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视域下地方高校大学生数据素养培育框架构建探析

2024-05-03侯爽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6期
关键词:文科学科素养

侯爽

摘要:“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到全面提质创新的新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为新文科建设带来了契机,也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章以北京联合大学为例,瞄准战略新定位,对标人才培养新方向,以数据素养培育为引线,构建了一个新文科视域下大学生数据素养培育框架模型——以新文科要求为准绳,明确数据素养三层次五要素、搭建内外联动式课程集群、组建跨学科虚拟教研团队、实施高水平实践活动。依此实现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为新时代的人文社会学科发展赋能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新文科;数据素养;数据技能;地方高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6-0111-03

0 引言

近年来,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科技引起了社会各领域变革,将人类发展从信息时代推进到数据时代,催生了以跨界融合为特征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也促进了人文社会科学向“数据密集型科学”第四种研究范式的发展[1]。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设宣言》的发布,正式吹响新文科建设实施的号角,其建设要义逐渐明晰——立足新时代,回应新需求,促进文科融合化、时代化、中国化、国际化,引领人文社科新发展[2]。地方相继出台高校新文科建设方案,展开广泛研究与积极实践,通过学科重组打破传统课程设置和体系建设,促进传统文科与其他相关学科深度融合[3-4]。

1 新文科背景下数据素养教育的发展

1.1 数据素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掌握了数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以学科交叉、数据密集为特点的新文科建设,使得过去许多不能开展的人文社会问题有了新的解决手段,同时为文科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场景,需要大批懂数据、会数据、具有数据素养的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数据素养(Data Literacy),是信息素养在数据时代的延伸和发展。Love N在2004年首先提出数据素养概念,用来表示学者在科学研究中掌握不同度量方法、把握多种类型数据、并能从中得出正确推论的能力[5]。国内外学者对其内涵与外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数据素养是指从数据中获得有意义信息的能力,包括理解数据代表的含义,正确地阅读数据,从数据中得出正确结论,并使数据能被正确和恰当地使用[6]。数据素养应包括3个方面:数据意识、数据能力和数据伦理[7]。

1.2 现阶段数据素养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各高校都在探索新文科建设之下的新内容、新方法、新机制和新实践,培养学生学科能力和非学科能力的融合,其中非学科能力重要组成之一就是数据素养与技能,该领域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方向呈现以下3个分支。

分支1:主要由图书馆发起,通过专题培训、学术训练营等形式,创设基于图书情报的跨学科应用场景、促成产学研一体化[8]。虽然针对性强,但是该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因学时有限造成系统性不强、因局限于图书情报领域造成兴趣不足、因不分专业层次造成学习效果参差等。

分支2:通过专业课改革推进,在文科专业课程中增加数据素养模块。例如档案学专业提出了集各高校师资力量构建互通互联的数据素养培育共享路径[9]。这种方式优势是与专业实践联系紧密,缺点则集中在师资力量跟不上、專业课教师对于数据相关技术的学习应用存在滞后性等突出焦点上。

分支3:采用改造现有计算机通识课程加大数据处理模块比重的方式。其优势在于计算机通识课程内容与数据素养内容更为接近,便于向文科学生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挖掘数据的能力[10]。目前,该分支系统化实践较少,一定程度上存在与专业内容脱节的情况。

2 地方高校文科学生数据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

以北京市属高校北京联合大学为例,其文科专业包括新闻、历史、法律、档案、旅游、汉语言等学科,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中,对数据能力的培养大多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计算机通识课程,通过对多年学生学习数据的追踪,发现普遍存在如下的学习困境。

2.1数据敏感性不强、动力不足

单一的学科背景,使得大多数文科专业学生的思考解决问题方式局限在本学科内,形成了一定的学科思维定式。数据敏感性普遍不强,核心逻辑与计算机学科有着较大差异,在把控数据的信心方面存在畏难情绪,不想或不敢主动拥抱数据,无法让数据为我所用。

2.2深入求知、专精学习受阻

学生深度学习数据相关知识受阻,主要原因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给予计算机通识必修课的课时有限,无法在保证知识点面面俱到的同时专精深入数据模块,数据技能学习严重不足。二是通识课内容基础性强,深度广度效果有限,无法充分满足新文科人才所需的数据素养与能力储备,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求知。

2.3 实践能力、迁移能力、创新能力遇到瓶颈

由于学科师资壁垒,计算机课程教师对于专业领域问题理解有难度,专业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不甚精通,单独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问题时都存在跨学科技术迁移困难的瓶颈。因此,需要更多既了解相关数据技术又具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引导者,协同指导学生在竞赛、项目中依托数据解析、数据循证的理念,与专业学科应用有机融合创新。

3构建新文科视域下的数据素养培育框架模型

3.1 明确数据素养培育要素

秉持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梳理“新文科”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分析其在计算机通识课程的投影,进一步确定数据素养三层次五要素(如表1)。

1)数据意识。数据意识包含数据价值意识、数据责任意识、数据安全意识和数据人才意识。带领学生走入数字世界,了解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数字生活。为了强化数据认知,一方面通过思政引领,从国际视野、家国情怀、个人价值多方面引导学生增强数据使命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拓宽数据视野,让学生清晰了解当前社会各行业对具有数据思维与数据能力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具有专业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受欢迎。

2)数据技能。数据技能是指现代数字社会对于人才应具备的数据相关能力的具体要求,包括数据处理能力、数据管理能力和数据沟通能力三个方面。

① 数据处理。数据处理能力包含数据获取、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在解决专业问题的过程中,有效且恰当地利用获取到的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统计分析以及数据呈现,提升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为专业领域问题求解提供决策支持。

② 数据管理。数据管理能力侧重于对数据的组织与管理,包含数据存储、数据检索、数据运算、数据交互和数据报表。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梳理事务之间的关系,抽象数据模型,运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检索、交互及输出,提升学生的数据抽象能力和组织能力,为理解和掌握现实世界——数据世界——虚拟世界的数据映射与流动奠定基础。

③ 数据沟通。数据沟通能力从人际之间、人机之间分享与协作角度出发,培养学生运用数据有效表达、分享的能力与协作的能力。杜绝松散、枯燥、没有灵魂的简单数字罗列,让数据报告或者数据展示环节更加专业、丰富、有趣,重点突出,引人入胜。

3)数据伦理。数据伦理是对数据使用的行为约束,需要让学生清楚什么是数据隐私,了解相关的数据标准、规范、法律法规,掌握数据交流规则等方面的内容,在规范的框架内合理合法驾驭数据,做好自我保护与防范,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拥抱健康数字生活。

3.2 框架模型结构

1)搭建内外联动式课程集群。在培养方案计划内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开设多样化的数据相关选修课,不仅仅是必修课的简单溢出,还是对数据相关知识、能力、技术的深入与扩容。在不占用更多学分课时的情况下,基于存量的3门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职场必备之数据素养与技能,构建内外联动的T型数据素养培育课程集群(图1)。妥善处理好新文科背景下计算机通识课程的增、存、融三关,做到守成与创新并行发展。将3门课程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联动设计,重构教学内容,打通数据流动通路,避免知识点的简单重复,对数据的应用各有侧重又彼此衔接,升级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满足新文科对数据素养所包含的数据意识、数据技能、数据伦理的具体要求。经过3门课程的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同学深刻意识到具备数据素养与数据能力的重要性(图2)。

2)实施高水平实践活动。培养具备“专业知识+ 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新文科建設的终极目标,为此从四个方面设计实践活动。

① 创设应用现实场景。以“提升数据素养、强化数据思维、深化融合应用”为主线,营造综合应用情境,结合实际设计多元实践案例,与专业背景融合,择取专业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求解技能的浓厚兴趣。

② 训练多学科背景数据思维。帮助学生通过实战树立信心,基于多学科视域,主动运用数据思维思考问题,用数据描述、认识、理解和构建世界,并从数据中探索改造世界的方案。打破人文社会科学固有的“以直觉、感受、想象去认知、理解、表达世界”的思维方式,增强以数据、资源、逻辑推理去观察、分析世界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③ 培养跨界创新能力。通过数据素养集群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复合交叉的知识结构,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数据洞察力、数据预测力、数据决策力及数据表达力。图3为法律、汉语言文学、新闻等专业学生运用数据与专业知识打造的数据库、数据报告等创新应用作品。

④ 鼓励参与高水平赛事项目。以实践促进求知,鼓励学生团队参加高级别赛事,将所学内容学以致用,以成果为导向,沿着“学科背景-专业问题-数据技术-综合应用-能力提升”达成螺旋式上升的目标,增强学术自信,提升社会竞争力,促进可持续发展,对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数据素养及能力需求。

3)组建跨学科虚拟团队。学科交叉、文理相融,不仅是社会、科技、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卓越人才的自我精神需求。高等教育要提质创新,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提升更需先行一步。为把握新文科建设的跨学科特点延展师资布局,组建了囊括计算机、新闻、历史、城乡规划等多专业的跨学科虚拟教研团队,突破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边界,组织融合性教学研讨,形成立体化产教研育人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指导与支持。

4 结束语

数字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新文科发展带来契机,面向文科专业开设的计算机通识课程成为文理交叉、学科融合的天然基地。如何以新文科人才培养为目标,打破文、理、工学科壁垒,探索一条符合地方应用型高校特点的数据素养培育之路,是亟待突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计算机通识课入手,对标新文科建设要求,以数据素养培育为引线,构建一个新文科视域下的数据素养培育框架模型,构建计划内外联动式课程集群,组建跨学科虚拟教研团队,发挥多学科协同优势,以高水平赛事和学生项目建设为契机,强化文科学生的数据思维,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期达到通过数据化、智能化为新时代的人文社会学科发展赋能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 LORI VARLOTTA. Designing a Model for the New Liberal Arts[J]. Liberal Education,2018(4):44-51.

[2] 樊丽明.“新文科”:时代需求与建设重点[J].中国大学教学,2020(5):4-8.

[3] 李丽.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协同培养模式的建构[J]. 传媒,2023(3):80-82.

[4] 王军哲.新文科背景下外语类院校一流本科建设探索与实践[J].外语教学,2020,41(1):3-6.

[5] LOVE N. Taking Data to New Depths[J]. Journal of Staff De?velopment,2004(4):183-212.

[6] CARLSON J, FOSMIRE M, MILLER C C, et al. Determining Data Information Literacy Needs: A Study of Students and Re?search Faculty[J]. Libraries and the Academy, 2011(2) :629-657.

[7] 黄如花,李白杨. 数据素养教育: 大数据时代信息养教育的拓展[J]. 图书情报知识,2016(1):21-29.

[8] 严丹,蔡迎春,何秀全. 学术训练营:新文科背景下图书馆数据素养培训新模式[J].图书馆杂志,2021,40(11):108-116.

[9] 肖坤. 档案学专业学生数据素养培育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21.

[10] 刘颖,曾小青. 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建设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10):86-89.

【通联编辑:王力】

猜你喜欢

文科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