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体育分层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2024-05-04罗文全江忠海
罗文全 江忠海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贵阳 550003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6 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2030 年各地大中小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优秀率要高于25%,第一次以精确的数字形式提出目标,说明我国已经把学生体质健康纳为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1]。
分层教学是一种教育策略,它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或学习需求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便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教学。这种方法允许教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从而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分层教学允许教师为学生制订符合其身体条件的运动计划,这有助于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提高体能,减少运动伤害,并促进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
为监测学生健康水平,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秉持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采取分层教学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的体育教学与训练,并通过实践教学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分层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实验对象,以分层教学对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影响为研究对象。前期通过数据收集发现,该院学生2020年至2022年体质健康测试不及格率分别为24.0%、29.8%和24.6%,因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及格率偏低,针对完成2022年体质测试的学生拟采取体育分层教学。
2 分层教学设计
2.1 分层教学设计思路
从学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入手,开展对测试及格与不及格学生体育课分层教学的探索。首先,通过多种渠道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查询,并统计分析近3 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其次,科学地将体质健康测试及格与不及格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通过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对两部分学生进行授课,从不同的角度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再次,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法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纵向对比,得出体育分层教学对不同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最后,提炼出一定的体育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体系,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3]。
2.2 分层教学实验设计的实践基础
分层教学在不断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诸多研究和实践对其进行了验证和探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竞技平台,能够使学生在更适合自己水平的环境中参与体育比赛和游戏,从而提高整体的体育技能和体质水平。并且能够让学生在同水平锻炼中增强自信心,激发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此基础上,分层教学能够根据个体差异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依据学生的体能水平、运动技能、兴趣爱好,设计合适的体育训练内容和项目,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4]。
2.3 分层教学的实验控制
在分层教学实验时,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在实验进行之前,对所有学生体质测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筛查,了解学生在体能水平、运动技能等方面的初始水平,以确保不同分层组别的学生在实验开始前具有相似的基础;同时,尽可能扩大实验样本规模,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统计学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例如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除了分层教学外的其他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5]。
2.4 分层教学的分层标准
身体素质测试中,800 m 跑和1 000 m 跑代表学生的耐力水平,50 m 跑和立定跳远代表学生的爆发力水平,坐位体前屈代表学生的柔韧性水平。完成身体素质测试后,依据学生的体测成绩,将耐力、速度、爆发力、柔韧等指标分为及格与不及格两个水平,以便在各自水平上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训练和教学[6]。
3 测量方式
体质健康主要从耐力、速度、爆发力、柔韧性4 个方面指标进行测量。
自感健康方面,借鉴健康状况评价表(SF-36)中涉及的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功能、身体疼痛、一般健康感、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心理健康8个维度相关题项进行测量。借鉴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5 个维度相关题项进行测量。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实验前体质测试结果
在分层教学实施之前,将2022 年的体测数据进行整理,如表1 所示,大三年级因没有体育课的训练,合格率有所下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平时日常锻炼的重要性。为提高学生的良好率以及优秀率,将按照所测数据对大一、大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组,按照上述的分层标准,将每年级的学生分为耐力、速度、爆发力、柔韧指标的及格组与不及格组,并将每年级的及格组与不及格组随机分组,以减小实验误差。
表1 2022年在校大学生体质测试数据统计表
针对分组,组织教师设计不同的授课内容,节选一节课的内容如表2 所示,经过一学期体育课的分层组织教学,能够客观地看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尤其是学生在速度和爆发力指标方面,掌握了更加科学的技术动作,增强了肌肉力量。
表2 针对性体质素质提升节选表
4.2 体育课分层组织教学的效果分析
4.2.1 体质健康对比
经过长达一学期的分层教学训练后,尽管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但还是要以客观的数据来说明分层教学效果的有效性。首先对大一、大二分层组织教学前后体测数据进行对比(见表3),发现学生良好率和及格率大幅提升。不仅如此,由于身体素质的提高,学生相应的运动能力也随之提高,获得了更高的运动兴趣,并在运动中体会到了快乐和情感上的收获。由此可见,分层教学训练的效果较为显著,为此应对分组前的不及格指标进行分析,探索其原因,并对分层教学后提升较高的指标进行对比,以阐明体育课分层教学的优势。
表3 大一、大二年级前后体测结果
4.2.2 自感健康对比
进一步结合学生自感健康评价的结果来看(见表4),共有4 个指标变化较为显著,其中躯体功能、躯体角色功能、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升,焦虑情绪有所下降;其中身体疼痛、一般健康感、社会功能、情感角色功能、敌对、恐怖和偏执等方面指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体育教学时间周期较短,但仍说明分层教学的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感健康。
表4 2022年在校大学生前后测自感健康测量对比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分层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实验研究表明,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果,还有助于满足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在相对匹配的小组中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技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从而提升体质健康和自感健康水平。
5.2 建议
5.2.1 精准评估学生体育水平
在实施分组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能水平、技术能力和兴趣爱好评估。评估过程应当采用科学的测试工具和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评估内容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体能测试,即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基本体能指标;技术能力评估,即针对不同体育项目的基本技能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兴趣爱好调查,即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各类体育项目的兴趣。
5.2.2 制定个性化学习目标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应当为不同分层的学生群体制定个性化的学习目标。这些目标应当具有可操作性和挑战性,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和发展潜力。学习目标的制定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分层明确,确保每个分组的学习目标针对性强,符合该组学生的实际水平;二是动态调整,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及时调整学习目标,以适应学生能力的变化;三是全面发展,在确保技能提升的同时,注重学生体育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5.2.3 灵活调整分组
分组并非一成不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变化灵活调整分组。这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以及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深入理解。调整分组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技能提升,对于技能快速提升的学生,应及时调整其分组,以保证其能够得到更高水平的挑战和学习机会;二是学习需求,对于需要额外支持的学生,应考虑将其调整到更适合其学习需求的分组,提供更多的个别指导和帮助。
5.2.4 鼓励合作与竞争
在分层小组中,教师应设计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合作与竞争的策略包括:合作性活动,即通过团队比赛、接力赛等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协作和团队精神;竞争性游戏,即设置个人挑战任务、排名赛等,激发学生的竞争欲望和自我超越意识;平衡机制,即确保竞争不会导致学生间的负面情绪,通过合理的奖励和激励机制维持积极的竞争氛围。
5.2.5 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
教学内容和活动的设计应当基于分组的特点和学习目标来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要素:一是针对性,确保教学内容和活动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二是多样性,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三是实践性,强调实践操作,通过模拟比赛、技能演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2.6 持续性评价与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持续性的评价和反馈对于学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评价和反馈机制应当包括:定期评价,即通过定期的技能测试、体能测评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即教师应及时向学生提供反馈,指出其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双向沟通,即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