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的新威胁
——掠夺性会议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4-05-04曲文澜张红伟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术会议会议文献

曲文澜,张红伟

(中国农业大学情报研究中心,北京 100083)

0 引言

学术会议是提供给研究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的平台,是研究人员日常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普赖斯[1]认为学术会议也是科学家之间进行情报信息交流和交换的重要方式。学术会议促进了科学思想的交流和传播,减少了学术情报交流的信息不对称,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当前,由于在学术会议上展示和发表论文成为中国许多学术机构对研究人员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热衷于参加学术会议[3]。然而,令人不安的是,学术会议质量良莠不齐,掠夺性会议(predatory conferences)逐渐成为科技创新的一大威胁。“掠夺性会议”最早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图书馆员Beall[4]提出,特指一些个人或公司而非正规的科学组织团体利用科研群体想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展示自己科研成果的心理,借机收取包含住宿、餐饮和项目材料费等高额参会费用,却几乎不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和服务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欺诈性学术会议[5]。一项对全球1 872 名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显示,超过80%的研究人员认为掠夺性会议在他们国家已经或正在变成严重的问题[6]。随着线上会议的增多,在线掠夺性会议也不断增加。据估计,目前掠夺性会议的数量已经超过了正常学术会议的数量[7],可见问题之严重。掠夺性会议现象在中国也并不少见,但是相关研究却并不多。总之,掠夺性会议的野蛮生长严重威胁着科学研究的良好发展,尤其对中国科技创新和科技强国建设造成危害,急需学界给予高度关注。在此,本研究将对掠夺性会议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凝练,并对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给予了讨论和展望。

1 文献来源与统计分析

1.1 文献来源

本研究选择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采用高级检索,以“predatory conferences OR questionable conferences OR fake conferences OR spam conferences”作为检索式进行主题检索,将文献类型限定为“article OR review article OR letter”,检索时间为2023 年9月12 日,共得到200 条搜索结果。经人工筛检剔除主题为“掠夺性期刊”和“掠夺性出版”相关文献,以及与研究主题无关的病理学、环境学、农学和生态学等领域的文献后,共得到有效文献32 篇。其次,通过延伸追踪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发现并增补10篇相关文献。此外,基于一篇2021 年期刊论文的参考文献和一篇2022 年刊登在Nature上的通信短文,又拓展收集到与“掠夺性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研究报告2 篇。综上,一共获取英文文献44 篇。

中文文献数据来源选择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以“掠夺性会议+虚假会议+垃圾会议+欺诈会议”作为检索式进行主题检索(万方数据库按照平台检索规则用‘OR’代替‘+’,维普数据库由于没有主题检索故选择“所有字段”检索)。检索时间为2023年6月1日,共检索到2篇中文文献。

1.2 发文数量统计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发文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国外对于掠夺性会议的研究从2013 年开始(见图1),随后研究论文数量基本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17年以来,每年都有5 篇以上的相关研究文献(由于2023年并不是完整的一个自然年,其研究文献较少),说明关于掠夺性会议的问题逐渐得到更多研究者的关注。国内外对于掠夺性期刊的研究在2019 年即已达到90 余篇之多[8],相较之下,掠夺性会议的相关研究仍然非常少。另外,值得警醒的是,国内掠夺性会议的相关研究文献只有2015 年和2019 年的两篇,说明中国研究者对掠夺性会议的关注更少,而且时间也更晚。

图1 国内外掠夺性会议的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1.3 研究范式统计

近些年,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研究在逐渐增多[9],基于此,本研究对掠夺性会议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研究范式分类,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3 类。统计发现在44 篇国外研究文献中,对掠夺性会议进行定量研究或混合方法研究的文献数量不足1/3;国内也只有1 篇文献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见表1)。可以看出,当前掠夺性会议的相关研究大多是通过观察和描述进行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方法研究还是较少。

表1 掠夺性会议国内外文献研究范式统计

2 掠夺性会议研究述评

经过对相关文献进行仔细阅读和分类发现,当前掠夺性会议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识别特征、分布特征、驱动因素、危害影响、预防和治理措施等6 个方面。

2.1 概念界定:过于宏观,缺乏具体判定标准

现有研究对“掠夺性会议”一词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规范的说法。一方面是因为其本身含有较大的主观性和浓厚的批评或指责情绪,且无法将其和不规范的学术会议做有效区分[7];另一方面,“掠夺性”一词单方面强调被迫行为,强化了参会者的受害者形象,忽略了部分主动自愿的参会者,而这部分人群与掠夺性会议的组织者实际上是互利共生的关系[10]。2021 年,Pecorari[11]认为掠夺性会议组织者始终将对获取利润的追求置于对传播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之上;同时,会议有盈利动机和质量差都不足以定义一个会议具有掠夺性,但合法的学术会议应该把首要关注点放在如何提升会议质量上,如果本末倒置,把盈利目标置于追求会议质量的优先级之上,那么该会议就是掠夺性会议。

2.2 识别特征:多维识别线索

有关掠夺性会议识别特征的研究最早见于Cohen[5]于2013 年发表的文章。此后几乎每年都有研究者试图归纳总结掠夺性会议的各项特征。相关研究主要揭示了掠夺性会议的宣传特征、邮件邀请特征、费用支付特征、选址特征和会议时间特征等。

在宣传特征方面,Bowman[12]研究发现,掠夺性会议通过使用与某著名会议相近的会议名称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例如仅仅去掉一个连字符,以及未经专家学者允许便私自盗用他们的名字来达到吸引更多人前来参会的目的。2018 年,Memon 等[13]研究发现,掠夺性会议经常带有一些“国际的”“全球的”“世界的”标签,以突出会议将面向国际参会者传播和分享研究成果;如果会议宣传承诺提交的论文将发表在被编入Web of Science、Scopus 等重要数据库索引的、高影响因子的期刊上,则此会议很可能是掠夺性会议。Asadi 等[14]的研究认为,掠夺性会议的宣传特征主要有:标题用一些真假难辨的前沿学科名作为宣传噱头;更改会议标题中的届数;关注多学科、广泛的主题,很短的论文审核时间,在委员会名单中盗用著名专家学者的名字,不会对每位委员会成员作详细介绍。另外,掠夺性会议组织者已经不像过去在宣传中缺少或敷衍同行评审环节,而是会暗示甚至故意标明有同行评审环节以伪装自己[11]。

在邮件邀请特征方面,Cress[15]发现掠夺性会议的电子邮件文本包含大量的语法错误、彩色字和感叹号。Cobey 等[16]通过研究109 封疑似掠夺性会议的电子邀请邮件发现,有49 封邮件(占比为44%)特别标明了会议的“世界性”和“国际性”;超过一半的邮件措辞有明显的语法或者拼写错误;有82 封邮件(占75%)没有会议主题或者主题过于宽泛;有38 封邮件(占34%)明确告知收件人将在会议上发表演讲。Asadi 等[14]研究发现,掠夺性会议组织者常使用免费注册的电子邮箱(包括但不限于Gmail、Hotmail、Ymail)来群发邀请函;掠夺性会议邀请邮件中常常告知被邀请人可以选择不亲自参加会议,只需提交论文即可获得会议出席证书;电子邀请邮件以“你被邀请”(you are invited)为主题,其很可能是掠夺性会议,因为正规的学术会议通常不会这样写邀请邮件。2019 年,Asadi[17]的研究又发现,如果被邀请者还没获得教授头衔就收到了题头为“尊敬的/敬爱的教授”的邀请,其很可能就是掠夺性会议,因为诸如此类的细节错误几乎不可能发生在正规学术会议的邀请中;掠夺性会议还可能会邀请学者在会议上就自己之前发表过但与该会议主题毫不相关的论文进行发言;掠夺性会议还会建议研究人员邀请同事一起参加,并给予相应回报,如给予参会费用折扣;如果邮件邀请中会议组织者提出免费提供住宿、饮食甚至往返航班,又或者出现“第一个会议缴费后,参加第二个会议免费”等营销策略,则此会议为掠夺性会议的可能性很大。

在费用和支付特征方面,掠夺性会议的组织者常常要求与会者将会议费用转到一个私人账户,常常是诸如西联(Western Union)此类的账户,且没有任何退款政策;如果会议主办方在收到注册费后立即提供会议出席证书,那么此会议一定是掠夺性会议[14]。2020 年,Cortegiani 等[18]在研究中发现,正规会议组织者不会以收取注册费的方式邀请学者担任会议主持或演讲者,也不会将会议全部委托给商业公司来组织。

在会议选址特征方面,Beall[19]的研究发现,一些掠夺性会议的组织者同时在一家酒店举行3 场甚至更多的会议。2018 年,Pawar[20]发现掠夺性会议在邀请中会着重叙述会议地点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2021 年,Xia[21]研究了2021 年4 月至2022年12 月世界科学、工程与技术学会(WASET)预报的310 场计划会议发现,会议场地全部选在大城市或者旅游景点。

在会议时间特征上,Asadi[14]的研究发现如果一项会议的论文提交截止日期、注册日期等重要日期和时间节点反复修改,具体计划中开始、结束和休息时间模糊不明确的会议有可能是掠夺性会议;Pecorari[11]的研究和Kulczycki 等[22]的研究都发现许多涵盖学科范围广的掠夺性会议常常被分为几个小会议来宣传,但实际开会时又合并为一个会议开展,这也是很多掠夺性会议的会议时间和地点出奇一致的原因。

2.3 分布研究:研究结论存有矛盾

现有相关研究对掠夺性会议的各种分布进行了探索。从地区分布角度看,Elliott 等[6]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掠夺性会议在中亚、南亚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较全球其他地区更为严重。从人群分布角度看,研究生、青年学者群体由于缺乏经验、急于证明自己,抑或有强烈的晋升需求,尤其容易落入掠夺性会议的陷阱[20]。从学科分布角度看,医学(包括但不限于Bakri 等[23]提到的眼科、Heasman[24]的研究所涉及的牙科领域等)是掠夺性会议的高发领域,且Lang 等[25]的研究表明此类会议逐年增多。从国家收入分布情况来看,中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的研究人员相比高收入国家的研究人员参加掠夺性会议的可能性更大[6]。2022 年,Kulczycki 等[22]对出现在Beall 的掠夺性出版名单中的两家公司OMICS 和WASET 在2015 至2017 年间分别组织的935 次会议和296 次会议进行研究发现,会议主办城市大多数在欧洲和北美;从会议发言者的国别来看,OMICS 会议的美国发言人最多,其次是印度发言人,WASET 会议中的土耳其发言人最多,其次是印度发言人;从收入分布情况来看,有93%的OMICS会议和84%的WASET 会议在高收入国家举行;有11.0%的OMICS 会议演讲者和5.7%的WASET 会议演讲者来自世界大学排名前100 名(指至少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 世界大学排名三大榜单中的一个进入前100 名)的院校。可以发现,相关研究结论存在一定的矛盾,值得关注并加以研究验证。

2.4 驱动因素:主客观并存

现有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了掠夺性会议的驱动因素:一是学术研究成果的迅速商业化是第一驱动力,各方以获取商业利润为首要目的,如会议组织方、场馆提供方等各利益相关群体都在为掠夺性会议的举办创造机会[7],所以Cress[15]将掠夺性会议描述为“开放获取(open access)的黑暗面”。二是研究人员、学者和研究生的升职、毕业和求职等压力,尤其是博士研究生、青年学者所处的学术环境和晋升体制等因素造成“不发表就拿不到学位”(publish or no degree)和“非升即走”(publish or perish)等的困境和压力,如Mertkan 等[26]、Bishnoi 等[27]的分析。三是很多年轻学者缺乏参会经验,出于求职或者职称晋升等需求[12],很容易被邮件邀请中诸如“学术界新星”等奉承的头衔所迷惑[28]。四是由于“无需自掏腰包”,有些科研人员会肆意挥霍手头多余的科研经费来获取旅游等非学术福利[28]。五是一些人员被同行鼓动去参加[6]。六是大学和资助方提供场地和服务前没有做到尽职尽责的审查义务,无意中推波助澜[7]。

2.5 损失危害:个人、学界和社会

相关研究揭示,掠夺性会议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巨大的,不仅对参会者个人,也会对学界和整个社会造成损失和危害。其中,个人损失主要集中在经济损失和职业损失两个方面。相关研究发现,掠夺性会议对个人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包括学者参会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论文展示成本,以及会议的注册费、往返行程和住宿餐饮费用等;如果是生物医学或是实验物理等领域,还需要考虑到实验器材、演示用品、实地考察等花销,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隐性成本,比如给参会者造成的心理创伤、精神损失等[7]。2021 年,Bakri 等[23]指出在个人层面上,参加掠夺性会议将对学者或研究生的职业发展和学业教育构成威胁。这些记录会给个人声誉造成极大的污点,严重者甚至会因此失去工作机会。中国学者陈铭[28]研究指出,不管是没能鉴别出掠夺性会议还是误将简历发到掠夺性会议网站,都会给一位学者的声誉和同行评价造成恶劣的影响,甚至威胁到其自身学术生涯。

掠夺性会议对学界和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首先,对学界而言,掠夺性会议破坏了科研诚信的良好学术氛围,浪费了大学、研究机构有限的科研经费和学术资源,而且涉及的所有会议组织方的行业声誉都将受损;其次,在掠夺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如果被撤稿,将会给研究机构带来负面影响,若没有及时撤稿反而被引用则又会污染文献知识库,造成更恶劣的影响[7]。另外,掠夺性会议使学术会议作为学术交流的价值被削弱,而且会议论文作为科研评价的指标也会出现结果偏差[28]。再者,从对社会的影响看,掠夺性会议为伪科学和虚假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提供了平台,相关研究结论如果被政策制定者采纳或参考,其影响将会蔓延到公共政策领域,进一步扩大危害[23]。另外,Ibrahim 等[29]的研究指出,掠夺性会议的组织者构成侵犯商标、版权和其他侵权行为。而且,在信息化时代,掠夺性会议带来的虚假信息会像真实可信的信息一样广泛传播,一些医药方面的掠夺性会议传播的虚假信息一旦蔓延到生物医药和医学领域,很可能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甚至事故,从而对公共健康造成危害[30]。

2.6 预防治理:个人、机构和政府

在对掠夺性会议的预防和治理方面,现有研究主要从个人、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和监管部门等不同主体展开的。

2021 年,Pecorari[11]分析指出,参加掠夺性会议的人群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即不清楚掠夺性会议危害的参会者和明知故犯的参会者,对于前者可以通过普及掠夺性会议危害提升防范意识来解决,对于后者则应该建立惩罚措施来加以遏制。对高校师生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等个人而言,避免参加掠夺性会议最行之有效和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手头有一份掠夺性会议的名单,就像曾经的Beall 掠夺性期刊“黑名单”一样[31],但由于种种原因,该名单已经不再更新和不可访问了[32],目前利用谷歌搜索只能找到KScien 网站(https://kscien.org/)提供的掠夺性会议名单。除此之外,现有研究也提供了一些避免参加掠夺性会议的预防方法,如Asadi 等[14]的研究指出,鉴于很多可疑会议声称是由爱思唯尔或其他著名出版商收录或组织的,我们可以登录出版商官方网站在其数据库中检索该会议,如果有就是正规会议,否则很可能是掠夺性会议,而鉴于许多掠夺性会议的组织者未经允许就擅自引用知名专家学者的名字作为委员会成员,我们可以尝试与委员会成员本人联系并询问一些有关会议的问题;Lang 等[33]在2020 年提出会议影响因子CIF,即将2013 至2016 年某医学年会上最终发表在有同行评审的期刊上的论文摘要数量除以该会议提交论文摘要的总数,再乘以出版期刊影响因子中间值;国际科学院联合组织(IAP)[7]在2022 年出版的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从低风险到高风险渐进标记行为图谱的方法,都试图帮助参会者识别出掠夺性会议。另外,如果提交一篇表面上看似合理,但实际内容空洞、没有任何意义的文章被接受了,那么可以断定该会议为掠夺性会议。例如2021 年Pecorari[11]的研究将10 篇这样的摘要分别发给10 个可疑会议,共发出100 份,收到了97 份接受通知,表明这10 个会议都是掠夺性会议。对于年轻的研究生和青年学者来说,不要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在参加任何学术会议之前多加考虑,尽可能多与同行和前辈讨论[34],如果怀疑会议为掠夺性会议,那么在注册缴费前一定要参考导师或同事的建议[25]。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一些网站提供的学术会议质量检测流程指南来辅助筛选合法正规的学术会议,例如Think.Check.Attend 网 站(https://thinkcheckattend.org/)旨在通过回答一系列的问题,一步一步地指导和协助参会者筛选出可以放心参加并提交论文的会议[29]。2022 年,IAP[7]的研究报告中列出了如表2 所示可以帮助识别掠夺性会议指南的网站。

表2 掠夺性会议识别指南网站

对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来讲,应避免在学业或职称评定、晋升的过程中使用任何与掠夺性会议相关的论文、文献;要明确规定师生和研究人员不要故意去参加掠夺性会议,并要把预防掠夺性会议的有关知识纳入研究生、青年学者和其他科研人员的科研诚信培训教育中[7]。此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还应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拒绝给研究人员提供参加掠夺性会议的注册费、差旅费和住宿费[1],例如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Monash University)不资助任何人参加掠夺性会议,学校里的学生和教职工在申请会议资助前须自行检查会议的正规性[13]。作为许多学术会议的主办方和场地等资源的提供方,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需要提前做好尽职尽责的审查,不要为掠夺性会议组织者提供场地和服务等;同时,也要避免院校名称、徽标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掠夺性会议组织方滥用[7]。另外,应改进对科研人员的评价,改善“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科研风气和评价体系[28]。此外,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国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起来打击掠夺性会议,鼓励全球所有的科研机构建立并持续更新虚假会议名单,并鼓励所有大学建立针对学术会议的筛选机制[32]。

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加大监管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限制各利益相关群体的不正当行为,净化学术会议大环境;对滥用院校徽标和信息、在当事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使用专家学者的头像和个人隐私资料、篡改地址、虚假宣传等行为应加大打击力度;政府还可以为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提供更多的经费以专门应对和打击学术掠夺性组织[7]。

3 讨论

掠夺性会议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但只是从2013年开始被学者关注,研究时间并不长,而其野蛮生长的速度和损失危害的巨大却与日俱增。毋庸置疑,当前关于掠夺性会议的相关研究对我们了解和认知掠夺性会议的发生发展特征和探索预防治理措施等都大有裨益,但是现有研究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鉴于当前中国积极提升科技投入效能、重点强调科技创新、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亟需有更多学者关注并研究掠夺性会议这一科技创新的新威胁,把其作为推进中国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基于此,本研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掠夺性会议的重点研究方向主要有六方面。

3.1 加强对掠夺性会议界定原则和判别标准的研究

当前的相关研究对掠夺性会议给出了定义,也尝试提供了一些识别预防的方法,但是还存在定义不够明确、识别判断标准不够清晰等不足。今后的研究需要尝试确定标准更为清晰、内涵外延更为明确的定义,而且要尝试构建更为有效、更易推广的会议质量评价指标及掠夺性会议识别标准,加强对掠夺性会议的识别预警和监测评价。

3.2 加强相关研究结论的矛盾证伪,并深入研究发展机制

从以上分析发现,现有相关研究有互相矛盾之处,这就需要今后的研究对这些矛盾之处加强研究给予证实证伪,以揭示掠夺性会议发展最基本的事实是什么。除此之外,今后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揭示各种分布特征背后的发展机制是什么,以深入了解掠夺性会议发生发展的根源。而且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掠夺性会议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变种和特征,需要研究人员时刻关注其典型特征的更新和迭代。

3.3 加强定量研究,为循证决策提供依据

现有研究大多为定性探讨,少有定量研究。伴随着掠夺性会议的蔓延滋长,以及线上掠夺性会议新战场的开辟,更多的案例和数据将产生,今后的相关研究需要收集更多元化的数据开展定量研究,以更翔实的数据全面深刻地揭示掠夺性会议的表象及其背后的本质,为相关部门加强掠夺性会议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循证依据。

3.4 加强掠夺性会议造成科研经费损失的研究

掠夺性会议造成研究人员在邮件管理、经费浪费、场地设备上的资金损失难以估量[35]。虽然当前中国科技投入总量比以往已有很大改观,但投入效能仍然不高[36]。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亟需了解掠夺性会议给中国带来的科研经费损失是怎么样的?其规模有多大,损失效率比是多少?今后的研究需要就掠夺性会议造成的实际经济损失做进一步的统计和分析,为国家避免科研经费浪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供支撑。

3.5 加强对线上掠夺性会议的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线会议越来越多,线上掠夺性会议可能更为猖獗:首先,线上会议交流更隐蔽,更加难以分辨会议质量;其次,线上会议省去了会议选址、往返行程的费用和时间成本,这些不仅让会议组织者有了更大的利润空间,也给予了参会者以方便[7]。那么,线上掠夺性会议的组织架构形式是怎样的?有哪些可供考察识别的典型特征?其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又有哪些?应该如何更好地应对线上掠夺性会议?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深入研究。

3.6 加强对中国掠夺性会议的研究

正如以上分析中所言,关于掠夺性会议的中国研究非常少,但是国内掠夺性会议的滋生蔓延却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国内以获得利润、参观旅游而非学术交流为目的的掠夺性会议也可能存在,但国内并没有具体的相关研究,导致我们并不了解具体的真实情况。其次,掠夺性会议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语言文化、法律法规、科研管理制度、科研资助方式等的差异,其生长发展表现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我们也亟需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国际国内的差异。另外,近些年由于中国庞大的国际会议市场,很多国际掠夺性会议组织方侵入中国市场,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掠夺性会议,致使更多的中国学者成为了受害者,我们需要通过研究了解情况,加强监管和治理。

4 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截至2023 年9 月12 日检索到的,有关掠夺性会议研究的46 篇中英文文献进行研读分析发现,目前关于“掠夺性会议”尚缺乏统一定义,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概念界定、识别特征、驱动因素、分布情况、危害影响、预防和治理措施等六方面,其中中国学者的文献只有两篇,据此从加强判别标准界定、结论证伪和定量研究等六方面提出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在掠夺性会议研究上的重点方向。

掠夺性会议是近10 年才被国际学者关注的一个科研诚信建设范畴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国际性问题,其对科技创新造成的恶劣影响不容忽视。在中国明确创新的核心地位、加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推进科技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掠夺性会议无疑给中国的科研诚信建设、科技强国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尤其当前以学术会议为名、公费旅游为实,以学术交流为名、办会获利为实的掠夺性会议层出不穷,更需我们高度警惕。因此,我们亟需了解掠夺性会议的研究现状,并积极地提出研究展望,这对于我们补上掠夺性会议研究不足这块短板,加强掠夺性会议识别预警、监测评价,减少因掠夺性会议而造成的科研经费浪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提高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建成世界科学中心和科技高地、实现科技强国建设等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学术会议会议文献
《八七会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会议通知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会议通知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关于召开第18届24省(市、自治区)4市铸造学术会议的(第一轮)通知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ISO/TC8/SC8 期间会议在沪召开
学术会议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