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岗课”融通研究与实践

2024-05-02周旭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4年5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教学质量

周旭

摘要: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迅猛发展需要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岗课”融通成为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目标,旨在深度融合产业和教育,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需求紧密相连。文章以深度分析“岗课”融通为切入点,建立专业课程内在联系,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帮助职业院校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切实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效益,促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岗课融通;教学质量;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4)05-0121-04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数字化时代的迅猛发展中,亟须与行业需求密切连接,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岗课”融通成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目标。通过深度融合产业和教育,将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需求紧密相连,能够推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体验。通過此项研究,以期能够帮助职业院校有效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使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更好地适应行业变革的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向着更为可持续的未来迈进。

1“ 岗课”融通的理论基础

1.1 定义“岗课”融通的概念

“岗课”融通核心理念在于将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岗课”融通强调课程设置应以实际岗位需求为基准,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挑战。在“岗课”融通的框架下,各类院校将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目标,使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与实际岗位需求密切相连。“岗课”融通要求课程体系的构建不仅关注传授理论知识,更强调将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使学生在跨学科的背景下能够培养更全面的素养。通过“岗课”融通,学生将有机会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类院校与产业界的合作也将更加紧密,确保教育体系能够及时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职业需求。由此可见,“岗课”融通是一种注重实践导向、紧密结合产业需求的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贴近实际职场的培养体验,促使教育与产业之间实现更紧密、更有机的结合,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搭建更为坚实的基础[1]。

1.2 先前研究的关键发现

当前国内学者对“岗课”融通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张慧青、王海英、刘晓(2021) 认为,“岗课”融通模式顺应了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需求。通过将实际岗位需求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直接面对和解决现实职场挑战,更好地适应产业变革的需求。程智宾、李宏达、张健(2021) 认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模式突显了高职院校类型教育建设的独特特征。“岗课融通”模式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科内部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适应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岗课”融通模式,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技能,建立更为紧密的产业联系,为其未来职业生涯提供坚实的基础[2]。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方向,还有助于推动职业教育育人理念的不断深化和升华。因此,“岗课”融合模式被认为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创新路径。

2 岗课融通的现状分析

2.1 学生角度

2.1.1 学生对“岗课”融通的看法

首先,职业院校学生们认为“岗课”融通模式使学习更加实用和贴近实际,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未来职业挑战。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岗位需求相结合,学生感到更有动力去深入学习。其次,学生们认为“岗课”融通模式拓宽了他们的视野。通过与实际岗位的联系,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技术创新和实际工作环境。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还使他们更具备未来行业领导力。最后,通过参与具体项目,学生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同工作、有效沟通和解决问题,使他们更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3]。

2.1.2 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反馈

首先,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岗课”融通实践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实际工作场景中的真实挑战,通过与专业导师和业界专业人士的合作,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了行业内的最新趋势和实际应用。在“岗课”融通实践中,学生们还得以在团队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提升团队协作的能力。通过共同合作完成设计项目,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到在职业领域中,协同工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团队工作环境。其次,通过与业内专业人士的交流让学生们对行业动态和实际项目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专业教师的指导不仅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专业知识,还为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提供了有力支持。学生们普遍反映,“岗课”融通实践使他们更加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深入实践,学生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所在,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职业的方向。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对所学专业的热情,也为他们今后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路径打下了坚实基础。总之,“岗课”融通实践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经历。通过真实项目的参与,团队合作的锻炼,与专业导师的深入交流,使学生们进一步丰富了知识储备,培养在平面设计中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理论素养。

2.2 从教育机构的角度

2.2.1 职业院校的“岗课”融通政策

职业院校的“岗课”融通政策为学生提供了更实际、更贴近职业需求的学习体验。例如,辽宁省大连市职业技术学院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实施了“岗课”融通政策,将课程设置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学生在课程中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参与真实设计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需求。学生在平面设计岗位实践中,接触到了广告公司合作项目,设计一套新产品的宣传资料。在这个项目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平面设计的基本原理,还了解了广告行业的工作流程和客户需求。与此同时,学生与导师以及行业专业人士密切合作,通过团队讨论和反馈,不断完善设计方案[4]。

2.2.2 职业院校“岗课”融通面临的挑战

职业院校在推动“岗课”融通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挑战,这既涉及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具体行为,也涉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要求。这些挑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技能发展,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首先,关于学生在课前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尽管推行了“岗课”融通,但学生仍然存在一人做资料,全寝室人共享的现象。这种行为不仅反映了学生合作意识的不足,还影响了团队协作和个体技能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应该更注重个体的积极参与,而非依赖于他人的付出。其次,关于“岗课”融通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需要更深入地了解行业动态,关注最新的职业发展趋势。这意味着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传统的教学知识,还要时刻关注行业的变化,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迎接职业挑战。这对教师提出了不断更新专业知识的要求,要求他们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学习意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具前瞻性,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符合实际职场需求。因此,职业院校在面对这些挑战时,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的因素,通过调整教学方法、强化团队协作培养、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等手段,全面促进“岗课”融通的顺利推进。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体发展,也关系到教师在培养职业素养上的责任和角色。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应对“岗课”融通中的挑战,为学生提供更实用、更符合职业需求的教育。

3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岗课”融通的措施

3.1 实习项目安排

首先,职业院校应与行业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通过与广告公司、设计工作室等专业机构合作,确保实习项目贴合实际职场需求,使学生能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其次,实习项目的安排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兴趣。对于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生,职业院校应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实际广告设计项目,涉及品牌标识、宣传资料设计等,以提升其平面设计技能。对于移动应用设计方向的学生,职业院校应提供参与App界面设计、用户体验优化等项目的机会,以拓展其在移动端设计领域的实际经验。此外,实习项目的设计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职业院校应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企业项目,从需求分析、设计提案到最终成果呈现,全程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設计一个完整的品牌形象,包括Logo设计、品牌色彩选择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品牌设计的全过程。在实习项目过程中,职业院校还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完成项目,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跨学科合作的技能。

3.2 行业导师制度

首先,学生在入学初将由学校进行导师匹配,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专业方向和职业规划,将其分配至相应领域的行业导师,并以学生个体的需求为导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最符合个人成长的指导。其次,行业导师要与学生进行定期的一对一或小组导师辅导。辅导内容不仅要包括对学术方向的指导,更要注重实际职业发展的建议。导师要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在领域的工作环境、技能要求、职业发展路径等,以便学生更明晰自己的发展方向。导师还应分享个人的设计经验、成功案例和行业见解,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职业发展的多元可能性。此外,行业导师要参与实习项目的设计和评估,为学生提供直接的行业反馈和建议。导师将通过实践项目指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促使学生在项目中更全面地发展技能,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能力。最后,为了确保导师的角色发挥到最大效果,职业院校还要鼓励学生在学术和职业方面积极与导师互动[5]。

3.3 项目合作

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岗课”融通的实施中,职业院校通过多层次的项目合作措施,旨在深度整合课程与实际行业需求,为学生提供更具实践价值的学习体验。首先,在国家层面上,职业院校在国家层面搭建了数字化赛事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与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合作,职业院校充分开发整合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相关资源,将其转化为深受师生欢迎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应用技术,打造高质量的仿真实训平台,向学生提供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还要建立培训学分的认证、存储、积累、转化等机制,满足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需求,以解决职业技术技能“金字塔效应”难题,促进了岗课资源的深度应用和聚合发展。其次,在省级层面,职业院校依托当地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的“计算机平面设计+岗位融合”。通过与本省职业教育的专业布局特色与优势相结合,对岗课框架进行设计和拓展,形成了本省特色计算机平面设计,为学生提供更贴合本地实际需求的岗位机会。

3.4 模拟工作室环境

首先,明确用途和目标。模拟工作室的首要用途在于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模拟实际工作场景的学习环境。通过在仿真的工作室中进行学习,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专业工作流程,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培养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职业挑战。其次,在设备和工具选择上,为实现模拟真实工作室环境的目标,模拟工作室应配备专业设计所需的一系列设备和工具,包括高性能计算机、专业设计软件、高精度图形绘图板、打印设备等,以满足学生进行平面设计工作的需求,引导学生熟悉并熟练使用行业标准的设计工具,提高实际操作水平。在模拟环境和场景方面,模拟工作室的环境力求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包括工作区域的布局、灯光的设置及摆放等方面。通过营造与实际工作室相近的氛围,学生能够更容易适应真实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此外,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模拟工作室注重营造具有专业氛围的设计空间,鼓励学生在模拟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设计潜力。

3.5 专业培训课程

首先,职业院校应着力优化课程体系,特别是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等相关学科共同授课时,职业院校应拓宽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增强专业延展性,以促进“岗课”在专业领域的深度融通。其次,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打破专业壁垒,加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之间的内涵融合。通过优化课程体系,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打造高职精品课程,以实现“岗课”综合育人模式更加顺畅实施。教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应深入了解计算机平面设计企业的工作岗位需求,确保课程的设计与实际产业需求相契合。此外,教师团队在精品课程设计上加强探索,应以计算机平面设计企业工作岗位需求为出发点,将职业标准作为育人模式的逻辑起点。

3.6 跨學科合作

首先,职业院校应鼓励在计算机平面设计课程中进行跨学科合作。通过将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进行共同授课,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加强专业之间的互通,引导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学生在跨学科背景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学校应致力于建立跨学科的实训团队。通过组建由不同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训团队,例如数字媒体技术、室内设计、虚拟现实技术等,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以引导学生在项目中接触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跨学科合作。通过设立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项目,邀请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共同完成项目,以帮助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和运用跨学科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职业院校还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实际岗位需求融入课程设计和实践项目中,促进学校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3.7 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

首先,职业院校应强调将课程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通过与行业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引入真实项目的元素到课程设计中,引导学生能够直接面对并解决实际问题,深入了解专业知识的应用。其次,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将实践元素融入课程中。通过运用最新的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和数字媒体技术工具,帮助学生可以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专业技能。同时,学校设立实践导向的实训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6]。通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学生能够参与各类实际项目,不断提升学生技能,提升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岗课”融通研究与实践中,职业院校通过以实践导向为核心的课程设计,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培养学生在真实项目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为职业院校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喜妮.指向职业岗位技能的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路径[J].广西教育,2023(29):110-112.

[2] 丘荣美.产教融合下“岗课赛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以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2(15):91-93.

[3] 郑美容.高职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岗课证赛一体化”双元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甘肃开放大学学报,2023,33(5):28-32.

[4] 赵丽.基于“岗课赛”融通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6(4):143-146.

[5] 魏先勇.基于“岗课赛证”融通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2):92-96.

[6] 韦昌贵.以“三教”改革推动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以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8):75-78.

【通联编辑:谢媛媛】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