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瓅:有幸与音乐作伴
2024-05-02沈椿桃
命运,水到渠成
在周瓅看来,自己能走上音乐这条路,多少有些运气使然。周瓅是四川达州人,虽然不是音乐世家,但他的家庭环境却颇具艺术氛围。周瓅的母亲喜欢唱歌,父亲也爱好书法,他们对自己孩子的艺术教育非常重视,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就斥2400元的巨资为家里购置了一台钢琴,并节衣缩食和利用业余时间做零工贴补周瓅和哥哥的音乐学习学费,就是为了让周瓅和哥哥能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和艺术培养。
1984年,四川省达州市第七小学开始筹备首届音乐加强班并从幼儿园挑选好苗子进行培养。当时的周瓅在幼儿园以表演歌唱被首届音乐加强班选中。由达州市第一中学借调到第七小学担任音乐加强班音乐老师的周治珍开始对他进行系统化的音乐教学,引导他开启了音乐之路。在音乐加强班的6年学习中,周治珍老师每天都安排有一节乐理课和视唱练耳课,课外周瓅还师从达州市歌舞团马明莉老师学习了多年的古典钢琴,这些都给周瓅打下了非常坚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后来从军队退伍参加高考时,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专业课的复习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也都是托了那时候的福。周瓅从14岁时开始跟随达州艺术剧院向小东老师学习流行键盘,并有了一些乐队合作和舞台演出的经验,这不仅让他进一步沉醉于音乐的魅力之中,也对他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97年,周瓅入伍后加入了军队演出队,也是在那个阶段,他开始进行音乐创作。凭借自己的乐理基础和舞台经验,周瓅在自我摸索后已经可以通过合成器完成一些简单的独立音乐创作了。但创作的作品越多,他越发认识到,要想创作更好的音乐、实现更巧的构思、学会更精的技术,单凭自学还远远不够。因此,尽管退伍后的周瓅本有了好的去处和工作,但他仍然决定放弃,并去往专门的音乐院校进行深造。周瓅于2001年退伍并参加高考,恰巧四川音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就在那年成立。顺利通过文化课和专业课考试后,周瓅成为四川音乐学院现代音乐制作系的首届学生,师从杨新民教授。毕业后,周瓅不仅留校担任青年教师,更成为一名职业作曲家。小学毕业时,周瓅在毕业册的梦想那栏写道“我长大想成为一名作曲家”,而今的他,正走在实现自己愿望的路上。
在周瓅看来,命运总会在重要的人生拐点对他青睐有加,推着他去往作曲的音乐之路上。但在听闻了他的经历后,我反而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命运”或许推波助澜,但能取得今天的成绩也蕴含着他自身的努力。
音乐,色彩斑斓
周瓅多次参与大型活动的音乐创作、制作及统筹工作,创作题材广泛。
周瓅担任了第十八届世界警察与消防运动会开幕式的音乐总监,也是开幕式主题曲《欢乐与荣耀》的作曲。他还为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欢迎演出作曲,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和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也有他作曲的音乐作品登台亮相。
在大型活动类作品之外,周瓅积极探索、坚持创新,在舞台剧、影视剧、杂技音乐、器乐与合唱等领域产出了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而他创作的歌曲类作品不仅丰富多样,还多次获奖(如《诗歌中国》就荣获四川省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从这些丰富的作品类型和获奖经历,可以一窥周瓅对音乐创作的热忱和真诚。周瓅很喜欢去尝试一些不同的音乐类型,因不同的题材有其不同的特点和魅力,周瓅认为每一次不同题材的创作都是拓展自身眼界和感受的契机,每一次和优秀团队合作都是借鉴团队智慧的机会。他积极地拥抱新技术,这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都有体现。技术,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如果双手得以解放,想象力就有更大的空间得以信马由缰、天马行空,最终为音乐添色增彩。
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周瓅不但要求自己创作得多,更要求自己创作得好,这才是他作为作曲家的本職所在。他认为从事音乐创作的工作者应该有对于传承和发展优秀作品的责任感,既要传承优秀的音乐作品,又要有展望未来的勇气和目光,这一切都建立在对于作品负责任的态度上。艺术不会说谎,就算瞒得了一时,也瞒不了一世。只有经受了历史积淀的作品才会流传下来,不论音乐、文学、画作,大抵如此。由此,在音乐创作时,绝不能打马虎眼、应付了事。
教育,不忘初心
周瓅坦言自己的幸运与音乐学习之路上遇到了诸多负责、细心的好老师有极大的关系,他想把这份幸运转化为责任,以微薄之力传承老师们带给他的有温度的乐音,以老师的身份帮助新一代的音乐人进行创作。
在周瓅看来,每一代人的身上都有思想、有火花。他的老师杨新民教授跟他说过一句话:“最差的时代都有大师”,以此激励他要学会适当地跳出时代的局限来进行艺术思考和音乐创作。每一代的年轻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思想,他们只是需要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有一些有经验或者经受过这样过程的人,给他们一些建议而已。
周瓅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经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给予学生一个正确的导向。周瓅一直工作在一线,所以能够把音乐行业的相关变化,比如新的工具、新的风格引入教学,指导学生思考职业发展方向。周瓅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讨论,毕业以后,如果想进入到音乐制作或创作行业,其所应该具备的能力和面临的困境,这也是周瓅想提前展现给他们的。周瓅不仅想让学生们在学校的时候就获取对于音乐行业的充分了解,更希望能在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抉择中出一份力。他鼓励学生多尝试,并告诫他们人生美妙之处就在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迷茫也不可怕,不要却步不前就好。
所谓教学相长,学校的教学经历对周瓅的创作也非常有利。年轻人的视角是一种对世界的全新的理解。周瓅喜欢跟年轻人交流,喜欢跟学生们互动。在他看来,年轻人身上所体现的对于生命的热爱、对于艺术的激情,都是无穷的创作源泉。
音乐创作占据了周瓅很多的时间,作为音乐教育者的他还需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进行备课、教授、复盘等诸多教学流程,更要积极与学生沟通,了解其学习状况并提升其学习效果。但凭着对音乐的热忱、因着对人才的珍视,他不会停下音乐创作的脚步,也不会将音乐教育事业抛诸脑后。
人生,重在体验
艺术有着瞬时性的美感,就如同璀璨的生命一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周瓅也在体验精彩的人生,并将其谱成绚丽的乐章。他在自己创作的色彩斑斓的音乐世界里,体会了多姿多彩的不同人生,这是音乐给他带来的独特体验。
在创作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时,周瓅喜歡在对主题进行沉浸式的体验后进行创作。比如创作古典题材时,他会设想自己就是古代的人,然后思考:他会干什么?有什么兴趣?他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里面?他会怎么思考?他在表达情感时的情绪外放是什么样子?由此推及至音乐的构思及组成。周瓅记得在某一年的12月31日,他上午在修改一部古蜀王国题材的音乐作品,下午又完成了一部音乐剧的相关创作,这样的创作经历让他有了上午穿越古蜀、下午设想未来的新奇体验。这是音乐创作带给周瓅的独特感受,他也很享受音乐创作的这个过程,是因为它会带来不同的角度、思维和情感体验,这也是音乐所能带给观众的直观的感受。所以,在周瓅看来,艺术创作是一件特别“赚”的事儿,因为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他可以体验不同的作品所通往的不同的人生和经历,他徜徉其中。在短暂的生命里面能够体验到不同的题材所带来的不同人生,自然而然地,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就此得以拓展。
人生苦短,白云苍狗,匆匆逝去。只有在体验了生命的苦辣甜酸,品尝了世间的悲欢离合,才能在音乐中融进深刻的情感。而这份情感又为音乐增添了丝丝情韵与想象,在创作者创作时、观众聆听时进行重演,好似另一段人生的浮现、又似另一段情感的起伏。创作者只要有细致的观察力,足够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和精神内涵,他身处何处都无妨,借着音乐中所蕴藏的想象和创造所给予的翅膀,他们可以走向宇宙深处。
作者简介
沈椿桃,四川大学文学硕士,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
责任编辑:郑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