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2024-05-04何波谭海中
何波 谭海中
摘要:本文构建提出“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提出“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理念,分析工作室教学模式内涵,建设校企联动教学创新团队,构建基于实战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的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工作室,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产教整合
中图分类号:F25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18
0引言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以“工作室”为基础,完成实际项目为主线,达到专业课程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其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实现学习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是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新模式。对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的内在需要,缩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人才差距,为企业输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1“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相关概念
1.1工作室教学模式含义
工作室教学模式是基于专业工作室建立的基础上,改变以往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面向以专业实践项目为主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将专业基础和技能知识融入实践项目中,以专业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项目岗位任务为训练任务,理实结合,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完成综合技能训练从而达到专业课程学习应达到的效果。
1.2“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理念
“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是指通过对专业所在行业现有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及新型职业特点,打造高端技术技能专业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通过建設专业工作室为突破,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改革创新。“四方联动”分别是指企业、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和学生。
2“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意义
构建“四方联动”电商联盟工作室,以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产教融合为重点,积极对接最前沿的电商教育理念和新型职业需求人才特点,着力打造特色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逐步夯实电商专业基础。“企业、院校、导师、学生”四方联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框架体系,既纵向贯通,又横向融通,尝试构建以区域为节点、行业协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首先,通过建设集直播、新零售、运营、美工、客服为一体的基于电子商务服务链的电商工作室,以此来探索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精准定位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打造电商人才教育高地。
其次,借助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积极引导,探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基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为企业输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再次,加快校企合作开展广度,成立职业教育集团,建立专业人才培养链条,分系院、分专业、分岗位构建企业合作库,有利于校企合作广度深度纵深发展。
最后,通过建立专业工作室,以工作室为载体,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工作室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基于个体需求的项目工作任务,结合“学分银行”建设弹性课程、弹性学分制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工作室孵化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核定学分,为继续教育学习成果的认定和转换提供参考。
3“四方联动”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国内,众多学者采取实地调查、文献查阅与分析等对我国工作室教学模式开展了诸多研究。高等院校领域有很多艺术学院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职业教育界也有许多职业院校对于一些技术技能性要求强的专业开展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的专业不再局限于原来的艺术类专业,逐步扩展到技术技能性很强的一些专业,诸如电子信息大类、机械大类等。
通过对研究学者前期文献的梳理和分析,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对工作室制的内涵、特征等。学者提出“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根据专业发展优势,可以探索工作室教学模式如何组织如何实施。为培养更适应专业岗位人才培养需求,可以开展分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具体实施。
国外,普遍采用工作室或工作坊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典型的代表有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国家以工作坊式进行专业人才培养。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通过直观的情景化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以实践性感受开展工作室教学,通过实践性项目体验,培养学生思维分析能力,以更好的开展研究性学习。美国伯克利艺术设计学院室内建筑系借助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相关项目,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企业提供的项目。教师在工作室中以引导为主,进行方向性的指导。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则以工艺美术类和材料学类建立相应工作室,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社会认知的水平和能力。谢菲尔德大学景观设计专业强调“实验性、课题研究型”的设计教学,其“工作室教程系统”的核心在于不仅能建构学生的专业系统知识,而且能够确保该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转入其他职业方向。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专业设计工作室,提出教学工及工作室无界化,目的是通过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工作室变成高效的人才培养基地。由此可知国外工作室教学模式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及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上。在推进工作室教学中,鼓励学生以不同的形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实践成果,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及实践能力。
综合国内外关于“工作室”教学模式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在高校工作室人才培养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国外在高校设立工作室进行人才培养较早,发展较为成熟。国内对工作室教学模式较为关注,也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者对工作室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重视,对其内涵与特征的研究减弱,但对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面呈上升。在研究上具有较高的理论高度,但对工作室教学模式、人才培养具体实施、管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尚不深入。随着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的增强,培养精细化专业人才成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如何在现有校企合作模式下进一步提升合作层次,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构建精细化的专业工作室,将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应用到人才培养中,仍然缺乏顶层设计,更缺乏有效实践。
4基于电子商务专业“四方联动”教学模式探索
结合当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在20余年来国内外工作室模式的相关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分析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内涵与特征,通过构建“四方联动”,一校多企电商联盟工作室,着手开展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建设、实施与管理,工作室教师团队的建设与管理。
4.1“工作室”模式内涵及设计思想
工作室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细节化,是产教融合实施的具体化。探索研究工作室教学模式依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为建设背景,以区域、行业协会为延伸,构建并形成“四方联动”的专业工作室。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到专业教学中,共同指导并培养学生。专业工作室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行业专家及学生组成工作室成员。其中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骨干教师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每年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及论证,及时分析专业人才需求必备技能,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时地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由行业企业专家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从而形成专业课程内容与专业岗位项目对接,由此设计基于项目化的课程教学任务。教学实施中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引导并带领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以达到课程教学目标。同时,通过项目实践去发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反过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
4.2形成校企联动创新教学团队
首先,形成校企共建创新师资队伍。基于工作室运营实际,采取公司化形式运作,建设一支校企联动创新师资团队,由企业(行业)导师、专业教师组成专业教学创新团队,校企行会同专业教师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的制定、实践课程标准的制定,共同引导并指导学生开展课程实践,校企联动共育人才。
其次,共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按照“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原则,采取互兼互聘相结合的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校、行、企高水平师资队伍。
最后,促进教师顶岗实践,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基于工作室运营背景,企业与专业形成良好的互动,选派专业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在企业和工作室进行实战技能培训和专业典型岗位项目实施,提高教师实践操作能力,确保工作室实践教学高效运行。
4.3基于实战型课程体系开发思路构建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四方联动”工作室为载体,基于工作室项目开发课程模块融入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战课程与之嵌套,以职业能力目标培养为主线,工作岗位对应工作任务的不同,依托专业岗位实战课程的不同,构建专业岗位实战课程教学体系。整个实战课程教学体系以“四方联动”工作室为硬件保障载体,以工作室运作体系包括工作室教学管理条例、工作室管理与使用条例、专业岗位实战课程考核办法、工作室教学评价办法为软件保障,以底层共享课程包括8门公共基础课程和9门专业平台基础课程为电子商务专业实战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岗位实战课程根据专业岗位的不同包括数字化运营岗位课程模块、全渠道營销岗位课程模块、视觉设计师岗位课程模块、社会化客服岗位课程模块、数据分析师岗位课程模块。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战课程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战课程教学体系
4.4结合区域优势,合建电商联盟,开拓真实专业实战项目,实现成果孵化
紧密对接乡村振兴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顺应电商产业发展新趋势,把握电商新机遇,构建并形成“四方联动”的分类、分岗工作室,为专业人才培养夯实基础。工作室建设规划电商直播、数字化运营与数据分析工作室、视觉设计工作室、营销推广与客户服务工作室,首先由企业项目开发组引入企业项目,开发出与企业同步的课程,学生了解企业工作流程、工作任务及企业制度,通过参与具体的企业项目实践以达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职业素质。电商联盟架构如图2所示。
图2电商联盟架构图
5结语
构建“四方联动”分类分岗工作室,实施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基于工作室项目设计课程模块融入专业岗位实战课程,全方位系统化设计专业实战课程教学体系,有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主动性。同时依托工作室,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邓良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2,(01):147148.
[2]韦修喜,廖衡.高职计算机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构建[J].电子制作,2012,(10):62.
[3]俞文斌.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索——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35):3437.
[4]张瑞香.艺术工作室教学模式在美国高校的运用实践——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为例[J].美与时代,2004,(4):120122.
[5]杨文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作室项目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
[6]黄慧敏,浅析美国室内设计教育的发展历程与现状[J].艺术科技,2015,28(8):289.
[7]邰杰.国外环境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建构与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12):22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