何使用政策的态度。国家出台的政策及高校颁布的规章制度都会对研究生的科研诚信认知产生一定影响,为其在解决科研诚信难题时提供参考依据。初景利等[8]认为,目前教育引导、警示惩戒等单一手段的实施都难以发挥理想效果,唯有制定具备强大约束力的政策,才有可能避免科研不端的发生。

环境感知是指在一定环境中,个体对周围文化及现象形成的主观判断。部分学者认为德行合一的教育导向和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是影响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的关键环境因素。如,朱樱等[9]认为不关注对研究生科研素质的教育,只是重说教轻养成、重技术轻德行是导致研究生学术道德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王红红等[10]认为目前科研领域“重成果、轻质量”的不良学术氛围导致了研究生出现认知错误,是影响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因素之一。

危害感知是指个体对潜在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预期受损害程度的评估。在科研的过程中,诚信危害感知是研究生在产生科研不端行为前对客观存在的后果以及可能会遭受的惩罚措施的主观感知。柴泽阳等[11]提出高校学术规范教育体系薄弱、考评标准单一,使研究生难以接受全面的学术规范教育,导致学术诚信认知浅薄。由此可见,科研诚信教育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科研不端后果的深刻认识也会影响其科研诚信认知水平。

1.1.4 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内在影响因素

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内在影响因素即影响研究生对自我科研诚信认知的主观因素。对相关文献中的内在影响因素梳理归纳和综合考量后,本研究将内在因素划分为学术成就动机与科研能力自我评价两大部分。

学术成就动机是指激发个体产生高学术成就行为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动力。部分学者认为科研不端行为的发生与研究生的学术成就动机及由此产生的学术责任意识相关。例如,刘九庆等[12]认为成就动机高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高,成就动机低的研究生次之,成就动机中等水平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最低;郭玉珍等[13]认为研究生学习动机不清晰会导致其科研动力不足;方媛等[14]提出部分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是学习动机不明确、敷衍科研训练、缺乏刻苦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诚信意识不足等因素导致的;马杰等[15]认为,目前研究生的学术责任意识亟须加强。

科研能力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身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能力和表现进行的自我评估。部分学者认为,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也是关键的内部影响因素之一。例如,段泽球等[16]指出防止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关键点是要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培养研究生形成科研思维,促使其具备独立科研的能力;谢博宠[17]则认为部分研究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自律性较差,导致专业知识积累不足,难以满足学术和科研需要,从而出现学术不端行为;钟芳芳等[18]则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归因于研究生的情感倾向,主要表现在对学术不端的漠不关心以及在学术上投机取巧的侥幸心理等。

1.1.5 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驱动路径

科研诚信教育作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关键驱动路径,通过进一步完善多途径的教育措施,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但如何促使科研诚信教育更加行之有效,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19]。

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主要依据是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行为准则以及高校制定的规章制度,旨在培养研究生科学精神与科研诚信意识、维护学术与教育的严肃性;同时,科研诚信教育也能够激发研究生的自律意识与创新思维,一方面主动把自身学术行为与学术规范进行对照,积极弘扬风清气正的学术风气,另一方面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与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

目前,对于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成因上,对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开展深入研究较少。整理分析研究生科研 诚信教育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如原悦婷[7]认为教育是顺利进行科学研究的关键途径,但目前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无法避免形式化的问题,导致科研诚信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王飞[19]提出中国的科研诚信教育在实践层面仍有很多不足,从课程开设的对象、主体、性质以及如何调动高校和教师开课的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采用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建设性意见;谢博宠[17]认为目前中国科研诚信教育虽然在科技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以及高校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仍需进一步督促落实相关措施,例如高校要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教育作用,高校科研诚信教育相关管理部门也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从学校课程教育、导师日常要求和管理部门预警与监督3个角度解构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

1.2 分析框架

在组态视角下,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影响都不是相互独立,而是通过联动匹配的方式协同发挥作用,因此,围绕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具体措施整合两类重要的内外在条件因素,探究提高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组态效应机制。由此,构建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高水平实现的分析框架

2 数据收集与检验

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整体分为两 部分:第一部分为科研诚信教育科研诚信认知内在影响因素与科研诚信认知外在影响因素相关问题;第二部分为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测量相关问题。第一部分中的科研诚信教育(A维度)围绕学校课程教育、导师日常要求和管理部门预警与监督三方面展开,测量问项包括“课堂教学是了解科研诚信相关意义及重要性的有效方式”“导师会强调科研行为规范及其重要性”“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会强调规范记录并保存原始实验数据的重要性并不定期抽查”等;科研诚信认知内在影响因素(B维度)的测量分为学术成就动机和科研能力自我评价两方面,测量问项包括“我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时刻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在科研过程中,我享受科研带来的挑战,遇到问题时我也会积极解决”等;科研诚信认知外在影响因素的测量分为环境感知(C维度)、政策感知和危害感知3 个方面,其中由于政策感知和危害感知在题项中具有一定的因果性,即如果研究生较为了解国家或学校制定的科研诚信政策及规范,那么他对科研不端的后果也会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用D维度代表政策感知及危害感知两方面,测量问项包括“学校的科研支撑条件在逐步完善,能满足日常的科研需求”“能清楚地了解国家部委制定的关于科研诚信规范的政策、法规及条例”“能清楚地了解科研不端行为会带来危害以及严重后果”等。

第二部分关于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测量以柯斯特知信行理论模式(KAP)和科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为基础,包括三大维度:一为科研诚信认知(E维度),测量问项包括“查找科研诚信相关规章制度的渠道”“哪些是违反科研诚信规范的行为”等;二为科研诚信态度(F维度),测量问项包括“我认为研究生必须恪守科研诚信规范”“如果我违背了科研诚信规范,我会感到忐忑和不安”等;三为科研诚信行为,包括科研诚信行为中不易被察觉的不端行为(G维度)以及较为常见多发的不端行为(H维度)。测量问项包括“在不影响自身排名的前提下,对于导师不根据实际研究贡献进行作品署名的行为,我觉得也可以接受”“替他人代写论文不仅可以赚取一些生活费缓解生活的压力,而且也能锻炼个人撰写论文的能力,不是坏事”等。此外,根据医科院校研究生的特点,将年级、培养方式、学历、学习方式看作可能影响结果的控制变量。其中,年级分为4 组:一年级=1、二年级=2、三年级=3、四年级及以上=4;培养方式上,学术型研究生=1、专业型硕士=2;正在攻读的学位方面,硕士研究生=1、博士研究生=2;学习方式上,全日制=1、非全日制=2。除控制变量外,所有问项均使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进行评价(1=完全不同意/完全不熟悉,5=完全同意/完全熟悉)。

2.2 调查问卷的测量

初始问卷制定好后,在某医科院校针对研究生群体随机发放进行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修正。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在将题项导入问卷星时设置了互斥选项,并根据作答时间进行筛选,最后得到有效问卷250 份。对250 份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根据李灿等[20]的研究,调查问卷的信度通常采用克朗巴哈系数(以下简称“a系数”)进行测量,该系数代表了问卷条目的内部一致性,等于所有可能组合的折半法信度系数的平均值。一般认为a系数达到0.8~0.9 时问卷信度非常好;在0.7~0.8 时表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本研究的信度检测主要包括问卷各维度之间的一致性检测和总问卷内外一致性及稳定性检测两部分,结果显示总问卷a系数为0.943,A~H等8 个维度的分问卷a系数均大于0.8,表明问卷信度非常好,所获结果可靠,可进行下一步分析。

运用SPSS25.0 软件对问卷进行因子分析适合性的评估,以确保调查问卷所测量的数据结果适合做因子分析。对问卷项目进行 KMO 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KMO 值越接近于1,表示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原有变量越适合作因子分析。本问卷的KMO 值为0.914,分问卷项目获取的KMO 值均大于0.8,Bartlett 球形检验P值均小于0.01,证实问卷各分问卷题项的结构较好,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可进行因子分析。另外,由于本研究问卷的测量并非借鉴或改编已有研究工具,因此要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来确定问卷的合理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将特征根大于1 作为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的标准。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对8 个因子进行归纳总结,将标准化因子载荷均低于0.5 标准值与不符合要求的题项进行删除,共删除4 个题项。对修改后的问卷重新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如表2 所示,得出总问卷a系数为0.952,分问卷a系数均大于0.8。

表2 信度检验分析结果

对修改后的问卷做效度分析得出KMO 值为0.913,分问卷项目获取的KMO 值均大于0.7,Bartlett 球形检验P值均小于0.01,证实各分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各题项间的相关性较强,如表3 所示。

表3 调查问卷的KMO 值和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

随后,对问卷进行判别效度分析,以因子之间的均值为标准做相关性检验(见表4),以判断因子区分效度的表现情况。Pearson 相关系数显示,任意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不为1,且每个维度的AVE平方根值均大于该维度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的最大值,各个维度测量的判别效度也非常理想,说明不同维度在理论上具有独立性,问卷的测量题项准确有效。

表4 各维度的Pearson 相关性检验结果与AVE 根值

2.3 数据收集与样本情况

通过以上分析和测量,最终形成了本研究的正式调查问卷。正式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星形式发送给某医科院校的研究生群体,涵盖了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根据问卷作答时间等因素进行筛选,最后得到有效问卷1 950 份。结果显示(见表5),样本结果与该医科大学人员分布情况大致相符,且问卷的样本代表性较强。

表5 样本数据统计结果

3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作为传统对称分析工具的补充,能根据条件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形成结果变量的所有足量条件组合[21]。考虑到样本中的观察条件和结果差异是连续的,因而借鉴Fiss[22]的研究,采用被广泛使用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uzzy sets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作为研究方法。

3.1 变量校准

运用fsQCA3.0 软件进行分析之前需要对变量进行校准,即为数据赋予集合隶属。根据Fiss[22]的研究,需要将变量依据标准设定为3 个临界值:完全不隶属、交叉点和完全隶属,转变后的集合隶属在0~1之间。分别借鉴田晓旭等[23]、罗拥华等[24]的做法,对8 个条件变量及1 个结果变量中的连续变量取平均值,其中3 个锚点分别设定为样本数据分布的百分之十分位数、平均值和百分之九十分位数,各个变量的校准锚点见表6。

表6 变量校准锚点

3.2 数据分析

3.2.1 必要性分析

由于一个必要条件可以被视为结果的一个超集,若必要条件被包含在真值表分析中,它可能会在纳入逻辑余项的解中被除去[21],因此进行组态分析之前需要对单个变量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进行检测。在fsQCA 软件中,一般可以通过变量的一致性是否高于0.9 来判断该条件变量或其否定变量是否为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通过表7 可知,各个条件变量的一致性水平均低于0.9,没有必要条件的出现,因此认为单一条件对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进行组态分析。

表7 影响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必要条件分析结果

3.2.2 组态分析

根据Park 等[25]的研究,一致性阈值应大于0.8,且不一致性的比例减少(PRI)阈值可以采用自然截断的方法,故将一致性门槛值设定为0.8,案例频数门槛值设定为1,经真值表程序分析得到复杂解、简约解和中间解。根据表8,导致样本医科院校研究生高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共有5个组态,其解的一致性达到0.999,且每条路径组态的一致性均高于标准0.8,表明路径组态结果可靠,解有意义。将这5 个组态分为3 种类型:学校课程教育主导型、导师日常要求与危害感知的“双核”驱动型以及政策感知能力推动型。

表8 实现医科院校研究生高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组态

第一,学校课程教育主导型。从组态1 中可以看出,学校课程教育作为核心条件存在,管理部门预警与监督和政策感知核心条件缺失。这表明尽管学校的预警与监督和研究生对政策的感知能力等多方面条件缺失,但在学校课程教育的驱动下,可以有效弥补其他影响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有效提高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组态1 可以解释约7.5%的案例。分析该路径所覆盖的典型案例可以得出,通过这类途径实现科研诚信认知高水平的研究生在学校课程教育部分的得分高于总样本的平均数,但在其他影响因素中的得分都低于整体平均分,特别是在科研能力自我评价与学术成就动机方面的得分远低于整体平均分。根据问卷内容可知,虽然这些研究生认为自身的科研能力较差且缺乏在学术成就上的追求,但通过学校开设的有关科研诚信教育的课程学习后,研究生也同样认为通过课堂学习是了解科研诚信相关意义及重要性的有效方式,故而其科研诚信认知呈现高水平。

第二,导师日常要求与危害感知的“双核”驱动型。在组态2、组态3 和组态4 中,尽管存在内在影响因素和环境感知等方面缺失,但在导师日常要求和危害感知核心条件驱动下,可以有效弥补由于学术成就动机、科研能力自我评价、环境感知等缺乏而引发的不利条件,实现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有效提高。其中,组态2 可以解释约7%的案例,对于环境感知与政策感知核心缺乏的研究生,需要在导师日常要求的基础上同时进行课堂教育并加强管理部门的监督才能提高其科研诚信认知水平;与组态2 相比,从组态3 和组态4 可见,具有一定政策感知能力的研究生,其科研诚信教育可以从加强政策普及入手,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分析通过组态3 和组态4 实现高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典型案例可以看出,这类途径下的研究生在科研诚信认知水平内在影响因素部分的得分较低,与平均值相差较远,但在危害感知与政策感知两个部分的得分较高,因此可以得出导师日常对研究生进行科研诚信相关的要求作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传统形式,仍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要辅以学校的课程教育或加强管理部门的预警与监督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诚信认知水平。

第三,政策感知能力推动型。从组态5 可以看出,政策感知能力作为核心条件存在,管理部门预警与监督和学术成就动机为核心缺失,危害感知能力为边缘条件存在。在该路径所覆盖的典型案例中,研究生在政策感知评价方面的得分为满分,且危害感知评价方面的得分也高于总体平均分。这表明,在促进研究生对科研诚信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措施进行充分的学习和了解时,也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危害感知能力,即让学生充分了解科研不端的危害及后果,在二者的协同作用下即可实现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的高水平。

3.2.3 稳健性检验

根据张明等[26]、戴正等[27]的研究,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常通过改变一致性门槛值、变动案例频数、补充或剔除案例等方法来检验结果的稳健性,因此,一是将PRI 一致性由0.997 降低至0.995,产生的组态共有9 个,基本包括了现有组态;二是将案例频数由9 个改到8 个,得到的组态包含于现有组态中,这说明本研究结果比较稳健。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及思考

4.1.1 促进教育双主体“同频共振”是提升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核心途径

基于本研究的组态分析结果可见,学校课程教育和导师日常要求这两个教育途径占据重要地位。因此,为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学校和导师双主体应保持“同频共振”,共同发挥整体协同效应。一方面,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加强顶层设计,立足核心教育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拓宽科研诚信教育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将相关课程设置为必修课并赋予更高学分,使科研诚信教育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生涯的全过程之中;同时,针对医学生培养时间长、投入成本高、专业性较强、涉及专业较多等特性,可有针对性地为不同专业的研究生动态调整科研诚信课程内容,例如,对于临床类的研究生要加强对医学伦理的相关教育,着重强调实验数据的科学性及规范性,而对于生物信息类的研究生要强调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对于卫生管理类的研究生则要强调质性研究过程的可靠性等。另一方面,从导师层面来看,要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做遵守科研道德的模范和表率。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加强对研究生科研诚信的管理,对重要论文等科研成果的署名、研究数据真实性、实验可重复性等进行诚信审核和学术把关;此外,倡导因材施教,为不同培养类型的学生制定符合科研诚信认知规律的培养方案,并提供全过程、多方面的指导,以及保障科研支撑条件等,确保科研活动合规有序开展。

4.1.2 激发科研内驱力“行动开关”是增强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的关键路径

本研究的组态分析结果显示,样本医科院校研究生的科研诚信内在影响因素在5 个组态中均显示条件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科研诚信认知水平。因此,激发研究生科研内在驱动力是提高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关键要素。一方面,强化科研实践育人,提升研究生科研能力自我评价的信心。实践是科研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载体,通过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分类制定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可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增强其科研荣誉感,使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研活动中科研诚信的必要性;同时,强化科研素养与学术思辨并重、科研水平与实践能力并举,形成育人为本、诚信为基的德育培养理念,由此培养研究生对自我科研能力评价的获得感,从而不断提高其科研诚信认知水平。另一方面,树立榜样引领育人,激发研究生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决心。鉴于价值引导、目标激励是研究生发挥内在驱动力的引擎,通过弘扬科学家精神、汲取榜样力量,激发其崇尚科学的兴趣,增强投身科技报国的使命感;同时,通过进一步发挥朋辈示范作用,调动研究生群体踔厉奋发、锐意进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点燃其增强自我学术成就动机的“行动开关”。

4.1.3 运用认知外驱力防微杜渐是优化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教育的有效捷径

本研究的组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医科院校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高水平的其中4 条路径强调了外在因素中政策感知和危害感知双因素的重要作用。因此,不断增强和优化外驱力的推动作用是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途径。一方面,科研诚信政策是科研行为的“防火墙”,研究生必须秉承科学精神、恪守科研准则、遵守诚信规范,方能坚守底线,践行科研诚信要求;另一方面,对科研不端行为危害性认知是规范科研行为的“紧箍咒”,研究生必须始终坚持以诚立身、以德治学,牢牢将科研诚信铭记于心,方能不越“红线”,延续科研“生命线”。

4.2 对策建议

4.2.1 着力一个“融”字,打好科研诚信教育组合拳

影响研究生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因素是盘互交错的,要实现科研诚信认知水平的有效提升,应综合考虑研究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学习方式等情况,“融”中求合,实现内在与外在因素之间的融合与融活。在融合发展中实现相融互通,在融活发展中迸发内生动力,稳步推进多因素、多角度、多层次融合,打好内外因素协同发力的“组合拳”,促进科研诚信教育质与效的双提升。

4.2.2 立足一个“聚”字,共筑科研诚信教育同心圆

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必须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方能推动科研诚信教育成效持续巩固。应构建以研究生为“圆心”,以导师、院系、学校为梯度的递增“半径”,勠力共筑同心圆。建立常态化、动态化、规范化的科研诚信教育与监督机制,让同心圆同音共律、同声共气。

4.2.3 突出一个“新”字,构建科研诚信教育新模式

传统的科研诚信教育模式多以单一教育为主,较少对教育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更缺少教育前的评估,未能有效实现科研诚信教育的有的放矢。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先评估后教育的新模式,即先评估研究生的科研诚信认知水平,再针对不同研究生群体设计出相适应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构建革故鼎新的诚信教育模式,在求新中永葆科研诚信教育本色。

猜你喜欢

组态诚信研究生
基于PLC及组态技术的恒温控制系统开发探讨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基于PLC和组态的智能电动拧紧系统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PLC组态控制在水箱控制系统的应用
铸造行业三维组态软件的应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