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与VOSviewer的中国学术发展脉络量化研究

2024-05-04陈朝昱彭子欣刘贺

经济研究导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

陈朝昱 彭子欣 刘贺

摘   要:通过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工具的应用,系统地分析中国2000—2020年的学术成果,从中发现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方向,对于梳理中国学术的发展脉络、理清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结果表明:近20年间,我国学术研究成果丰富,研究成果数量总体上呈递增趋势,2018年的研究成果数量呈现激增态势,学术文章的主题受国家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驱动显著,文章更侧重于基础科学研究。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中国专家学者;VOSviewer分析

中图分类号:FG35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4)06-0125-04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学术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学术发表作为一种以中国历史、文化和社会为背景,通过讲述学术研究、学科发展等途径,展示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的方式,不仅可以揭示中国学术领域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趋势,还能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1]。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中国学术的发展脉络,才能更好地展示中国学术的成果和贡献,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学术水平和实力。

科研论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重要标准,是研究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科研论文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我们能够探索中国学术的发展趋势、成就亮点,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本文将以我国高校的专家学者国际发文态势为基点,探寻近20年来中国学术的发展道路,并为后续科研工作者学习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选取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发布的“专家学术资源数据集”作为研究样本,共计161 138条记录,覆盖时间范围为1952—2020年。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专家学者国际发文研究趋势,同时考虑到时效性,故仅对近20年间外文发表情况进行处理及分析。

(二)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检索工具筛选出文献数量、作者、所属机构、出版刊物及研究方向等数据,结合Excel软件对其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利用VOSviewer可视化软件,以“keyword”为节点类型,分析其关键词共现圖和热力图。

二、结果与分析

(一)年度论文发表情况

发文数量是衡量研究者在某领域的成就标准之一,发表的核心文献越多越能提升其学术影响力,也越有推动社会学术创新与学科发展的作用[3]。通过分析发文量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了解中国学术的发展情况,发现新的研究趋势和方向,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和发展。2000—2020年,数据库中筛选出相关外文文献共计126 801篇,其中我国专家学者发表研究论文情况可分为4个阶段。

起步阶段(2000—2006年),中国的学术研究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外文文献发表数量较少,年均发文量不足2篇。随后为发展初期阶段(2006—2018年),中国的学术研究开始逐渐发展和成熟。外文文献发表数量开始有了显著的增加,研究领域和深度也在不断拓展。爆发式增长阶段(2018—2019年)是中国的学术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外文文献发表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高。最后,衰退阶段(2019—2020年)的出现表明中国的学术研究面临了一些挑战。这可能与新冠肺炎疫情对科研工作的影响有关,导致科研工作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总体来看,中国的学术研究经历了从起步到发展再到爆发式增长的历程,但在近期却出现了衰退的迹象。

图1  2000—2020年专家学者期刊论文数量动态

(二)作者情况

通过了解作者的背景及研究领域等信息,可以更好评估其研究成果的价值和可信度,从而为中国学术研究在国际传播中获得更广泛的影响力和认可提供支持[4]。本文将论文的主导国家界定为该篇文章第一作者所属的国家。因可能存在作者同名、换名、组织变更等复杂情况,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故分析结果仅供参考。

由表1可以看出,2000—2020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文章较多的学者多为外聘教师及客座教授,这表明中国的学术研究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Shanghai Jiao Tong Univ与Yerevan Phys Inst的专家学者均多次上榜。2016—2020年发文量较多的学者分别来自亚美尼亚、澳大利亚及中国。其中中国本土学者发文量虽未登顶但是总量远远领先其他国家。这表明,中国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已经在国际上逐渐获得了认可,中国本土学者发文量虽未登顶,但总量远远领先其他国家。对比发现;Sirunyan A M、Aaboud M、Aad G、Zhang Yu、Khachatryan V和Wang Jing等学者在国际上一直持有较高的研究活跃度,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中国的学术研究领域正在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优秀学者,并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和关注。

(三)发表机构

通过机构分析,可以更好理解中国学术机构在讲述中国学术故事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为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本文搜索专家学术资源数据集2000—2020年发布外文期刊论文的机构数据,共有5 000个机构,并截取了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进行分析(表2)。

数据显示,前10位机构中多为大学(9所),独立科研院所仅1所。2016—2021年排名前10位的发表机构中,发文量仍以大学所属的科研院所为主,独立科研院所仍占比较小。同时,对比分析2000—2021年和2016—2020年的研究机构排名,中国高校科研产出的绝对量始终占很大比重。顶尖机构在国际舞台上的优势明显,但整体上相对影响力有所下降。此外,独立科研院所可能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和发展挑战。中国学术界可能需要加强均衡发展,提高各个机构的科研实力和水平,以避免出现学术资源不均和学术竞争加剧的问题。

(四)出版物

出版物分析是对学术出版物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的方法,可以了解中国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中国学术界在国际交流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供有力支持。

据统计,2000—2020年国际刊发我国研究成果的出版物共有7 227个,刊载总量为126 801篇。其中,刊载量排名前10位的出版物累计刊载量为8 579篇,占总文献数量的6.77%(表3)。收录我国研究论文最多的出版物是英国的《Scientific Reports》,刊载量1 825篇,占总文献数量的21.27%,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期刊发刊难度不大。

2016—2020年排名前10位的出版物中,美国有5个,英国有4个,荷兰有1个。英国的《Scientific Reports》排名第一,收录1 407篇,影响因子为6.90,刊载量约为排名第二的《Oncotarget》的2倍,但文章影响力略低。美国出版物最多,其影响因子高于其他国家期刊。前10位出版物多以生化环材为主题,表明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国际上的研究以基础科学为主,基础研究的地位仍在不断提升。然而,要进一步提高中国学术研究的水平和影响力,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优化研究主题和方向,并提高研究的质量和影响力。

(五)研究方向及高频关键词

1.研究方向

基于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研究方向,可以了解中国学术界的最新研究动态和趋势。在对2000—2020年间我国国际学术研究方向进行整体梳理的基础上,共辨识出1 365个独特的研究路径。深入分析排名前10的领域,我们发现化学成为我国国际发表论文的尖端学科,累计发文量超过8 000篇(表4)。另外,研究领域的交叉亦显现在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物理等多个学科的融合发展之中。

值得关注的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医学领域正在逐渐超越基础化学,成为我国研究领域的新焦点。交叉学科的研究是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显著趋势。伴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相互融合,催生了许多新的研究领域和技术(表4)。

2.高频关键词

运用VOSviewer软件对数据集中专家学者外文研究成果制成关键词共现图和热力图进行可视化分析国际研究热点。

由国际研究关键词共现图与热力图可知,路径、合成、生物、衰变、结肠直肠癌、城市、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等是2000—2020年研究课题的高频关键词。同时,随着我国科研体系不断完善,课题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整理归纳其研究热点主要有路径选择,因果推断、化学合成、计量分析等。

三、总结与讨论

(一)结论

在全球学术共同体中,来自中国的声音日益清晰且有分量,中国学者们在多个领域提出了有见地的问题。本文以2000—2020年间中国人参与撰写的研究论文为研究样本,探究了近20来中国在国际中学术发展的历程,具体特点归纳如下。

1.对基础科学重视。随着国内外学术界对基础科学问题的关注度提升,基础科学被视为国家科学实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石,中国正加大对其投资力度,以在全球科学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2.医学研究的突破與挑战。新冠疫情的爆发使医学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领域,中国在此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涉及诸多议题,如病例的临床特征、诊断技术、治疗方案等;同时,肿瘤免疫学和联合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也在国际前沿中占据一席之地。

3.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学术界正在加强交流与合作,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中国在这一过程中也积极参与,与其他国家共同开展研究,分享知识和技术,为全球学术进步作出贡献。

(二)讨论与展望

通过回顾和分析近20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发展的中国学术史,我们认为,要想有效地讲述中国学术的故事,必须关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目前虽然新冠疫情已经常态化,但是新冠疫情仍然是国际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而中国则一直处于新冠疫情研究的前沿,以学术话语讲好“中国式治理”故事,是把握对外话语权和主导权的重要契机,也是塑造党和国家形象的有效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契合国际审美观,以客观、历史、多维的眼光观察中国,传递研究中的真实观点,谨防学术乱象发生。

2.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由于其研究基础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突破的生力军。为了进一步健全我国的科研体系,要坚持价值引领,聚焦重大需求和科技问题,系统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体制机制探索。但是需要注意避免出现学术资源不均和学术竞争加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建军,苗昕,张玉亮.以学术话语讲好中国故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1):1-7.

[2]   王婕,刘先江.习近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论述的理论证成与实践路向[J].学术探索,2023(10):16-23.

[3]   孟菲平,何新华,罗聪,等.基于文献计量学和VOSviewer的世界芒果研究态势分析[J].中国果树,2023,231(1):83-88,99.

[4]   池步云,王怡霖.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对外出版话语体系建构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进路:基于共情传播理论视角[J].科技与出版,2023(7):32-39.

[责任编辑   若   云]

猜你喜欢

文献计量学
2013年全科医学领域慢性病健康教育相关科研文献研究
血糖指数与血糖负荷相关饮食文献计量学分析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1~2013年文献计量学指标分析
《广西民族研究》创办30年来刊发文章的回顾与展望
中文图书评价体系研究
政治传播视角下国内“军人”与“警察”形象比较研究
PubMed收录葡萄胎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PubMed收录护患关系相关文献的计量学分析
1994—2014年我国中医药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学科研究实力分析
基于CBM的我国民族医药学文献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