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4-05-03付瑞玲李姿景曹桂州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6期
关键词:测控产教仪器

付瑞玲 李姿景 曹桂州

摘要:文章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对产教融合背景下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1+1”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方位专业需求调研基础上,研究分析专业面向的岗位职责及岗位任务,重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2+1+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评价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建设,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为仪器仪表行业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人才培养模式;2+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6-0153-03

0 引言

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经济的不断变革,推动着全球产业的转型升级,使得世界发展格局得到重塑。制造业和信息技术产业技术不断更新,并且两个产业得到了深度融合,而仪器仪表行业作为两者深度结合的行业,也正在经历着由传统仪器仪表到高端仪器仪表升级改造[1-2]。2019年7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的实施为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深度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奠定了基础[3]。2022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本科高等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出,高校人才的培养要以产业和技术的最新需求为导向,高校根据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的改革,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能够适应产业和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4]。

黄河科技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应用型本科民办高校,紧跟国家及省里的政策,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学校一直致力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其目的是设计出与学校定位相一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使之具有应用型本科特色的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实践平台,使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相对应,实现无缝对接。

1 应用型本科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为了适应人才需求的变化,许多高校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特别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更加注重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其人才培养目标描述中,在培养理论知识的同时,都要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很难摆脱传统课程框架体系的影响,专业课程的设置仍然是以传统的几门课程为主,没有与现代技术的发展接轨,而且一门专业课的实践学时最多16学时,少的甚至才4个学时,在总的学时学分比例中,实践类课程占比较少;实践性课程基本包含课内实验、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只有实习环节学生可以真正接触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其他的实践性课程多是由校内专业老师基于课程内容或者是实验指导书进行,使得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远远脱离企业生产实际,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匹配,形成“两张皮”的现象;专业课教师虽然大部分拥有硕士、博士等高学位,但是大部分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就来校任教,没有企业一线的从业经历[5],所接触的课题基本上都是研究型课题,没有接触过企业生产实际工程项目;课程考核形式单一,主要以期末考试答卷为主,考核过程没有体现工程实际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上各种现状,最终导致了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供需互相矛盾,高校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企业招收的毕业生基本上要通过半年到一年的职业培训才可以完成岗位任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人才质量与企业的需要不吻合,高校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企业实际需要不能实现良好的对接。为了满足企业人才质量需求,深度产教融合被认为是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是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的有力工具。

2 应用型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2.1 人才需求调研

为更好地了解仪器仪表行业人才需求,由专业教师和人力资源专业的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对企业行业就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职责、岗位任务进行调研,调研分为实地调研和网络调研,其中实地调研企业包括汉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奥田集团、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逸美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8家企业,网络调研则是利用58同城、智联招聘、BOSS直聘、前程无忧等大型招聘网站进行调研,收集相关就业信息800多条。经过以上调研,调研团队梳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就业岗位、每个就业岗位的岗位职责,需要完成的岗位任务,并对行业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当前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需求特点,最终明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面向的岗位及岗位能力,形成职位标签6个,职位要求标签21个,其岗位主要包括硬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计量工程师、仪表组装工程师、仪器检测工程师、仪器仪表工程师。校企专家共同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明确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企业主要需求的技能和能力,找出目前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脱节的原因,进而指导专业重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无缝衔接。专业调研流程图如图1所示。

2.2 重构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专业需求调研及专业面向的岗位任务分析,校企双方共同科学设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锚定行业标准和人才需求,立足中原地区,面向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服务智能、高端仪器仪表产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國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具备扎实的仪器仪表领域以及测量控制领域的理论基础、专业基本知识、学科前沿知识、交叉学科知识以及相关的方法论知识,具有良好的信号检测与处理能力、微处理器系统应用与开发能力、仪器仪表设计能力和综合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将测控领域前沿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和开发设计高新技术产品的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一定的组织与管理能力的,能够从事仪器仪表行业软硬件设计、计量、检测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6]。

2.3 构建“2+1+1”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目标,以基础+实践+应用为主线,采用“2+1+1”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2+1+1”课程体系安排如图2所示。

第1阶段中“2”是指前两年完成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的基础培养阶段,在此阶段主要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数理知识、专业基础等基础学科,將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提前到大二,达到对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7];从支撑项目化教学课程入手,倒推专业基础课程改革,将知识点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每个知识模块针对性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从而为后续项目化教学课程提供专业知识、能力、素质支撑。

第2阶段“1”是项目化教学阶段,该阶段在“2+1+1”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支撑“应用”环节。项目化教学课程设置结合专业岗位需求调研,将明确的企业岗位任务具象化为真实的实践项目,设计能力进阶式项目化教学课程,每门课程支撑不同的岗位及岗位任务,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开设必须有企业参与,将企业真实的项目设计为项目化教学课程。项目化教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行“学校+企业”的双指导教师制,学生接受实际项目训练,开展真题真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与不同企业合作共开设7门项目化教学课程,包括电子产品制作与综合训练、测控系统设计I(51单片机)、测控系统设计II(STM32)、测控系统设计III(操作系统)、测控系统设计IV(虚拟仪器)、测控系统设计V(智能互联)、安卓工控机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实践。经过几个周期的开设,每门项目化教学课程已经形成了丰富的项目资源库。

第三阶段“1”是应用型课程,教师带领学生直接进入产业企业生产一线,在获得工作报酬的同时接受职业应用型评价。学生进入企业后,与企业正式员工一样,需要完成企业要求的所有工作,通过工作完成情况来验证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和项目化教学课程中所学的知识、能力、素质与企业的需求真正的一致,另外通过工作岗位实践,可进一步将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学生还可以根据工作中所做的项目,完成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设计,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由学校指定校内专业老师作为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对学生的论文质量进行把关,指导学生进行论文的书写、修改和最终的答辩[8]。

经过“2+1+1”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学生经过了专业知识的学习、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培养、实际工作岗位的历练,已经从一个学生成功过渡到了企业员工,毕业后无须经过半年到一年的职业培训,可直接投身仪器仪表行业,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

2.4 教学评价改革

校企双方根据前期专业调研分析结果,依据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对课程的评价方法进行改革。专业基础课程注重过程性、技能性、互动性考核,线上学习以线上视频的学习、线上测试、线上讨论等作为主要考核依据;线下教学以课堂互动、翻转校园测试、实验实践项目完成情况为主要考核依据;课外任务以创新性、完成度、PPT制作与讲解、专题报告等作为考核依据;期末考试形式多样,除了客观题之外,应包含一定量的需要学生创造性解答的题目。项目化课程主要包括成果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其中成果评价包括项目的方案设计、软硬件设计、控制要求的达成度等,过程性评价主要针对学生阶段性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态度等进行评价。整个评价过程由校企导师共同给出评价结果。

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背景下“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教师通过参加培训、企业挂职锻炼、开展横向合作等方式,使专业教师走出课堂,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到企业实际生产过程,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同步,最终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聘请企业中拥有丰富项目经验的工程师来校任教或者是指导项目化教学课程,以增加现有教师的学缘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的工程实践素质。通过产教融合,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断得到提升,企业也得到了真正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学校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9]。

2.6 搭建多元化的实践平台

产教融合背景下“2+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实践教学,而实践教学依托于实践平台。黄河科技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人才培养搭建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来支撑“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其中第一阶段的“2”中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在学校实验室或者是校内实践基地进行;第二个阶段的“1”中项目化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主要是在校企共建的实训实习基地或者是由企业带着设备进校进行;第三个阶段的“1”中的应用型课程由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包括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或共建产业学院的企业。通过多元化实践平台的搭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和产业学院共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 结论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第一所民办本科高校,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结合产教融合背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地方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围绕岗位职责和岗位任务,重构了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以“基础+实践+应用”为主线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加强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搭建了多元化的实践平台,经过多年探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期望能够形成一套可被同类高校借鉴、为同类高校提供示范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程建华.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以台州市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19(2):30-37.

[2] 孙乐琪.高端仪器产业进入加速迭代创新时期[N]北京日报,2023-05-31.

[3] 王生有.产教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黄河科技学院为例[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2,24(11):91-94.

[4] 郭洁,卢亚丽.河南省本科经管类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现状分析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5):37-39.

[5] 李辉,蔡建文,王加安,等“. 产教融合”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仪器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常州工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J].电脑与电信,2020(4):5-7.

[6] 付瑞玲,禹春来.新工科背景下基于CDIO模式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9):11-14.

[7] 周丹,李泽蓉.浅议高校机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践——以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1+1”教育体系改革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7,34(2):96-99.

[8] 王辉,邸书灵,王建民,等.以应用驱动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3):95-98.

[9] 刘敏,党红云.产教融合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风,2022(12):22-24.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测控产教仪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测控电路》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基于现代测控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向着新航程进发——远望7号测控船首航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