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毕节市地膜使用回收现状探析
2024-05-02吴长友史登林张应福罗荣玉
吴长友 史登林 张应福 安 进 罗荣玉
(1.毕节市农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站 贵州毕节 551700;2.贵州省大方县果瓦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大方 551808;3.贵州省大方县兴隆苗族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大方 551615)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1]指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收集利用处理体系。 这是党和国家的第二十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是持续解决“三农” 问题、不断释放农村活力、 持续推动农村发展、着力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文件。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步, 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一招, 是持续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的重要一环,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拓宽发展空间、 提供质量保障、 注入强劲动力。
毕节市地处黔西北部、川滇黔三省交界、乌蒙山腹地,境内海拔最高处为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 900.6 m),最低处为金沙县清池镇渔河(海拔457 m),平均海拔1 400 m 左右。农业生产覆盖地膜具有增加土壤积温、保墒防旱、保温抗寒的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 深受广大农户青睐[2-3],特别是在高寒地区农业生产中得到迅速推广应用, 但由于选膜不恰当、 使用不科学、 回收不及时等原因导致农田出现白色污染、 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 因此, 立足当前毕节市农膜使用及回收情况探讨了其发展对策与建议, 以期为毕节市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 促进废旧地膜回收、 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1 毕节市地膜使用和回收现状
1.1 农作物覆盖地膜情况
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的高原屋脊乌蒙山腹地,地处北纬26°21′~27°47′、东经103°36′~106°44′之间,境内威宁县大部分、赫章县小部分、其他县区局部高寒地带常年气温较低, 给农作物种植带来了不良影响。 因此,农户在开展农作物种植时因地制宜选择农用地膜覆盖,充分发挥地膜增加土壤积温、保墒抗旱、保温抗寒、促进种子生根发芽的作用,切实提高种子发芽率及作物产量和质量。
据统计,2022 年全市耕地面积1 282.7 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1 251.6 万亩,播种率97.6%,其中覆盖地膜面积153.6 万亩(使用地膜9 805.4 t),地膜覆盖率12.3%,覆盖地膜主要集中在威宁县(101.3 万亩、使用地膜5 752.7 t)、 织金县(13.3 万亩、 使用地膜845.8 t)、赫章县(10.8 万亩、使用地膜693.5 t)等县区,其余县区均有不同覆盖面积分布。 毕节市粮食作物主要以马铃薯、玉米、水稻、小麦、高粱、红薯、豆类为主, 经济作物主要以烤烟、 冷凉蔬菜、 辣椒、 食用菌、 中药材等为主, 覆盖地膜的作物主要为玉米(66.5 万亩)、烤烟(25.0 万亩)、辣椒(3.0 万亩)、其他(4.5 万亩,如马铃薯、蔬菜、水果等)。 同时,全市地膜覆盖面积随作物种植季节而变化, 地膜覆盖面积在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达到高峰, 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地膜覆盖面积以威宁县的蔬菜种植为主, 地膜使用面积明显低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
1.2 废旧农膜回收现状
近年来,毕节市大力推动农膜回收,积极谋划项目,强化项目宣传与带动,聚焦重点覆膜区域、重点覆膜作物和关键环节,从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建设、废旧地膜资源化利用建设、 全生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等方面协同发力, 有序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2022 年全市共有地膜回收企业19 家, 建有142 个回收网点,全市地膜使用总量为9 805.46 t,回收8 458.46 t,废旧地膜回收率为86.26%。
毕节市多措并举推动地膜回收。 一是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市农业农村局、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分别印发工作文件,进一步压实县(区)人民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责任,推动农膜回收工作走深走实。 二是加强执法检查,对生产基地地膜回收执法监管,对不按规定回收的进行处罚,加大案件办理数量,做到“举一反三”, 形成震慑。 三是开展地膜回收专项行动,毕节市例行开展地膜回收专项行动,以威宁县为重点强化重点区域残膜回收, 有效控制地膜残留污染。 四是建立地膜残留监测点,毕节市设置国家级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4 个、 贵州省农田地膜残留监测点10 个, 严格做好国控和省级监测的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田间调查、入户调查等工作。 五是积极开展宣传与培训,灵活运用“三微一端”、电视、抖音等新兴媒体,结合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等工作,广泛宣传《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农户回收意识。
1.3 废旧农膜残留的危害
覆盖地膜残留可对耕地结构、 土壤水分含量及状况、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与土壤残膜大小、含量、残留时间等密切相关。 当前,部分农户只注重覆盖地膜的短期效益, 对地膜回收利用的长远规划和长期后果考虑有待加强, 导致地膜未及时回收造成土壤污染加剧。 废旧地膜长期残留可对土壤化学、物理及生物特性造成影响,阻碍作物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及作物根系的呼吸, 造成土壤硬化、板结、肥力下降等。 研究表明[4],残膜量与土壤水分入渗阻力呈正相关, 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从而导致土壤局部缺水板结。 有研究发现,残膜可改变土壤生物群落结构,降低放线菌、增加变形菌, 改变土壤碳氮循环相关微生物基因丰度和相关酶活性,降低土壤有机质和无机氮含量,促进CH4、CO2、 N2O 等温室气体的排放[5]。
覆盖地膜能促进株高、 干物质积累量增加及作物增产, 但废旧地膜残留会对作物根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作物产量下降[6]。 同时,废旧地膜残留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污染引起食品安全,地膜中增塑的添加剂邻苯二甲酸酯(PAEs)约占地膜总量的60%,并造成土壤污染并转移到植物体内, 并通过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内导致健康风险,如过敏、致畸、致突变等[7]。
2 毕节市废旧地膜存在的问题
2.1 废旧地膜全面回收有差距
当前毕节市农作物种植覆盖地膜投入多、 覆盖面积大, 大部分采取人工捡拾方式回收, 距离机械化、标准化、回收再利用加工化等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因全市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农户大多为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不高、回收意识不强的群体,秋收后需翻地、除草、捡膜、回收等农事作业,种植企业、种植大户用工短缺问题日益凸显。 另外, 市县对农业生产基地的地膜回收执法监管的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2 废旧地膜回收主体培育不足
一方面,毕节市积极对接省农业农村厅争取省级财政资金加大对地膜回收企业的扶持力度,2022 年争取省级财政资金150 万元支持建设废旧地膜加工点1 个、建设10 个废旧地膜回收网点,但距离全市(特别是威宁县)废旧地膜回收网点乡镇全覆盖还有很大差距。 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废旧地膜回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不够,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废旧地膜回收技术缺乏, 且农户大多数为年龄较大、文化较低的中老年人,对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新方法、新政策的知晓能力不足,难以为当地废旧地膜回收助力。
2.3 对废旧农膜回收的认识有待提高
废旧地膜损坏程度高、捡拾难度大、回收价格偏低,拾荒者、农户开展捡拾、售卖废旧农膜的积极性不高, 况且部分已捡拾的废旧地膜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导致地膜随风而起“满天飞”,影响农事生产活动。 主要原因是种植大户、农户仍保持粗放经营的传统观念,对废旧地膜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部分耕地地膜使用时间较长或地膜过薄导致地膜破碎严重,捡拾量大、工作难度大;废旧地膜再加工利用企业少,回收再利用率不高; 当前可降解地膜处于试验示范阶段,购买成本高,农户使用积极性不强,短期内难以大面积推广使用,致使废旧地膜大量残留在田间。
2.4 政府部门多头管理,形成合力不强
毕节市废旧地膜回收政府部门之间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导致工作推动形成合力不够。2022 年毕节市农业农村部门印发《开展2022 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市工信部门印发《毕节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市市场监管局印发《关于做好2022 年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分别明确本市2022 年和“十四五”期间塑料制品污染防治工作目标, 各自将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 形成工作合力不强, 贯彻落实农用地膜“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农业循环经济理念有待进一步加强。
3 毕节市地膜使用及废旧农膜回收的对策与建议
3.1 强化组织领导,凝聚合力抓管理
毕节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视察贵州、 视察毕节的重要讲话及对贵州、对毕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抢抓《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8-9]契机,坚持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强力推进废旧地膜回收工作。 废旧农膜回收是农村污染治理的重点,在农膜使用量大的乡(镇)每个村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乡(镇)或烟叶收购点设立回收站,以推动废旧农膜变废为宝、变害为利、变弃为用,有效治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3.2 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回收强保障
一是坚持区域包干、长效管理,突出乡(镇)主体责任,实行区域包干,逐步建立起“行政保捡拾率、收购点保回收率、企业保利用率”的“三保”工作机制,形成农户积极捡拾、回收点应收尽收、企业提升加工能力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体系, 同时要管住外来流入的废旧农膜,控制财政支出。 二是加强执法检查,对生产基地农膜回收开展执法监管,对不按规定回收的进行处罚。 三是建立地膜残留监测点,设置国家级农田农膜残留监测点、 省级农田农膜残留监测点,并严格做好国控和省级监测的点位布设、样品采集、田间调查、入户调查等工作。
3.3 积极开展宣传与培训
灵活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结合农民培训、科技下乡、科技特派员等工作,广泛宣传《土壤污染防治法》《农用薄膜管理办法》《毕节市乡村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强制性国家标准《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等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采取向广大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印发 《废旧农膜回收告知书》,签订《废旧农膜清理承诺书》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广大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使用0.01 mm 以上标准农膜,积极捡拾回收废旧地膜。 其中,5 月26 日在威宁县组织召开了2022 年废旧地膜回收工作培训会;秋季,市、县、乡、村四级共出动5 000 余人次开展地膜禁烧管控巡查,切实杜绝地膜露天焚烧现象。 通过宣传与培训, 引导广大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购买和使用标准农膜,增强地膜生产者、销售者和使用者履行回收义务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营造社会各界参与地膜污染防治的良好氛围。