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梦背景下高校体育发展路径探讨
2024-05-04刘勇李龙
刘勇 李龙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5
在实现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体育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要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和发展。构建多元化体育项目菜单、丰富阳光体育内容、构建高校四年全程一体化体育育人模式、将思政目标与体育教育相结合进行三步式动作诊断评价方法,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1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实施体育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单一,偏重传统的田径、篮球、足球等传统项目。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其他体育运动的认识有限,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有限,不能很好地发挥他们的运动兴趣和特长。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还没有针对具体专业领域开设专门课程的情况。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对健康和康复、运动管理或者体育科学有兴趣,但是却很难找到与之相关的专业选修课。学生需要有机会亲自参与运动、组织活动、做教练或裁判,以及学习管理、领导、团队合作的技巧。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对优秀师资的培养。但目前部分高校体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专业知识的师资队伍。这就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不均衡,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1]。
1.2 教学方式难以满足新时代教学的要求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仍在使用单向讲解、反复操练等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而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却十分有限。运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教学手段,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方法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能力、不同的需要,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根据学生的差异作出有效的调整,因此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2]。
1.3 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出现了学生身体素质亟待提高的问题。部分高校体育教学重传统专项训练,忽视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培养。学生综合身体素质训练不足,致使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大学生在校期间课业负担重,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较少。长期的课堂学习会造成身体活动不足,进而影响学生体质的发展。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有效的体质监测与评价机制,不能全面掌握学生体质的发展状况。缺乏科学的体育评价手段,对体育教学中的个体化体育教学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大学生健康意识淡薄,缺乏锻炼身体的意识。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存在着自我约束、主动性不足、不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等问题。
2 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创新与发展路径
2.1 实施“体育+课程思政”相结合的“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教育观
在体育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应该积极地进行创新和发展,实行“体育+课程思政”的“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体育教育结合起来,在体育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责任感等价值观的培养。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体育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与行为规范。既要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体育锻炼与竞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队合作精神、领导力等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在传统体育项目之外,引进新的运动项目及健身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体验。探索以启发式、个案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把体育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与社会体育团体的合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比赛和训练。了解学生的兴趣、能力、需要,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及考核方法。鼓励大学生参加各种运动社团、竞赛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3]。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贯彻“体魄与人格并重”的教育观,将“体育+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体育强国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2 创建全方位立体化公共体育体系
在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构建全方位立体公共体育体系,是高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应积极与社会体育团体、企业及政府有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促进公共体育的健康发展。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体育锻炼、竞技活动的机会。开展多种体育运动,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在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基础上,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如休闲健身、户外运动、舞蹈等,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要加大高校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场地、设备。除供学生使用外,还应向社会开放,供广大运动爱好者进行训练、比赛。为广大学生及社会团体提供专业的体育指导与服务,通过定期开展健身活动、技能训练、健身指导等活动,提高学员的身体素质。结合智能设备与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运动数据监控与个性化指导,利用运动跟踪、健身APP 等工具,为全民健身提供科学、有效的锻炼手段。把高校体育教育与社区相结合,在社区建设公共体育中心,举办各类体育活动,开展健康促进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向社区居民提供体育指导及健康咨询服务[4]。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体育体系,能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体育需要,促进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这对于提高国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3 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在体育强国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应从培养大学生的自觉运动习惯、终身体育意识等方面进行创新。高校应加强体育教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教学中,除了要传授运动技能与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与意识。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竞赛。多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体育文化节及健康促进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指导学生建立个人的运动计划,包括每周运动的次数及内容,让学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且帮助他们形成持续运动的习惯。学校设有体育馆、运动场及室外运动场,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体育活动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运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与需要。运用智能健身器材、运动追踪器等科技手段,帮助学员对运动效果进行监控,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健身指导。利用手机应用软件、网上健身平台等方式,提高大学生自主健身的意识与积极性。高校体育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与习惯的培养。藉由教育及示范作用,让学生在毕业后仍能继续关注及参与体育运动。
高校体育教学能促进大学生自觉锻炼,让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大学生把体育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于我国实施体育强国战略,提高国民体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2.4 构建菜单式体育项目,丰富阳光体育内容
在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可创新开发一系列不同特点、不同难度的体育运动项目,构建菜单式体育项目,丰富阳光体育内容,形成一份“菜单”,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能力进行选择。具体包括传统的竞技运动,如足球、篮球、田径等,以及休闲健身、户外探险、水上运动等,针对学员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及辅导。培养一支专业教练团队,为各项目提供专业培训,使学员的技术水平与竞技能力得到提高。在传统体育项目基础上,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如太极拳、瑜伽、舞蹈等。鼓励学生参加集体舞蹈、合唱等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艺术素养。开展校际体育竞赛、体育文化活动,增加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机会;藉由竞赛与展示,激发学生的竞技热情与创意,提升整体素质与领导力。利用虚拟现实、电子竞技等新兴体育技术与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体育教育体验。通过手机应用软件、网络直播等多种形式进行体育活动的宣传,提高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与参与程度。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应引进国内外优秀体育教育资源及专家,开展师资培训与交流活动,使师资队伍不断得到提高[5]。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菜单式体育项目,丰富阳光体育内容,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这对于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实施,提高全民体质,推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2.5 建立高校四年全程一体化体育育人模式
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背景下,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构建四年一贯制体育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体育教学要有针对性地把体育教育贯穿于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全过程。明确各学年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完善体育课程体系,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体育课程体系;透过不同的运动项目及活动,发展学生的运动技巧、团队合作及领导才能。加强体育师资培训与引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与专业素质;注重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以适应大学四年制全过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发展需要,制订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计划。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如选修课程、社团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各种体育活动及竞赛机会,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估过程中,应建立综合性的评价体系。通过测试学生在运动技能、团队合作、领导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来评价体育教学的成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对学生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藉由实作课程、实验室研究与调查,让学生了解运动科学与运动训练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运动中。四位一体、思政融合、评价多元的体育课程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四位一体、思政融入、多元评价体育课程构建
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的体育意识、生活习惯、竞技能力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能培养更多具有职业素养与领导能力的人才。
2.6 建立思政目标融入体育教育的三递进动作诊断评价的多元育人评价方式
构建以“三步走”为核心的育人评价方法,将思政目标融入体育教学中,是当前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思政目标,明确体育教育对学生品德、健康和文化素质的培养目标。以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构建三步式动作诊断性评估模型。每一阶段都制定具体的运动技能要求与评价指标,对学生各阶段运动技能的提高情况进行评估,从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发展潜能进行评价。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法。在传统的考试与体能测试之外,还可采用实际项目报告、小组协作评估、动作技能展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利用影像、动作追踪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客观数据支撑。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估、相互评估。通过设置学生自我评估与互评环节,引导学生对自身体育发展状况进行反思,培养自我认识与批判思维的能力。把体育教育评估和学生个体发展规划相结合,有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体育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评估的结果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与指导,从而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与成长[6]。
通过构建三步进式运动诊断评估法,将思政目标与体育教学相结合,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推动我国体育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为我国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3 结语
在探讨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路径时,应从学生需要、师资质量和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人才,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为实现体育强国梦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