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优势、问题与对策*

2024-05-03张立明王寰宇景丽英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民办黑龙江省应用型

张立明,赵 宇,王寰宇,景丽英

(1.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东北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主体作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兴办教育。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制定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本科教育,鼓励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发展[1]。目前,全省共有民办本科高校12所,占到了全省普通本科高校总数近三分之一;民办本科高校在校生数占到了全省普通本科高校在校生数近五分之一。显然,民办本科高校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全省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办学起步较晚、地处边疆经济落后省份,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总体上面临着生源质量不高、师资队伍不强、办学条件薄弱、办学经费短缺等问题[2]。为了推动、引导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规范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培养能够扎根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全面认识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及时总结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优势与特色,切实维护学校、教职工、学生和举办者的合法权益,引导其规范发展;另一方面,精准诊断民办本科高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整改,持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一、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优势与亮点

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均由个人或企业出资办学,在没有国家财政投入、办学资金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势,利用自身较为灵活的运行机制努力发展。

(一)应用型办学定位准确,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清晰

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坚持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秉承尊重教育规律,着力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如,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坚守国际化办学特色,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民办大学”的办学定位,积极打造国际化外语人才;哈尔滨华德学院积极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理念,拓宽办大职业教育格局,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黑龙江财经学院长期以来秉承办好教育、优教育的理念,坚持管办分离,让教育家办学,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为根本,教师为主体,推动了学校的稳步发展。在先进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加大了硬件和软件建设,努力推进改革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转型发展势头良好。

(二)专业特色优势明显,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普遍重视优势特色专业建设,在经费投入、实训条件、师资配备等方面花大力气打造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如,黑龙江财经学院的会计专业、哈尔滨剑桥学院的学前教育专业、黑龙江东方学院的食品加工类专业群、哈尔滨华德学院的汽车类专业群等在省内同类院校中专业优势明显。黑龙江东方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等依据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对专业进行了优化整合,形成了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每个专业群的主体服务面向清晰、准确,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清晰。同时,民办本科高校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紧紧锁定应用型的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并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把立德树人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五育并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协同育人效果显著

为了加强学校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大多联通行业内实力较强的大企业,采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和现代产业学院的做法,如,黑龙江财经学院与阿里巴巴、新道集团、达内集团等企业共建了新道产业学院、金融产业学院和达内产业学院,哈尔滨石油学院与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及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并开展定向培养,哈尔滨华德学院与吉利汽车集团共建了吉利汽车产业学院,齐齐哈尔工程学院与北京现代汽车集团共建4S店作为专业实训基地,哈尔滨剑桥学院联合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成立了IEM产教融合中心……民办本科高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了较完善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四)强化“学生中心”理念,努力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中得到充分落实。各校积极推进发展型、服务性学生工作体系建设,设立了学生工作处、团委、学生发展中心等学生工作机构,为学生发展提供支持服务。一是加强对学生的精细化管理。部分学校由学生担任学生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让学生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有利于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二是更加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严格落实国家及省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文件精神开展“双创”教育,很多学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锻炼了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双创”教育成果在国家及省各项比赛中屡获大奖。三是普遍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各校配备专兼职教师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了较为先进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和心理咨询专业工具,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排查和疏导,做到提早预防、及时疏导、跟踪服务,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二、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党委中心作用发挥不够,党组织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虽然省委教育工委近年向省属民办本科高校派驻了一批党委书记,不断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但部分民办本科高校对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工作仍被边缘化,需要切实加强。一是党委班子成员配备不齐,很多学校未配备专职党委副书记,有些学校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级别较低,未进学校党委班子;二是有些学校党委的领导职责授权不到位,学校重大工作由理事会(董事会)决定,未发挥党委会的讨论决策作用,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作用发挥不够;三是有些学校二级院系从事党建工作的专兼职干部较少,导致基层党组织建设比较薄弱,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三会一课”等制度落实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容易受到影响。

(二)规范管理程度有待提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虽然大多数民办本科院校办学的规范化程度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部分院校举办者及校长变更未及时履行并审批变更有关手续,导致法人或办学单位主体责任不清;二是有的院校总体运行缺乏规范指导,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不够规范,未经理(董)事会或党委会讨论,学校依法办学的理念有待加强;三是部分学校工会会员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未能及时召开,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较低,部分教师人事劳动合同签订不规范,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级工作不够公开[3];四是部分院校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各部门责权不够明晰,一些重要管理岗位长期空缺编,管理队伍稳定性不足、能力有待提升;五是大多数院校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教学管理不够细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不够规范,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亟待健全,质量监测手段的信息化程度不高,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作用发挥不足。

(三)教学经费投入有待提高,财务资产管理需进一步规范

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在教学经费投入及财务资产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的资金来源渠道普遍比较单一,除了投资者的开办资金,其余主要资金来源为学生的学费收入,社会力量和企业对学校的支持较少,资金来源严重依赖招生计划数,使学校的持续发展存在风险[4];二是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学校对教学经费的投入略显不足,“给人的、做事的、建设的”经费投入都处于较低水平,部分学校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占学费收入的比例未能每年达到学费收入的13%,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预算约束力不强,民办本科院校预算执行弹性较大,执行不严格现象比较普遍,编制预算没有做到认真谋划,不能体现学校工作重点,部分学校预算没有决策机构的决议或会议纪要,预算、决算有较大差异。

(四)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民办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现况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是一种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方面,师资配备不足,素质能力有待提高。首先,专业教师队伍规模失衡,部分专业的生师比偏高;其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教师教龄较短,职称偏低,教学、科研经验不够丰富,缺乏实践经验和行业经历,创新研究能力亟待提高;再次,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人才缺乏,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人数偏少,高层次领军人才甚少,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后备人选不足;最后,“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有待充实,一些院校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和激励机制需要加强。首先,学校教师培养培训经费投入普遍不到位,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的平台不多,一线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进修、培训、学习的机会非常有限,教师亟需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科研能力培训;其次,教师激励机制不够健全,有些院校对教师缺少政策激励和约束,教师工资福利水平相对偏低,教师的稳定性不足。此外,在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多数民办院校自有人员队伍数量偏少,兼职人员队伍所占比例较大,而且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的职称普遍较低,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有待提高。

(五)专业建设有待加强,人才培养能力有待提升

民办本科高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能力的提升。一是专业建设顶层设计上还有待完善,缺少科学、完善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动态调整较为随意;二是国家级、省级层面的优势专业不多,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专业集群,部分专业规模过大,在校生数量过多,导致专业生师比较高,教学资源不足,给教学、管理等工作带来一系列难题;三是新办专业所占比例偏大,对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习基地等后续建设造成了较大压力;四是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力度不够,实践教学资源不足且利用率较低,很多专业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所需,学生线上选修通识课程的学习质量和效果的监控力度需要加强。

三、黑龙江省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进一步加强民办高校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民办本科高校领导必须从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齐抓共管,将党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考核。

一是配齐党组织班子成员,配备党委副书记,明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级别,按章程进入党委常委会;二是学校要落实党政联席会制度,明确党组织在学校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党组织要参与讨论研究学校发展规划、重要改革、人事安排等重大事项,推进党组织班子成员进入学校决策层和管理层,保证党组织在重大事项决策、监督、执行各环节有效发挥作用;三是学校要努力完善党的规章制度,努力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层院系配备党建工作专兼职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要切实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促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坚持规范办学、科学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民办本科高校应进一步强化规范办学、科学管理,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机制。

一是院校举办者及校长变更要及时到相关部门履行变更审批手续,明确法人及办学单位主体责任。二是建立健全决策运行机制,认真执行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和教代会等制度,重大事项均应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努力提高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基数,规范教师人事劳动合同的签订,公开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级工作,与有关部门积极沟通解决民办教师的编制问题,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大对管理干部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和专业能力,提高管理干部的稳定性并提升管理工作水平。四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坚持按规矩办事、按制度管理,强化规章制度的落实,提升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五是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机制,规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重视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和队伍建设,强化运用大数据进行教学质量的常态监控,逐步建立常态化、全方位、全过程、有实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三)进一步规范财务制度,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民办本科高校在加强财务资产管理方面应积极拓宽收入渠道,加大教学投入,强化学校预算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构建合理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避各类风险。

一是拓宽收入渠道,实现经费来源多元化。学校可利用本校资源开展行业技能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以争取社会资金和企业资金的支持。二是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经费使用向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倾斜,保证学校每年教学日常运行经费支出达到学费收入13%的标准,用于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三是学校要高度重视预算管理的理念,构建科学的预算编制和管理体制,提高预算的科学编制水平,以满足教学及其他活动支出的需要,建立健全过程监督和绩效考核机制,真正发挥预算的作用。此外,建议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出台政策,降低民办高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贫困学生助学金的比例,使民办高校能严格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做到贫困学生资助能够及时、足额发放,帮助其健康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业。

(四)落实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强化教师培养培训

民办本科高校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办学最重要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制定符合学院自身发展的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制定有吸引力的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措施,解决师资队伍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一是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加快优质专任教师引进步伐,充实自有教师数量,使生师比符合国家标准。在引进和配备师资时要重点向生师比较高的专业倾斜,着重解决部分专业生师比过高的问题;采取超常规措施引进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学领军人才,配齐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使其发挥领军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学科专业的建设水平。二是建立和完善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保障教师培养培训经费的专项投入。加强青年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的培养,通过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等扶持政策,促使青年才俊快速成长;为广大教师创设国内外培训学习机会,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参加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水平,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良好的平台;成立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积极开展对教师教学能力、专业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培训活动,扩大培训受益面。三是学校要出台中青年教师企业研修与挂职锻炼制度,支持中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丰富专业素养,提高实践应用能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要加大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与行业、企业互通互联机制,聘请企业高管、技术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弥补学校“双师型”教师数量和实践经历不足的问题。四是学校要出台激励政策,制定有吸引力的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措施,鼓励教师在职培训与学历深造,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水平,为教师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职业年金等,切实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五是按照国家相关要求配齐配优配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生师比要求,并建立健全思政教师和学生管理队伍职业能力提升机制。

(五)建设应用型专业集群,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本科高校要按照“分类建设、稳步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对接区域产业链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多专业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统筹规划专业建设,推进传统专业改造,促进现有学科专业的应用转型。密切跟踪黑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动态,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和动态调整制度;修订适用于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二是培育重点专业,突出特色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民办高校可集中力量建设若干个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优势专业和专业集群,积极申请专业认证,按照相应认证标准对标开展建设,提升专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5];扶持新办专业,努力打造为品牌专业,在教学条件和资源配备等方面保障新办专业的建设质量。三是加强实验室与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其使用效率。要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齐实验室管理人员,加大各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开放力度,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制度,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专业实验室的利用率,为学生自主实验、创新实验和创新创业竞赛等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充实通识选修课课程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按照学生毕业要求完善设置课程体系,确定合理的课程结构;通过增加教师或引导教师开设通识选修课程,补充全校通识选修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学制度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网络课程资源,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保证学生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民办黑龙江省应用型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